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辩护的艺术/世界著名大律师辩护实录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法律界无可争议的不朽名作,为读者展示出一场良知,公正与辩才的法庭角力,值得每一个律师仔细研读。

本书作者弗朗西斯·韦尔曼从自身的执业经验,以及赫尔伯特·史密斯、李·戴维斯、卡尔·史特瑞克、乔治·怀特黑德、查尔斯·罗素等辩护大师的案例出发,为我们详细解说法庭舌战的种种问题。法律界的新手与耆宿都能通过阅读他的作品而受益,未来的辩护律师也可以学到许多对他们有益的知识。

内容推荐

本书为美国各大学法学院所规定的辩论学课程必读参考书。

60多年来,这本书一直是法庭舌战领域的不朽之作。出版之初,它就被哈佛法学院列为辩论学课程的必读参考书,迄今已修订74版。被译成28种文字,全球发行量超过1600万册。

本书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律师,当他们初试啼声时,启蒙他们的思想,同时也教育了法庭中的老兵们,使他们通过阅读它而受益。对于政治家、辩论爱好者、商务谈判人员、心理分析师等专业的舌战技巧,都有相当重大的启迪。对于大众读者而言,法庭中戏剧性的针锋相对,以及激烈缜密的言辞攻防战,更是精彩万分。

法庭舌战艺术是辩护律师所有学问中最困难的一门,同时也是最有价值的学问之一。每个熟悉欧美庭审程序的人都会看到,本书中有些案例的胜诉几乎完全依靠律师高超的辩论技巧。同时,有些案例则完全败于拙劣、草率或者过度自负的法庭辩论。

弗朗西斯·韦尔曼从自身的执业经验,以及赫尔伯特·史密斯、李·戴维斯、卡尔·史特瑞克、乔治·怀特黑德、查尔斯·罗素等辩护大师的案例出发,为我们详细解说法庭舌战的种种问题。许多令人记忆深刻的案件,被作者随手拈来,将法庭舌战的技巧、策略和方法更加生动地呈现给读者。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辩护律师最难的一课

第二章 态度会说话

第三章 “击垮他!”

第四章 如何揭露伪证者

第五章 专家还是骗子

第六章 先声夺人,见好就收

第七章 沉默的盘询

第八章 无心之过

第九章 胜诉与细节同在

第十章 不道路的盘询

第十一章 两种潜在的危机

第十二章 “我没有什么要问的”

第十三章 法庭舌战大师群像

第十四章 赫尔伯特·史密斯:范德比尔特监护权案

第十五章 李·戴维斯:莱茵兰德婚姻无效案

第十六章 卡尔·史特瑞克:利文斯顿股票案

第十七章 乔治·怀特黑德:布拉希姐妹索赔案

第十八章 亨利·塔夫脱:青尼迪遗嘱纠纷案

第十九章 查尔斯·罗素:帕内尔叛国案

第二十章 弗朗西斯·韦尔曼:哈里斯密杀案

第二十一章 乔治·梅达利:哈里曼金融伪造案

第二十二章 弗朗西斯·韦尔曼:比利维医院谋杀案

第二十三章 查尔斯·塔托:俄国难民佣金案

第二十四章 鲁弗斯·乔艾特:雷德洛索赔案

第二十五章 马丁·利特尔顿:贝尔是专利权案

试读章节

“诉讼的起因极少取决于语言,甚至很少受语言的影响。但是,没有哪一项诉讼的结果不是依赖于辩护律师的盘询技巧的。”

这是英国一位最伟大的律师在经过长期的法庭辩护生涯后所得出的结论。这句话写于70年前,当时法庭上的演说技巧已发展到最高峰。

时至今日,这段话更加值得回味。曾经盛极一时的“伟大演说”,在如今的法庭上已经很罕见了。我们现在的辩护风格,越来越贬低法庭演说术及演说家。在过去,辩才无碍的演说家叱吒风云,而现在则不比从前,尽管出口成章的人在这一行总是占有优势。

面对当今的陪审团,演说艺术——罗德·布鲁恩的演说曾被称为“火力四射的法律文件”——虽然仍旧像动人的文学作品那样令人激动,但已经如同游说或是狡辩一样,变得毫无作用。

如今的陪审团,尤其在大城市中,通常由自私自利的商人组成。他们老于世故、锱铢必较、工于心计,不易受情绪与成见的影响。这样的陪审团总是在证词的钻研上耗尽心机,对事实具有敏锐的嗅觉。

当然,我并不是说陪审团不再关怀人性,而是说他们不再因成见甚至情感影响而有所偏爱。在绝大多数的审判中,尤其是大城市的陪审员(大部分的诉讼案件都在大城市中审理),几乎都是标准的事实裁定者,而这正是美国陪审团制度最乐观的支持者所期待的。

我知道,司法界有许多人依然鄙视陪审团的审判,不过这些人(即使不是失败主义者或愤世嫉俗的人)终究会发现,这只是因为自己缺乏庭审训练而已。他们也可能是律师界的新生代,他们放弃庭审的实战训练,却能获得财富,成为企业的法律顾问,加上其出色的商业才能,将所学知识(尤其是有关公司法的知识)运用到大企业、团体、组织,就如做生意一样执业。

