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寄僧的画艺人生--忆父亲往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李寄僧的画艺人生——忆父亲往事》由李行著,主要内容:人生是多彩的,也是复杂的。父亲爱好美术,终生从教,桃李芬芳。生活中,父亲不仅享受了上苍赐予的天伦之乐,而更多的是接踵而来的严酷现实:先是为躲避战火而浪迹他乡;继而失业不断而受尽磨难;政治运动中又屡经考验,直至晚年,他才真正体验了国泰民安所带来的福祉。

历史的长河里,父亲八十六载的人生旅程只是一闪而已,微不足道;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员,父亲如同苍海一粟,随波逐流。但他跌宕起伏的画艺人生,却是社会广角一个时段的缩影。往事依依,令人回味。

内容推荐

《李寄僧的画艺人生——忆父亲往事》由李行著,主要内容:父亲李寄僧,原名继生、寄声,号若耶溪翁。1910月15出生于江南水乡——绍兴。可能是文化背景的缘故,父亲出生前就已经被我祖父定格为“文化人”。他六岁那年,我祖父撒手人间。为完成祖父遗愿,祖母汤氏克服重重困难,含辛茹苦11年后,如愿以偿地将父亲送入了艺术殿堂一一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在艺术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下,父亲遇到了许多社会名人,如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李可染、陈鹤琴、孙福熙、蒋介石等等。

父亲所接触的人物中,有的是政界上的风云人物,有的是近代国画大师,有的是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从而演绎了一幕幕不为人知的絮情、絮景。

《李寄僧的画艺人生——忆父亲往事》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木本水源

文化渊源

学涯五载

师从白石

故乡结缘

我的外公

事业沉浮

落难他乡

文江受益

惊魂迭起

积德情缘

祸起尖峰

劫后故乡

执教武岭

解放前夕

上海求职

经历考验

教学之长

创作之源

家教絮事

晚年福祉

作品欣赏

试读章节

一个人仰望夜空,总会产生一些思古悠情。天空高远而神秘,深邃的宇宙永远是个难解的谜。有时,我会睁大眼睛,在浩瀚的星空中,默默地寻找、寻找,奢望能见到久别的父亲。父亲,您在那边好吗?虽然您离开我们已十七个年头了,但您慈祥的面容,花白的鬓发,炯炯有神的双眼却一直在我眼前浮现。父亲啊,这么多年了,我们只能在梦中相见,梦中交流,我多么希望有朝一日,能与天堂通上电波,接上视频,能获悉您在天堂的一切……

记得小时候每遇盛夏乘凉,父亲常会讲起他的过去,叙述祖上的渊源,回忆读书时的花絮,倾诉战乱时的无奈及失业的艰辛。在我眼里,父亲就像一棵大树,无论是骄阳似火的酷暑,还是北风凛冽的寒冬,无论是疾风骤雨般的考验,还是惊涛骇浪似的险阻,父亲都能以坚韧的毅力,竭尽全力地守护着我们的家。多少年后,我们都有了小家,有了自己的事业,而父母却都步入了耄耋之年。本来父亲可以与母亲一样,晚年多享受一些天伦之乐,多得到一点他大半辈子为家庭付出的补偿,可父亲却在十七年前的一个傍晚,因心脏病突发而悄然离去。虽然时隔久远,但父亲“走”前的那一段情景,在我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似乎就发生在昨天。现在想起来,依然觉得无奈、遗憾、心痛、伤感。

父亲钟爱美术,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我的记忆里,他的许多话题都离不开美术,离不开教育。他一生与美术、教育结缘,直至生命的终点。父亲又是一家之长,是我们家的顶梁柱。在战乱的日子里,为了躲避日本人,他带着全家避难他乡,失业的艰辛让父亲承受了岁月的煎熬;在动乱年代,父亲承受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考验。当然,人生是复杂的,也是多彩的,苍天在父亲人生道路上不仅设置了种种磨难,同时也赐予诸多的机会,让他享受美术的乐趣,事业的喜悦,人间的温暖……

父亲有着坚毅的品格,尽管他的人生跌宕起伏,但他从来没放弃对美术的爱好、对教育的执著、对家庭的尽责。

每年三月底四月初,是冬去春来的季节,这个季节气候变幻无常。有时明亮欢快的云彩会突然变得阴沉灰暗,使原本舒畅的心情变得压抑,让人感到不适。其实,这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人们早就习以为常,可是这种瞬问逆转的现象,十七年前却发生在人间,降临在我们家,让人猝不及防。

记得十七年前,年逾古稀的父母在石家庄我姐姐家里住了一段日子后,老人不觉思乡情切。我姐姐便安排她的女儿小华和女婿建禄护送两老回浙江绍兴,途中到上海我家暂栖。

根据石家庄发来的电报,初春的一天,我与朋友卫明一起开车去上海火车站接人。凭着电报纸,我们很快买到了两张月台票,一切出乎想象地顺利,我们很快进入了站台。

没多久,随着一阵长长的鸣笛声,长龙般的列车徐徐驶入了上海站。

我睁大双眼,努力搜寻着列车上的指示牌。“是的,没错,是从石家庄方向来的”,一节又一节车厢在我眼前掠过,我伸长脖子,努力核对着电报上提示的车厢号。终于,列车停稳了,车门被打开,列车员已站在送客的位置。

