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识得几座城(我的环球文艺之旅)
内容
编辑推荐

十四位文艺大家与十四座美丽城市的因缘。

雷发林的《识得几座城》是名人故地之旅。在丹麦,吃一口安徒生的蛋糕;西班牙,三毛之路;达利三角;十一月的毕加索;旧金山,以凯鲁亚克之名;为梭罗的瓦尔登湖而去;纽约文学漫步;重走杰克逊之路;巴比松,和米勒一起拾穗;奥维尔,梵高的最后岁月;吉维尼,莫奈的花园;东京文学之旅;肯尼亚马林迪,寻找海明威;开罗三部曲。

内容推荐

每到一座城市,每访一位名人故地,《识得几座城》作者雷发林都带着一支蜡烛。他登上梵高之家拉武旅馆狭窄的楼梯,进入利加特港达利的画室,穿过海明威在劳福德酒店的前堂,来到吉维尼莫奈花园的后院,手里都捧着一支蜡烛,甚至坐在旧金山城市之光书店,面前的桌子上,也点着一支蜡烛。我当然清楚,蜡烛只是一个幻觉,是虚构的,并不存在,但这个场景执拗地浮现,挥之不去。那支蜡烛,正如雷发林对旅行的虔诚。

《识得几座城》是名人故地之旅。书读多了,画看多了。曲子听透了,那些作者就成了自己生活的重要角色,无形中左右着自己的步子和去向。每到一个故地,雷发林仿佛都在往返穿梭于作品与现实,时间与空间的层层维度之中。在加纳利岛跟邻居聊三毛、荷西,在开罗咖啡馆听掌柜讲马赫福兹,我相信那种穿梭时空虚实的奇妙感觉,一定会把他淹没了。

目录

1 吃一口安徒生的蛋糕

新港,安徒生命运中的波光水影 / Assistens Kirkegard公墓,拜谒诗人安徒生 / Conditori & Café H. C.Andersent,吃一口安徒生的蛋糕

Chapter 02 西班牙,三毛之路

马德里,三毛的第二故乡/ 塞哥维亚,和三毛一起长长地散步 / 大加纳利岛,拜访三毛的邻居丽塔太太 / 丹纳丽芙,和三毛一起狂欢

Chapter 03 达利三角

菲格拉斯,和达利一起疯狂游戏 / 卡达凯斯,“加拉·萨尔瓦多·达利”诞生了 / 加拉和达利的二人宫殿 / 普波尔堡,探秘加拉的世界

Chapter 04 十一月的毕加索

毕加索博物馆,这是一段爱的结果 / 圣地亚哥教堂,毕加索在这里受洗 / 毕加索故居,雪茄烟雾造就毕加索 / 斗牛场,伴随着毕加索长大

Chapter 05 旧金山,以凯鲁亚克之名

城市之光书店,坐下来读本书吧 / 悲伤咖啡馆不悲伤 / 莎士比亚的花开了

Chapter 06 为梭罗的瓦尔登湖而去

美国最大的小地方 / 寻找传说中的瓦尔登湖 / 作家们齐齐睡在睡谷公墓

Chapter 07 纽约文学漫步

全美排名第五的美丽建筑 / 从马克·吐温到康明斯 / 86号和75又1/2号 / 新波西米亚的国度

Chapter 08 重走杰克逊之路

好莱坞星光大道上永远最亮的那颗星 / Starline Tours,去比弗利看杰克逊的豪宅 / 格莱美博物馆,向永远的天王致敬

Chapter 09 巴比松,和米勒一起拾穗

嘎尼客栈,贫穷画家们的幸福时光 / 是巴比松成就了米勒 / 枫丹白露森林的诗意

Chapter 10 奥维尔,梵高的最后岁月

梵高之家 / 加歇医生的家 / 奥维尔的教堂 / 梵高之墓

Chapter 11 吉维尼,莫奈的花园

从圣拉扎尔火车站出发 / 吉维尼美丽无比 / 我的天堂

Chapter 12 东京文学之旅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碑 / 松尾芭蕉俳句之路

Chapter 13 肯尼亚马林迪,寻找海明威

劳福德酒店,1934,海明威在这里 / 老人与海餐厅 / 海明威度假村,与海明威一起钓鱼

Chapter 14 开罗三部曲

费萨维咖啡馆,马赫福兹当年常坐的那个角落 / 利什咖啡馆,与马赫福兹相约早上八点 / 马赫福兹咖啡馆,和马赫福兹一起晚餐

试读章节

三毛在塞哥维亚的七天里,除了夜间跟大伙一起听音乐之外,其他的时间都在长长地散步。

“我决定去塞哥维亚城,看望老友夏米叶·葛罗,是一时的决定。当时因为我有十五天的耶诞假。留在马德里没什么事做,所以收拾了一个小背包,就搭晚上九点多的火车去塞哥维亚了。”

