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花园的雅
内容
编辑推荐

经过2013年这个史无前例的漫长酷暑,当整个西花园氤氲着桂花的芬芳时,这本散文集终于要付梓了,作为教师的散文集,这些作品,成于他们传道授业解惑之余,成于他们移步青山绿水之中,成于他们手捧诗书、口啜香茗之时。滕柏主编的《西花园的雅》这本散文集,既有教书育人的话题,又有家同情结的意蕴;既抒写人生感悟,又洋溢生活情趣;既充满诗情诗意,义不失人间烟火;是一路走来的足迹,是一缕低吟的情思,是一线心灵微光的展露……

内容推荐

西花园作为苏州市第十中学的地标之一,钟灵毓秀,从这里走出了蔡元培、胡适、叶圣陶、费孝通、杨绛、何泽慧等名师大家,西花园于是带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走出校园,走向世界。滕柏主编的《西花园的雅》是一部苏州十中在职教师及蹲点教研员撰写的散文集。《西花园的雅》收录了诗人校长柳袁照、江苏省特级教师徐思源及各学科中青年教师等近20位老师的散文作品,或抒写自然感怀,或思考教育人生,用细腻的笔触呈现鲜活的诗意心灵。

目录

序/滕柏

雅风闲韵的篇什(代序)/秦兆基

【自然,你好】

黄昏,与一棵树相遇/郑静

叫蝈蝈/袁卫星

老房子/金泓

歉意枇杷/瞿璐

听昕,那雨/唐岚

温暖如秋/姚圣海

我家的兰花故事/瞿璐

寻找春天/金泓

雨中的石林/金泓

【温一壶亲情如茶】

爱的循环/周文莉

风筝的念想/姚圣海

父亲的教育/唐岚

我和我的舅舅/张慧琪

一本书,两代人/金泓

雨天念亲恩/姚圣海

雨中,遂想起……/郑静

【岁月是首静默的歌】

分别季/朱嘉隽

那人,那事/郑静

那些人,那些事/朱嘉隽

岁月的礼物/顾丽君

《遇江南》词话/柳袁照

【三尺国度里的风景】

错了才对/徐思源

今生今世的证据/李莉

今天,我们如何做老师/张慧琪

坑爹的,爹坑的?/徐思源

“跨界”与教学/徐恩源

理想与现实/徐恩源

十八岁,怀着梦想远行/滕柏

守望幸福/居万峰

死活读不下去?/徐思源

泰晤士河在哪里?/徐思源

心中要有“教育”/徐思源

老师,请留步/唐岚

【放慢脚步,让灵魂跟上】

冬至夜的流水账/朱嘉隽

而我知道/朱嘉隽

感动奠言/浦筱玉

急把盏,夜阑灯灭/唐岚

京西爨底下/柳袁照

如梦昆曲/金泓

谈女人“三高”/唐岚

心灵驿站/金泓

隐者,姚圣海

拙者爱莲/金泓

做你想做的事/李莉

【一路行来一路歌】

藏/袁佳

此去经年/姚圣海

广西之行/陈燕

圣地莫里谷/柳袁照

南京怀古/金泓

土耳其日记/柳袁照

武夷吃茶/柳袁照

勿忘初心/梁彩英

肇兴侗寨/柳袁照

与君书(节选)/袁卫星

后记/柳袁照

试读章节

我和我的舅舅

张慧琪

我的书法启蒙老师王福辰先生是我的舅舅。

在我的印象里,舅舅仿佛停留在五十岁左右,不像是年过七旬的人。他红光满面,无甚白发,才思敏捷,总是腆着个肚子笑呵呵的,活像个弥勒佛。

舅舅不重吃穿,绝少闲暇,他把主要精力都扑在了书法教育事业上。在我看来,舅舅虽然不算一个专业的书法家,但绝对是一个称职的书法教育者,尤其对少儿书法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我未满周岁的时候,有一次舅舅顺便抱我去参观一个书画展,他发现当时的我见了书法作品格格傻笑,见绘画作品则无甚反应,且屡试不爽,便认定我有天分,决心教我书法。我五岁开始习书。刚开始,我手握着毛笔,舅舅握着我的手,一笔一画地操练。那时我每天要写一小时左右,舅舅常说我神情凝重、憨态可掬,有好几张紧闭嘴唇吐出一点小舌头、一脸严肃练字的照片为证。就在那年,我以最小的年龄获得了市幼儿组书法比赛三等奖,奖品是柳公权的名帖《玄秘塔碑》。之后在舅舅的精心指导下,我不断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收获不小。六岁时一幅“祖国万岁”的楷书作品获苏州市二等奖,此作在少年宫一直悬挂了很多年。舅舅现如今常常在人前提起,说在我所获得的全国省市的各类奖项中,最看重的是我小学时获得的四次苏州市现场书法比赛一等奖,这可是“硬碰硬的”,言语中满是自豪与幸福。每闻此语,我总不免有所愧疚,因为与舅舅的付出相比,这点成绩实在算不了什么,更何况我未能把书法学习坚持到底。

