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沙星辰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风沙星辰》是《小王子》作者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自传,是其影响最深远的作品,讲述了只属于他的沙漠与狐狸不死的欲望,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是由纪德作序,笛安、陶立夏最感兴趣的作品。梅子涵女儿梅思繁倾情翻译。

内容推荐

这本书是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之外最有名的两部作品《风沙星辰》和《夜间飞行》的合集。

《风沙星辰》是圣埃克苏佩里在为法国航空公司执行飞行任务中的旅行见闻和哲思,《夜间飞行》讲述的是一位飞行员与风暴的搏斗,充满无尽的勇气与哲理。这两部作品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思想写照与行动实录。他在黑夜中期待黎明,在满天乌云里寻找停靠站,在璀璨星空中追寻自己的星球——一生的喜悦。

目录

风沙星辰

第一章 航线

第二章 同伴

第三章 飞机

第四章 飞机与地球

第五章 绿洲

第六章 在沙漠中

第七章 沙漠的心脏

第八章 人

夜间飞行

第一章 飞行冥思

第二章 生命之痛

第三章 游向黎明

第四章 等待胜利

译后记

试读章节

1926年,我以年轻飞行员的身份进入拉泰克埃尔公司,也就是法国航空公司的前身,负责图鲁兹到达喀尔航线的飞行。我也是在那里,学习了关于飞行员这个职业的一切。和所有的同行们一样,在有幸驾驶飞机前,我经过了那么一段新手的实习期。试飞,从图鲁兹到佩皮尼昂的来回旅行,冰冷的停机库里令人抑郁的气象课程。我们生活在对陌生的西班牙山脉的恐惧中,以及对前辈飞行员的某种敬畏情感中。

这些常常在餐厅中与我们擦肩而过的老飞行员,看起来粗糙而冷淡。他们时常有点高高在上的,给我们这样那样的意见。当他们其中的某一个,从阿利坎特或者卡萨布兰卡飞回来,穿着被雨淋湿的皮夹克加入到我们中间时,总有一个新飞行员,会忍不住腼腆地向他询问关于旅途的一切。他们简短地回答着,向我们叙述在空中遭遇到的风暴。这一切的讲述对我们来说,构成了一个无与伦比的世界。那是一个充满了陷阱与圈套,四处皆是悬崖的世界。这个世界里,黑色的长龙守卫着山谷的入口,千万束的闪电好像花环一般覆盖着山顶。老飞行员们以某种近乎科学的方法,令我们维持着对他们的尊敬。然而迟早会有那么一天,他们当中的某一个,会消失在茫茫高空中,再也无法回到我们中间。

我还记得某一次比里飞行归来的场景。比里后来在克里比耶山脉中丧生了。他当时坐在我们中间,一言不发地大口吃着饭。他的肩膀好像被旅途中的辛劳挤压着,难以抬起。那是一个天气恶劣的夜晚。从航线的这一头到它的那一端,天空是腐烂的。飞行员穿行在山脉中,如同旧时帆船上被切断了绳索的大炮,在甲板的污泥上,前后左右地震动着。我看着比里,咽了口口水,然后小心地询问他,旅途是否顺利。比里似乎没有听见我的问题,皱着额头,身体向面前的盘子倾斜着。当天气恶劣的时候,飞行员在机舱中为了清晰地观察外部的一切,必须将身体倾斜到风挡玻璃以外。机舱外的寒风则毫无遮挡地、长时间地涌入双耳。比里终于抬起了头,像是听见了我在跟他说话。他试着在回忆着什么,然后忽然爽朗地笑了起来。他的笑声顿时点亮了我。比里很少笑,而他短暂的笑容似乎也立即甩掉了脸上的疲倦。他并没有对自己的胜利做任何的解释,微笑散去后,就又低下头,无声地咀嚼着。在这个灰色的小餐馆中,在一群群努力驱赶着白天疲惫的普通公务员中,这个肩膀沉重的同事显得如此高贵。在他缺乏细腻的外壳下,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天使如何战胜凶猛的黑龙的场景。

终于有那么一天,主任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他简单地对我说:

“您明天出发。”

我站在那里,等待着他允许我离开的指令。一阵沉默后,他说:

“所有的相关条例您都已经了解了吧?”