我决定去塞哥维亚城,主要是为了这里被称为“魔鬼工程”的古罗马高架引水桥,当然还因为这里是西班牙烤乳猪的发源地。后来才知道,原来三毛也来过这里。

“这个在雪山附近的小城,是西班牙所有美丽的小城中。以罗马式建筑及古迹著称于世的。”三毛到达的时候是冬天,满地是积雪,想必刚刚下过大雪不久。我们到达那天是2009年2月27日,也还算是冬天,附近的山上还是白雪皑皑,只是塞哥维亚城里已经没有积雪了。很晴的天。

高28米、全长728米的古罗马高架引水桥矗立在小城的入口处,像一条优美的弧线抛过古城的天际。震慑着每一个到访者的心灵。

风骨优雅的引水桥建于公元1世纪。巨石之间不用水泥黏合,在缺乏大型器械的年代,这样的工程确实是罗马帝国的荣耀。一直到19世纪,这座高大双拱的水渠顶部,每天都还有清澈的水流进城市。

鹅卵石路从引水桥下开始,一直铺进城里,高高低低,通往那个童话般的阿尔卡萨城堡。这样的路,的确适合散步。难怪三毛在塞哥维亚的七天里,除了夜间跟大伙一起听音乐之外,其他的时间都在长长地散步。

塞哥维亚大教堂就在一段鹅卵石山坡路后,大概几分钟路程。两边都是古色古香的商店、餐馆、纪念品店和画廊,装饰得十分漂亮。三毛是在夜里11点多抵达的,下车后的第一站就是教堂广场。她进入广场边的咖啡馆要了杯咖啡并问到了她的朋友夏米叶的地址。来之前她并没有事先通知夏米叶。她也没有他的地址。夏米叶是个艺术家,是三毛七年前便认识的朋友。她只知道他在塞哥维亚跟其他几个朋友合租了一幢古老的楼房,并且在城内开了一家艺廊。

夏米叶住在圣米扬街,从广场左边的石阶下去,走完石阶再左转走10步左右,又有长石阶,下去便是圣米扬街了。“那是一条窄街,罗马式建筑的房子,很美丽的一长排坐落在那儿。”

2009年2月27日那天,我们是否经过圣米扬街倒不肯定,但肯定经过了三毛朋友开设的艺廊。“这个艺廊开在一条斜街上,在游客去古堡参观时必经的路上。店设在一个罗马式的大理石建筑内,里面经过改装,气氛高雅,一件一件艺术品都被独立地放在台子上,有博物馆的作风。很少有商业品的味道。”

阿尔卡萨城堡在终点,这是除了古罗马引水桥外塞哥维亚最著名的景点了。城堡雄踞在俯视山谷的巨石之上,吊桥拉起。外人除了会飞。根本就进不来,后来被用作皇家炮兵学校。1862年一场大火烧掉了很多建筑,补修后的城堡呈现出新哥特式风貌。据说当年迪士尼乐园就是以它为蓝图,设计出白雪公主的城堡的。

三毛在塞哥维亚夏米叶家都是跟一帮潦倒的艺术家朋友一起做饭,“菜是水煮马铃薯,咸炒白菜和糙米饭。”对于塞哥维亚的招牌烤乳猪。倒没见她有什么描写。但我们却不会错过烤乳猪,而且选的是坐落在老房子里、有100多年历史的西班牙传统餐厅Casa Duque。

我们的座位在三楼,顺着木楼梯上楼之前,我在一楼看到了烤乳猪的炉膛。透过炉膛门,我看到两只乳猪正在炉中,而炉膛口上方的老式铸铁温度计的刻度指向285℃。

入座以后,代表塞哥维亚的美味相继呈现在眼前:白豆汤和前菜猪耳,主角自然是两只刚刚出炉的乳猪。在塞哥维亚,吃烤乳猪是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  “感谢国王里恩克四世,赋予我们烤乳猪的权利……”,切乳猪前。主厨口中念念有词。这个祈祷词源自当年塞哥维亚的统治者,也就是伊萨贝尔女王的哥哥,据说是他当年批准了这里的餐厅经营烤乳猪。并一直延续至今。

