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宫变
内容
编辑推荐

《宫变》是一本讲述中国古代宫廷政变的历史通俗读物。中国古代的宫廷政变数以百计。从大禹的儿子启违背父亲传位贤人的遗嘱,废除禅让制度而世袭为夏王,到已经迈入近代门槛的1861年,中国依然发生了将慈禧推上最高权力平台的辛酉政变,中国历史上的宫廷政变就没有停止过。每一个古代王朝都发生过至少一次的宫廷政变。我们熟悉的许多历史人物,都有非正常的权力运作经历。在《宫门之变》中,张程简要列举了宫廷政变在中国的历史,如果要求全列举,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许多割据政权的宫廷政变和随起随灭的未遂政变,就没有列举其中。

内容推荐

《宫变》:

皇权位于权力金字塔顶端,金光闪耀,却包裹杀机,是各条政治斗争支流和各派政治力量最后汇聚之处。当积蓄已久的黑暗撕开伪善的外衣,“宫变”发生……

张程的《宫变》内容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对具体案例的描写和论证,后一部分介绍了中国的宫廷政变历史。专制制度是政变爆发的温床,包括帝王在内的任何人都可能是牺牲者。

目录

闹朝击犬:有关对错妁悖论

暗杀未遂

闹朝击犬

难判对错

专诸刺王僚:褪去的春秋道德

剑已出鞘

筹备再三

鱼藏剑

巫蛊之祸:流血的父子情

巫蛊风起

铤而走险

白发思子

高平陵政变:龙种与跳蚤

辅臣争权

束手就擒

成王败寇

七夕夜变:没有预谋的开国剧目

顽童当国

七夕惊变

梁朝肇建

玄武门之变:当亲情遭遇权力

身不由己

兄弟相争

弑兄杀弟

神龙政变:武则天的最后岁月

继承人风波

暗流汹涌

以硬对硬

太阿倒持:悍妇与权阉夹击下的皇权

患难真情

安乐生变

皇帝之死

甘露之变:从指缝溜走的胜利

旗开得胜

甘露之变

所用非人

绍熙内禅:从家庭危机中解脱

父子隔阂

家庭危机

政变禅位

南宫复辟:明英宗的第二次登基

临危受命

易嗣之争

夺门之变

晚明的碎片

辛酉政变:慈禧的闪亮登场

咸丰之死

庙堂危机

这个女人不简单

宫门之内:魅力与明枪暗箭

宫门的魅力

受威胁的权柄

流血的父子情

宫变简史:中国特色的“一二三四"

中国宫廷政变简史

那些算不上政变的事儿

宫门政变的“一二三四”

后记 一切都是皇权惹的祸

试读章节

公元前514年冬天,远在郢都的楚平王的死讯在吴国首都姑苏掀起了轩然大波。

吴国觊觎楚国的国际地位和领土财富已经很久了。无奈从哪方面比,吴国和楚国都类似于小蛇与大象的比例。尽管吴国是一条灵活多变、富有进取精神的小蛇,依然熬不过楚国的正面打击。在过去的二三十年时间里,吴国骚扰楚国的边境地区、蚕食楚国的附庸小国,胜多败少,还没有在实质上改变两国的实力对比。吴国需要的是一次能够置楚国于死地的机会。楚平王的死讯传来后,公子光坚持认为吴国等待的机会终于来到了,鼓吹吴国趁楚国国丧的混乱时期出兵伐楚。吴王僚表示赞同。伐楚一事就此拍板定了下来。

第二年春天,吴国的精锐部队在姑苏举行了隆重的出征仪式。吴王僚的两个弟弟盖余、属庸担任伐楚主帅,将军锋指向楚国的潜城。吴王僚率领百官亲自到城门口给两位弟弟送行。当时正是江南的春天,小草已经萌芽,林木已经复苏,花蕾等待绽放的机会。大军出征时,整个姑苏都沐浴在初春阳光的照耀下和群情激昂的氛围中。将士们陆续出发,大群百姓围观送行,有热烈欢呼的,有恋恋不舍的,也有父母祝福儿子、妻儿挥别丈夫和父亲的。

为了取得伐楚战争的圆满成功,吴王僚派出了吴国行人(负责外交)、三叔季子季札出使晋国,观察中原诸侯对吴国伐楚行动的反应,化解可能的外交阻力。同时,吴王僚的儿子庆忌北上郑国、卫国等地,试图联络这些对楚国不满的国家共同出兵,参与对楚国的攻城略地。即使不成功,也可以防止这些国家站在楚国一边与吴国为敌。

在热热闹闹的人群中有一双沉静阴冷的目光。这双目光从公卿队伍中越过吴王僚的肩膀,注视着这个场面。成群结队的百姓和一张张奔赴战场的面容仿佛都与他无关。他也许是唯一一个与周密的政治军事部署、与轰轰烈烈的出征场面无关的人。他并不在乎这次伐楚行动的成败。从某个角度来说,他甚至希望这些国家精锐部队一去不复返。

