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西马克思主义若干专题的比较研究/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学术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从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理论、文化观、科技观、城市观、女性观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七个方面,对中西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专题比较,较全面地呈现了中西马克思主义的共同观点和主要区别,从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在东西方截然不同历史语境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本书表明,中国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间应该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应该相互融合,以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
作者简介
杨礼银,1977年生,哲学博士,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目前致力于中西马克思主义的比较和法兰克福学派研究。在《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研究——以公共领域为视点》等专著两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法兰克福学派视域中民主与正义的关系研究”。
目录
绪论
一 中西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的现状及其问题
二 中西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的重要意义
三 中西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的可能性
四 中西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的主要路径
五 本书的结构总览
第一章 中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比较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一 历史结构
二 历史主体
三 社会主义策略
第二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一 社会基本矛盾
二 社会发展动力
三 群众史观
第三节 中西历史唯物主义的共性与个性
一 相同之处
二 差异与融通
第二章 中西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理论比较
第一节 中西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概览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中西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一致性
一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
二 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三 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替代方案
第三节 中西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主要区别
一 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的差别
二 对待现代性基本态度的差别
三 对现实所起作用的差别
小结
第三章 中西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比较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概论
一 西方社会文化的危机与焦虑
二 独特的研究定位与特色
三 特别的启示与问题
第二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概论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历史选择
二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重构
三 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节 两种文化理论的比较与融通之可能性
一 中西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一致性
二 中西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差异性
三 互镜创新之可能
第四章 中西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比较
第一节 中西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生产力”观点的比较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论“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科技改变生产力
三 中西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生产力”观点的异同
第二节 中西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生产关系”观点的比较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论“科技与生产关系的互动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科技改变生产关系
三 中西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生产关系”观点的异同
第三节 中西马克思主义“科技与人的发展”观点的比较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论“科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科技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三 中西马克思主义“科技与人的发展”观点的异同
小结
第五章 中西马克思主义的城市观比较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城市观概述
第二节 中西马克思主义城市观概述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城市观概述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观概述
第三节 中西马克思主义城市观的异同
一 中西马克思主义城市观出场背景差异
二 中西马克思主义城市观理论渊源之比较
三 中西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城市化看法之比较
四 中西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观比较
五 中西马克思主义论城市化发展战略与发展趋势
余论
第六章 中西马克思主义的女性观比较
第一节 对女性受压迫状况的揭示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女性状况的揭示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女性受压迫状况的揭示
三 中西马克思主义在女性社会状况问题上的异同
第二节 女性社会问题的根源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女性社会问题根源的揭示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女性社会问题根源的揭示
三 中西马克思主义所揭示女性问题社会根源的异同
第三节 女性解放的路径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女性解放观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女性解放路径
三 女性解放道路的比较
小结
第七章 中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比较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一 毛泽东论思想政治教育
二 邓小平论思想政治教育
三 江泽民论思想政治教育
四 胡锦涛论思想政治教育
五 习近平论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一 卢卡奇论思想政治教育
二 葛兰西论思想政治教育
三 马尔库塞论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节 中西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异同
一 中西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一致性一
二 中西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差异性
启示
一 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二 增强实践育人效果,提升情感育人的水平
三 培育文化自信,深耕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土壤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西马克思主义若干专题的比较研究/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学术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礼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38356
开本 16开
页数 2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5
出版时间 2018-11-01
首版时间 2018-11-01
印刷时间 201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66
CIP核字 2018290191
中图分类号 A81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