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茶文化的知与行 |
内容 | 内容推荐 《茶文化的知与行/中国茶文化丛书》作者孙忠焕在进入茶文化领域后,由**的观点引着入门,把自己对茶文化的系统学习、深刻体悟作为知和行的过程记录下来,把“狭义的茶饮文化”的诸多知识与个人的“认知、体验、思考”融为一体,知识性、可读性和思辨性都体现不错,是茶文化的一本普及读物。 作者简介 孙忠焕,1948年7月生,研究生学历,1969年2月参加工作,1982年以后,曾任国有企业和浙江省地方县、市主要领导及多个省级部门领导,以后又任省政府秘书长、杭州市市长等职。2013年2月参加中国靠前茶文化研究会,2014年4月,任常务副会长。曾出版《在时代洪流中》(上、下集)等著作。 目录 \t点评 \t一、我的茶修养 \t(一)我们从小缺少茶素养 \t(二)初人茶门,老有所学 \t(三)“**”教人用心 \t(四)茶文化的知和行是修自我的内心 \t二、阽羽的《茶经》开创中国茶学 \t(一)陆羽其人 \t(二)陆羽《茶经》的时代意义 \t1.《茶经》的系统性 \t2.《茶经》的实践性 \t3.《茶经》的文化性 \t4.《茶经》的时代性 \t三、茶的文化涵义及其价值功能 \t(一)茶的文化涵义 \t1.植物意义上的茶 \t2.饮品意义上的茶 \t3.药理意义上的茶 \t4.美学意义上的茶 \t5.媒介意义上的茶 \t6.哲学意义上的茶 \t(二)茶的价值功能 \t1.茶园是人类生存的一种环境 \t2.茶是百姓的一种民生和生活习惯 \t3.喝茶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t4.茶是休闲生活的一种方式 \t5.茶是中国人礼仪和修身的媒介 \t6.茶可体现领袖风范 \t7.茶可流行世界 \t四、饮茶文化的演化 \t(一)茶的发现 \t(二)茶的饮用 \t(三)茶的技巧 \t(四)茶的艺术 \t(五)茶的传道 \t1.初闻茶道 \t2.彼“茶道”不是中国“茶道” \t3.中国“茶道”之寓意及再兴起 \t4.茶的演化有层次性,茶的消费也有层次性 \t5.茶饮和茶产业因势而兴 \t五、侶导茶和茶文化发展的当今意义 \t(一)倡导“茶为国饮”,满足“以茶惠民”的美好生活 \t(二)倡导茶和茶文化成为休闲时代的一种可普及的生活方式 \t(三)倡导茶和茶文化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一种养生方法 \t(四)倡导茶和茶文化是“一带一路”中的好媒介 \t(五)各方协调、六力合一,共同谱写茶产业和茶文化的新篇章 \t附录 \t**,用心则强大 \t体验“禅茶一味” \t浅谈“茶和天下” \t浅谈茶人及其精神的传承 \t阿根廷的马黛茶和斐济的卡瓦汁 \t参考文献 \t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茶文化的知与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孙忠焕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924020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000.0 |
出版时间 | 2018-6 |
首版时间 | 2018-06-01 |
印刷时间 | 2018-06-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研究与交流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S971.21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88.00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