这个人就是鼓吹伐楚最卖力的公子光。

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作为长子的公子光并没有在父亲身后成为吴王。,这一直是他心中的隐痛。

公子光的爷爷吴王寿梦死的时候,并不想立公子光的父亲诸樊为继承人。他属意的人选是小儿子季札。但季札却不想做君王,百般退让。最后,诸樊作为长子,成为了新的吴王。《史记》上说诸樊只是“摄行事当国”,也就是暂时行使国君的权力。因为季札依然是全国上下认为理所应当的新君主。现在季札不愿意担任吴王,就由大哥诸樊暂时坐了王位。

人们为什么拥戴季札呢?因为季札是一个道德高尚、能力出众的公子。这在文教非常薄弱,处于春秋各国边缘的吴国来说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季札曾经游历中原,对各诸侯国的音乐分别作出了精辟的评论,让对吴国始终拥有文化优越感的中原诸侯不禁对吴国刮目相看。季札出使郑国的时候见到了重臣子产,一见如故。季札对子产说:“郑国的统治阶层生活奢侈,这样是持久不了的。贵国的国政必将委托到您的身上。您他日为政,一定要谦虚礼让。不然,郑国将败。”季札第一次出使的时候经过徐国。徐国国君非常喜欢季札的佩剑,想要索取,但又不好意思明说。季札看出来了,愿意以佩剑相送。但因为还有外交任务,要出使多个国家,不能没有佩剑,所以没有送给徐国国君。季札返回吴国时又经过了徐国,先前的徐国国君已经死了。季札于是将佩剑系在徐君坟墓的树上,离开徐国。有随从不解地说:“徐君已经死了,为什么还要把剑送给他啊?”季札说:“不然。我心中早就已经把佩剑送给徐君了,怎么能够因为他的死而违背自己的心愿呢?”结果,季札出使了中原诸侯国一周,满载盛誉而返,大大地风光了一回。时人都尊称他为季子。

季札在政治上其实是一个不贪恋权力、闲云野鹤般的人物。这样的人在政治界很少见,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当诸樊的生命也走向终结的时候,权力问题就出现了。诸樊始终将自己定位为“守夜者,,和“看门人”,虚位以待弟弟季札。一旦季札想即位的时候,诸樊就会将王位“物归原主”。没料到自己的生命走到了季札的前面,他依然想传位给季札。这一次季札又拒绝了。诸樊兄弟四人,长幼排序是诸樊、余祭、余昧、季札。诸樊见季札无意继位,也不立太子,规定了王位依照兄弟的次序传递下去,希望最后把国君的位子传给季札。

诸樊死后,余祭继位。余祭死后,传给余昧。余昧死后,季札还在壮年,朝野拥戴季札登位。季札还是逃避不肯就位,吴国人选择拥立余昧的儿子僚为国君。吴人说:“先王有命,兄卒弟代立,必致季子。季子今逃位,则王余昧后立。今卒,其子当代。”因为兄终弟及的次序没办法继续了,僚于是成为了吴王。

诸樊的儿子公子光非常不满,曾经对亲信说:“如果以兄弟为次,那么三叔季子应当立为王;如果以儿子为序,那么我才是继承人,当立为王。”公子光认为按照子承父业的次序,王位应该回到长子这一系,由自己即位。因为吴王僚的实力比公子光强大,并且得到了相当的民意支持,公子光在僚即位之初不敢轻举妄动,表面上支持吴王僚。暗地里,公子光蓄养谋臣武士,以求推翻吴王僚自立。

血腥政变的种子就此种下了。

公子光也好,吴王僚也好,都是一时人杰。

公子光在八年后讨伐楚国,大败楚师,在居巢扶持了傀儡力量干涉楚国内政;同年又率军北伐,打败陈、蔡两国军队。一年后,公子光又主持伐楚,攻占了居巢、钟离两地。在吴国朝野看来,公子光是一个能臣干吏。但功劳越大,资历越深,公子光的心理就越不平衡,他愈发认为身旁的吴王僚抢夺了自己的宝座。随着时问的推移,公子……

P18-20

后记

一切都是皇权惹的祸

感谢读者阅读本书。

这是一本讲述中国古代宫廷政变的历史通俗读物。中国古代的宫廷政变数以百计。从大禹的儿子启违背父亲传位贤人的遗嘱,废除禅让制度而世袭为夏王,到已经迈入近代门槛的1861年,中国依然发生了将慈禧推上最高权力平台的辛酉政变,中国历史上的宫廷政变就没有停止过。每一个古代王朝都发生过至少一次的宫廷政变。我们熟悉的许多历史人物,都有非正常的权力运作经历。在《宫门之变》中,我简要列举了宫廷政变在中国的历史,如果要求全列举,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许多割据政权的宫廷政变和随起随灭的未遂政变,就没有列举其中。

皇宫之内,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阴谋诡计,爆发了那么多的流血政变?宫变频繁发生,根源在于乾纲独断的皇权。政治权力在中国古代扮演着重要角色,远远超出正常的范畴,进而侵蚀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它控制着社会资源,决定着个人的荣辱,引发了争斗。权力导致争斗,绝对权力导致残酷的争斗。而宫廷作为绝对的、最高的、不可侵犯的皇权的栖息地,自然摆脱不了接连不断的政变阴影。这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突出现象。

