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的侧影--透视重大历史片段的关节点
内容
编辑推荐

《历史的侧影》一书是菜九先生继《古史杂识》后的又一学术研究随笔集,除了改写了《古史杂识》的相关篇目外,又增加了一些精彩章节,如论张良,论陈胜,论义帝,论刘项,论鸿门宴等,其中的观点都是经过网络锤炼的。与《古史杂识》比,语言更加犀利,立论更加冷峻。该书除表现菜九先生在研究方面的写作追求外,还将给网络以学术,给学术以自由,给“史记学”一份惊喜。

内容推荐

时下有“草根”或“山寨”文化盛行。菜九段的史论文字虽然游离于学院派之外,但其不媚俗、不仿拟、重独见、重原则的风格,却恰恰张扬了近代国学大师们倡导的自由精神。

从这个角度看,菜九段是一位精神斗士。

《历史的侧影》绝大部分文字为菜九段首次公开发表。

目录

《诗经》里的假大空

触龙赵太后。千古大忽悠

千古一王——陈胜王

千古谁识战钜鹿

千古不散鸿门宴

生为亡秦楚义帝

才高九斗说项羽

不死的项羽

汉高祖招谁惹谁了

附古风探求

当刘邦想起项羽的旧情来

张良的地位是铁哥们刘邦捧起来的

附股评家张良与操盘手刘邦

吕太后的婚前协议

附我来剥周昌的画皮

汉孝惠帝的身世之谜

千古谁识汉贾生

司马迁的死生棋局

附皇帝的家谱

沉甸甸的武则天现象

后记

试读章节

怎么知道这两首诗是歌颂鲁僖公的呢?在《盟宫》注里明确标示鲁大夫公子奚斯颂美僖公恢复疆土,修建宫室。而在《泮水》注里也标明颂鲁僖公修泮宫、克淮夷。在《园宫》诗文里更有“庄公之子”的明确提法,则此二诗所颂扬的人非鲁僖公莫属。好像鲁国的开国之君、周公的长子伯禽都没有在《诗经》中占有一席之地,怎么到了后期的鲁僖公一家伙就搞了两首诗,而且是两首最长的诗。说其长,长到什么程度呢?菜九用百度搜索到《诗经》颂的全文,然后用wORD统计了一下,《诗经》颂共有不到四千字,而这两首诗就将近一千字,也就是说,等于《颂》的四分之一。有了这个比较,人们自然而然会得到这样的认识,即这个鲁僖公可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啊!然而翻检一下史书,则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鲁僖公,在《史记》中作鲁嫠公,其事迹少得可怜,少到连简单的流水账都没有几笔,从继位到谢世,只得不足一百字,与《诗经》中接近千字的歌颂相比,落差太大,不成体统。何况这不足一百字,还多半记了外国发生的事,本国之事一件没有。由此可见,鲁僖公一朝事迹寥寥,当属没啥可记者。若真有什么战胜之功,史公又不是与鲁僖公有仇,何至于略而不书?这一点可以比之于其前的鲁庄公朝、其后的鲁昭公朝,二者的执政年限与鲁僖公差不多,但国内的事情要多得多,篇幅也五六倍于鲁僖公朝。至少可以这么说,即使鲁僖公执政期间,鲁国真发生了什么事,也应该属于无碍国运之事,可记可不记啦,终归于不记。须知,《史记》中的简略,不是说鲁僖公一朝真的啥事没有,只不过在鲁国的历史长河中,这些事并不算重要罢了。鲁僖公一代的事迹主要反映在《左传》之中。于是乎,如果不看《春秋左传》,人们甚至极有可能不知道历史上有过鲁僖公这么一号人。人们一般都知道春秋五霸,当然未必能数得出五霸究竟为谁谁谁,这一点也不奇怪,毕竟绝大多数人都不是专门搞这个的。只是一个占了《诗经》颂部四分之一以上篇幅的人,居然没什么人知道,实在让人想不通,乃咄咄怪事也。