那个时期的引擎并不具备如今的安全性能。引擎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失灵,是飞行员经常会遇到的事故。这种情况下,向岩石盘踞且没有任何避风港的西班牙大地举双手投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不幸的是,当引擎被摧毁后,飞机也无法支撑太长的时间。”在实习期间,航空公司教我们,如何在引擎报废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保护飞机的完整性。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能盲目地飞人岩石区。因此航空公司以最严厉的惩罚,禁止飞行员在山区的云海上飞行。引擎出故障的飞行员,常常会进入这一片白茫茫的海洋,然后在完全看不清楚周围的情况下,一头撞在山尖上。

这就是为什么这天晚上,一个沉重而缓慢的声音再次向我重复着相关的条例:

“在西班牙,跟随着指南针的指示,飞越在云海上,那是非常美丽而优雅的。但是……”

那个声音变得越发的缓慢,“但是请您记住,在那层云海下隐藏着的,是永恒。”

一瞬间,这个静谧、平坦而简单的,当你从云海中浮出的那一刻探索到的世界,对我而言忽然拥有了一种完全陌生的意义。那种温柔变成了一个陷阱。我能够想象得出,在我脚下铺展的这片白色海洋,隐藏着怎样致命的骗局。那里既没有属于人的喧嚣与羁动,也没有城市中的车水马龙。占领它的,只有无边的绝对的寂静。对我来说,这个白色的陷阱变成了一条界线。它分隔着现实与幻境,让已知的世界与未知的一切遥遥相望,无从聚首。我猜想,一出戏它本身也许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当某一种文化,某一种文明,或者某一种职业来诠释它的时候,它才拥有属于它的内涵。就好像那些山里人,他们也一样见过白色的云海,然而他们永远也不会发现,云海下那层无与伦比的窗帘。

当我走出主任办公室的时候,一种幼稚的骄傲占据了我的内心。黎明来临的那一刻,我就将载着几名乘客,成为飞机上的指挥者了。但是在骄傲的同时,谦卑之情依然在我心中无法挥去。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完全做好准备。西班牙是一片缺少避风港的土地。我担心如果在飞行中真的遇到机械故障,自己会难以找到迫降的平原。我反复查阅着地图,然而它除了一遍又一遍地将那片贫瘠的土地呈现在我面前,并没有给予我任何其他的消息。我喜忧参半,决定与纪尧姆一起度过这个夜晚。纪尧姆是我的同事,他已经在我之前飞越了这条航线。他知道关于西班牙的种种秘密。而此时我需要的,正是来自同行的经验与引领。

P6-9

序言

把这本书献给我的伙伴亨利·纪尧姆。

大地所给予我们的一切,比这个世界上任何的书籍都更为渊博广阔。因为它始终在挑战着我们。人类在遭遇阻碍的那一刻,也恰恰是他发现了解自我的契机。为了踏上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必须拥有合适的工具,比如一张犁、一把刨子。农民在耕作中,总能借助着他手里的工具,一点一点地挖掘到那属于自然的各种秘密。而这些隐藏在土地中的奥秘,又时常蕴涵着普世的真理。飞机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它引领着人们,走到世界面前,审视着、解读着千百年来困扰人类的关于宇宙的种种。

我的眼前始终浮现着第一次在阿根廷的夜间飞行。昏暗的夜晚,平原上微弱的光线,好像空中零落的星光。

这片黑暗的海洋中的一切,都在诉说着意识的存在有多么的珍贵。那一刻,也许有的人正在阅读思考,互相倾诉着各自的心声;也许有的人正全神贯注地探索着宇宙的奥秘,计算着仙女座离我们究竟有多远;还有的人,在某一个角落,相爱着。远处乡间闪动的火焰,是人们在等待食物的信号。这些人里面,有诗人,老师和木匠。然而这片闪烁的星空下,又有多少关闭的窗户,暗去的星光,与沉睡着的人们……