套用一句时髦的话:“一切都是皇权惹的祸。”

我们可以将这个结论放到本书中的各个具体案例中分析,屡试不爽。以“巫蛊之祸”为例。汉武帝晚年用法严苛,委任了很多酷吏,江充只是其中的一个,其他著名的还有赵禹、张汤、王温舒、杜周等人。结果就是江充这样的人抓住了老年人多疑的特点,抓住了老年君主对权力敏感的特点,策划了父子相残的悲剧。有人认为导致巫蛊之祸这一西汉宫廷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皇帝与外戚的权力斗争。汉武帝早期通过抑制窦、田等外戚势力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其中汉武帝扶持了新外戚卫家的势力。到他晚年,卫家独大,权力斗争的矛头自然对准了以刘据、卫子夫、公孙贺、卫伉等人为代表的卫家势力。还有人认为巫蛊之祸完全是江充主导策划执行的。江充出身卑微,却权力欲强,又继承了强烈的本阶层反富贵心理。他对长安权贵和刘据的挑战显示了他强烈的复仇欲望,代表了当时市民阶层对贵戚的仇恨心理。但种种解释都离不开皇权,离不开汉武帝刘彻的准许或默认。

康熙皇帝在御批《通鉴》的眉批中就说了几句公道话:“充虽大奸,岂能谋问骨肉。特觑易储之萌,足以乘机窃发耳,物先腐而后虫生。”江充的一生绝不是“大奸”二字所能概括得了的,他暴露出了皇权专制体制下的诸多问题。对小人、佞臣的信用是皇帝晚年常见的现象。这些人出身卑微,人格不健全,为了荣华富贵不断突破做人的底线,在满足老皇帝需要的同时也在利用皇权自私作乱。试想,如果没有皇权,或者皇权受到制约、皇帝不再大权独揽,依附皇权上的小人们还能掀起那么大的腥风血雨吗?宫廷之中还有那么多的阴谋诡计,还会让其中的人们“步步惊心”吗?

本书就是一本聚焦宫廷阴谋与政变的通俗历史读物。全书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篇,前篇是对具体案例的描写和论述,后篇由最后两章(《宫门之内》和《宫变简史》)组成,讲述了宫门之内皇权的绝对性和专制特征,梳理了中国的宫廷政变历史。全书认为,中国宫廷政变就是围绕皇权展开的,君臣矛盾、家庭矛盾和后宫矛盾等通过军事政变、暗杀或阴谋诡计等形式爆发出来的非常事件。本书写成于2007年9月,曾以《夺宫》之名出版。五年过去了,我还是对君主专制持批判态度,而且更为激烈。我对全书内容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太阿倒持》一章。

既然是历史图书,就有必要向读者说明史料来源。作者告知史料,也可以便利感兴趣的读者查看“原典”做延伸阅读。本书主要以《二十四史》的原始记载为依据。在不触动基本史实的前提下,本书故事进行了枝节扩展。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史实有不同的解释,这就是每个人的特点,也是不同作者作品的风格所在。

除了在文中已经列出的参考资料,本书引用、借鉴的论文还有:徐海娜的《恭亲王奕诉》(载于《文史天地》2005年第10期),梁严冰、马晓晖的《肃顺集团与晚清政治》(载于《求索》2006年7月),高中华的《肃顺与戊午科场案考论》(载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卢伯炜的《论清朝辛酉政变的过程》(载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月),石玉铎、王春光的《“赵盾弑其君”质疑》(载于《史学集刊》198991第2期),孟祥才的《论曹爽之败》(载于《史学月刊》2004年第8期),雷巧玲的《“甘露之变”发微》(载于《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9期),何灿浩的《“甘露之变”性质的探析》(载于《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王水凤的《明英宗与景帝之争》(载于《政府法制》1999年第8期),李国权、张家清的《江充其人——一个复仇者与困扰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载于《书屋》2006年第8期),陈志的《论巫蛊之祸》(载于《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88年第3期),王开玺的《辛酉政变与正统皇权思想:慈禧政变成功原因再探讨》(载于《晚清政治新论》,商务印书馆2006年12月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网上有一篇署名毕荒的文章《中国古代的宫廷政变》。这篇文章对中国历史上的宫廷政变做了梳理,对本书《宫变简史》一章第一节的写作帮助很大。

历史解读是一个层层堆积的过程。前人的辛勤劳动为后来人奠定了基础。我要感谢所有前辈和相关同行,谢谢你们的辛勤付出。

本书选取的宫廷政变都是脍炙人口酌著名事件。事件发生后,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加工流传和解读,增加了不同的内容。作为后来人,我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这些“二手材料”的影响。比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等著作和评书对我的影响或多或少会在相关章节中有所体现。我并非历史科班出身,在史料的遴选和观点的归纳阐述上肯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宫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37564
开本 16开
页数 2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8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20.9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