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传记/牛津通识读本 |
内容 | 内容推荐 传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类,但在今天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广受大众喜爱。从古典时代的榜样传记到如今公众人物的传记,传记的形式、规则和写作目的经历了种种演变。本书对传记这门艺术作了精彩的介绍,勾勒了不同类型传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影响传记写作的种种因素,探讨了诸多关于传记的争议。传记应该如何定义?传记一定要真实吗?传记作者需要亲自了解传主吗?在为不同的人作传时,是否需要不同的策略、伦理和规则?传记研究者埃尔米奥娜·李在书中提出多条我们想象中的传记的规则,又逐一将其打破,引领我们走近传记的真实和本质。 目录 致? 谢 ? 小? 引 第一章? 传记频道 第二章? 榜样传记 第三章? 如实描述 第四章? 国家人物传记 第五章? 陨落的偶像 第六章? 反对传记 第七章? 公众人物 第八章? 讲述故事 ? 索? 引 ? 英文原文 序言 追溯传记文类传统,探寻传记背后的种种争议,英国著 名传记家埃尔米奥娜·李撰写,北京大学世界传记研究 中心主任赵白生作序推荐 导语 生平写作、生活史、回忆录、传略……传记有着诸多描述,也被比作不同的事物。在本书开头,传记研究者李拣选了关于传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比喻——尸检和肖像,以提示我们传记的特征和复杂性。本书基于英国文学传记传统展开论述,但又不限于此,从古典时代的榜样传记到现代的国家人物传记,再到如今的名人传记,为我们展示了传记悠久的历史传统,也揭示了传记在演变过程中所引发的种种争议,引发我们思考传记背后不断处于流动之中的规则。本书获得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主任赵白生作序推荐。 书评(媒体评论) 如此有层次感的通识书,自然让人像看了一部 传记大片,余韵悠长,回味无穷。但☆关键者,无 论是清单式罗列、过渡性专题,还是里程碑研究, 串起这些组合拳的是作者的史识——掷地有声的论 断。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世界 传记研究中心主任 赵白生 杰出的作家、评论家和传记作家李描述了传记 如何像是在传主身故之后对其所做的审查,又如何 类似捕捉个性的肖像画。书中列举了许多经典英国 传记作品,来说明从维多利亚时代到黄金时代再到 现代传记形式的转变……这部作品简洁却视野广阔 ,读者一定会从中获益良多。 ——《图书馆学刊》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传记/牛津通识读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国)埃尔米奥娜·李 |
译者 | 译者:马睿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79601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3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3-08-01 |
首版时间 | 2023-08-01 |
印刷时间 | 2023-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60 |
CIP核字 | 2023083325 |
中图分类号 | K810 |
丛书名 | |
印张 | 1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