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延安时期边区群众报研究/献礼百年校庆薪传书系 |
内容 | 内容推荐 《延安时期边区群众报研究/献礼百年校庆薪传书系》通过回望延安时期《边区群众报》的办报实践历程,将“群众化”视为中国共产党新闻传统的一部分,并找寻其现实意义,强调新闻媒体应该牢固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观,真正为群众(受众)服务。作者通过爬梳繁杂的文献,并访谈了当时在世唯一当事人张光和相关人的后人,获得了珍贵的且可靠的资料,其重要史料价值亦是该书的特色所在。全书论述逻辑严密,是一部导向正确,并对中国新闻史相关研究颇具参考价值的学术著作。 作者简介 田颂云,女,河南安阳人,1982年4月生。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研究生院博士。研究方向为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新闻史。主持参与科研项目7项。著有《延安时期(边区群众报)女性报道研究》、《延安时期(边区群众报)女性新闻的能》、代商务印书馆辞书出版的启示》等论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关键概念与理论分析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咱群众的报”——《边区群众报》的群众化(上篇) 第一节 《边区群众报》的创办与发展 第二节 作为群众化媒体的《边区群众报》 第二节 《边区群众报》新闻文本的群众化 第三章 “咱群众的报”——《边区群众报》的群众化(下篇) 第一节 指导基层干部的群众工作 第二节 《边区群众报》的大众通讯T作 第四章 《边区群众报》与农民发展 第一节 《边区群众报》的农业报道 第二节 《边区群众报》的劳模报道 第三节 《边区群众报》农村女性报道 第四节 《边区群众报》的乡土文化传播 第五章 《边区群众报》的价值分析 第一节 第一种模式:《边区群众报》在巾国党报史上的价值 第二节 《边区群众报》的能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张光访谈记录 附录二:周七康访谈记录(节录) 后记 导语 延安时期《边区群众报》是陕甘宁边区党委(后为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主要面向基层干部和群众;是根据党的宣传和文化建设的需要,作为大众读物社工作的一部分而创办的一份大众化报纸,是党密切联系边区群众的纽带。作为以“群众”命名的报纸,《边区群众报》一直围绕“群众”二字做文章,被陕甘宁边区群众亲切地称为“咱群众的报”。本书将“《边区群众报》在办报实践中与群众互动的动态过程”定义为“群众化”,还原《边区群众报》独特的办报历程,呈现出该报不同于其他党报的特性;不仅分析了《边区群众报》的新闻文本,还将其置于宏大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其群众化办报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延安时期边区群众报研究/献礼百年校庆薪传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田颂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012641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21-04-01 |
首版时间 | 2021-04-01 |
印刷时间 | 2021-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32 |
CIP核字 | 2020260348 |
中图分类号 | G219.296 |
丛书名 | |
印张 | 2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西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