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困教录--学情视野下的名篇细读(精)/龙门书院上海中学书系 |
内容 | 内容推荐 樊新强编著的这本《困教录--学情视野下的名篇细读》为高中语文教材经典篇目的文本解读。每一篇都从学生典型的疑问为切入点展开,论理清晰,文意灵动,循序渐进地带领着学生进入文本的深处。解读均贴着文本,予以微观细致的分析。同时也给中学语文教师有所借鉴,有助于学生拓展视野并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对中国语言的感觉与把握更到位。 目录 回归“师者”的本源(序一)(张金山) 细读是一种态度(序二)(范飚) 特殊的文本解读(前言) 绪论 学生疑问、文本解读与课堂教学 辑一 旨意:勾稽字词探旨意 背后搅动着的政治势力——读《谏太宗十思疏》 “先王之道”为何道——读《过秦论(上)》 东风不会压倒西风——读《病梅馆记》 特殊情境下的一道算术题——谈《陈情表》的说理艺术 不平之气的化解与超越——读《黄州快哉亭记》 “目见耳闻”有或无——读《石钟山记》 陆游叹的是什么气——《书愤》中“气”的解读 霍金是个由头——读《邂逅霍金》 何事吟余总惆怅——读《白莽作(孩儿塔)序》 短暂的解脱与自由——谈《荷塘月色》的删节 滴答的坠枣之声——读《故都的秋》 辑二 结构:爬梳章句理结构 “面署第一”真是草率专断之举吗?——读《左忠毅公逸事》 一个“骤”字理全章——谈《前赤壁赋》的结构艺术 为何独不哭妻——谈《项脊轩志》中的一个疑惑 众人纷纷何足竞——谈《游褒禅山记》中的“志” 无需证明的论点——谈《师说》的论证结构 论与序的融合——谈《伶官传序》的体例 中心论点句的寻绎——兼谈《拿来主义》的论证结构 两个分号的遐想——再读《白莽作(孩儿塔)序》 辑三 笔法:细探文心析笔法 时时在场的秦穆公——谈《秦晋殽之战》中的简省笔法 “持节孤臣”塑造的背后考量——读《苏武传》(节选) 幕后的操盘手——谈《鸿门宴》中的“项伯” 标点、句式与情感——读《归去来兮辞》与《陈情表》 杜甫的妻子真的很美吗?——《月夜》的另一层“虚写”探析 “许先生”何许人也——读《回忆鲁迅先生》 天下谁人不识君——读《南州六月荔枝丹》 追求“神似”的译文——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几处翻译 一句拉丁文背后的故事——《世间最美的坟墓》中一处译文的考释 余论 文本解读的课堂转化 困教录之由来(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困教录--学情视野下的名篇细读(精)/龙门书院上海中学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樊新强 |
译者 | |
编者 | 樊新强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48706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00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82 |
出版时间 | 2018-08-01 |
首版时间 | 2018-08-01 |
印刷时间 | 2018-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02 |
CIP核字 | 2018186311 |
中图分类号 | G633.303 |
丛书名 | |
印张 | 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6 |
宽 | 155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