对这些人而言,本书几乎引不起他们的任何兴趣。以下的建议和经验,是特别向那些经过考虑并打算从事所有法律工作中最辛苦的一类——在法庭中打官司的律师——而提出的。

1

许多最好的律师——特别是在纽约市——因为诉讼性质的改变而从法庭实战中撤退下来。我们的商人宁愿和解或承担他们的损失,也不愿牵涉进旷日持久的诉讼程序中。在拥挤的案件下排到听审,往往要等候3年以上。光是曼哈顿区,每年就有大概一万件案子要审理。

案件的堆积不是由于法官太少,就是他们能力不足、不够勤奋,我认为大部分是法津制度的错误。

美国法庭允许任何律师只要通过登记,就能在法庭上参加审判。

在美国,没有出庭律师(barrister,又称大律师)与事务律师(solicitor,又称小律师)之分,我们都既是出庭律师也是事务律师。经常出入法庭的人就会了解,只要纽约有一万个律师行使出庭的权利,处理自己客户的案子,大多数审判就会进行得不顺利,并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

在法庭上处理案件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有许多人,不论他对法律有多么熟悉,还是无法胜任。

一个每年只上几次法庭的律师,永远不能成为称职的辩护律师。一个有庭审经验的律师在铺陈案情事实时所花费的时间,大概是那些博学但毫无经验的律师的1/4。他在审判开始前即对案子进行了充分准备,他的法律论点界定得很清楚,并以最简洁的语言传达给法官及陪审团。这样,他可以避免法官和陪审团对法律问题和证据的错误判定,他不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他的案子,而且还可能在此案件上获得公平的裁决,不必再上诉。

这一现象逐年受到重视。在我们的地方法院,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出庭律师将时间主要用于法庭实务上。

我们开始体会到英国法院早已熟悉的规则:确保诉讼流畅进行的惟一方法,是设立一套制度,规定只有合格的出庭律师才能参与庭审。在医疗界,全科医生及专科医生的区分已经确立,并为大众广泛接受。

现在,有谁在动大手术时,会把自己交到家庭医生手上,而不找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执刀呢?家庭医生也许曾经扮演了外科医生的角色,而且无疑在数年前曾有医院经验,但他现在已极少涉足外科领域,甚至不再从事这项工作。

法律界应该也有类似的分工,事务律师也许曾经胜任诉讼,但他现在疏于训练,不再保持庭审辩护的良好状态了。

2

要精通辩护艺术并无捷径,惟有经验才能带来成功。我不是指那些少数被魔杖点过的天才,而是说适合辩护工作的平常人。对他们来说,这是经验的竞赛。

有经验的律师可以回头看看那些资历或经验落后于他的人,并停下来陶醉于他们仍与自己差距甚远的想法中。而如果他继续前进,不断出庭,新手就永远超不过他。

有一天,大众会明白这个道理。但现在,一般的诉讼当事人知道让熟悉法庭的辩护律师为自己打官司有什么好处吗?

普通商人根本不懂,聘请一位了解主审法官的思想及处理证据的态度的律师,对自己有何价值。并非我们的法官在审判时不够公正,但他们毕竟是人,通常是很人性化的人。了解主审法官的出庭律师,一开始就比没有经验的律师占优势。同时,陪审团的选择本身也是需要经验的——这是律师的一门“艺术”!

这些只是我能列举的许多类似好处的一小部分,但我们现在关心的丰颢是:律师在庭审中的辩护技巧。P1-4

序言

老实说,我可能是本书最早的几位读者之一。

当它在30年以前刚一出版,我的父亲(他本人就是无可比拟的法庭舌战大师)就把它塞到我手中,那时他试图将他的儿子塑造为一流的辩护律师。当然,他知道我讨厌非常枯燥的法律读物,但他向我保证此书写得十分有趣。

于是,我开始兴致勃勃地翻看,后来还不只一次地重新阅读。本书的知识性与娱乐性相得益彰,它的许多版本不断重印,足以证明它赢得了无数律师及一般读者的推崇,这本最新的第4版无疑也将会受到热烈欢迎。

法庭雄辩艺术的颠峰——法庭盘询是辩护律师所有学问中最困难的一门,同时也是最有价值的学问之一。每个熟悉美国庭审程序的人都会看到,书中有些案例的胜诉,几乎完全依靠法庭盘询的高超技巧。同时,有些案例则完全败于拙劣、草率或者过度自信的法庭盘询。然而,有效的法庭盘询与有害的法庭盘询之间的界线到底在哪里,只有经验才能够领悟。

惟有经验可以使律师产生第六感,告诉他什么时候到达危险区域,什么时候可以前进,什么时候又必须撤退,什么时候可以冒险奋力一搏。正如韦尔曼先生指出的那样,没有适合所有案件的金科玉律。不过,他引用约瑟·比林斯的话,强调一点:“当你挖到宝藏,就该停止挖掘,很多人却拼命地挖,结果让宝藏从底下溜走。”

虽然惟有练习才能精于此道,但这并不意味着抹煞训练与案例的价值。韦尔曼先生以最令人愉悦的形式将它们呈现出来,法律界的新手与耆宿都能通过阅读他的作品而受益,未来的辩护律师也可以学到许多对他们有益的知识——韦尔曼先生以其享誉纽约法律界的权威身份可以做到这一点。

美国庭审律师协会前主席 约翰·戴维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辩护的艺术/世界著名大律师辩护实录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弗朗西斯·韦尔曼
译者 林正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466013
开本 16开
页数 3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15.15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4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