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完全图解社会学(认识社会第一课)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图解形式的编辑手法,以透过量性研究来研究社会关系以解决许多社会现存的问题甚至预测社会变动,可以让您的阅读变为一场轻松愉快之旅。通过阅读,你可以从中读到,我们身处的社会是多么复杂且充满变化;我们与他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到底应该如何把握?我们现在在社会中的位置是什么?最终的归属又在哪里?……

内容推荐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首次提出“社会学”的概念,并由此开创了现代社会学这门学科。本书就是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这门相对比较年轻的学科进行较为系统的阐释。你可以从中读到,我们身处的社会是多么复杂且充满变化;我们与他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到底应该如何把握?我们现在在社会中的位置是什么?最终的归属又在哪里?总之,研读社会学会为你的生活提供健康、有益的指导。不仅如此,本书还以一种新颖的图解方式独具创造性地诠释了这门学科,相信会给你带来省时、高效、快乐的阅读体验。

目录

编者序: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身边的危机

本书阅读导航

第1章 微观世界的社会

 1.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什么

 2.三对关系: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3.社会学与心理学: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4.社会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

 5.习俗与公德:习俗只是日常惯例,公德却应严格遵守

 6.价值:价值是决定行为的另一个准则

 7.规范与价值:外在的约束与内心的追求

 8.行为:表现规范与价值的形式

 9.目的合理性行为:追求结果的行为

 10.价值合理性行为:追求过程行为

 11.符号:传递信息的桥梁

 12.符号与相互行为:相互行为通过符号得以交流

 13.相互行为与社会:社会由一连串的相互行为构成

 14.相互行为的模式:“看似无形却有形”

第2章 从过程看社会

 1.动乱:规范约束力减弱带来的后果

 2.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遵守规则与违反规则

 3.地位:社会中的位置

 4.地位与角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5.角色扮演:世界是个大舞台,而我们都是演员

 6.角色冲突: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7.角色距离:远离不合适的角色

 8.集团:赋予人社会属性的群体

 9.集合:临时存在的群体

 10.集合与集团:两者井无绝对界限

 11.集合行为:恐慌与暴乱

 1:.流行:时尚与时髦

 13.社会变迁:规范与价值的变化

第3章 从宏观看社会

 1.文化:一个社会全部的符号

 2.社会化:活到老学到老

 3.参照群体:人生的领航员

 4.性别:社会赋予的个人差异

 5.性征:束缚于性别规范的性别表现

 6.种族:解决国际问题及国内问题的关键

 7.属性与业绩:天生具有的属性与自己赢取的业绩

 8.资源与序列:反映社会不平等的标尺

 9.权力与权威:操纵人的社会性力量

 10.影响力与暴力:行使影响力是软性控制,行使暴力是硬性支配

 11.偏见与歧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12.信念与宗教信仰:寻求救赎的心灵寄托

 13.教派与膜拜团体:竞争的教派与反叛的膜拜团体

 14.社会制度: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15.社会结构:社会的枝与干

 16.正功能与反功能:对于社会结构的维持是有利还是不利?

 17.显功能与潜功能:该功能是否被自我认识

 18.功能分析:揭露社会现象的多面性

第4章 生活场景中的社会学问题

 1.预言的自我实现:占卜为什么会灵验

 2.规则:规则使得游戏与现实社会得以运作

 3.商品化与外包化:被包装了的“生老病死”

 4.旅行乌托邦:追溯巡礼与冒险的主题公园

 5.后现代主义的恋爱破碎:你的恋爱进展不顺利是为什么?

 6.性骚扰:性骚扰存在的根源

 7.男权主义下的“强奸”意识:女性为何惧怕“强奸”

 8.越轨行为的潜功能:为什么说犯罪对于社会不可缺少?

第5章 竞争与对立场景中的社会学问题

 1.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人以类聚

 2.文化资本与习惯:富人与穷人的兴趣也不同吗?

 3.精英:没有考试及竞争的社会可能吗?

 4.搭便车者:投票率低是为什么?

 5.合法性与正当性:正确的事情真的有吗?

 6.内适应:当权者不禁止批判更为有利,这是真的吗?

 7.威慑力量:军队不会消失是为什么?

 8.世界体系:战争不会消失是为什么?

第6章 街头场景中的社会学问题

 1.价值的实现与规范的实施:穿着喜欢的东西,这是真的吗?

 2.美丽的双重标准:为什么只有女性化妆?

 3.革新的先驱者·早期采用者·追随者·落伍者:染发流行并固定下来是为什么?

