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伪满时期满洲朝鲜人文学研究 |
内容 | 作者简介 夏艳,女,1981年9月生,汉族,吉林省四平市人。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6月获延边大学朝鲜语专业学士学位,2009年6月获吉林大学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2016年6月获吉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学位。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离乡和思乡——移居文学的主旋律 第一节 离乡和移居的情恨 一 故土情与思乡情 二 移居苦与生活苦 三 乡土情结的延伸 第二节 多重矛盾的结构 一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二 思乡情绪与故乡幻灭的冲突 三 虚伪表象与真实內在的二律背反 第三节 移居期独有的艺术特色 一 家庭和族群的整体描绘方式 二 典型的地方情调 三 描绘自然,回归田园 第二章 扎根和融合——定居文学的主题曲 第一节 定居者的希望和博弈 一 对永久定居问题的关注 二 北乡精神下的第二故乡建设 三 移民二代教育问题 第二节 以定居为核心的文学模式 一 新身份的认同 二 开拓民与原住民的冲突 三 “满洲”爱与民族爱的对立和统一 第三节 本土化的艺术情境 一 渗透的北乡情结 二 无形的中国化元素 第三章 对峙和斗争——抗争文学的引航塔 第一节 殖民压迫和现实反抗 一 对殖民生活的暴露和批判 二 现实体验与抗争意识 三 游击区歌谣中的抗日反日思想 第二节 二元对立模式 一 根深蒂固的阶级对立 二 势不两立的民族对立 三 彷徨苦闷的人性对立 第三节 情绪化的艺术表现 一 悲凉凄婉的色彩意蕴 二 叠词散句与五感描写 三 自省之情韵 四 大众化的叙事手法 第四章 协和和逃避——妥协文学的风向标 第一节 政策逢迎和现实逃避 一 败北意识的蔓延 二 对殖民政策的迎合 三 绝望中的现实逃避 第二节 模式化与无序化并存的结构 一 以“建国理念”为核心的构架 二 日本亲善和五族协和的大同模式 三 超现实主义的无结构模式 第三节 殖民统治下的文学特色 一 毒品横行和沉醉堕落的描绘 二 日本人形象的模糊刻画 三 “王道乐土”下的真相透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相关作品选读 内容推荐 伪满时期“满洲”朝鲜人文学在朝鲜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它是韩国和中国文学史上一笔珍贵的遗产。夏艳著的这本《伪满时期满洲朝鲜人文学研究》按“离乡和思乡、扎根和融合、对峙和斗争、妥协和逃避”四类主题对伪满时期“满洲”朝鲜人文学进行分类研究,并深入剖析各部分的文学主题、结构模式和艺术手法,力图推进这一时期文学的主题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伪满时期满洲朝鲜人文学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夏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2187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3 |
出版时间 | 2018-06-01 |
首版时间 | 2018-06-01 |
印刷时间 | 2018-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96 |
CIP核字 | 2018047957 |
中图分类号 | I207.919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1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