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群英传/辛亥安徽人物传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丛书(《辛亥安徽人物传系列》)共分五部,即:《烈士传》、《群英传》、《柏文蔚将军传》、《冯玉祥将军传》、《方振武将军传》。

张珊编写本丛书是一个偶然的过程,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发展结果的过程。

这本《群英传》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本丛书(《辛亥安徽人物传系列》)共分五部,即:《烈士传》、《群英传》、《柏文蔚将军传》、《冯玉祥将军传》、《方振武将军传》。

《群英传》包括“枪击王之春未遂的万福华”;“马炮营起义参加者薛子祥”;“近代安徽教育的开拓者李光炯先生”;“杰出的统战工作者朱蕴山”等内容。

《群英传》的作者是张珊

目录

一、革命先行者、领导大通自立军起义、为沈荩烈士洗冤的秦力山

二、枪击王之春未遂的万福华

三、英才早逝的革命作家王无生

四、革命志士孙元冤传

五、廷试第一名的革命战士吴承仕

六、青年进士、法国留学生、翰林院编修徐谦

七、革命绅士、淮上军名义司令王庆云

八、革命志士、书法家张树侯

九、淮上军重要将领岳相如

十、余亚农传略

十一、爱国军人石寅生

十二、淮上军统领杨穗九

十三、马炮营起义参加者薛子祥

十四、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和女画家潘玉良

十五、参加马炮营起义的史沛然

十六、辛亥安徽第一任都督、诗人王天培

十七、革命奇士韩衍(蓍伯)

十八、桐城中学的重要创办者之一、韩衍的挚友史推恩

十九、近代安徽教育的开拓者李光炯先生

二十、邓绳侯先生事略——据李光炯遗稿解释而成

二一、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北京大学出版社主任李辛白传略

二二、安徽岳王会的重要组织者之一:常恒芳

二三、追寻进步,是非分明:刘希平革命战斗的一生

二四、教育界民主人士沈子修

二五、杰出的统战工作者朱蕴山

二六、光明甫事略

二七、进步绅士童茂倩

二八、吴忠信生平

二九、黄岗一役留青史,抗日百战卫神州——叶粹武传略

三十、有德有年、功在民国的龚振鹏

三一、中华革命军皖中司令金维系

三二、合肥光复的组织者孙品骖

三三、程恩普传略

三四、五四时期新文化的传播者——汪孟邹传略

试读章节

由于义和团运动声势越来越大,自立军起义准备工作已经做了不少,林圭认为机不可失,催促唐才常从上海速赴汉口,急谋发难。1900年7月末8月初,唐才常来到汉口,决定鄂、湘、皖、赣四省自立军在8月9日(七月十五日)起义。大约在8月2日前,林圭和黎科、戢元丞、李炳寰、蔡丞煜、郑葆丞等已经制定了自立军起义计划,即《自立军现在布置将来军事》。这个总计划规定,自立军是独立的军队,共七个军四十个营。唐到了以后,不但同意了这个计划,并任命了各军的负责人。即安徽大通为前军,五营,秦力山、吴禄贞为统领;安庆为后军,五营,时务学堂学生田邦璇为统领;湖南常德为左军,五营,商人陈犹龙为统领;湖北新堤为右军,名士沈荩为统领;汉口为中军,五营,林圭为统领;(自立会)总会亲军大营,唐自为统领,驻汉口;先锋军,五营。唐才常还自为总办,总统节制诸军,设总机关于汉口宝顺里。

兵勇来源除起义士兵外,主要是起义时分头招募。并规定,除统领由总会派任外,营官由统领派,哨官由营官派。还规定,起义后再招三十营,三日成军。三大营练好之后,再招十营。

还规定起义后立即派兵攻取湘、鄂、赣三省及长江一带,军到之后,建立政权,并“收各州县地丁征册”及“各督税局历年簿据”,作为自立军的财政收入。并“札委权知各州县事”,还要“编练团队”。这就是说,要建立新政权,并废除清政府的一切法律。

按照这个计划,自立军在起义之后,便有了独立的军队、独立的政府、独立的法律,从而彻底与旧政权决裂,因而也只能是靠革命,而不会是靠勤王。

据说秦力山因和安徽巡抚卫队管带孙道毅友善,故愿担当池州大通发难之责。秦到大通后,由于孙管带密助军械,筹备渐渐成熟,水师营弁也都愿受约束。又有安徽哥老会头目符焕章、王忠等在大通、芜湖、太平、裕溪、悦州、南陵、铜陵散发富有票,招人人会,大通居民附和者充塞于道。

