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阳光孩子与众不同
内容
编辑推荐

查向红老师是一位充满爱心的家庭教育老师,在她心中,任何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天使,任何一个孩子身上都散发出独特光芒,都向往辉煌;作为生活在如今这个喧嚣与浮躁社会的为人父母者,有多少人能认真关注孩子内心?能感同身受地了解孩子的需求?我们在给孩子提供丰厚物质条件的同时,是否忽略了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查向红、赵勇政编著的《阳光孩子,与众不同》这本书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把阳光的种子带到孩子纯洁的内心,促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作为健康怏糸生活的永恒信念而伴随孩子们成长!

内容推荐

21世纪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查向红、赵勇政编著的《阳光孩子,与众不同》首次提出了培养乐观、自信、内心力量强大的阳光孩子的先进教育理念,认为拥有强大内心力量的孩子将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拥有幸福美好的未来。《阳光孩子,与众不同》就如何培养阳光孩子给出了简单实用的操作方法,使家长在教育孩子中有章可循。本书告诉家长一个秘密,一个能轻松取得好成绩的孩子必然是阳光孩子,揭示了家长最关注的孩子学习成绩与孩子心灵品质之间的关系。本书还告诉家长一个秘密,培养阳光孩子其实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目录

第一章 阳光孩子与问题孩子 /1

第一节孩子内心深处什么最重要 /1

第二节 家长到底要的是什么?  /6

第三节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11

第四节 问题孩子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15

第二章 让孩子内心强大起来 /22

第一节 第一个依恋对象 /22

第二节 面对困境镇静从容的孩子 /27

第三节 打开通往未来精彩世界之路 /34

第四节 追随心灵的渴望 /47

第五节 让孩子的心也有一个家 /80

第六节 让孩子轻装前行 /96

第七节 自我价值是生命能量的源泉 /119

第八节 妈妈永远相信你 /127

第九节 成长环境决定社交能力  /132

第三章 爱需要枝巧 /139

第一节 变“家长想要”为“孩子想要”  /139

第二节 家长如何讲道理孩子才肯听 /144

第三节 变“你信息”为“我信息”  /148

第四章 轻松快乐学习的秘诀 /152

第一节 我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152

第二节 让学习像玩一样 /157

第三节 我本来就对学习感兴趣 /162

第四节 玩=学习  /167

第五节 视学习如小菜一碟 /170

第六节 我要考清华 /173

第七节 我给儿子当秘书  /176

第八节 瓦拉赫效应 /180

参考文献 /186

试读章节

第二节 家长到底要的是仕么

作为家长,您是否问过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其实很多家长并没有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下面是我和一位家长的对话:

我:您对儿子有什么希望?

家长:没别的,就是希望他学习成绩好,能考上一所好大学。

我:您为什么希望他能考上一所好大学?

家长:考上好大学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我:为什么希望孩子找一份好工作?

家长:找到好工作就可以过上好生活。

我:为什么希望孩子过上好生活?

家长:因为我爱他,希望他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我:OK,那么你最想要的是您的孩子能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是吗?

家长:是!

这就是中国多数家长的思维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维模式,中国的家长才会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但是请注意,希望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才是家长根本的目标,而考上大学只是他们认为最能实现这一根本目标的“桥梁”。

但是一些家长却走人了一个怪圈,他们只关注“桥梁”,不关注根本目标,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根本目标,甚至背离了根本目标。在追求“桥梁”的过程中,他们不惜牺牲孩子成长的幸福和快乐,他们的行动甚至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和心灵创伤。

阿梅就是这样一位家长。

阿梅和她的丈夫在北京的一条小胡同里开了一家粮油店,丈夫经常深夜开车到城外去进货,她则在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的店里辛苦地忙碌着。

我曾和他们一起住在一个大四合院里,碰在一起时免不了拉拉家常,阿梅有时会羡慕地对我说:“你们上了大学,好有福气,哪儿像我们这样的辛苦啊。”

言下之意,他们的辛苦和不理想的境地是因为没能上大学造成的,在他们心里,有着今生未能实现的向往:要是上了大学该多好啊,一定比现在幸福快乐得多。来自生活的感悟使他们产生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牢固信念。为了孩子将来的幸福快乐着想,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直奔一个主题:就是千方百计要让孩子考上大学。

这对夫妇只有一个8岁的小男孩,在他们家里经常可以看到夫妇轮流上阵,逼孩子读书的局面。小男孩每天一放学就被关在屋子里学习,父母亲经常在一旁监督呵斥。当别的孩子在他家屋外面纵情嬉戏的时候,小男孩大概只能在想象里随着他们嬉戏,所以他妈妈经常呵斥他学习时心不在焉。我很少看到小男孩和同伴在一起嬉戏,有时看见他如雕塑一般一动不动地站在院子里,那是因为父母盛怒之下让他在那里罚站。

可怜的孩子才8岁,在他的身上,孩子的那种活力、灵气、天真烂漫却已经荡然无存。相反,我却看到了他目光中的呆滞,以及与年龄不相符的老成,而他的父母却丝毫没有意识到。

这对夫妇总是在逼着孩子学习,然而他们的努力并没有什么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好,更可怕的是在孩子眼里学习已是如此的痛苦不堪。

那么请大家想想,从一开始就忘记自己根本目标的阿梅能实现她的根本目标吗?她的孩子能考上大学吗?她的孩子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吗?