我终于看清了,他们的车厢还在前面。我与卫明朝着目标直奔过去。这时,小华和建禄也在向外嘹望,为扩大视角,建禄还将身体探出窗外。

此刻,他们也看到了我们,双方的目光终于交接了。

我快步上前,并举手示意,一番寒暄后,我们先将行李通过车窗传递下来。父母的随身物品特别多,这是老人念旧的缘故。据说大多数老人都一样,任何东西都舍不得丢弃,哪怕是一只空瓶罐,一张废报纸,他们都会视如珍宝似的收藏起来。如问及为何这么做,他们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废物利用啊!你们需要时还得求我呢。”

不过话得说回来,有时需要找一个空瓶或旧报纸时,他们马上会递到你面前,并带着教训的口吻说:“平时你们只知道扔、扔、扔,现在知道方便了吧。”

父母下了列车,笑呵呵地东瞅西看。是啊,他们南北穿行,如同旅游,全程又有孙辈们的照顾,一路下来,经历十几个小时的奔波,却未显丝毫疲惫。当然,他们的年纪己顾及不了自己的出行会牵涉到那么多的人,但作为小辈,只要两老开心,就是辛苦点也愿意。

我们搀扶着两位老人,提着大包小包,好不容易走到了停车场。幸亏我与卫明各开一辆车,否则那么多行李加上人肯定挤不下。

父母上了车,我如释重负,扣上安全带后,心情舒畅地踩下了油门。没多久,车子缓缓地驶入内环高架。当时上海的内环高架刚建成,父母备感新鲜,他们己多年没到上海,看到高架两侧矗立的高楼,望着路边繁华的街景,老人感叹道:“想不到就这么几年,上海发展这么快,让人难以置信。”

二十分钟左右,车子驶过杨浦大桥后便从杨高路匝道口下来进入浦东,之后又驶入了乡间公路。公路两旁树木成阴,透过林隙望去,是绿油油的农田。不远处,一片片村落在车窗前掠过。曾经,那些砖木结构且带有烟囱的平房早己不见踪影,映入眼帘的都是水泥砖瓦楼房,有的造型还十分别致,让人羡慕。“如今农村人都用上自来水、瓶装液化气,生活比过去方便多了”,我边驾车边介绍上海新农村发展的情况。

不久,车子到了一个集镇,拐了几个弯后,便转入了一个居民小区,车子在一幢楼宇前稳稳地停了下来。

“到家啦。”我边说边跨出车门,小心翼翼地将父母扶下车后,将他们迎到了家里。

自我搬迁新居后,父母还没来过。新居属于农民集资房,没有产权证,但归属公房类,是小镇上首批“新公房”。该楼总高六层,我住四楼,属二室一厅。房子面积不大,厅和厨房都很小。厅是暗厅,白天需要开灯。厨房没有管道煤气,只能使用瓶装液化气。考虑到房子面积有限,我尽量利用空间,在厅和厨房里设计了较多的吊柜,四壁采用淡色调,屋里多为组合家具。

父亲专长美术,对房子装修特感兴趣,他环顾四周后,以审美的眼光评价说:“各房间的墙纸上图案配得适宜,特别是墙纸问的缝隙拼得很有水平,几乎看不出来。”父亲很注重色调配比,认为房间内颜色不能太多,一般不宜超过三种,否则会感觉杂乱,让人不舒服。他仔细察看了墙纸装饰,又浏览了各房间的家具、电器等。

为了迎接父母的到来,我爱人已准备好了丰盛的晚餐,这天晚上,全家人相聚一堂,其乐融融。

两天后,二哥全家专程从浦西赶来,满屋子的人围在父母身边嘘寒问暖,和谐的气氛中,洋溢着大家庭的温馨。抚今追昔,父亲感慨万千:解放前为了全家人的生计,他曾携家颠沛流离,浪迹他乡;后来政治运动中又如惊弓之鸟,屡经磨难。最终虽无大碍,却弄得身心疲惫。现在国家昌盛,社会稳定,儿孙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与事业,生活也踏实了,父亲的双眼不时流露出内心的喜悦。母亲也笑容满面,不停地询长问短。作为晚辈,看到父母快乐的样子,都很高兴,都希望父母亲能够健康长寿。

快乐的时光总嫌太短,夕阳西下,二哥考虑到回程路远,他们告别父母返回浦西,家里恢复了平静。可谁会想到,几个小时后,父亲的生命体征突然出现了异常,让人难以接受。

晚餐后,父亲本想早点休息,刚想洗漱,忽觉胸口不适,便无力地坐在了沙发上。我闻讯赶去,只见他双眉紧锁,脸色苍白,双手不停地抚摸着胸部。

八十六岁高龄的父亲,平时身体很好,正因如此,大家一直比较放心,现在他突然出现这种反常症状,让我手足无措。惊慌中,我似乎有一种不祥的感觉。“要出事,”我暗忖,“快!赶紧叫救护车。”我下意识地奔向电话机,正欲拨打,忽想自己有车,何不直送医院?想到此,我折回父亲身边,却又愣在原地。原来我家在四楼,父亲自己无法下去,怎么办?情急之下,我只能找邻居帮忙。很快,在众邻的合力相助下,终于把父亲扶上了车。

当时川沙县内有三家医院比较大,一是高桥人民医院,二是洋泾医院,三是县人民医院。这三家医院距我家都差不多远,但到县城的路比较好走,所以我选择了县人民医院。

P5-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寄僧的画艺人生--忆父亲往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303942
开本 32开
页数 1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4.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0: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