回想起来,跟舅舅学书法的记忆里有着甜蜜的味道。记得我小时候住外婆家。外婆家在城东的老街白塔东路上,那会儿还未联通北仓街,是一条绿树成荫的幽静的大街。我也还未转到平江实小,在附近的城东中心小学念书。舅舅单位离得不远,几乎每天负责接我到外婆家,探望外婆,教我写字。每次都要给我买冷饮或零食吃。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夏日的傍晚,白塔东路上,绿意盎然,凉风习习,知了叫个不停,我舔着一种叫“曲奇”的冰激凌,坐在舅舅自行车后面哇啦哇啦唱着歌,毫不顾忌他人投来的眼光,那么无忧无虑。

我从小学书法并不觉其苦,不仅是因为练习书法总能满足我的口腹之欲,更是因为舅舅的教育之道,激发了我的学习内驱力,促成了“我要学”。舅舅博闻强识,腹中书法家掌故拈来就是,稍加演绎,人物形象便呼之欲出,其精神人品,令人难忘。记得那次我有所懈怠想要偷懒,舅舅给我讲大书法家王献之儿时苦练书法写干十八缸水的故事,我大受震动,当场“幡然醒悟”,提笔开写。舅舅还给我讲王羲之、苏轼、米芾的率性,让我了解书家的本真;给我讲蔡邕偶创“飞白”、张旭因剑舞而悟书道的故事,让我了解书法这门极其灵动的艺术其实和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怎能不使我快乐地学习?

那时哪里有书法展或春联展,哪里就有我和舅舅的身影。读书前,经常是我骑在舅舅的脖子上,去展点观摩,舅舅边走边给我讲解,问我喜欢哪些作品、这些作品的作者是谁、内容和含义是什么、作晶的章法和运笔特点是什么等等。我就像听故事一般,一点一点接受着文化艺术的熏陶。

读书后,舅舅还是经常骑着自行车带着我观摩各类书法展并参加各类比赛。知道我本性要强,舅舅时常提醒我,获奖从来都不是目的,通过参赛历练实现自我提升才是目的。我深深地体会到,每参加一次比赛我同然付出很多,但作为老师的舅舅付出得更多。就好比我们容易看到高三学子的苦学,也容易看到运动员的艰辛和成绩,却不知作为老师、家长、教练,他们付出得更多。每逢现场比赛,我向来只负责写字,而舅舅却需要忙里忙外顾这顾那。记得有一次,现场书法比赛结束后,在群众艺术馆等候领奖,那次比赛规模很大,现场却有些混乱,场地条件又十分简陋,没有座位,比赛结果又迟迟未定。而我因刚参赛完毕又饿又渴又累,舅舅跑出跑进给我买东西充饥,随后又半蹲着身子,弓着大腿给我当椅子坐,一坐就是将近一个小时!记得后来表姐半开玩笑地对舅舅说,“你待慧慧真是比我还要好啊。”那次比赛的结果我已经无法追忆,但坐在舅舅腿上等颁奖的经历却永远难以忘怀。当时我尚不知体恤年过半百的舅舅,如今想来,百感交集,是悔是欠,无法言明,真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随着学业的加重,面对接二连三的书法比赛,母亲对日复一日地练字有了微词,生怕再这么练下去影响学习。舅舅却坚持要我学下去,并坚信学习书法终身受益。母亲也深知舅舅的一片苦心,尽管依然将信将疑,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事实证明,舅舅的坚持是正确的。我在班内一直担任学习委员的职务,并未因学书法耽误了学习;大学毕业后,我回母校十中当了一……

P46-48

序言

今年4月,我陪同柳袁照校长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课程基地建设研讨会,在回苏州的路上,柳校长提起《西花园的风》(苏州十中教师诗集)已经定稿,问我能不能牵个头编一本苏州十中教师散文集,我心中虽然有些忐忑,但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

我知道十中教师中不乏写散文的高手,但是要得到他们的支持,还得从“头”做起。于是,我首先向柳袁照校长约稿,柳校长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文章自然不少,他一下子就给了我六篇散文。柳校长倡导诗性教育,一直主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下水作文,我们教研组的很多老师也身体力行并自得其乐,他们的“下水文”完全町以看作是文学作品,他们也非常支持我的工作,纷纷送来自己的散文佳作,有了这么强大的后盾,我心中原有的忐忑至此已经无影无踪。数学组的姚圣海老师、朱嘉隽老师,物理组的粱彩英老师、居万峰老师、陈燕老师得知要出散文集的消息后,也将他们的散文作品交付给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袁卫星老师,他长期蹲点我校指导语文教研工作,被我们戏称为我校兼职语文老师,他毫不吝啬地惠赐他的散文大作于我,什么也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感激的泪!

