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以一当百(互联网时代的效率手册)
内容
试读章节

微软为什么敌不过Google?

2005年,Google以5000万美元收购了安迪-罗宾(Andy Rubin)创办的安卓公司,今天,安卓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80%。最令人称奇的是,今天安卓的开发团队还不足250人,这是安卓持续免费,并且在未推广任何挣钱的商业模式背景下还能有所盈利的根本原因。

大约在2009年,安卓的市场占有率只有5%,但增长强劲,已经有爆发之势。微软为了在这个极有潜力的市场中取得胜利,把windows Mobile-(微软为移动设备开发的操作系统)的授权价降到了15美元以内。这么低的定价,微软要下很大的决心才能做到。当时全球的智能手机也不过就是1亿部左右,就算都装上Windows Mobile,整个市场才15亿美元,用这点钱支持微软庞大的开发费用是不够的。

微软和Google的竞争表面上是收费软件和免费软件的竞争,实质上是产品模式和服务模式的竞争。产品免费、服务赚钱被认为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一种模式。要支撑这种模式可不容易,要想免费,产品的总成本务必要尽量降低,要想靠服务赚钱,产品扩散规模必须足够大。这种模式只能从少数人身上赚到钱,要想规模大,产品必须足够好,没有绝对竞争力的产品很难形成规模。

又好,又免费?没错,必须二者兼得才可以成为赢家。大多数情况下,免费比收费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更高,因为没有办法通过价格区隔,只能诉诸质量。免费模式塑造了一种高效率运营模式,免费公司必须用远高于常规的效率开发出产品,才可以最快地引领市场需求,不断地改进产品。

微软和Google的对比非常明显。微软的大部分作战法是过去工业时代管理方式的延续,它像其他行业的厂商一样,按份销售产品,当市场接近饱和时,再推出新的版本,让用户更新换代,重复销售。而Google的方法则是“以一当百”模式,做同样一件事,Google只用微软1/10、1/100的人。Google的规模虽然已经很大,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美元,是一个标准的大公司,然而Google的可贵之处是它仍然保持小公司高效的特点。2012年年底,Google共有53861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19746名,销售人员15306名,行政管理人员6214名,运维人员12595名,人均营业额近100万美元。如果考虑到Google只是一个软件服务公司,几乎不需要向上游采购原材料,其效率更是惊人。作为对比,IBM也是一家以服务为主的公司,它创造了1000亿美元的收入用了43万员工,人均收入不及Google的1,4。事实上,Google大部分人员从事根本没有收入的前沿研发,与其收入直接相关的只是一小部分人。

在Google收购安卓之前有一个段子。安迪找到了三星,目的是说服三星用安卓作为智能机的操作系统。三星说,别逗了,你只有8个人开发这个操作系统,而我有2000人,就算我这里都是笨蛋也不可能开发得比你差。事实当然已经证明,三星的2000人确实不如安迪·罗宾的8个人。

很多人都知道上述故事,但是大多数人将其轻描淡写地解读成精英策略和人海战术的区别。人们认为在特定的领域,例如操作系统,需要高精尖的人才,人海战术是没有用的。

将其归结为精英策略和人海战术的区别是一种误读。微软那么有钱,雇用的都是名校的聪明人,怎么可能都是一堆笨蛋呢?三星在韩国具有垄断地位,全韩国最顶尖的人才恨不得都为三星所用,三星的雇员也绝对不是庸人。

问题出在大家对这个世界的不同看法上面。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一个场景,假如当年微软或者IBM收购了安卓会怎样呢?肯定是招兵买马,大肆扩充团队,这是它们传统的运作方式,曾经以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成为没有人怀疑的路径。

任何事物在进化上大多遵循路径依赖法则,这是指一旦在某个节点上选择了一种方式,以后就会按着这种方式进化。比如,中国古代建筑几乎都是木结构的,而西方建筑都是石制的。

安卓的前身是Linux操作系统,它较早期的版本是由芬兰的天才程序员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一人所编。Googie此前的搜索引擎等也是由少量人……

P24-26

书评(媒体评论)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互联网竞争的利器就是快。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雷军

我认为互联网的本质就是高效率和创新。在激烈的竞争中,互联网公司形成了高效、讲求实用的行业文化,互联网公司必须以一当百,否则没有机会生存。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鸿祎

第一次工业革命历时七十年,耗费了两代人的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耗费了一代人的时间;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互联网带来的革命应该更快。快到怎样的程度?快到我们这一代人用一生的时间可以承担好几次革命的程度。

——《罗辑思维》主讲人、资深媒体人和传播专家 罗振宇

目录

自序 理念改变世界 Ⅴ

第一章:“以一当百”公司的诞生

 榜样的力量

 苹果公司给了人们什么样的观念?

 小米的实践

 微软为什么敌不过Google?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模式?

第二章:低效劳动

 怎样认识效率

 智力劳动的效率低下的原因

 大公司的反效率逻辑

 小企业低效率的原因

 磨洋工的劳动者

第三章:高效的原则

 泰勒和福特是怎么做的?

