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凡卡(契诃夫专集经典彩绘本)/美冠纯美阅读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俄国卓越的小说家、戏剧家,文风犀利,笔触深邃,尤其在短篇小说领域具有崇高的地位,和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合称“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

《凡卡(契诃夫专集经典彩绘本)》是契诃夫的小说选集。

内容推荐

《凡卡(契诃夫专集经典彩绘本)》按主题分为三辑:官场群像、世情百态和冷暖人间。每一辑的作品按发表的时间排序,这样,广大青少年读者可以对契诃夫在不同阶段的作品及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契诃夫幽默犀利的文风和思想的变化进行整体的把握。

目录

第一辑 官场群像

柳树

小职员之死

胖子和瘦子

变色龙

上尉的军装

普里希别耶夫中士

第二辑 世情百态

喜事

勋章

假面

名贵的狗

乞丐

彩票

美妙的结局

在流放地

套中人

醋栗

第三辑

冷暖人间

窝囊

牡蛎

哀伤

苦恼

凡卡

试读章节

有谁走过“勃”、“特”两地之间的驿道?

凡是走过的人,当然会记得科兹亚夫卡河岸上那座孤零零的安德烈耶夫磨坊。磨坊很小,才两方磨盘。它年过百龄,早已废弃不用,难怪看上去像个弯腰驼背、破衣烂衫、随时都可能倒下的小老太婆。这老磨坊早该倒塌了,如果不是它倚靠着一棵粗大的老柳树的话。柳树很粗,两人合抱都围不拢。它那油亮亮的树叶落到屋顶上,落到堤坝上;下部的枝条垂进水里,耷拉在地面上。这树也老了,驼背了。它那佝偻的树干上有一个极难看的黑色大洞。你把手伸进树洞,你的手就会粘着黑糊糊的蜂蜜。一群野蜂会在你头上嗡嗡地叫,不住地螫你。这树有多大年纪了?据它的朋友阿尔希普说,当初他在一位老爷家当“法国听差”,后来在一位太太家当“黑人听差”的时候,那棵柳树就已经很老了,而那已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这柳树还支撑着另一个衰老不堪的人——老汉阿尔希普。他经常坐在柳树根上,从早到晚在钓鱼。他老了,驼背了,跟老柳树一样;他那没牙的嘴就像树洞。白天他钓鱼,夜里坐在树根上沉思。老柳树和老汉阿尔希普,日日夜夜都在喃喃自语,树和人这一生都饱经了沧桑。现在请听他们的故事……

大约三十年前,在复活节前的那个礼拜天,在柳树老婆婆过命名日的那一天,老汉又在老地方坐下,观看着春天的景色,钓着鱼。跟往常一样,周围很静,只听到人和树的低声絮语,偶尔响起一条游鱼的溅水声。老人钓着鱼,等待中午到来。中午他动手煮鱼汤。每当柳树的阴影离开对岸的时候,正好是中午。另外,阿尔希普根据邮车的铃铛声也能知道时间。中午十二点,一辆由“特”城来的邮车必定经过拦河坝。

在这个礼拜天,阿尔希普又听到了铃铛声,他放下鱼竿,开始朝堤坝张望。一辆三套马的大车翻过山包,下了坡,眼看就要来到堤坝上。邮差睡着了。马车上了堤坝,不知为什么停住了。很久以来阿尔希普对世事已不感惊奇,但这一次他却不由得大吃一惊。发生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赶车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地开始行动起来,他扯下邮差脸上的布巾,挥起一把短柄链锤。邮差立时不动了。在他的浅色头发里,露出一个鲜红的伤口。赶车人跳下车,挥起臂膀,又给他一锤。不一会儿,阿尔希普听到近处有脚步声:赶车人从岸上下来,径直朝他这边奔来……他那晒黑的脸膛十分苍白,眼睛呆呆地不知看着什么地方。他浑身颤抖,跑到柳树跟前,也没有发现阿尔希普,就把邮包塞进了树洞。之后他跑上堤坝,跳上大车,而且让阿尔希普更为吃惊的是,他朝自己的太阳穴猛地一击。他把血抹了一脸,这才抽打起马匹来。

“救命啊,出人命啦!”他大声叫喊。

他的呼喊引起了回声,很长时间里阿尔希普都听见这声“救命啊!”。

大约过了六天,有人来磨坊调查。他们画了磨坊和堤坝的平面图,不知为什么还测量了河水的深度。一行人在柳树下吃了饭,又都坐车走了。在来人调查的时候,阿尔希普一直坐在水轮下,身子发抖,眼睛望着那个邮包。他看到里面有不少盖五个戳子的信封①。他日日夜夜望着这些戳子沉思,而柳树老婆婆白天不声不响,到了夜里就呜呜哭泣。“傻婆子!”阿尔希普倾听着柳树的哭泣暗想。一周后,阿尔希普已经带着邮包进了城。进城后他向人打听:

“这里的官府在哪儿?”

有人给他指点一幢黄房子,门口有一个条纹岗亭。他走进前厅,见到一位老爷,制服上的纽扣亮闪闪的。老爷吸着烟斗,正为什么事训斥看守人。阿尔希普走到老爷跟前,战战兢兢地讲了老柳树旁发生的事。那长官接过邮包,解开细皮带,脸上白一阵又红一阵。

“我一会儿回来!”他说完就跑进办公室。在那里他被许多人团团围住……人们跑来跑去,乱成一团,小声交谈……十分钟后,长官把邮包交给阿尔希普,对他说:

“你找错了地方,老伙计。你该到下街去,那里会告诉你怎么办,这里是地方金库,亲爱的朋友!你该去找警察局。”

阿尔希普接过邮包,走了出来。

“怎么邮包变轻了?”他思忖,“比原来少了一半!”

