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史街余韵(精)
内容
试读章节

(三)

苏轼的《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算是一篇写给宋哲宗的出色“报告”。因为苏轼推崇陆贽的耿直敢言精神,借对前人的评价,他实际上是在给宋哲宗“上课”。

这份“报告”中,有几句话可谓“理透意深”,对为政者的参考作用不容低估:“窃谓人臣之纳忠,譬言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苏轼将“医者”和“药方”的关系,作了一个分析,希望后来的“医者”莫忘了用好用足“祖传”的“药方”,尤其经实践证明是疗效不错的“药方”。从全文看,这是作者要表达的核心意思。全文相当多的篇幅是讲陆贽的观点,讲陆贽思想的作用,“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复熟读,如与贽言”。如此苦心推荐,应该说充满了诚意。治理天下的学问,从古至今,从今往后,在基本原理上,并无差别。以民为本,天下为公,德主刑辅,扶贫济弱,宽严相济,确保民富、民安、民乐,等等,都是永恒的社会政治定律。

(四)

为官之德在何?在公正、在廉洁,也在不唯上。

史弼这个人,在东汉“直臣”中占有一席之地。《后汉书》载:“弼迁尚书,出为平原相。时诏书下举钩党,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唯弼独无所上。”当有责问,史弼的回答是:“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它郡自有,平原自无,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谄良善,淫刑滥罚,以逞非理,则平原之人,户可为党。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在中外历史上,“牵连无辜”的事件甚多。那么多人遭殃受害,除了“上令”,也与为数不少的“违心执行者’’有关。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百姓安居乐业,一定要有善政良治的管理者。为官之人,一旦戴上“官帽”,应以百姓的利益为从政之根本,如“上令”有误,可力陈正确意见;若正确意见不被采纳,可以舍弃“官位”;而最不可取的,是昧着良心为保全自己而做害人之事。史弼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官德”好。“天高而明,地厚而平”,这是什么力量使然?

(五)

东汉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荀悦,主要著作是《申鉴》和《汉纪》。从史学思想看,他强调了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重要作用。他曾说:“君子有三鉴,鉴乎前,鉴乎人,鉴乎镜。前惟训,人惟贤,镜惟明。夏商之衰,不鉴于商汤也。周秦之弊,不鉴于群下也。侧弁垢颜,不鉴于明镜也。故君子惟鉴是务。”

荀悦向往的为治境界,是君明臣贤。他说:“非天地不生物,非君臣不成治。首之者,天地也;统之者,君臣也。”(《申鉴·政体》)

荀悦对君臣作了“六分法”:君主分为王主、治主、存主、衰主、危主、亡主;臣为王臣、良臣、直臣、具臣、嬖臣、佞臣。六主六臣,“同善则治,同恶则乱,杂则交争”。他认为,这六主六臣“排列组合”不同,治乱情况也不同,封建王朝兴亡替换,就是这种“排列组合”造成的。

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个性、脾气、特点。将什么样的人组合在一起“搭台唱戏”,不同的方案会产生不同的“演出”效果。荀悦作为一个古人能有这种见识,已属难能可贵,对于今人仍有启发……

P6-8

目录

序言

卷一

知势与治事

卷二

修身与自悟

卷三

知己与知彼

卷四

寻人与识人

卷五

文志与文品

卷六

著史与论史

卷七

时距与心距

卷八

诗文与诗魂

序言

过了许久。人类从原始到现代,有了多方面的进化、进步,也走了一些弯路,经历了不少磨难,受了许多苦楚,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所以人类渐渐懂得珍惜和平,珍惜亲情友情爱情,珍惜欢乐的共享和心灵的互动。为看到这历史的过程,无数的读书人放不下历史的长卷,合上长卷后又难以抚平心中涌荡的激情。

过了许久。更多的人明白了:在人间,大雾大雨大风的日子,只是所有日子的零头,更多的日子,或是风和日丽,或是晴间多云、多云转晴。真善美的一切,一切的真善美,都是人际的主流主导主力,而假恶丑的一切,一切的假恶丑,都不断地在人们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后被识别,被清除,被抛弃。

过了许久。不少金银财宝逍遁了,易主了。但是,那些涵盖人类灿烂文化底蕴的诗文,那些铭录人类喜悦与哀愁的音律,那些以短暂的人生面对沧海桑田变迁的感悟,历经烽烟战火而被锻造,历经朝代更替而被传唱,历经诋毁中伤而被护藏,它们既永属人类,也永属创造者。

过了许久。后来的人看到了更多的“当时”,这“当时”,本是当时的人最应清楚的。但是当时有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有当时的人际环境,当时有当时的偶然意外,于是,就会有一些内在联系的发现,就会有一些“定论”的变化,就会有一些“结论”的更正,可能昨是今非,可能昨非今是,也可能昨不全是今不全非,看人论事,最要紧的是置身于历史长街中设身处地,不泥古,不苛求。

过了许久。世界上国家很多,民族有许多个,语言有许多种,人的肤色也不同,需要沟通和交流的事情很多。但是,不知从何时起,全人类的绝大部分,都接受了一种饮食方式:一日三餐。或许,许多年以前,有的国家和民族是一日五餐,有的国家和民族是一日一餐,后来,大家都认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选择:一日三餐。凡人类的先进文化,不论起始于地球的哪一个边角,只要它是大益于人类的,都最终会成为人类的钟爱。

过了许久。人类史,从“神话传说”,到“文字实录”,辞旧迎新是过程,也是必然。往往于萧条枝间萌发的嫩芽,不经意中就茁壮成长起来,而转眼便花团锦簇,硕果累累。新的时代闪耀着新的生命的光芒。这新的生命里,有忍辱负重的铺路者,有顺应大势的赶潮者,有居于春夏而思虑秋冬的智者。史街上,凸显的便是这些人中精华。

内容推荐

《史街余韵(精)》是作者庹震的系列历史随笔集第一部,记述了其在遍阅文史典籍时迸发的思想火花。远至《诗经》《论语》《战国策》,近至黄仁宇、柏杨,作者对于记载了中华文化精髓的大量典籍与篇章进行了广泛的阅读,并得出了深刻丰富的体悟。

《史街余韵(精)》从修身立德之道,到对国家和社会的思考,作者都从散发着纸墨芬芳的史街之上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编辑推荐

为看到这历史的过程,无数的读书人放不下历史的长卷,合上长卷后又难以抚平心中涌荡的激情。看人论事,最要紧的是置身于历史长街中设身处地,不泥古,不苛求。

《史街余韵(精)》是作者庹震的随笔作品,是作者的系列历史随笔集第一部,是关于修身与自悟、知己与知彼、寻人与识人、文志与文品,以及著史与论史等题材所创作的读书散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史街余韵(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庹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12011
开本 32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48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2013312915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8.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5
139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