唐才常为了争取张之洞,打算拥张独立,以扩大声势,减少阻力,他借助于日本人田野道次(自立军顾问)的帮助,“通殷勤于张之洞”,说义和团骚乱,华北已经成为无政府状态,“自立军将挈两湖宣布独立”。张之洞犹豫不决,但对唐的活动,也不出面阻止,表明他对自立军的态度,“似非全无好意者”,以致唐才常思想受到麻痹。唐多次促张早日决定,老奸巨猾的张之洞均无表示。唐以为无望,便想威胁张,让张被迫同意,“欲照日本文士挟其藩侯犯阙覆幕(府)之法”。他扬言于外国人说:“倘张……奉清廷之令以排外,吾必先杀之。”表示自己要担负起保护外国人的责任,以此取得外国的支持。又向外国人说:“外国人以为张之洞能安长江,其实皆实(为)某(我)弹压之力;若唐死,长江必乱。”②张之洞“闻而恨之”。后来又见唐、林二人所做所为都和自己“绝对相反”,而且唐才常即将“布告在汉(口)各领事,据武昌独立”。于是,张之洞决定“突发而拴之”(指拴唐等)。

唐才常决心利用北京混乱的最好时机起义,催促各路于8月9日同时大举;秦力山也加紧准备。但康、梁汇款仍未到来,以致起义“数数展期”,延至8月19、20日,又延至23日。但秦力山远在大通,因长江沿岸防范严密,秦未能得到延期通知,以为仍然如期举行。

1900年8月7日,大通厘局知府、大通保甲局委员许鼎霖知道了起义消息,派局勇拿获党人7名,铜陵知县魏某也电报通知安徽巡抚王之春。王之春立刻派武卫副前营傅永贵率勇一哨,乘江轮前往弹压。8日许鼎霖又报:“有富有票匪在江北桐城(今枞阳县)地界,啸聚数百人,宰牲祭族。”王之春又派定安后营李桂馨率军往捕。8日夜,自立军一部到裕溪口,败裕溪营参将彭源洽,夺得裕溪营储藏的军火。  秦力山见起义消息已经泄露,遂令党人于8月7日准时起事,并张贴安民布告如下:

中国自立会为讨贼勤王事,照得戊戌政变以来,权臣秉国,逆后当朝,祸变之生,惨无天日。至己亥(1899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下立嗣伪诏,几欲蔑弃祖制,大逞私谋。更有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名,贼臣戴漪刚毅、荣禄等阳助军械,内图篡弑;不得,则公然与中外为难。因敢广集同志,大会江淮,以清君侧,而谢万国。

宗旨:一、保全中国自立之权。二、请光绪帝复辟。三、无论何人凡系有心保全中国者,准其入会。四、会中人必当祸福相依,患难相救,且当一律以待会外良民。

法律:一、不准伤害人民生命财产。二、不准伤害西人生命财产。三、不准烧毁教堂、杀害教民。四、不准扰害通商租界。五、不准奸淫。六、不准酗酒逞凶。七、不准用毒械残待仇敌。八、凡捉获顽固旧党,应照文明公法办理,不得妄行杀戮。九、保全良善、苹除苛政,共进文明而成一新政府。

据说吴禄贞到大通后,因为看到起义布告中公然以勤王相号召,便“愤而赴日本留学”。但秦力山大约并未理会此点,依然全力投入起义。

这时,大通镇上又出现以全埠商人名义贴出的布告说:“大通于(旧历)七月十五日八点钟,有自立会起事,大通和悦州沿河两岸居民,秋毫无犯。其宗旨系为讨贼勤王,不比寻常土匪滋事。为此特行通知,免致他处居民纷纷逃避。”

清军水师参将张华照闻变,立派炮船4艘,带兵渡江防堵。谁知部下多与哥老会通气,刚一到岸,便和起义军联成一气。张华照仓皇逃走。自立军又夺得水师炮船4艘,于是水师尽归秦力山掌握。后又用重炮轰击大通盐务督局、厘局,随后占领了两局,局员钱绶甫逃走。自立军涌入货厘局,释放前两天被捉的7人。起义军对商民果然秋毫无犯,“商民皆感”。自立军还捉到了清道员罗长椅,后来又把他放了。P11-14