作家于秀在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位教授家里做客,这位教授有两个儿子,吃饭时于秀刚一落座就问坐在她旁边的教授的儿子:“你的学习成绩怎么样?”教授的儿子没有回答,教授却说:“秀,你的孩子快乐吗?你的孩子在家里快乐吗?在学校快乐吗?”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折射出中国家长和美国家长的价值观的不同。在中国大部分家长的价值排序中,孩子的学习成绩是第一位的,他们很少问自己的孩子快乐不快乐。而在大部分美国家长的心目中,孩子的快乐才是第一位的,比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要。显然,美国家长更清楚他们到底要的是什么。

另有一些家长是这样想的,古语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吃苦中苦,哪有甜中甜。”“梅花香自苦寒来。”用现在的苦换取将来的甜也许是值得的。

但是古语中的“苦”字,原本有“勤奋”的意思,如果片面理解为“心灵的痛苦”,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心灵的痛苦”只会给孩子成长带来障碍,绝不可能成就孩子。这样的孩子即使饱受痛苦走向了成功,也是不会幸福的。

著名文学家和翻译家傅雷的教子方法曾被一些家长效仿,但我对他的教育方法并不认同。傅雷对儿子傅聪的管教严厉得不近人情,他在楼上翻译作品,孩子在楼下练琴,中间稍有停顿,他就走下来抓着儿子的头往墙上撞。他的做法不仅使孩子受到摧残,也使傅聪的母亲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刺激。

傅雷后来在给儿子的信中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愧疚:“我也知道,从小受些挫折对你的将来多少有些帮助。然而,爸爸毕竟犯了很多很大的错误。自问人生对朋友无愧,惟独对你和你母亲感到有愧良心,这是我近年来的心病。这些天它一直像噩梦一样在我脑海里徘徊。可怜我过了45年,父性才真正觉醒。伴随着你痛苦的童年,度过的是我不懂做父亲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何打击也摧毁不了你!”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

傅聪尽管后来在事业上取得很大的成功,成为了一名著名的钢琴大师。但是他并不快乐,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傅雷家书》中看到。

傅雷写给儿子信中有这么一段话:“你生活方面思想方面的烦恼,虽然我们不知道具体内容,总还想得出个大概。总而言之,以你的气质,任何环境都不会使你快乐的。”

任何环境都不会快乐,是因为傅聪有着一颗忧郁的心,从小绵延的忧郁将心的颜色已涂成了灰色,日后的成功也很难将这颜色改写成亮色。

看到傅雷发自内心的忏悔,我们家长真应该以此为鉴,千万不要为了用那遥远没有把握的成功牺牲孩子现在的快乐。

当孩子的心灵经过若干年痛苦的锤炼,纵然有一天,摘到了成功的硕果,他的心却有可能永远快乐不起来了。

张国荣身为香港影视歌三栖明星,所获得的成功众所瞩目。大红大紫、春风得意的他本该坐享成功的快乐,何以会痛苦到以自杀来了结自己年轻的生命呢?试问有谁能读得懂张国荣的痛苦?

带着困惑我看了些解读张国荣自杀之谜的文章,大抵是说张国荣有患上抑郁症的嫌疑,可是却没有剖析如此成功的他为什么会患上了抑郁症。

当我看了张国荣的传记,才看出其中的渊源来。张国荣成功的辉煌众所周知,而在这之前的痛苦和艰难却鲜为人知。

张国荣的童年一点都不快乐,孤独、失落与亲情的冷漠填塞了他幼小的心灵,他没有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温暖。

回首童年,张国荣说:“没有什么值得我去记忆,没有什么值得我去留恋。”说出这样的话,内心是何等的凄凄然。  13岁那年,张国荣离开家一个人去了国外读书。大学没有读完就辍学,并因与父母关系恶化搬出家开始独立谋生,尝试过各种职业。

在29岁之前,张国荣的歌唱生涯并不顺利,他承受了太多的失意和屈辱,听惯了观众的喝倒彩。

看张国荣的前半生,看得让人心碎,他的境遇并不及普通的孩子。一路走来,张国荣的心被伤得支离破碎,心的色彩完全是灰暗的。

张国荣可以说是从痛苦中走向成功的典型,尽管他在后半生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可是以前的痛苦能在他心底彻底抹去吗?