 4.炫耀性消费:面子问题?

 5.美丽的双重束缚:重要的是实力还是容貌外表?

 6.培养效果:爱读的杂志形成了一个人的思考方式,这是真的吗?

 7.图像交流:大头贴是朋友的证明,这是真的吗?

 8.地下交流:手机改变了关系,这是真的吗?

第7章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1.概念:用概念掌握世界

 2.变量:通过变量引导至科学性思考

 3.命题:通过命题打开思路

 4.假说:通过假说来说明社会现象

 6.假说的确认:通过数据集确认假说?

 7.假说的验证:假说被反复验证后成为理论

 8.随机抽样:将数据进行抽样

 9.有意抽样:更加现实灵活的抽样方法

 10.问卷调查:辨别问卷调查各种方式的优缺点

 11.选项与尺度:灵活运用选项的形式和尺度

 12.参与观察:通过参与观察接近集团内部

 13.信息提供者与受访者:重视与信息提供者的融洽关系

 14.谈话分析:通过谈话分析解剖日常生活

 15.内容分析:将信息进行内容分析

 16.信度与效度:区别使用准确性的标准

第8章 深入研究社会学,灵活运用社会学

 1.社会学院与社会学科:在大学里学习

 2.社会学系:留学去学习

 3.硕士与博士:在大学研究院学习

 4.教科书、词典、专业书籍与学会杂志:从书本或者杂志学习

 5.社会学的最前沿:从现场学习

 6.市场营销与效果研究:在商品以及服务的开发、宣传以及销售中有效运用

 7.舆论调查与追踪调查:在广播电台及报社中有效运用

 8.舆论的动向与重复调查:在政治及行政中有效运用

 9.对抗的视角与良心的支援者:在志愿者以及抗议中有效运用

 10.社会学的还原与应用:在现在,在这里,有效运用社会学

附录:著名社会学家选登

试读章节

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是什么

科学地研究个人集合体的学科就是社会学

所谓社会学就是研究个人集合体的科学。社会按照亲疏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群体,比如家庭、学校等。另一类则是不具有固定联系的群体,比如,等候地铁、电车或者公共汽车的陌生人群。不论人与人之间关系亲密或疏远,只要人与人之间进行了交流,就可以用社会学的知识对其进行观察、分析。

街角偶然而短暂的交流中也能够观察到社会

假设熊猫奥奥在街角遇见朋友小兔盼盼和松鼠嘉嘉,他们寒喧了一番近况。此时,他们之间发生了语言上的交流。虽然时间上仅仅是几十秒钟,但这些交流也足以形成一个社会,熊猫奧奧、小兔盼盼和松鼠嘉嘉3人就是形成这个“小社会”的分子。街角的交流也是社会学极好的研究对象,凭借社会学知识,可以对这种交流挖掘出很多深层次的含义。

社会学的准确性与精密性也不输于自然科学

人们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显著卓绝的成果,这些成果已经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人类已经可以利用航天飞机进行宇宙飞行,已经可以探索离我们有50亿光年之远的星系。这一切无不显示出人类的伟大智慧。

在自然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有人认为,社会学同自然科学相比,其准确性与精密性就会稍逊一筹。的确,社会学家不使用基本粒子加速装置等这类大型的研究装置。但是,社会学保有现代科学中最高水准的分析工具,即各种社会学理论,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社会学也是一门科学。

三对关系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个人与个人的关系——最单纯的社会关系

从构造上来讲,个人与个人的关系最为单纯,恋人或配偶的关系、熟人或朋友的关系均属此类。这种关系的特征便是一对一。因此,个人与个人的关系这个简单的概念常常被用来说明社会学上的其他概念。

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分析群体时,常见的一种关系

人在社会中形成的关系并不只限于个人之间,也存在于个人与群体之间。假设少年熊猫奥奥是一个就读于某校的学生,他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即为个人与个人的关系,而他与他所属班级以及学校之间的关系,则为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在运动会上,熊猫奥奥代表班级参加400米接力赛跑,他跑最后一棒。他与班级之间形成了共生共荣的关系,因此无论如何熊猫奥奥都会尽全力赢得比赛。在这里,熊猫奥奥与班级的关系就应该被看做是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群体与群体的关系——存在于大规模的社会现象中

