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公诉人如何思考
内容
编辑推荐

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全国优秀公诉人、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倾囊呈现!

《公诉人如何思考》汇总了作者熊红文在14年在刑事工作中所取得的调研成果、发表的公诉意见、讲授的经典课程以及法律博客的博文和媒体对他的采访。

本书可以说是熊红文多年工作的经验总结和成果汇编,具有很高的出版价值和意义。

目录

激情公诉

 ●公诉实战

如何实现发表公诉意见个性化

公诉论辩:实战中增进技能

公诉案件检委会议题报告制作技巧

庭前会议要明确案件争议点

检察机关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问题探讨

也谈辩方违法证据的证据能力

网络传销犯罪案件如何侦查取证

量刑反制定罪方法的合理性及其运用

 ●公诉陈词

“11·11”特大银行抢劫案公诉意见书

余某特大灭门惨案公诉意见书

蒋氏兄弟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公诉意见书

南昌市高新区管委会原副主任胡某华受贿案公诉意见书

原上饶地委书记王兴豹夫妻共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公诉意见书

新余市原副市长钟某某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公诉意见书

“8·8”刑讯逼供致人死亡案公诉意见书

 ●公诉论辩

“法不容情VS法也容情”之正方总结陈词

“我国应当保留死刑Vs我国应当废除死刑”之正方总结陈词

“死缓制度利大于弊VS死缓制度弊大于利”之反方总结陈词

“见义勇为应当谋求经济补偿Vs见义能为不应当谋求经济补偿”之反方

总结陈词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设置利大于弊Vs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

设置弊大于利”之反方总结陈词

 ●公诉·演讲

公诉,钟爱你一生——公诉处副处长竞岗演讲辞

有助于推动中国废除死刑的进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立法无锡研讨会”发言

力求实践与理论的完美结合——“全省检察人才新春座谈会”发言

浅谈如何在公诉工作中化解社会矛盾——“第一届全省公诉人论坛”发言

检察执法理念存在的问题及应对——“高检院执法理念调研座谈会”汇报发言

一生一世法大人——“法大江西校友会成立大会”发言

汇聚青年智慧共创城市未来——“武汉·长沙·南昌城市青年发展论坛”发言

西藏巡讲的感受与建言——“高检院教师节座谈会”发言

完美公诉

 ●公诉原理

刑事诉讼回避制度若干思考

“民愤”对刑事审判的影响

刑事司法不考虑民愤:可能吗?!

“快审快结”的价值取向

八个有机统一彰显法治进步

再谈对抢劫罪之加重情形的认定

回答“贪多少会走上断头台”

药家鑫案:对激情杀人应原则上免死

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作用地位的认定——也谈“造意不为首”

教唆犯应对关联犯罪负责

股权不能成为职务侵占罪的对象

 ●公诉精神

为了被害者的正义

一个大胆的公诉设想

公诉协作大有可为

隐忧“漫天要价”

我的起诉书与一位老人的死刑

公诉团队:让公诉精神永传承

应建立对公诉人员执法的投诉机制

倡导人性宽容是废除死刑的根本途径

 ●公诉·创见

废除死缓,刻不容缓!

刑法规定“以上、以下”包括本数有弊端

串通投标罪宜改为“破坏招投标罪”

非法经营食盐犯罪司法解释亟待完善

刑讯逼供罪“转化犯”规定探讨

刑法分则个罪分类立法完善研究

赵作海案启示:不起诉制度或应做重大调整

公设辩护人:让低收入者得到优质辩护

增强刑法规定的明确性

公诉·思维

 ●公诉思辨

震聋发聩:也谈中国刑法理论危机的到来

复数行为中主行为的认定:与张明楷教授商榷

“有错必纠”违背法治精神

慎提“张明楷时代”

定罪:“先民后刑”抑或“先刑后民”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绝不等于“双规”

许霆申诉案:再次拷问中国刑法的伦理精神

如何准确解读刑法法条

何谓“冤假错案责任追究”

 ●公诉理念

一篇震撼人心灵的报道

为这样的母亲感到震撼

公诉实训:无比震撼与亢奋的一天

公诉人辩论应紧跟时代脉搏

永远别让你的技巧胜过你的理念

和而不同,向渊而行——答“向渊而行,你快乐吗?”

让律师走进司法官队伍

 ●公诉·拷问

对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我深感忧虑

判决书不说理:法官到底怕什么

刑辩律师的最后一块阵地

该出手时再出手:再谈抗诉的谦抑性

反渎之难:首恶在立法

检委会去神秘化:我们到底怕什么

量刑建议:敢问路在何方

降低审前羁押率或只是一个“空想”

技术侦查:自侦工作“涛声依旧”

投资入股:或成贿赂犯罪的避风港

疑罪从无:正义去哪儿了

公诉·仁术

 ●公诉传道

人文刑法观

公诉工作的四个理念

出庭公诉如何取得理想效果

从公诉视角谈反贪办案规范化

基层检察调研工作的意义和方法

远离行贿人

 ●公诉访谈

贪官受贿多少该判无期——全国优秀公诉人熊红文解读王兴豹案判决

解码死刑的检察官

仁者之心,向渊而行——“寻访校友”人物通讯

 ●公诉·反响

公诉实务的经典教科书——评《公诉实战技巧》

人性亦有存——读《死刑密码》之一叹

为了实现公平正义——读《优秀公诉人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公诉乃仁术——读熊红文“三部曲”有感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公诉人如何思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熊红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检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211539
开本 16开
页数 4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526
CIP核字 2014050997
中图分类号 D925.04
丛书名
印张 2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2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