事实上,心的状态是具有延续性的,痛苦多次重复往往就会形成惯性。日复一日的痛苦在一个人的内心积聚成巨大的负面能量,从而形成了惯性。有的人甚至无法扭转巨大的惯性力量,而失去了快乐的能力,患上了抑郁症。

从小带着忧郁情结长大的张国荣,成年后患上抑郁症也在情理之中。

据说许多抑郁症患者,患抑郁症的根源都是可以追溯到童年的。

作为家长,我们有必要好好想一想,如果用孩子一生的痛苦去换取成功你愿意吗?是不是背离了你的根本目标?

更何况从痛苦中走向成功的人只是少数而已,更多的人是在痛苦中走向平庸和失败。

作为家长,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否则,您永远不会成为一位幸福的家长。

P6-10

序言

一个真正爱孩子的家长,不管他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期望,最终都可以归结到希望孩子将来能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上去。

但是,家长却没有认识到,幸福快乐其实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具备这种幸福快乐能力的孩子我们称之为“阳光孩子”。

阳光孩子是内心需求得到满足、内心力量强大、自我价值高的孩子,他拥有诸多优秀的心灵品质,他是独立自主、自信快乐、有爱心、健康且充满活力的孩子,只有培养阳光孩子,我们家长最终的心愿才不会落空。

现在有些家长,最关注的话题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曾经有一位心理医生,对身边的一群家长说:“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你们是否遇到问题,提出来我可以免费解答。”结果家长提的问题除了孩子的学习以外没有别的话题了,这让我深感忧虑。

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家长除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外其他什么都不关心,这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因为家长走人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重大误区,把学习成绩与其他割裂开来,忽视了影响孩子学习成绩背后的其他因素,结果他和孩子无论怎样努力,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可能还是不尽如人意。

打个比方说,有一个人看见了一朵绝美的花,如果他把这朵花摘下来,那么用不了多久,花便不再美丽。虽然花的美丽集中体现在花上,可是我们不能把它与树根、树干、树叶割裂开来。我们不能光看表面现象,更应该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看到内在的、深层次的一些因素。

孩子学习不好,如果仅仅把原因归结于孩子自身不努力,但孩子确实努力了,则归结于孩子脑子不行,这就是只看到其表面现象,内在的、深层次的一些因素却往往被家长忽视了,比如心理因素。事实上,心理因素才是孩子学习上最大的无形杀手。心理因素看不见摸不着,家长和孩子常常看不清它潜在所起的作用。

那些轻松取得好成绩的孩子大多是阳光孩子,和普通孩子比,阳光孩子学习态度积极、注意力集中,以学习为乐、学习效率高,所以他们能轻松地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对于阳光孩子来说,未来是美好的,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大部分是正面的能量,这种巨大的正面能量推动着他们快乐成长,快速前进。当人们惊异于他们如此年轻就光芒耀目时,却不知成功对他们实际上只是一种习惯,因为他们具备了成功的信念、成功的心态、成功的思维、成功的习惯,成功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培养阳光孩子,是符合家长和孩子的本心及最终心愿的,所以也是我们应该极力倡导的。

我相信,这本书所传播的教育理念会逐渐深入人心,我也希望,培养阳光孩子将成为所有家长的共识。

书评(媒体评论)

查老师是一位充满爱心的家庭教育老师,在她心中,任何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天使,任何一个孩子身上都散发出独特光芒,都向往辉煌;作为生活在如今这个喧嚣与浮躁社会的为人父母者,有多少人能认真关注孩子内心?能感同身受地了解孩子的需求?我们在给孩子提供丰厚物质条件的同时,是否忽略了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查老师的这本书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把阳光的种子带到孩子纯洁的内心,促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作为健康快乐生活的永恒信念而伴随孩子们成长!

——北京一位小学生的父亲

我是一位孩子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很多困惑,也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理论知道一些,但实际做起来很难。看了查老怖的都分书稿,我认为最好的一点是对家长的实际操作很有指导性,这正是我现在最需要的。

——一位小学生家长

作为一个渴望走进孩子内心世界,希望与孩子建立亲密亲子关系的妈妈,很幸运通过网络逼到了查老师,看了她的都分书稿后,我明白了重视与孩子的沟通、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培养孩子幸福快乐的能力远比学习成绩、特长教育重要得多。

——湖南株洲家长刘冰

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语言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在我认识到这一点时,有幸遇到了查老怖,看到她的都分书稿后,我认识到家庭教育绝不是简单和随心所欲的工作,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不断地学习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沟通方式,并付诸实践和改进,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最终实现让孩子拥有幸福快乐人生的美好愿望!

——湖南株洲家长刘冰

看了查老师的部分书稿后,我认为真是一本好书!现实生活中阳光孩子越来越少了!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班上的孩子都缺少灿烂的笑容,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没有这种自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带给孩子的伤害太大了!

——江苏南京的一位教师

查老师通过书把自己的经验跟大家分享,对大家的帮助在未来真的无法估量。哪怕有一位家长从今天起改变了对孩子教育的态度,那么他就改变了自己孩子的一生。

——辽宁沈阳一位妈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阳光孩子与众不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查向红//赵勇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281238
开本 16开
页数 1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