在下街,有人指给他另一幢黄房子,门口有两个岗亭。阿尔希普走进去。那里没有前厅,登上台阶就是办公室。老人走到一张桌子跟前,向几名文书讲了邮包的来历。那几个人夺了他手中的邮包,对着他大声嚷嚷。他们派人去找长官,来了一个胖胖的大胡子。他简单地问了几句,拿了邮包,进了另一个房间,把门插上了。

“钱在哪儿呢?”不一会儿,房间里传来说话声,“邮包是空的!去告诉那个老头子,他可以走了。要不把他抓起来,带他去见伊凡-马尔科维奇!不,算了,还是让他走吧!”

阿尔希普鞠了一躬,走了出来。一天后,那些鲫鱼和河鲈又看到他那把灰白胡子了……

当时已是深秋,阿尔希普依旧坐在河边钓鱼……

他的脸阴沉难看,就像那枯黄的柳树。他不喜欢秋天。当看到那个赶车人出现在身旁时,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赶车人没有发现他,径直来到柳树前,把手伸进树洞。一些湿漉漉、懒洋洋的蜜蜂爬了他一袖子。摸了一阵以后,他吓白了脸。过了一个钟头,他才到河边坐下,呆呆地望着水面。

“那东西在哪儿?”他问阿尔希普。

阿尔希普开头一声不吱,沉着脸躲开这个杀人凶手,但不久又可怜起他来了。

“我送交官府了!”他说,“不过,你这个蠢货别害怕……我告诉他们,那东西是我在柳树下拾到的……”

赶车人跳起来,吼叫一声,朝阿尔希普扑去。他把老汉打了一顿。打他的老脸,把他摔在地上,用脚踹他。打完之后,他却不离开老汉。他在磨坊里留下来,跟阿尔希普一起生活了。

白天他睡觉,不言不语,到了夜里就在堤坝上走来走去。邮差的幽灵也在堤坝上游荡,于是他就跟幽灵交谈。春天到了,赶车人依旧不言不语,继续游荡。一天夜里,老汉走去找他。

“够啦,你这蠢货,别再闲逛了!”他对他说,偷眼打量邮差的幽灵,“你走吧!”

邮差的幽灵也这么说……老柳树也这么说……P10-15

序言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俄国卓越的小说家、戏剧家,文风犀利,笔触深邃,尤其在短篇小说领域具有崇高的地位,和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合称“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

契诃夫的祖先是农奴,直到1841年,他的祖父付赎金换取了全家人的人身自由。契诃夫的父亲开了一个小杂货铺,后来因为经营不善而破产。为了躲避债务,他悄悄前去莫斯科谋生,随后把一家人相继接了过去,只留下契诃夫一人在塔千罗格完成中学的学业。为维持生计、继续读书,他一边学习,一边做家庭教师。1879年,契诃夫进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大学毕业后,他在莫斯科附近行医,有机会广泛接触农民、官吏等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从而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契诃夫的文学创作主要分为两部分:短篇小说和戏剧。短篇杰作如《套中人》《变色龙》《小职员之死》《上尉的军装》《胖子和瘦子》《名贵的狗》《凡卡》《在流放地》等,皆是世界文学星空里熠熠生辉、璀璨夺目的明星。其中《凡卡》《变色龙》《套中人》等的译本经删改,多次入选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名篇《海鸥》《万尼亚舅舅》《樱桃园》《三姐妹》等,则为世界戏剧贡献了不可多得的经典。

因本书是契诃夫的小说选集,所以主要对其小说做概述。契诃夫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80年至1886年。在这个阶段,契诃夫的小说以幽默诙谐为主,多以戏谑的笔调描写人的丑态。代表作有《小职员之死》《喜事》《普里希别耶夫中士》等;第二阶段从1886年至1892年。在这个阶段,契诃夫写作的题材更加丰富,对生活的开掘也更加深广。他创造的一种全新的独特的小说形式——抒情心理短篇小说逐渐形成,代表作有《苦恼》《凡卡》《困》等。这些作品以平凡的日常现象为情节基础,叙述笔法客观而含蓄,通过展示人物心理的状态和变化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第三个阶段从1892年至1904年契诃夫去世。1890年,契诃夫前往流放犯人的萨哈林岛。这次见闻对契诃夫触动极大,使他深刻认识到沙俄政权的黑暗和腐朽。1892年,他据此写作了《第六病室》和《在流放地》。这两部作品开启了作家对专制制度批判的道路。

契诃夫的小说,短小精悍,简洁凝练,结构紧凑,寓意深刻,语言优美。列夫·托尔斯泰曾评价契诃夫:“他创造了新的形式……在技术方面他远比我高明!……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诺贝尔奖得主、德国著名作家托马斯·曼说:“毫无疑问,契诃夫的艺术在欧洲文学中属于最有力、最优秀的一类。”正因为契诃夫作品穿透时空的永恒魅力,我们在其优秀之作中再选择精品,现推出这本契诃夫专集。

本书按主题分为三辑:官场群像、世情百态和冷暖人间。每一辑的作品按发表的时间排序,这样,广大青少年读者可以对契诃夫在不同阶段的作品及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契诃夫幽默犀利的文风和思想的变化进行整体的把握。

本书由冯加、邓蜀平、刘若、陈殿兴等四位先生共同翻译,在此,对四位翻译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希望本书能够成为青少年读者攀登契诃夫这座高山的台阶,拾级而上,缓缓徐行,当来到顶峰,周围的景象将会沁人心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凡卡(契诃夫专集经典彩绘本)/美冠纯美阅读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契诃夫
译者 冯加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700525
开本 16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4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0:4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