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陆游文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倪海权著的这本《陆游文研究》以陆游文为研究对象。首先指出陆游志士之文的特点,即锋颖锐利、情感浓郁、立意高远、见识卓异、文备众体、风格朗畅、文采飞扬。主体部分分别论述陆游文中最有文学价值的序跋、书启、杂记、笔记、史传、碑志和颂赞等七种文体。最后将陆游文置于两宋文发展的宏观背景中,认为陆游可入两宋一流古文学家之列,是南宋中兴文坛的杰出代表。 作者简介 倪海权,男,汉族,1980年生,黑龙江省哈尔滨人。文学博士,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典诗词及传统文化。著有《唐诗三百首译注》《浮生六记(外三种)》等。《中华好诗词》第四季唯一多期擂主,年度总决赛第三名。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陆游的生平和思想 一 陆游的生平 二 陆游的思想 第二章 序跋 一 社会时事的强烈关注 二 渊博学识的全面呈现 三 追忆模式的巧妙设置 四 文学成就的苦心经营 第三章 书启 一 书的思想内容 (一)论政 (二)论学 (三)文论 (四)叙事 二 启的思想内容 (一)仕宦心态 (二)寄意恢复 三 书启的艺术特色 (一)真挚婉曲的情感 (二)谨严平实的章法 (三)焕然四溢的文采 第四章 杂记 一 亭台楼阁记 (一)文心百态,立意高远 (二)笔法灵活,同题异趣 (三)不拘故常,破体为记 (四)以骈入散,骈散相间 二 山水游记 (一)“丹青图画 (二)“多征古迹 (三)“兼及朝章 (四)《入蜀记》的文学特色 (五)入蜀诗文之比较与互证 第五章 笔记 一 《老学庵笔记》的价值 (一)《老学庵笔记》的史料价值 (二)《老学庵笔记》的学术价值 (三)《老学庵笔记》的文学价值 二 《家世旧闻》关于陆氏家族传统的记闻 第六章 史传 一 实录精神 二 “陆放翁之史识,具于《南唐书》 三 经世之意 四 《南唐书》的史笔 第七章 碑志、颂赞、辞赋及其他 结语 陆游文文学史定位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在《陆游文研究》一书中,作者倪海权将陆游文章按序跋、书启、杂记、笔记、史传、碑志、颂赞、辞赋等类别,进行了深入具体的论析。全书紧紧抓住陆游散文的最根本的特点,即其经世之意,“陆游生活的南宋时期是民族危机空前的时代,他的文章中对于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以及民生疾苦的关注,表现了强烈的经世之意。他一生以恢复中原国家统一为己任,恢复之志是陆游文中最有个性的东西,也是经世之意最突出的表现”,“这使得陆游文在立意方面以高远的意境超过同时代的很多同类作品,与那些整日困在书斋中不问世事者的文章绝不相埒”。在具体论述上,作者从陆游各类文章的实际出发,分析其中经世之意的具体内容和表现特点,如序跋部分论其对社会时事的强烈关注;书启部分论其论政、论学之作指摘时弊、寄意恢复的特点;杂记部分论其状物写景“多征古迹”,记事记人“兼及朝章”;笔记部分论《老学庵笔记》的史料价值;史传部分论《南唐书》的经世之意,等等,都是围绕陆游的志士身份和志士之文的本质特征展开而贯散成统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陆游文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倪海权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3116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8 |
出版时间 | 2018-08-01 |
首版时间 | 2018-08-01 |
印刷时间 | 2018-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96 |
CIP核字 | 2018204734 |
中图分类号 | I206.2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0 |
宽 | 170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