 高效率的原则

第四章:精确制导

 不能命中靶心的失败

 关键决策

 选出“最大的麦穗”

 明星产品

第五章:人定胜天

 韩愈之问和管理思维

 智能研究

 遴选天才

 保持新陈代谢

第六章:率先求变

 开启的大脑与活跃的尝试

 中国效率

 集群效应

 产业变革的次序

第七章:效率工具

 不再重复发明轮子

 从工业地主到种子公司

 信息技术

 开源与免费

 电子商务

 向互联网学习先进的生产力

第八章:远景

 工作的终结

 尖锐的分化

 濒临下岗的工程师

 打破常理的时代

附录

 用网络串起智慧的珠子

 华为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序言

“以一当百”——互联网的本质

我认为互联网的本质就是高效率和创新。

高效率包括几重含义。

首先,高效率是靠自动化实现的。正如本书提出的一个问题,同样都是IT(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为什么IBH(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创造1000亿美元的收入需要40多万人,而Google(谷歌)创造400亿美元的收入只需要32D00人々因为前者是人与人的接触式服务,后者是机器对人的自动化服务。一个大型企业,内部IT人员常常多达数千人,他们为十几万人服务。而一个大型的互联网公司为全球数亿人提供许多服务,维持上百万台的服务器运行,也只有几千人的运维人员。最关键的区别何在々这主要在于企业内部IT是半自动化的,而互联网服务是全自动化的。

其次,高效率体现在互联网公司本身的运作模式上。互联网公司开发产品,然后将产品放到网络上任由市场进行自然选择,生存法则非常客观而严酷。在这种生存模式下,没有繁文缛节,容不得复杂的组织和决策流程。长此以往,互联网公司形成了高效、讲求实用的行业文化,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淘汰低效、选拔高效。互联网公司必须以一当百,否则没有机会生存。

互联网公司的高效模式一旦进入传统领域,也会大幅度地提高传统行业的效率。如本书案例所述,Google开发个手机操作系统只需要一个250人的团队,而传统的软件公司开发这样的操作系统,投入10倍以上的人都不够。再比如,同样提供公共邮箱服务,微软Hotmail的成本超过Google Gmail的成本数倍,这就是互联网公司和传统产品公司的差异。

奇虎360(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当然也必须具备互联网公司的高效基因。以安全杀毒软件为例,奇虎360为数亿用户提供免费杀毒,保障计算机安全运行。如果不采用互联网模式,在企业用户中,要有专门的运维人员保障网络安全,个人用户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查毒、杀毒、进行软件升级。自动化的互联网模式省去了绝大部分人的工作,将网络安全保障变得自动化、高效化。奇虎360只有1000多位研发人员,要研发几十种产品,代码量巨大,产品更新换代频繁,这在传统模式的公司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是,互联网公司必须这样运营。

互联网提供的多数服务都是面向个人的,似乎促进生产的东西不多,互联网更像是一部供人乘坐的轿车而不是可以被当作生产工具的卡车。每种业务演化的轨迹和规律都十分复杂,终有天,互联网也会提供能提高可观生产力的服务。比如。当下人们热炒的云计算,大多数都是传统IT企业在炒作,在互联网公司看来,现在所有面向个人的服务几乎都是云计算。而企业内部的IT服务还封闭在一个个低效的围墙之中,迟早有一天,互联网也会以一种恰当的方式延伸到大大小小的企业内部,为企业提供一种自动化、高效率的IT解决方案,以取代现在的半自动化IT工具。

全球管理潮流基本上都源起于美国,因为那个国家先进、热衷于创新,同时占有传播的制高点。因而,就像普通商品一样,美国人写书更能令人信服。但事物的发展有时会出现另一面,就像中国互联网一样,整个行业并非靠跟随和壁垒生存。特定的生态环境有适应性的物种,特定经济环境也有适应性的企业。中国互联网行业虽没达到引领世界潮流的地步,但是其众多的创新性的尝试不可小觑,行业本身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中国的经济蓬勃发展,也必然产生一些新的管理思想,我认为“以一当百”切中了这个时代最关键的脉搏,我们其实已经处在一个智力劳动生产力大解放的时代,只是缺乏描述和总结归纳。当然,智力的潜在效率远未发挥出来,所以在这个时代探讨如何提高智力劳动的效率相当有意义。

两年前,我看过本书作者的另一本著作《山寨革命》,这种书只有中国人才写得出来,原因很简单,“山寨”是中国独特而突出的经济现象。以前,中国劳动力成本低,效率不是最优先考虑的因素,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现象已经非常显著,效率必然会成为个最重要的问题。管理思想的发源地——美国,虽然劳动力成本更高,但在他们看来,效率问题已经解决了(虽然事实上没有),他们关注的焦点在创新上。其实,效率损失是更根本的问题。泰勒想解决的是如何快速生产产品,而本书想解决的是如何高效生产创意。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袆

内容推荐

为什么小米从发布第一款手机到创造300亿元销售额只用了2年时间?

为什么苹果的人均销售额是华为的8倍、腾讯的9倍、中兴的10倍?

为什么IBM需要40多万员工的协作才能正常运转,而谷歌只用5万人就支撑起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

效率就是谜底。

关于怎样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弗雷德里克·泰勒已经给了我们答案;然而时过境迁,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又当如何提高智力劳动的效率?

《以一当百(互联网时代的效率手册)》是国内首部系统论述智力劳动效率的书籍。作者孟庆祥旁征博引大量案例材料,对比不同公司的效率,分析造成效率高下差异的原因,还创造性地归纳出提高智力劳动效率的四大原则……《以一当百(互联网时代的效率手册)》,无疑将成为你在互联网时代披荆斩棘的思维利器。

编辑推荐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是快,是效率!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创新力,使你的企业以一当百?

《以一当百(互联网时代的效率手册)》作者孟庆祥旁征博引大量案例材料,对比不同公司的效率,分析造成效率高下差异的原因,还创造性地归纳出提高智力劳动效率的四大原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以一当百(互联网时代的效率手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庆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33817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9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2014097848
中图分类号 F242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9: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