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孙子兵法解说/旅途文化小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孙子兵法》一书问世以来,历朝历代的研究家及其论著不知凡几;可是,能作为旅途之上、枕边案头提供鉴赏的介绍《孙子兵法》的读物,似乎并不多见。有鉴于此,吴如蒿、于汝波编写《孙子兵法解说》的出发点之一,就是试图将译解与赏析融为一体,即不仅将每篇原文译成现代语言,而且逐篇就其思想内容、理论特色等进行鉴赏、剖析,并且适当联系历史上某些著名战例和非军事方面的运用加以解说,力求作到析理精微,深入浅出,有较高的思想性和可读性。

内容推荐

《孙子兵法》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最杰出的兵书。自古以来,人们都在学习它,研究它。为满足广大读者学习的愿望,军事科学院吴如嵩、于汝波等专家编写了《孙子兵法解说》这本通俗读物,简要地介绍了《孙子兵法》的产生、流传和它的军事思想,准确而通俗地翻译了原著,并密切联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实际进行了解说,文笔生动流畅,说理深入浅出,资料丰富新颖,是学习《孙子兵法》的良师益友。

《孙子兵法解说》由金盾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小引

《孙子兵法》概说

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篇

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试读章节

公元前506年,吴军在阖阊、伍子胥、孙子等人的指挥下,对楚国发起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吴国乘楚军连年作战极度疲惫,北部防御薄弱空虚之隙,实施深远的战略奇袭,兵不血刃,迅速通过楚国北部的三关要隘,进抵汉水,并及时组织柏举会战,一举击溃楚军主力,接着乘胜追击,在清发水(今损水)、雍遴(今湖北京山西南))等地继续重创楚军残部,最后长驱直入,一举攻陷郢都,取得了破楚之役的全胜。

吴军之所以取胜,除了政治清明,具备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善于“伐交”争取友国外,关键在于其作战指导的高明。而这种高明,集中体现为吴军遵循了孙子战略进攻的突然袭击原则。一是“顺详敌之意”,采取疲楚误楚的正确策略,使楚军疲于奔命,并且松懈戒备,达到了“敌人开户”的目的。二是正确把握进攻时机,明智选择主攻方向,乘隙蹈虚,实施远距离的战略袭击,迫使楚军在十分被动形势下仓猝应战。三是把握有利的决战时机,先发制人,一举击败敌之主力。四是适时进行战略追击,不给楚军以重整旗鼓、进行反击的任何机会,真正做到了“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顺利实现了“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的战略目标。

第三,正确认识和运用军事心理学知识,激励士气,发挥部队的战斗力。

战争是一种特殊复杂的社会活动,人作为战争的主体,其精神面貌的好坏,参战意识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因此重视人的心理因素,激励士气,充分发挥部队的战斗力,就是战争指导者在管理部队、指导战争时必须优先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这样,就形成了如何认识和运用军事心理的理论命题。

孙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系统阐述军事心理学的兵学家,军事心理思想是他整个兵学理论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本篇中,他对军事心理学作了最原始的考察,提出了在正确认识军队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激励士气,鼓舞斗志,夺取胜利的原则和方法。

孙子认为,“人情之理,不可不察”。在这一认识基础上,他对军队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状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首先,他从作战区域远近的角度阐述了军心士气的凝聚或涣散问题。认为凡是进攻作战,越是深入敌国的重地,就越是能巩固军心,激励士气,牢牢立于不败之地:“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接着,孙子具体探讨了“深入则专”的原因,指出出现这种情况,是由部队的心理状态决定的。在通常情况下,部队的心理状态是,在本国境内作战,斗志容易涣散,士兵容易逃亡。反之,如果远离乡土,深入敌国腹地,处境危殆,那么,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就会以死求生,拚命作战,即所谓“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在考察了散地和重地作战的不同军队心理状态后,孙子进而论述了军事行动中更为普遍的心理活动规律,这就是“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指出将部队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全军上下就会在求生意识的驱使下,奋起战斗,全力以赴,以十倍的英勇,百倍的坚韧,与敌人决一死战:“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

