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骄故里汉文传--在蒙古国教汉语
内容
编辑推荐

《天骄故里汉文传——在蒙古国教汉语》是刘丽颖老师根据其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在蒙古国立教育大学教授汉语的亲身经历撰写的随笔集。

无沦是曾经有过相同经历的海外汉语教师,还是即将奔赴海外传授中华文化的汉语教师,都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精神滋养。

内容推荐

《天骄故里汉文传——在蒙古国教汉语》是中国当代的随笔作品集,由刘丽颖编著。离家去国路三千,不沦和亲不论禅。乐得行吟多历览,天骄故里汉文传。全书可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稿主体部分,主要介绍了她在蒙古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蒙古国的国情等。(2)书稿附录部分,主要为刘丽颖老师在蒙古国期间撰写的论文。

《天骄故里汉文传——在蒙古国教汉语》行文简洁严谨。内容丰富全面,具有非常高的阅读价值。

目录

序(吴新英)

前言:努力做一个精彩的中国读本

你好,乌兰巴托!

东语系

异国的三尺讲台

汉语在蒙古国

在蒙古国教书法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我们都是好朋友”

行不离辎重

去国怀乡

一、真实的爱国情怀

二、念亲友,赋新词

三、“家”的意义

四、文化震荡中的调适与定位——一个汉语教师的心灵之旅

五、怀念张子明先生

生活在乌兰巴托

一、衣

二、食

三、住

四、行

蒙友同心

朝格院长

和而不同——与其他外国友人的交往

入乡随俗——在蒙古国过春节

永远的成吉思汗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惜别蒙古

外一篇:What say,what do——说到做到

附录:蒙古教学论文

试论应充分发挥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蒙古学生在汉字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学习汉语的蒙古学生语音偏误分析

了解中国文化,宜从汉字始——兼及文字教学中适当引入繁体字的问题

有的放矢,力争卓有成效——针对蒙古国HSK考试的一点想法

新旧汉语水平考试(HSK)的对比分析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次站在蒙古国的教室里,没有紧张,却有几分庄重。走上工作岗位已经十五六年,我也算身经百战了,面对三十多个陌生而年轻的脸庞,忽然觉得自己挺伟大的,从今天起,要教这些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学习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文化!

我所在的教育大学东语系师资不很充裕,尤其是中文专业,我承担了包括一至四年级所有本科学生在内的“现代汉语”、“口语”、“阅读”、“语音”、“语法”、“汉字”等课程,其中口语课用的是《汉语教程》,也就是说,蒙方希望中国老师担负主干课程,同时还要将口语训练放在首位。四个学期,我的周课时少的20节(9月份四年级学生下校实习),最多竟达到28节,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算是空前的了。最困难的时候,一天8节下来,疲乏至极,回家需要先躺下休息一会儿才有心情起来吃晚饭。为高年级教授现代汉语和中国文化问题不大,个别中蒙混血的学生或者有机会去过中国、基础较好的学生,均有很高的汉语水平,交流没有丝毫障碍,师生间很快产生默契,教学效果良好。我辅导的教育大学四名选手在2009年10月蒙古国“走近中国”大学生知识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一名。一年级零起点学生的初级汉语则从拼音和笔画开始,要一点一滴地积累,有时还需要借助简单的英语进行词语解释和情境交流,作为辅助的绘画更是必不可少(私下庆幸自己有此特长),这个过程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细致。学生每每在课下用手机短信“检验”着自己的学习成果,有时候一晚上要收到几个学生的短信,都须一一细致回复。学生曾发来这样的内容,让我既欣慰又着急,欣慰的是感受到他们学习的热情,着急的是其中由于母语干扰所产生的错误:“老师您好!我没有什么,现在我看电视。她(蒙语中敬语‘您’的发音是‘TA’,学生经常混淆)有什么新闻?她教了我们汉语,我们很高兴。她非常好老师。这是很真。”马上给这位学生纠正,第二天还要改换例句给全体学生讲解,做到举一反三,努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蒙古学生发音时还有许多习惯性错误,一个小班25—30人,要依次纠正,有时候一天6—8节课结束,真是口干舌燥。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极好的耐心,不急不躁,稳扎稳打。见学生累了,就用从综艺节目中学来的传话、猜词等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间或适时地用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小礼物奖励一下好学上进、成绩有所提高的学生。毕竟是通过竞争考上大学的学生,他们都很聪明。一个叫朝格吉勒玛(恰巧与院长同名)的女生,漂亮、可爱,上课总是坐在离老师最近的位置上,无论语法还是口语训练都是最积极、认真的。只要在走廊里见到我,不管我去卫生间、图书室,还是下班回家,她都会一直跟着我说话,说她的弟弟不爱吃饭,讲她的爸爸、妈妈去韩国,告诉我她在学习开车,哪天要去考驾照。有问题就随时到办公室找我,直到弄得明明白白才作罢。这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孩子,她会利用任何时机与中国老师交流、对话,所以她也成为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一年级下半年就考取了数额不菲的台湾奖学金。面对这样的学生,我往往会忘了所有的辛苦和劳累,满足她的一切需求。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自己也了解了很多不熟悉的风土人情。