在另一个班级中,小兔盼盼与熊猫奥奥一样被选为接力赛选手。他们两人同其他选手一起,要跑400米接力赛的最后一棒。所有的选手都是从各自的班级中选拔出来,并代表各自班级的赛跑能手。400米接力赛是一个社会现象,我们从关系来分析这一社会现象,就可以做这样的理解:熊猫奥奥与小兔盼盼之间的赛跑是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从班级代表的视角可以观察到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从班级对抗这个视角来看,还可以看到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社会学与心理学 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心理学——从心理活动的视角来研究人类

心理学是从感觉、认知、记忆等心理活动来研究人类的。它与社会学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把人当做研究对象。但是,社会学更关注社会层面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心理学则更关注身为个人的人类本身。例如,关于离婚或者自杀这样的事件,如果单纯从心理学上找原因,就只会从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心理变化等方面寻找原因,比如意识、性格等。

社会学——关注的不是个人,而是群体与社会

社会学认为,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社会影响着他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他做的任何一个选择都不是完全由他个人所能决定的。因此,社会学在说明离婚或者自杀等事件时,并不是研究当事人的心理状态等个人因素,而是从与他人关系的结构及变化,或者更加专业性地从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方面进行探究。如果说心理学是从内在的心理活动来思考人类行为,那么,社会学则是从外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社会来思考人类行为。

乍一看,社会学与心理学似乎互不相融。但人既具有作为个人的一面,同时也有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面,因此要想很好地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就要结合社会学与心理学两种不同的视角。其实,社会学和心理学一直相互学习、借鉴。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区别仅仅在于两者分析侧重点不同:社会学侧重社会,心理学侧重心理。

P12-16

序言

社会学的思想古代就有,比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中就包含有社会学的思想因素。不仅在古代西方,早在先秦时代的中国,也已经产生了社会学思想的萌芽,如荀子说“人生不能无群”,即是这种萌芽的体现。而我们这里所说的现代社会学却只有170年的历史。“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其所著的《实证哲学教程》(1838年10月出版)笫4卷中提出的。从此,社会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孔德就成了“现代社会学之父”。

说起社会学,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这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呢?如同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专门的研究对象一样,社会学也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虽然这个对象在不同的社会学流派,甚至于在不同的社会学家眼里是存在很大分歧的。比如,有些美国社会学家统计了1951-1971年这20年间由美国出版的16种社会学教科书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提法,分别是:①社会互动;②社会关系;③群体结构;④社会行为;⑤社会生活;⑥社会过程;⑦社会现象;⑧社会中的人等,共8种。当然,社会学在长达17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定义要远远多于这8种。那么,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这里所引用的观点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特别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据此,也可以给社会学下这样的定义,即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如前所述,现代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之所以这样,完全是由社会学本身的时代需求所决定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求而形成起来的。”理解了社会学的时代需求,也就理解了社会学本身之所以产生、发展的意义所在。要阐明决定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就离不开欧洲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所引起的社会变化,就离不开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后果。正是这些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把现代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问题暴露了出来。近代欧洲的资本主义革命在19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已经基本完成。这次革命所带来的深刻变化主要有两方面,它们都直接促成了社会学的产生,如下:

1.社会生产力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还有,资产阶级的剥削和统治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和统治。总之,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都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之前宣称的那样带来“自由、平等和博爱”,相反却暴露了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作;阶级之间巨大的贫富差距;劳资双方的对立以至起义;大鱼吃小鱼般的企业破产、倒闭;从失业大军的形成到社会犯罪率的提高等。这都需要一个像社会学这样的学科给出答案。

时至今日,社会学已经成为一门系统复杂的综合性学科。社会学家可以透过量性研究来研究社会关系以解决许多社会现存的问题甚至预测社会变动。这些正是社会学的价值所在。本书共分8章,分别是:微观世界的社会;从过程看社会;从宏观看社会;生活场景中的社会学问题;竞争与对立场景中的社会学问题;街头场景中的社会学问题;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社会学,灵活运用社会学等。从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到社会学的实际应用一应俱全、自成系统。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图解形式的编辑手法,可以让您的阅读变为一场轻松愉快之旅。其特点是:

①用更贴近生活的语言,为您解决专业术语的限制和障碍。  ②用图像、流程表、表格将您的阅读视角从线性的文字方式带进三维的立体空间。

③将文字、图表等丰富却零碎的各种视觉元素,综合成一个完整而有机的体系。

您在看完本书之后,对社会学有了一些了解,或是产生了一种兴趣,或是引起了您的一些思考,那么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当然由于社会学本身的复杂性,而且又受到编者自身水平能力的限制,我们在编写本书时难免会出现一些纰漏。我们在此诚恳地希望读者能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改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完全图解社会学(认识社会第一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欧阳叔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240550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39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4: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