我们要试着走近这一切。和乡间那灯火阑珊处,轻轻地聊上几句。

后记

对于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大部分中文读者对于他的了解,都停留在《小王子》这部哲理童话上。《小王子》是法语文学中迄今为止在世界上被翻译得最多的作品。它虽然让圣埃克苏佩里借此走向了世界,可是也多少让人们忽略淡忘了作者在此之前其他的重要著作,以及他作家身份以外,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人生使命:飞行员。

圣埃克苏佩里于1900年出生在里昂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让·德·圣埃克苏佩里拥有子爵的头衔。父亲在他四岁时死于一场车祸意外,从此他与四个兄弟姐妹一起由母亲单独抚养长大。圣埃克苏佩里的母亲将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五个孩子,竭尽全力提供给他们最优秀的教育。诚实、平等、宽广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些在圣埃克苏佩里的作品中不断出现的理想品质与价值追求,是母亲玛丽从小播撒在他心中的珍贵的种子。

1912年在一次假期中,圣埃克苏佩里第一次走进一座飞机场。他立即对飞行与航空兴趣盎然,成天流连忘返于那些机械师的身边,追问着关于这个庞然大物的种种问题。终于有一天,十二岁的圣埃克苏佩里瞒着母亲,坐在飞行员韦德里纳身边,实现了他生命中的第一次飞行。那一天,他写下了下面这些句子:“机翼在夜晚的呼吸下颤抖,引擎的歌声令人昏昏睡去。我们与太阳苍白的光芒,擦肩而过。”也许就是在那一刻,一个漫步在空中的浪漫诗人诞生了。

圣埃克苏佩里从来不是一个出挑优异的学生。在取得了高中文凭以后,他因为文学学科成绩不佳,而没能考上国家海军学院,只能在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做旁听生。讽刺的是,当年这个因为文学成绩不好而上不了大学的高中生,在多年以后居然成了法语文学史上在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这一时期,圣埃克苏佩里对自己的将来充满怀疑,他既没有具体的目标,也看不到人生可能的前景。惨淡的日子中,他写下了大量的十四行诗,借此抒发心中的忧伤与抑郁。

1921年圣埃克苏佩里在斯特拉斯堡第二空军部队中服兵役,担任机械师的工作。从那时起,他自行承担费用,开始学习如何驾驶飞机。成为法国空军的正式飞行员,是他此后五年最大的目标。1926年,他以飞行员的身份受聘于法国航空公司的前身——拉泰克埃尔公司,负责从图鲁兹到达喀尔的航线。拉泰克埃尔公司不但开启了圣埃克苏佩里辉煌的职业飞行师生涯,这段经历也成为他小说、散文创作灵感的主要来源。在一次又一次令灵魂颤抖的着陆以后,在沙漠空旷孤独的黄色寂寞中,圣埃克苏佩里用他的笔记录着自己与战友们所经历的种种伟大历险。

小说《夜间飞行》所描绘见证的,正是作者亲身经历的,20世纪初夜间航班在民航业最初的开拓与发展。小说的主人公里维埃的原型,其实也就是当初聘用圣埃克苏佩里的拉泰克埃尔公司的航线开发主任迪迪埃·多拉。

在今天这个飞机已经成为最普通平常的交通工具的年代,人们也许会对《夜间飞行》中试图描写的“英雄主义色彩”缺少理解它所需要的历史与时代背景元素。20世纪初,因为技术上的大量限制,令飞机的夜间飞行还只是局限在军用飞机的领域。那个年代,驾驶一架飞机和今天相比,复杂性与困难程度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今天民航的电脑自动驾驶在当时是完全不存在的。也就是说,飞行员只能依照事先的路线设计,在空中根据地图以及飞机上各种数据的显示,来判断当前的位置是否和预计的相同。任何未知的天气变化,引擎故障,加上当时雷达技术发展的不完整,令飞行员在每一次起飞时,都面临着生死的威胁。就是在这种条件下,航空业作为运输行业的“起步者”,为了在与铁路和水运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拉泰克埃尔公司才投入到夜间航线的开发中。从此,对于飞行员们来说,将要面对的危险,将不仅仅是天气的突变与技术的局限,还有茫茫深不见底的黑夜。