汉字课,我发挥自己的特长,结合口语课的生字、生词,从象形文字入手,指事、会意、形声(“六书”中的转注和假借暂不涉及),由易到难,一步步把学生引领到奇妙的汉字文化殿堂。很多学生说最感兴趣的是“汉字”,“真有意思”。我还教学生折扇面,把自书诗扇面带到教室与学生交流。他们也兴趣盎然地自制折扇,完成汉字作业,效果非常好。每个教室,我都定期指导学生办优秀作业展,以利学生取长补短,不断进步。虽然蒙古的春节叫“白月节”,但意义和时间都与中国的春节相仿,我就用从中国带来的红宣纸书写对联和“福”字,征得蒙方院长同意后,贴在中文专业的教室里,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汉字学习。

不知是习惯使然,还是因为教室紧张,蒙古的大学普遍没有固定的午餐时间,学生的课连排,90分钟一大节,中间都只休息10分钟,机关午休也较晚、较短。学生本少有吃早饭的习惯,午餐时间,若赶上没课,还可以去学校的食堂,遇到哪天课多,他们就只好利用课间10分钟简单买些点心和饮料,潦草充饥。蒙古学生普遍晚睡晚起,很少熬夜学习,不是参加PARTY,便是上网,早上女学生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化妆后才出门,这样看来蒙古学生的迟到也就不足为怪了。针对这种状况,我多次借助课文、单词中相关内容尽量巧妙而又苦口婆心地告诉他们,早上一定要早起10分钟吃早餐,保证身体健康、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强调守时的重要性。我自己更是以身作则。两年的教学时光,除了大使馆有任务临时调课外,我从没请过一天假,耽误过一节课,即使感冒时引发咽喉炎,也用嘶哑的喉咙坚持上课。善良的同学们会格外配合,教学效果丝毫不受影响。一周中哪天课程连排,没有去食堂或快餐店的时间,我会自带午饭,用办公室的微波炉加热,既不误上课,也保证自己有最佳的工作状态。但是,虽然大多数学生日渐感受到中国老师守时敬业作风的好处,但还是有随意、散漫的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也就只好灵活和变通一下了,毕竟习惯的改变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比如学生实在饿了,都能听到肚子咕噜噜的声音,大家已在窃笑,就允许他吃点东西,不然他也听不进去;随时会有男生、女生举手,要去卫生间,从不阻止,但无论多急,也要求他必须用汉语表达清楚再走,时间一长,“老师,我要去厕所”或者“我要去卫生间”,成了除“您好”之外大家说得最标准的汉语。P14-17