序言

本丛书(《辛亥安徽人物传系列》)共分五部,即:《烈士传》、《群英传》、《柏文蔚将军传》、《冯玉祥将军传》、《方振武将军传》。

本丛书的编写是一个偶然的过程,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发展结果的过程。事先并未考虑到出版这样的人物传。

1957年,我调入安徽省历史研究所,首先接受领导布置的任务,便是调查捻军史,开始在研究捻军史、太平天国史方面,做出一点点成绩。1962年,捻军史研究刚刚勉强告一段落,又接受领导布置,参加编写《安徽近百年编年史》(大事记)。开始时参加收集材料的人很多,除本所同志全部参加之外,尚有安徽大学和皖西大学4个人,共有29个人。但后来真正编写的人不到十人,而最后增添、整理、修改、补充、完成定稿的,只有我一个人。成稿共225条,96万字,全用二十行纸抄录,堆在地面上近两尺高。抄写笔迹是两个人的,一个是当时刚从合师院中文系毕业的学生丁梦洲,行草字写得非常漂亮(后来成为书法家,并成为淮北师院中文系主任),他的字迹占70%,其余30%则是我的字迹。

本来写成此稿,并促成其出版以及继续开展其他专项(题)研究,才是正常情况。但1964年之际,“文革”风暴出现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已经略有感知。我想,这时如不加大力度,完成一点成形的东西,今后还不知如何变化,很可能再也见不到或者难以利用这些资料。于是我便利用星期天及每天晚上,连续写成了《论大通自立军起义》,(此时正是我人生精华时期(四十岁)。材料极熟,我只用~整天及半夜的功夫,就写成1.5万字定稿)以后又写了《安徽近代的哥老会运动》1万字,及《秦力山传》1.2万字,尚有《安徽近代史稿》六七万字。除此之外,尚写成《倪映典燕塘起义》、《程家柽传》、《吴呖谷传》、《王天培传》的一部分,又共有三四万字。

果不其然,1966年秋冬之间,“文化大革命”来临,在军宣队主持下,先批判我的大事记,分成七八份,每人一份。但并未批判起来,不了了之。后来安徽省直机关及其附属机构全都被砸烂,我们和省委宣传部在一起,先到宣城敬亭山进行斗、批、改,然后再回来下放农村当农民,三年后取消工资;II!!tt~安徽军管总负责人的话说,叫做砸烂原有机构全部工作人员都“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怎样砸烂法呢?房子是省委中级党校的,那时由6408接受。家具折价卖给工作人员。图书全部移交给省图书馆,由他们自己运走。我所成立七八年来,派出专人,在外地抄录的资料很多,特别是三毛钱一千字四毛钱一千字,从扬州、南京、上海抄来,每年都抄五六干元的资料。加上我们的大事记,二三十人抄的和出钱抄来的资料合在一起,堆满二楼两大间宿舍。处理方法更简单,叫来收破烂的,拉来三个平板车,用叉子从二楼把资料撒扬下来。军宣队李秀如(粗野的护士)还特地派人通知我(我当时还在牛棚里),不准我看,更不准我拿去即将销毁的片纸只字。这是在我所革命领导三人小组已经成立的情况下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干的。回忆及此,犹觉痛心,这种做法,使人难以理解,这哪里是人干的事,更不是革命者干的事。我当时想,幸亏我抓紧时间,使用一点,保留了一点,不然岂不完全被化成纸浆?

“文化大革命”后,大学恢复招生。1977年底,我调到安徽大学政治系,准备增办历史系。我的两篇文章——《论大迈自立军起义》、《安徽近代的哥老会运动》分别于1978、1979年在安大学报上发表。1978年安大历史系成立,我写的《安徽近代史》正好派上用场,做为安徽地方史课程的教材。因为教授安徽近代史,我又把《辛亥人物传》作了补充。因为这些人物传的材料在桌上堆了一大叠,被系里一个同志发现,到了2000年,他忽然想到,要以我的材料为主,把系里其他人写的有关人物传,合在一起,做为系里的共同成果,印成一个集子。他要我开列一个我资料中尚缺人物传的人物名单,请其他人补充。我这样做了,谁知这件事竟是泥牛入海,此后毫无消息了。