里维埃这个人物的高大之处,在于他用尽一切方法鼓动着他的飞行员们,让他们打破人自身的局限。正是这种以牺牲普通人的幸福安逸为代价的,对高远理想,对一切未知世界饥渴的探索与追求,让航空业从最初的举步维艰发展到今天,变成了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当第一架载着邮件的民航航班在深夜时起飞,一封邮件从欧洲大陆抵达南美洲的时间由几个月被缩短到几天,里维埃和他的团队们开启创造的,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纪录,更是属于人类本身的奇迹。

《夜间飞行》1930年在法国出版以后,立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31年这本小说赢得了知名的费米娜奖(Prix Femina)。除了文学上的价值,这更是一本具有珍贵历史文献意义的作品。圣埃克苏佩里以飞行员和作家的双重身份,向人们讲述着航空业发展过程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他在描绘这首史诗的时候,既拥有一个诗人的细腻与敏感,又饱含着探险家的激情和血性。也因此,令圣埃克苏佩里成为法国文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充满个人魅力的作家。

在圣埃克苏佩里20世纪30年代的飞行员生涯中,他与自己最好的同伴们几次与死亡擦肩而过。所有的这些经历,令他对生死、友谊、人生的价值不断地反思着,于是有了这本出版于1939年的散文集《风沙星辰》。在一次又一次的起飞降落中,飞行员们在探索与了解脚下这片土地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重新认识着人类本身的生存状态,与生命在面对自然与宇宙时所表现出的渺小脆弱。

在《夜间飞行》中已经显露出的,作者对小布尔乔维亚满足于安逸生活的批判,在《风沙星辰》中体现得更加犀利尖锐。对圣埃克苏佩里来说,好像没有什么比安于现状、缺少渴望了解外面世界的好奇心更可悲、可怕的事情了。人在习惯于慵懒中慢慢把自己关闭了起来,再没有了飞翔的冲动。于是热爱驰骋在高空中的野鸭变成了只顾眼前吃食的家禽,于是曾经闪动在人身上的灵感与天才一天天地被消磨殆尽。圣埃克苏佩里对高远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飞行的层面上。他痛恨思想上的平庸,精神上的懒惰。他的那句“令我痛苦的,是每一个人身上,被谋杀了的莫扎特”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面对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贫瘠的心灵面貌时痛彻心肺的呐喊。这种真诚的呐喊既充满了对现实清醒的认识,更饱含着对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民满腔的热爱。用自己手中的那支笔唤醒千万民众,令思想的清风吹拂过烂泥,是一代又一代欧洲知识分子印入灵魂的信仰与使命,也因此把欧洲大陆变成了宽容与人道主义思潮的摇篮。作为一位飞行员兼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说,也许缺少雨果文字中挥洒洋溢的浪漫与诗意,也许没有左拉笔下如同史料一般详尽的细节,然而他充满了理想主义的灵魂,和不畏生死探索世界真相的气质,让他与所有的法国文豪最终在先贤祠相会。  圣埃克苏佩里的一生如同一部小说,跌宕起伏。他的死更是一个传奇,让世人着迷却又无法解开其中的秘密。

1944年7月31日早上8点25分,圣埃克苏佩里作为法国空军的飞行员,驾驶着他的P-38闪电式战斗机从科西嘉岛附近起飞。他只身一人,飞机上没有携带任何的弹药。8点30分,飞机向地面雷达系统输送了最后一个消息以后,就此消失在普罗旺斯沿海。