鉴于以上的认识,孙子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运用军队作战心理的方法。他认为既然部队的普遍心理状态是陷入包围就会竭力抵抗,形势逼迫就会拚死战斗,身处绝境就会听从指挥,那么高明的战争指导者就应巧妙地利用这一心理,因势利导,使士卒深陷于危殆的环境,“塞其阙”,“投之亡地”,“陷之死地”,逼迫他们为生存而死战。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推行“愚兵”之术,“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让士卒成为一群不会思维、任将帅驱使的战争工具。这样,将帅在利用部队心理,“投之无所往”时便可得心应手了。孙子认为,一旦“愚兵”得逞,“登高而去其梯”,那么普通士卒的战斗潜能就可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可造成“携手如同一人”的理想局面,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

应该说,孙子的军事心理思想反映了阶级社会中统治者与普通士卒之间阶级对立的本质属性;然而也应看到,惧怕死亡、怜惜生命乃是人的本能,而战争却需要人们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奋不顾身,殊死拚战。虽然不同阶级为达到这一目的所使用的手段不一样,但所要收到的效果却有一致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孙子掌握和运用军队心理的原则和方法,在剥削阶级社会条件下,不无历史的合理性,我们不宜简单否定,一概骂倒。

历史上借鉴汲取孙子军事心理思想,用以指导战争实践的现象很普遍,其中韩信背水布阵大破赵军是最为典型的战例。

公元前204年秋冬,汉军大将韩信挥师攻打赵国。赵国君臣集结20万大军据守入赵的必由之路——井陉口,以逸待劳,对付韩信的数万之众。众寡悬殊,攻守异势,韩信的处境很不理想。

但韩信胸有成竹。他针对赵军主帅陈余“不用诈谋奇计”的迂腐特点,并根据己方兵力寡少、军心不固以及深入重地等情况,决定充分利用“投之亡地而后存”的作战原则,制定“陷众于害”、背水列阵的作战方针,以求扭转劣势,出奇制胜。他进军到井陉口西三十里处扎下营寨。夜半时分,一面派出二干轻骑,前去赵军附近的山中潜伏下来,准备乘隙攻占赵营;一面又派出一万人为前锋,趁赵军未觉察之机,越过井陉口背靠绵蔓水布列战阵。

天亮之后,韩信统率主力向赵军展开攻势。两军交锋不久,韩信就佯败退入背水阵中。赵军见状即倾全力猛攻背水阵。汉军前有强敌,后有水阻,处于“无所往”的困境,所以只好“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人人死战,个个拚命。赵军的攻势就这样被抑制住了。这时汉军的二千轻骑则乘着赵营空虚,突然袭占赵营,插上汉旗。正在激战中的赵军见老巢丢失,顿时惊恐大乱。韩信乘势反击,大获全胜,一举灭赵,实现了断楚之右臂的战略目的。此战可谓是正确借鉴运用孙子军事心理思想,战胜攻取的成功范例。

P212-216

序言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最杰出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兵书。为满足广大读者学习这部古代军事名著的愿望,特约请军事科学院吴如嵩、于汝波等专家编写了这本通俗读物。本书简要地介绍了《孙子兵法》的产生、流传和它的军事思想,准确通俗地翻译了原著,并密切联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实际进行了解说,文笔生动流畅,说理深入浅出,资料丰富新颖,现作为《旅途文化小丛书》之一,以飨读者。

旅途乘车乘船,生活枯燥,容易疲劳,需要一些内容健康而又生动活泼的读物,以消闲解闷,增长知识,丰富旅途文化生活。为此,我们选编了这一套《旅途文化小丛书》,其中包括幽默笑话、奇闻趣事、佳联趣谈、成语故事、唐诗故事、宋词故事以及其它知识性读物等,将陆续与读者见面。这套丛书也可供广大读者茶余饭后阅读欣赏。希望它能得到大家的喜爱。

编 者

1993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孙子兵法解说/旅途文化小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如蒿//于汝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22852002
开本 32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5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1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892.25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0
出版地 北京
180
112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8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