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英美实验音乐--1950-1970年代(传统边界之外的探索)/音乐博士学位论文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朱宁宁编著的《英美实验音乐--1950-1970年代(传统边界之外的探索)》,选择了在当今中国音乐学界尚较少有人问津的课题,而且,对“实验音乐”如何定义,即使国外的学者也还存有争论。因此,从选题的角度上讲,这是一个对现代音乐创作的整体研究有着非常积极促进意义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极富挑战性质的课题。从该论文最后的完成情况看,应该说,作者很好地完成了所设定的研究任务。

该论文以上篇、中篇和下篇的结构布局,从历史溯源、音乐作品的实际分析和音乐创作思维的本质三个方面,对“实验音乐”进行了全面的探究。

内容推荐

实验音乐,作为20世纪现代音乐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一个集激进的创作观念和手法于一身的新音乐概念,在作曲家、音乐学家、乐评人等学界人士的认识中始终处于活动的不稳定状态,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不断地为其扩充新的内涵,以致实验音乐一词至今依旧定义不明,概念模糊。

实验音乐本质的不定、变化特性,决定了我们对它的认识起点开始于表现论,而非本质论。因此,当人们谈到实验音乐时,并未把主要精力放在解释什么是实验音乐上,而是将它直接作为一种音乐类别来看待。于是,在他们的结论中,便出现了将某种或某些音乐现象归于实验音乐的多项选择。

朱宁宁编著的《英美实验音乐--1950-1970年代(传统边界之外的探索)》中的实验音乐不是广义的,融目前所有结论于一炉的实验音乐整体,而是有着自身的类别化选择。这里的实验音乐指的是,二战后美英现代音乐创作领域中,在约翰·凯奇创作观念和理想影响下形成的,源起于偶然音乐的新音乐传统。它以机遇和不确定为主要创作方法,以结果无法预见为共性特征,在声音材料、记谱方式、音乐形态、创作与表演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激进变革,从而在根本上颠覆了音乐的本质以及作曲家、表演者、听众的角色定位。它与同时期的整体序列主义走的是完全相反的道路。

《英美实验音乐--1950-1970年代(传统边界之外的探索)》以确定对象,观察环境,分析现象,深究本质,得出结论为研究和论述思路,通过对这类实验音乐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上半叶发展状态和特征的观察和解读,探讨它成功走出西方艺术音乐传统边界的前提和根源,在边界之外开拓新领地的独特观念和创作手法,并结合本体论角度和历史、社会的宏观视阈观照其实质,继而得出结论:

实验音乐走出传统边界的要诀,是颠覆艺术音乐传统的创作根基——对声音过程的全面控制,解构其根深蒂固的内部结构系统和组成方式。它抛却了声音材料之间的人为关系,但同时又形成了声音材料得以相互组织和联系的新的关系特征——自然状态下生成的惯性和复杂性。人们对于作品与作曲家之间存在必然的密切关系的固有认识也被打破,开始认识到,创作观念可以脱离对应的物质对象而独立存在。然而,音乐的历史不是取代的历史,实验音乐发展的内在逻辑显示,它并不期待传统边界之内的音乐最终被废止。而它使音乐在发展至高处面临前进的桎梏之后获得新生的良方是大强度、高级别的反叛,使人和音乐从日渐厚重的限制中解脱,在异化中回归本真。

目录

【引言】

 一、研究范围及研究意义

 二、与论题相关的研究现状和动态

 三、本文的写作思路

 【上篇】实验音乐的概念界定及其存在的前提和环境

第一章 释义:对论题的进一步解释

 一、实验音乐——创新精神的产物兼及与先锋派的关系

 二、“实验音乐”——本文论述内容的具体指向

 三、“传统边界”——论题中限定的范畴

 四、机遇和不确定——需要厘清的创作手法概念

第二章 存在:萌发和生长之境

 一、实验音乐的萌发——源自积累

 二、实验音乐的产生——走出传统边界的内在需求

 三、相生相息的艺术融合——激浪

 【中篇】传统边界之外的探索成果:现象观察

第三章 以抽象的手法忘却“记忆”:纽约学派

 一、从“无声”到机遇的运行——凯奇:《变化的音乐I》

 二、以图表谱解开音高联系——费尔德曼:《交织2》.《持续5》

 三、以开放的姿态寻求连续性——布朗:《1952年12月》.《4个系统》

 四、在符号和行为的相互关系中实现不确定——沃尔夫:《为一,二,三个人而作》

 五、小结

第四章 颠覆音乐的表现途径:多元媒介&行为事件艺术

 一、回归混乱的自然特性 ——凯奇:《戏剧作品》(Part l)

 二、借助道具,陈述事件过程——布菜希特:《西班牙纸牌作品》·《梳子音乐》

 三、线性行为 ——扬:《诗为椅子,桌子,长凳等或其他声

 源而作》·《1960年作品》系列

 四、小结

第五章 关注物质材料的惯性运动:简约主义

 一、对“无限”的追求——扬:《乌龟,它的梦和旅行》

 二、通过即兴因素呈现变化——赖利:《C调》

 三、节奏进程:不断添加、生长的独立个体——格拉斯:《1+1》·《相似运动的音乐》

 四、客观性和人为性的统一——赖奇:《摆动音乐》·《钢琴相位》

 五、小结

第六章 走向观念与形的分离:概念音乐

 一、概念音乐的不同话语方式——卡迪尤:《专著》·《六重奏一老虎的心思》·《大学》

 二、以文字谱提供想象的空间——沃尔夫:《演奏》

 三、小结

第七章 传统素材的另类“回归”:系统音乐

 一、机器程序:生产过程中体现变量——怀特:《机器》系列

 二、不确定和确定的碰撞——热夫斯基《巴奴目的羊》

 三、在重复中积聚精神力量——布菜亚斯《基督的血从未让我失望》

 四、重启调性:与材料对话——斯坎普顿:《雪》·《华尔兹》

 五、古典因素列入过程——施拉普奈尔:《摇篮曲》

 六、拾来系统的运行——霍伯斯:《无休止的羔羊》·《人声作品》

 七、小结

【下篇】实验音乐的本质

第八章 深度观察一:形式的本质

 一、噪音:材料的不确定——无声中的变量

 二、解放运动:实验过程的不确定——反理性

 三、表演:身份定位的不确定——创作主体的变量

第九章 深度观察二:观念的本质

 一、反音乐0r非音乐

 二、3种观念要素和总体观念倾向

 三、音乐与生活的对立与统一

 四、意识形态的不同立场所引发的革命

 五、实验音乐的命运

结论边界之内与边界之外

 一、控制层面的矛盾

 二、走出边界之后

 三、音乐的历史不是取代的历史

 四、音乐新生的良方——反叛

附录一谱例索引

附录二人名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英美实验音乐--1950-1970年代(传统边界之外的探索)/音乐博士学位论文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宁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927366
开本 32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614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3
14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7: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