菜九的一个特点就是,一见到不合理的事情,就忍不住要去追究一番。面对如此一个不合理,菜九的脑袋瓜里一下子就浮现出这样的疑问,即这个鲁僖公真有什么值得大肆歌颂的功德吗?奇怪的是,两千多年来,从来没人问过。可能有人会说了,古人早就在两诗的注里说过,是歌颂鲁僖公克淮夷之功嘛,难道不值得歌颂吗?如果真有什么克淮夷之功,菜九当然也不反对歌颂一下,但用如此大的篇幅歌颂,未免不那么合适吧?毕竟其功劳不会大过鲁国开创时期的列祖列宗吧?早先鲁国又有哪一块土地不是从淮夷或蛮夷手里搞来的呢?那么,用如此大的篇幅歌颂什么克淮夷之功,这个功一定前无古人,非大书特书不可。于是,就非常有必要考察一下这个受到大肆歌颂的鲁僖公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取得了如此了不得的业绩。而这个活,似乎一向没什么人去做。只好由菜九勉为其难、吃力不讨好地做一下。

对于没有确切年代记载的早期事情,中国的读书人一向有为其找到相应的历史定位的传统,否则让这些个记载浮在空中,太不合适了嘛。至于定位准确与否,则往往马马虎虎啦,不予深究啦,先定了再说啦。对这两首诗的时间定位,也未脱如此做派。有关这两首诗,学界或者认为其有事实可考。如金启华先生在《诗经译注》里,将《泮水》所述解释为僖十三年、十六年之事。而将《翻宫》所述定性为僖四年随齐伐楚的事。不清楚这些解释是否有代表性,据菜九对学界的粗略认识,一般来说,这种观点很可能是有共识性的。但学界的这种界定能否站得住脚,不妨让我们顺着时间先后来考察一下,鲁僖公或者鲁国究竟干过些什么。

鲁僖公所处的时代,即齐桓公时代。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保证了华夏族没有沦为夷族奴仆,功莫大焉,就这样也没有在《诗经》里占有一行之地。占了《诗经》颂部四分之一以上篇幅的这个鲁僖公,其功劳应该大大地超过齐桓公,不然的话,是说不通的。

然而考之于史,僖四年的随齐伐楚,实属于不了了之的事,双方基本上没进入交战状态。既然没有交战,就不可能有什么斩获。但因其过程的不凡内涵,即使没有《鲁颂》,也还是会被历史记住的。这一年,齐桓公率鲁、陈等八国诸侯先伐蔡,打败蔡国后,八国联军进而伐楚。为什么八国联军要伐楚呢?原来楚的扩张势头太猛,周边国家吃不消了。以齐为首的八国联军,想让楚长长记性。楚王知道齐桓公带兵侵入,就派使者向八国联军的首脑齐桓公打招呼: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八竿子打不着嘛!没想到,你老人家带着八国联军进入我的地盘,不知有何指教?

P2-3

序言

菜九段先生的新书《历史的侧影》将要版行海内,嘱我为序。油然想到程千帆先生关于如何写序言的教诲,不觉帐然。

1993年圣诞节前,为了延请程千帆先生担任《淮海文汇》杂志的学术顾问,我在冯保善先生陪同下,叩响了程先生南京大学南秀村寓所的门环。先生和善如佛,慨然应允了我们的请求。那天谈了很多。其中便有作序的两难。话头是由某学生请程先生为其新书作序引发的。程先生说,当时没有应允。我与保善先生问何以故,程先生说:写序,就要有好说好,有歹说歹。如果有三条长处,我写三条;有两条短处,我写两条;自己就感到说了实话,心里高兴。但求序者多喜人说好,多怕人说歹。我不说真话。我不高兴;听我说歹,人不高兴,又何必找这份不愉快呢?最后,先生绕回话头,微笑着说:“序文我不作,你要出书,我乐于题签,我的字还是不错的!”

教言在耳,先生已经远行。

菜九段先生是我的朋友,也曾经在程千帆先生治下编过《中华大典·文学典》。为他的新书作序,自然也要坚持程千帆先生的教诲:有好说好,有歹说歹。

菜九段不姓“菜”,亦不叫“九段”。菜九段,网络笔名也。在《古史杂识》的前言里,作者这样解释:“菜九乃菜九段之省称,而菜九段作为网名,则是超级菜鸟之意。本意是说上网的水平很差,但也不妨推广到其他方面。”