序言

2011年金秋,收到刘丽颖老师的邮件。她利用暑假,将在蒙古工作、生活的情况进行了整理,加论文和图片,完成了超过十万字的书稿,希望我能为其书写序。我认真地阅读了她随邮件发来的题为《天骄故里汉文传——在蒙古国教汉语》一书的目录及部分文章。此书向我们展现了她在蒙古国任教期间,时刻鞭策自己做一名完美的中国教师,做一个代表中国人美好形象的,健康、友好、博学、儒雅的精彩读本的心路历程及实践。

刘丽颖同志任教于辽宁省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抚顺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受教育部国家汉办委派,到蒙古国立教育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汉语。此时,我正在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文化处任文化参赞,负责中蒙两国间的文化、教育交流等工作,与丽颖老师多有接触。她热爱祖国,在异国他乡,注重塑造中国教师敬业、真诚、博学、友好的良好形象;她对待教学积极、认真,想方设法提高蒙古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在周课时20一28节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蒙古国立教育大学的汉语教学任务;她发挥自己的特长,将中国书法艺术教授给蒙古大学生;她与蒙古国教师真诚合作,共同致力于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得到所在学校师生的尊重与好评。蒙古大学生们称她是好老师、好朋友。她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完成中国大使馆、国家汉办交给的中国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是一位积极、热情、友好的中华文化使者。

总之,这是一本有特色、值得一读的好书。无论是曾经和丽颖老师有过相同经历的海外汉语教师,还是即将奔赴海外传授中华文化的汉语教师,都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精神滋养。

2012年1月

后记

自己的这点文字终于要出版了。

坐在案前,深愧作为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小女子,有何德能竟得这么多师长的厚爱!是他们的关心、扶持和帮助,促我回顾、忆想,一步步将零碎的方块字累积成篇,最终付梓印刷。

第一个给我鼓励的是吴新英老师。在完成驻蒙使馆文化参赞的工作回国之后,她仍回到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工作,依然十分繁忙。几次电话,我已吃过晚饭,她却仍在回家的路上。即便如此,她还是热情地给我这个曾经的“部下”很多有益的建议和指导,并欣然应允提笔作序。

文章基本成形之后,我怀着几许忐忑,将稿子寄给很多领导、老师审阅,这里不一一细数,他们都给我诸多鼓励和建议,为文章做了总体的把握和定位,让我少了许多顾虑,内心的感动无以复加。

还要感谢抚顺师专的领导、同事对我任教蒙古国的支持和鼓励。

蒙古行前和归来,均有幸得中国书协副主席聂成文先生书红宣纸四字中堂相赠,分别是:

远游托福。款文:丽颖即将赴蒙古国任教,施展才华,播送友谊。行前特书此四字以表祝福之意。赤子远游,岂忘乡梓之情,他乡珍重,尽系友朋关切。二零零九年元月廿日于沈水高高堂。

游畅欣归。款字:丽颖由蒙古国任教期满,喜归故土,特书此四字以为迎祝。庚寅腊月。

是啊,满载丰盈如许的祝福和关怀,我的内心怎能不欣喜畅快呢!尽将赤子之心,托付给这本小册子,呈给所有赐我鼓励和帮助的领导和师友,也算一点小小的回报吧。不成敬意。

2011年12月

刘丽颖于日妍堂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有特色、值得一读的好书。无沦是曾经有过相同经历的海外汉语教师,还是即将奔赴海外传授中华文化的汉语教师,都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精神滋养。

——吴新英 原驻蒙古国大使馆文化参赞

无沦您是否去过蒙古,都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悠久灿烂的蒙古草原文化、淳朴浓郁的蒙古草原风情,以及现代的多姿多彩的蒙古国。无论您是否任教海外,都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一名教师对祖国的热爱,对传播中华文化的奉献气概,以及不畏艰难的浪漫情怀。

——吕国栋 新华社原乌兰巴托分社首席记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骄故里汉文传--在蒙古国教汉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丽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934500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1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