我当时正在整理中国秘密社会史材料,以及一些中国古代史材料,经此同志一摧,我不得不把工作重点转回到人物传上,加紧补充、修改、再修改,依然感到很不足。

本丛书取名“辛亥安徽人物传系列”,主要是因为本丛书收入的是辛亥革命运动参加者的材料,他们革命的目的,是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国。至于辛亥以后参加革命的,由于人多复杂,就不再收入了。其次是收入安徽人的材料,以及虽是外省人但主要革命事迹发生在安徽省的徐锡麟、秦力山的资料。徐的事迹已多次在安徽刊物上发表,早被皖入所承认。但皖人对秦力山尚不熟悉,我以为秦的先祖乃江苏人,其父客居长沙,乃为湖南人。他的事迹即大通自立军起义发生在安徽,故收入本书。又本人以为,正因为秦不是祖居湖南,故湖南不会为之立传,而江苏人也不会为之立传,他是一个革命先行者,起来的早,虽表面上是勤王,实际上是追寻共和国理想的,我敬佩其为人,而悯其虽有壮志,却不得归国,客死外国,甚可惜焉,这部分内容在本书中成文最早,写于1982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政协各组织,从中央到县一级,都集中一部分力量收集、调查、整理各地区的文史资料,这是保存历史资料的最好办法,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今天,全国社会进步很快,国家变化很大,从经济、政治到文化,都发生了空前剧烈、快速的变化,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也会很快被遗忘。如不认真收集整理各方面的史料,很快便会消失。正因为全国政协特别是安徽政协各级组织的认真工作,我这个《辛亥安徽人物传系列》,才可能迅速编写起来。在本书撰写过程中,我要特别感谢安庆市政协主席张拭同志。他自己是研究九华山佛教的,几次参加我们安徽史学会,我们都住在一起,无话不谈。他还协助送给我安庆政协所编的几乎全部文史资料,以致在许多人物的传记中,都用到了它。又如蚌埠市政协编的文史资料,借助它,吴家泰这位农民英雄烈士传才写了出来,事迹生动。又如合肥市政协的文史资料,材料不少,本书所收的戴健同志所写的龚振鹏传和叶季济、叶道明所写的叶粹武传,以及省中级党校聂皖辉同志所写的汪孟邹传,因为写得很好,我几乎一字不动的把他们都收进本书。我想作者一定是高兴的,我在替他们传播。还有老朋友张毅同志,写的童茂倩传,我也直接用了。多年未有联系,情况如何,甚以为念。总之,我要感谢你们。

本书所收集阜阳专区的人,我曾在安大老同学聚会时,请老同学阜阳人邹椿年帮忙,请他提供阜阳专区材料,结果他寄来了《新修阜阳县志》,据此,我才写出了程恩普传,特此感谢。

后来安徽大学出版社朱寒冬同志提出把《烈士传》和三将军(柏文蔚、冯玉祥、方振武)传先出,并安排了出版计划。我认为他的意见很有道理。当前全国的大学生数量增加很快,高级知识分子数量也增加很快,因为改革开放的力量空前加大,西方社会的各种思想一涌而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需要,许多年轻学子都忙于学习科学技术,而忽略了民族文化精华的学习,忽略了爱国主义思想的学习。忽略了正确认识我们的国家文化和历史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有最优秀的内容文化。只要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继续结合下去,坚持三个代表思想,并争取有利的和平时间,继续发展30~50年,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无人敢来欺压的国家,最后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我们的国家也一定会在国际大家庭中成为维护世界和平最主要的一员。

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角度说,当然是烈士传最为重要,将军传在其次,群英传更次之。但就其总体来说,群英传的作用并不在烈士传之下。这是本书作者的建议。当然,三者齐读效果更好。由于本丛书收入人物太多,涉及面广,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或有应该收入而未收入的,还请读者原谅指正。

本丛书所以能够出版,首先应感谢今天的学校主要领导,他们均有远见卓识,这是办好世界一流大学所必需的,是需要经过多少年的努力积淀才能达到的。其次要感谢我的老伴张觉非同志。我的一生,是努力学习的一生,每天都休息很迟,形成了个习惯,即每晚要吃东西。六十年代那可是中国人民痛苦的时代,每月23斤粮食是远远不够吃的。我老伴每天都搞东西给我吃,而她自己却饿着肚子。在我的一生中,她几乎每天都让我休息,从来没有催我工作。

张珊

2005年4月于安徽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群英传/辛亥安徽人物传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6404268
开本 32开
页数 3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6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854
丛书名
印张 10.62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03
14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