切烤乳猪并不是用刀,而是用盘子。“准备好了吗?”话音刚落。随着一声清脆的“喀嚓”声,并不锋利的盘子就落到焦脆的乳猪皮上,乳猪被直接切断,若干下之后,整只乳猪被切成若干块。精彩表演还没结束,主厨切完之后,随手一扬,就把盘子摔了个稀巴烂。“我们的传统!就像吃乳猪本。这会给我们带来好运气。”

刀叉剔骨,然后浇上特制的酱汁,外焦里嫩,这塞哥维亚的烤乳猪果然不同凡响!P30-34

序言

久违雷发林数年了,这次在深圳见面,我们痛饮一场。他说到自己的新书《识得几座城》,我眼前浮现出一个情景:

每到一座城市,每访一位名人故地,雷发林都带着一支蜡烛。他登上梵高之家拉武旅馆狭窄的楼梯,进入利加特港达利的画室,穿过海明威在劳福德酒店的前堂,来到吉维尼莫奈花园的后院,手里都捧着一支蜡烛,甚至坐在旧金山城市之光书店,面前的桌子上,也点着一支蜡烛。我当然清楚,蜡烛只是一个幻觉,是虚构的,并不存在,但这个场景执拗地浮现,挥之不去。那支蜡烛,正如雷发林对旅行的虔诚。

《识得几座城》是名人故地之旅。书读多了,画看多了。曲子听透了,那些作者就成了自己生活的重要角色,无形中左右着自己的步子和去向。每到一个故地,雷发林仿佛都在往返穿梭于作品与现实,时间与空间的层层维度之中。在加纳利岛跟邻居聊三毛、荷西,在开罗咖啡馆听掌柜讲马赫福兹,我相信那种穿梭时空虚实的奇妙感觉,一定会把他淹没了。

这些年雷发林去的地方很多,走得也很长久,他的旅程大多离不开人物的存在。在肯尼亚。别人去马赛马拉草原看动物,他偏偏跑到海边老城马林迪。拜访海明威生活过的旧地一一劳福德酒店、老人与海餐厅,那些老爷车、旧照片、猎枪都能让他激动不已。

在哥本哈根,他完全被安徒生劫持了,灵魂附体了,把安徒生住过的旧居、泡过的咖啡馆,都跑了一遍,就连在店铺里遇见安徒生牌子的糕点,他都津津乐道,发现不断,惊喜不绝。

在波士顿,他突然脱团,辞别同伴,一个人乘火车跑到了康科德。他想看看梭罗的瓦尔登湖。结果他不光谒见了梭罗,还意外邂逅了霍桑、爱默生、奥尔科特,他们生前在这里写作,后来都葬于此地,他明白了亨利·詹姆斯为什么说康科德是“美国最大的小地方”了。而在开罗的费萨维咖啡馆,他体会到了“费萨维咖啡馆可能比金字塔更能代表开罗”的真实意味。至少对我来说。他的发现很诱人,我会因此而去康科德,而去开罗。

确实,没有人物主题的旅行,难免乏味。雷发林还有个念头,走一走那些中国文人的心灵故乡。去看看沈从文的边城和翠翠,去拜访郭沫若名字中的沫水和若水,走走老舍的羊圈胡同……在朋友圈子里,雷发林对旅行最为热情,也最为纯粹。我们都像固体,而他像液体甚至气体,总之是通体透明的。

原《时尚旅游》执行主编、《高尔夫》总编,现《高尔夫旅行》出版人

二零一二年夏末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在朋友圈子里,雷发林对旅行最为热情,也最为纯粹。我们都像固体,而他像液体甚至气体,总之是通体透明的。

——《高尔夫旅行》杂志出版人 李超

此书是为所有文艺青年定制的旅行,爱那个人,就去他的城。

——《时尚旅游》杂志执行主编 黄芸

它提供了一条如电影视角般的旅行之路,我们跟着雷发林四处游走,一切都几乎都动了起来,仿佛亲临其境,真是一本平面的“旅行电影书”。

——《摄影旅游》杂志出版人兼主编 罗元熙

如果在出游前遇见这本书,那你将收获一次更文艺、更浪漫的旅行。

——《旅行者》杂志主编 陆悦农

雷发林总会让细小的旅行变得无穷盛大,让平庸的景致像一块美好的画布,徐徐铺展。

——《商务旅行》杂志执行主编 陈德生

和那些曾经划过天空的灿烂生命一样,雷发林来过,在这空间里写下自己的记忆和永恒。

——《悦旅TRAVEL+LEISURE》杂志主编 张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识得几座城(我的环球文艺之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雷发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310466
开本 32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2: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