虽然当时法国军方基本确认圣埃克苏佩里的飞机坠毁在南部海岸,但因为战时的特殊情况,打捞尸体以及寻找飞机残骸是不可能进行的。二战结束以后,1948年,法国政府追认圣埃克苏佩里为“为法兰西牺牲的英雄”。1998年9月7日,普罗旺斯的一个渔民在马赛海域附近,打捞上来一个刻有“圣埃克苏佩里”字样的军用头盔。经过验证,法国政府在2004年宣布,这个头盔确实属于《小王子》的作者。2000年,圣埃克苏佩里飞机的残骸终于在法国南部地中海海域被找到。

飞机当时是如何坠毁,怎样坠落的,到今天历史学家们还无法确认。从20世纪50年代起,先后有两三个普罗旺斯当地的居民,称自己在1944年7月31日这一天早上,在马赛附近海面,看见一架P-38的战斗机被德国空军击落。我有幸联络到如今唯一还在世的见证人保罗·梅纳尼(Paul Melani)先生。按照梅纳尼先生叙述的,在7月31日早上,他在马赛附近海岸,无意中看见一架法国空军的P-38战斗机被两架德军战机上下夹攻。P-38没有向对方开火,而是企图上冲与其中一架飞机同归于尽。最终,这架法国战机被其下方的德军飞机开火击中,坠入地中海时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当时只有十七岁的梅纳尼,虽然听到过飞行员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名字,却全然不知随着飞机一起消失的,正是20世纪前半叶初法国独一无二的文学面孔。

2008年,一位二战时德国国家空军的飞行员霍尔斯特·里贝尔特(Horst Rippert)在接受法国(《普罗旺斯报》采访的时候承认,自己在1944年7月31日上午,在当时圣埃克苏佩里飞机出现的上空,击落了一架P-38闪电式战斗机。里贝尔特说:“如果我当时知道那是圣埃克苏佩里的飞机,我一定不会向他开火。他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盟军在普罗旺斯地区的登陆日期是1944年8月15日。历史学家称,流亡在伦敦的戴高乐将军,早在7月初已经要求所有法国空军成员,不要在普罗旺斯上空起飞,以免影响随时有可能展开的联军登陆。那么是什么,让圣埃克苏佩里依然在7月31日这一天,在不携带任何弹药的情况下,冒死飞上马赛那片明媚的蓝色天空?有的人说,是因为圣埃克苏佩里生来喜欢冒险的冲动与不顾一切的热情。也有人说,是因为他的生理状况每况愈下,让他难以继续驾驶飞机,于是萌生了死意。

当你读完这本小书,你一定会发现,圣埃克苏佩里是一个多么热爱珍惜生命的人。轻易投向死亡,绝非他的人生信条。同时你也会明白,他一生追逐高远空灵,如果有一天他不再拥有飞翔的翅膀,也许,他也就宁愿像“小王子”一样,从这个地球上消失,回到属于他的星球上去。

“我不后悔。我认真地玩了这场游戏,虽然最后我输了……无论结果如何,大海上的清风,我是呼吸过了。”

书评(媒体评论)

一本完美之作,一本勇敢之书,一本对抗这个世界迷惑的必读之作。

——《纽约时报》

《风沙星辰》刻画了飞行的壮丽、危险和孤独。这本飞行之书,激动人心,既充满诗歌般的抒情,又富有哲学深意。它成为最受欢迎的飞行著作当之无愧。

——法兰西学院大奖获奖评语

我也终于明白了,曾经令我非常困惑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将勇气排在所有美德的最后一位。因为勇气实在不能算是一种美好的情绪体验。它混合着愤怒和虚荣,还有很多的固执,以及某种有点粗野的运动般的快感在里面……我想,我是再也不会欣赏那些光有勇气的人了。

——圣埃克苏佩里在写给纪德的信中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沙星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
译者 梅思繁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452490
开本 32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2-02-01
首版时间 2012-02-01
印刷时间 201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09
14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