我识菜九是在上世纪90年代之初。他供职于江苏古籍出版社。担任《中华大典·文学典》的编辑,业余时间对写新诗投入颇多,给我的印象是,其关注点似乎偏重于对生命意义的探求,这样的创作与探求甚得我心。

1993年秋,我从徐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调入《淮海文汇》杂志社。该杂志的前身是《淮海论坛》双月刊。1994.年元月,更名《淮海文汇》,月刊,国陡外公开发行,当年即刊发菜九的人生感悟两则。但在1995年末,菜九段态赐我《刘邦赵高联络始末考论》一稿,心中不由一懔:莫非这个医学学士中医学硕士、新诗写手,改行搞历史了。及读文章,更觉惊异。徐州是汉天子、汉功臣的故乡,从来汉文化研究者人才济济,这么一个机密问题竟辩被非徐州籍的客串学者抓去,真让人赧颜怀愧。此文刊布后,徐州汉文化学者多所扬誉。后来,一半相约,一半相赐,菜九先生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于《淮海文汇》上刊出了他关于“秦楚之际”的历史研究论文竟有七篇之多。如《秦二世少子身份考辨》、《秦代楚地吏治松懈刍议》、《刘邦西进灭秦的战争线路及历史功绩辨析》、《试论三户亡秦的历史应验》、《项羽分封新论》、《鸿门宴结局与刘项关系识论》、《项羽败亡原因新探》等。看一看标题,即可估量出菜九段独特的学术眷顾和学术考量。《淮海文汇》1997年年底停刊。十数年后,回首前尘,我仍然坚信菜九段的那些文字为这个小刊物创造了学术光荣。此后在我编辑《徐州文史资料》时,曾向菜九段约稿。他的长篇论文《略论汉定天下过程中的吕氏武装》一经刊出,学术界就有人指出它填补了一项历史空白。

以上,是我站在纯然“编务”立场对菜九段若干篇论文刊布过程的怀想。当菜九段告别纸质载体,游弋于网络天地的时候,他的学术研究才算是跨越了热身期,走向了超越与创造。作为朋友,我们一直热线联系。关注他飞翔的时候,我也放飞自己的文化之梦。曾经两次约他参加沛县刘邦文化节,我也多次南下金陵相访。饮酒泗上,登歌风台以说古;品茗白下,游玄武湖而讽今。年龄悬殊,专业反差,江淮阻滞,稻粱忧烦,似乎都没有限制我们对《史记》这一本书、对刘邦项羽这一对古人、对“秦楚之际”这一特殊时段,以及对两汉文化诸悬案难题的思考。比如“秦楚之际”。也就是从陈胜起义,到楚汉相争的这段岁月,司马迁曾以“月表”的方式加以排列.可见是万分重要的历史关节点。为补历史界对这一特殊时段的粗略之憾,我与菜九先生曾拟仿《资治通鉴》体例,合撰《秦楚纲鉴》一书。思路理清后,所有的案头梳理工作都由菜九先生一人完成。六十万言,如沙堆山。检讨懒怠之外,我深佩菜九的学术坚韧。网上诸友,但知菜九出言快捷.横扫落叶,极少有人知道他是扎死营、打硬仗的角儿。

2005年,菜九先生推出史学文集《古史杂识》。“古史”云者。仍是以“汉史”为主,以“秦楚之际史”为主。纸本的东西,让人踏实,但毕竟流布不广,知者不众。广大网友,多是通过虚拟化的刀兵布排,认识了菜九段的斩关夺隘。这也让久耽学院自傲的史学教授们屡屡惊诧:教科书外,居然还有天地!

历史被误读,由来已久。历史被戏说,则是近年的热闹景。结果是历史的蒙昧主义泛滥而世人不觉。一个民族愚昧与否,有一个参照系,即看这个民族对自己历史的认识是否客观清醒。数典忘祖,数典侮祖,或既不数典,又不要祖宗的现代人真还不少。因而,历史精神的迷误,已是一个严重的时代问题。

重温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历史。历史是一个消失的过程。连历史本身都消失了,它还在乎后人的指指戳戳吗?读史,是一个借史而引动的启蒙运动、智慧工程。我们在追寻历史虚实、真伪时,其实是在寻找今日如何活得明白;换言之,进入历史,是在寻找今日的精神幸福。

