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联斌主编的《中国古代武德通论》内容介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的现实需要相适应,与中华传统武德文化相承接,是先进武德文化、亦即先进军事文化的显著特征。军事文化体系主要有两大部分构成,即以军人思想道德为基干的武德文化和军事科学技术文化。武德文化是军事文化的核心内涵,规定着军事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因此,打造先进武德文化是推进先进军事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
图书 | 中国古代武德通论/中国古代军事文化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王联斌主编的《中国古代武德通论》内容介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的现实需要相适应,与中华传统武德文化相承接,是先进武德文化、亦即先进军事文化的显著特征。军事文化体系主要有两大部分构成,即以军人思想道德为基干的武德文化和军事科学技术文化。武德文化是军事文化的核心内涵,规定着军事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因此,打造先进武德文化是推进先进军事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录 前言 军校教官们的传统武德文化情结 导论 中华传统武德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一、武德的产生与价值诉求 二、中华传统武德文化基本规范体系 三、中华传统武德文化的两大主线 四、国防精神建设的永恒主题 第一章 论卫国 一、“兵者,国之大事” 二、“执干戈以卫社稷” 三、“以身殉国,壹意而已” 四、“忠孝两全”与“移孝全忠” 五、制胜之道 六、安不忘战,忘战必危 第二章 论爱民 一、“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 二、“唯人是保”:军事仁本主义 三、从爱民走向军事人道主义 四、“教”与“爱”的统一 第三章 论爱卒 一、用兵之道,在于人和 二、“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三、“蓄恩不倦,以一取万” 四、“卑身下士,齐勉甘苦” 五、善待降卒,礼遇战俘 第四章 论仁智 一、仁为兵本 二、仁者无敌 三、兵家第一德 四、智仁统一论 第五章 论义勇 一、“义兵之为天下良药” 二、“兵之胜负,全在勇怯” 三、仁勇、智勇与“匹夫之勇” 四、“率义之为勇” 第六章 论军纪 一、“师惟律用” 二、“誓”、“礼”、“刑”、“律”、“令” 三、“勒兵者必以法令” 四、“明刑罚,正劝赏” 五、教而后刑,亲而后律 六、“顺命为上”与“君命有所不受” 第七章 论励士 一、贵在“治气” 二、教礼练艺励士 三、“励气”与“夺气” 四、“治心”与“励气” 第八章 论荣辱 一、“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二、求荣避辱,荣辱大分 三、“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 四、武德之荣:内涵与魅力 第九章 论将德 一、“社稷安危,一在将军” 二、“德者,兵之手也” 三、将德律:倡与戒的定格 四、为将之道,得之于德 五、识将还须请诸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未竟之“跋”——《中国当代军事文化》丛书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古代武德通论/中国古代军事文化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联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白山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290204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12-12-01 |
首版时间 | 2012-12-01 |
印刷时间 | 2012-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E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辽宁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