经过2013年这个史无前例的漫长酷暑,当整个西花园氤氲着桂花的芬芳时,这本散文集终于要付梓了,作为教师的散文集,这些作品,成于他们传道授业解惑之余,成于他们移步青山绿水之中,成于他们手捧诗书、口啜香茗之时。这本散文集,既有教书育人的话题,又有家同情结的意蕴;既抒写人生感悟,又洋溢生活情趣;既充满诗情诗意,义不失人间烟火;是一路走来的足迹,是一缕低吟的情思,是一线心灵微光的展露……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和袁佳老师就把这些散文归入这样六个专题:“自然,你好”“温一壶亲情如茶”“岁月是首静默的歌。”“三尺国度里的风景”“放慢脚步,让灵魂跟上”和“一路行来一路歌”。

感谢为这本书的出版作出努力的所有人,感谢柳袁照校长为这本文散文集命名。“西花园的雅”,我想他是在唤起我们对日常工作生活的思考:身为教师,要努力追求一种雅的情怀、一种优雅的生活状态。感谢秦兆基先生欣然为这本书作序,以及对一些作品的诚恳的雅正。再次感谢所有的作者,他们毫不吝啬地惠赐作品,有的老师曾几度将文稿交给我,又几度索要回去,不断地删减修改,直至最终定稿。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严谨、认真与谦逊,能与这样的同事并肩走在教书育人的路上实在是一件幸事。

2013年10月

后记

后记

柳袁照

编一本在职教师散文集的愿望已久,语文组的滕柏、袁佳老师花了一个暑期的时间,终于编撰完成,可喜可贺。原不想再说什么了,老前辈秦兆基先生也欣然作序。不过,定了书名之后,却突然心血来潮,又想说点什么,于是,我就为此书写一个后记。

为何用此书名,我曾在《(西花同的颂>后记》中作了交代,《西花园的风》《西花园的雅》《西花园的颂》是一个系列,要结合起来读才更明白,何况秦先生已在序中引经据典,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不再赘述。在此,我只是再讲讲为何要鼓励编者编撰此书。

教育是什么?最简单的问题,往往是最不能解答的。我们每天都在做教育工作,但是我们不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都能个性化地作出即席的诠释吗?都能结合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作出我们自己独到的阐述吗?

日前,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第六期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在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副主任刘丽莉的带领下,来到我们这里。叶圣陶那样做教师”,我曾写过一文《也谈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表达我的观点。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绝不是一句时尚的教育口号,而是预示着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直面回归。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并不仅仅是指只学叶圣陶一个人,而是回归以叶圣陶为代表的那代人的传统,也不仅仅只指他们那辈人,而是意味着回归以叶圣陶那辈人为代表的整个优秀的民族文化教育传统。

那么,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什么呢?叶圣陶是如何做老师的呢?叶圣陶绝不会只以分数、考试为重,仅把学生当作容器,也不会把老师的教育当作往容器里装东西的一道T序。他也没有像今天这样为了评职称而写那么多与教育并没有多大关系的论文,也没有按照一些专家坐在办公室里预设的教学情景,如演戏一样去获得评优课的奖项。他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人,把课堂当作他们生命成长的肥沃田野。叶圣陶把语文教学与文学创作结合起来,打通课堂与文学殿堂的通道,从而成为近现代教育史、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由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这一要求,预示着当下学校实际运行的教育价值观将受到挑战。

《西花园的雅》是一本我们老师——主要是语文老师创作的散文作品集,与专业作家的水准相比还很稚嫩,不成熟,但都是发自内心,是在对生活、生命真诚体验、沉淀之后的本真表达。《西花园的风》《西花园的雅》《西花园的颂》三本集子,或诗歌、或散文、或教育随笔,都是原创性作品。鼓励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一边教书,一边创作,其意义不限于写出的作品本身,更在于这样做所焕发的价值。对一个老师来说,学识固然重要,但他们的情怀、涵养,以及感悟、体验等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创造与创新能力。

我曾对老师们说:“现在的教师管理、评价制度,我们没有能力去否定,但我们可以在这个框架内最大限度地做我们内心想做的事情。”老师晋级需要论文,需要评优课,需要老师分数,但在实际学校教育生活中,教师写的那些论文很少与实际的教育教学相关,有些甚至屉无用的,是空谈。那些公开课、评优课与日常的课堂教学相距甚远。那些考试成绩的背后,浪费了师生多少时间,牺牲了师生多少健康。为了自身的“制度性发展”,需要做,只能做,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只做这些。当我们获得了相应的晋级之后,可以抛弃论文、评优课,多做一些能以自己的情怀影响孩子们的情怀、以自己的原创性保护孩子们的原创性的事情。而文学写作,像叶圣陶那样教书写作,肯定在被未来社会肯定之列。是不是说得有些绝对?可我还是要说,这些谬误,还敬请有识之士斧正。

是为后记。

2013年10月9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花园的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滕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10228
开本 32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2013265019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