菜九先生明白这一点。当他选择以《史记》为资料库构建个人的话语平台时,他已经把历史的哲学思辨放到了追求的首位;把开辟第二战场,建立个人的学术根据地当成了阶段性任务;把一个科学工作者注重事实、质疑求证的学术品格贯穿于始终。我欣赏他的挑战气度,我尊重他的平民探究,我佩服他每于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我尤其惊叹他突破陈见每每推导出颠覆性的结论。

《历史的侧影》一书是菜九先生继《古史杂识》后的又一学术研究随笔集,除了改写了《古史杂识》的相关篇目外,又增加了一些精彩章节,如论张良,论陈胜,论义帝,论刘项,论鸿门宴等,其中的观点都是经过网络锤炼的。与《古史杂识》比,语言更加犀利,立论更加冷峻。该书除表现菜九先生在研究方面的写作追求外,还将给网络以学术,给学术以自由,给“史记学”一份惊喜。

时下有“草根”或“山寨”文化盛行。菜九段的史论文字虽然游离于学院派之外,但其不媚俗、不仿拟、重独见、重原则的风格,却恰恰张扬了近代国学大师们倡导的自由精神。

从这个角度看,菜九段是一位精神斗士。

后记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历史的侧影》一稿终于完成了。值此稿出版之际,菜九首先要感谢这个时代。因为这个时代不仅大体上包容了独立的人格与自由的精神,更有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对于喜欢比划文字的人来说,生于网络时代,绝对是一种幸运。早先是居里先生还是居里夫人说过的一句话.对醉心于比划文字的人也是有说服力的。这句话大概是这样的:如果投入得不到回报。就会使投入的热情降低。这里说的投入与回报指的是科学研究,但换成比划文字,也同样有效。如果划拉出来的文字得不到发表,就会使划拉的动力大大降低。而在网络时代,这一切都不成问题。只要你愿意,你想发表就发表,多少遍,多少站点,都不受任何限制。这种时代特点,不仅催化了菜九的写作热情,也使得菜九的若干文字能在网络上流通起来。文字元腿会走路,当菜九的某些放在以往可能永无出头之日的文字,被无数素不相识的人推动着,走到了菜九意想不到的地方与国度,更加重了菜九的幸运感。至少我们这一辈人,再也不用像前人那样,深受只能将无缘面世的文字藏之名山的煎熬了。

饮水思源,菜九特别要感谢田秉锷先生。在田先生主持纸质传媒的那些年。菜九是每投必中,这就引导了菜九,将自己的写作兴奋点相对集中在一个较为固定的题材上,并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基本的知识积累,构筑了相对稳定的话语平台与知识模块,形成了较为强劲的核心竞争能力。菜九深有感触,一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来自身以外的鼓舞的,而田先生的这种强力鼓舞是一般人很难撞上的机遇。田先生对菜九的鼓舞也是从未间断的。自从菜九迷上了网络写作后,文字越来越口语化,见到田先生还有点不好意思,常自称是野狐禅,但田先生却鼓励说.没准这是一个新的学术写作方向。鼓励包容到了纵容的程度,菜九在这样的激励下,自然是信心百倍,天马行空,出手更野。

书评(媒体评论)

时下自“草根”或“山寨”文化盛行菜九段的史论文字虽然游离于学院派之外 ,但其不媚俗、不仿拟、重独见、重原则的风格,却恰恰张扬了近代国学大师们倡导的自由精神。

——田秉锷(江苏著名文史学家)

文字出新,创意独特,更有犀利笔锋与良好组织能力,让文字显得相当完美。

——[烟雨秀江南]

我感觉你在面对那些故人们的心灵对话,超越了千年或者两千年,真的不简单!

——[单纯女人]

支持菜九段,齐白石自称“青藤门下一走狗”,区区无名得入司马门墙,岂惧人斥之为狗哉!有菜九这等知识量的人,都只能做司马迁门下走狗,其他人更毋庸论。

——[天空深蓝]

这样的史论大块文章.读起来脑子很混乱,但好佩服楼主的才识和驾驭史料的能力,太史公如在,当来此地与君一晤。

——[吴断钩]

少了些严肃,多了些轻松调侃,貌似不正经作文了,可读性就是强,就是有趣。

——[一代天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的侧影--透视重大历史片段的关节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菜九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28163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5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