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庄子选注/经典阅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本书选取道家经典著作《庄子》中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名篇和文学典故,如《逍遥游》、《养生主》、《秋水》等进行注释和翻译,并附有典故和名句索引。由于注释时注重文辞疏通,古文今译时注重保持《庄子》特有的优美流畅的文笔,因而适合中学生课外阅读。

内容推荐

《庄子》一书不仅文辞古奥,而且出于论辩的需要,行文中夸大其词、正话反说的地方亦不少,因此很不容易读,虽然为该书作注释的学者从古到今有许多,但说法也多种多样,既然这个选本的重点在于文学性而不是一个了解庄子思想的选本,笔者的注释就偏重于文辞的疏通。庄子自称自己的著作中“寓言十九”,所以对于入选作品中历史人物、事件、地名的注释,一般不作深入的考究和引经据典,只是点到为止。在古文今译方面,由于作品的文采斐然,所以笔者尽可能做到也翻译得流畅、优美,这样一来,遇到“信”、“达”和“雅”发生矛盾时,就不能不部分地迁就“雅”。虽然笔者花了比较大的力气修饰,但仍然觉得不很满意,除了笔者自己的古文水平有限之外,主要原因在于,古代语言所具有的特殊修辞能力和简约的韵律美是难以完全用现代汉语来表达的。好在原文的注释已经对难点作了解释,译文只是提供一种参考的阅读文本而已,敬请读者明鉴。为了使读者能方便地利用这个选本,笔者还将人选内容中的典故、名句编制了一个小小的索引,附在书末。

目录

逍遥游

养生主

马蹄

胠箧

秋水

选段

索引

试读章节

4.1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①则必摄缄滕、固扃铺,②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滕、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③

【注释】①胠箧:撬箱子。探囊:掏口袋。发匮:开柜子。②摄缄滕:捆扎好绳子。扃鐍:装锁的地方。③乡:以前、前面。积:做准备工作。

【译文】为了防备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盗贼,就必须捆扎好绳子、安装好锁钥,这是一般人所谓的智慧,然而大盗来了,背起柜子、扛上箱子、挑着袋子就跑,唯恐绳子、锁钥不牢固,那么刚才所谓的智慧不是在为大盗做准备工作吗?

4.2 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①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②方二千余里,阖四竞之内,③所以立宗庙、社稷,④治邑屋、州闾、乡曲者,⑤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⑥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胞、子胥靡,⑦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故跖之徒问于跖日:⑧“盗亦有道乎?”跖日:“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日:唇竭则齿寒,⑨鲁酒薄而邯郸围,⑩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注释】①齐国: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其疆域主要在今山东一带。②耒耨:耕田的农具。③阖:同“合”。竟:同“境”。④宗庙:国君祭祀祖先的地方。社稷:国君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⑤邑屋、州闾、乡曲:古代大小各级地方区划。⑥田成子:即田常,春秋末年齐国的大夫,后来杀了齐简公自己当了国君。战国时的齐国,就是田成子的后裔所统治的。⑦龙逢、比干、苌弘、子胥:他们分别在夏末、商末、周灵王时、春秋吴国时因进谏而被国君处死,世称忠臣。胞:车裂,古代的一种酷刑。靡:同“糜”,粉身碎骨。⑧跖:传说中著名的大盗。⑨唇竭:嘴唇翘起。⑩鲁酒薄而邯郸围:鲁国向楚国进贡的酒不好,招致楚国的讨伐,魏国乘楚国无暇顾及而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这个典故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意思一样。

【译文】所以我曾经说过,一般人所谓的智慧不是在为大盗做准备工作吗?一般人所谓的圣人不是在为大盗做看守财物吗?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过去齐国邻近的城邑可以相互望到,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相互听见,捕猎的网所撒布到的地方、耕地的农具所耕作到的地方,方圆有二千多里,在整个国家的疆域之内,用以建立宗庙、社稷的制度,治理各级地方区划的规章,哪一件不是效法圣人所主张的呢?然而田成子一旦杀了齐国的国君就窃取了政权。他所窃取的难道仅仅是国家政权吗?连所谓的圣人和智慧的规章制度都窃取走了,所以田成子虽然有盗贼的名声,但位子坐得像尧舜一样安稳,小国家不敢反对他,大国家不敢讨伐他,子孙后代占有了齐国。他岂不是不仅窃取了齐国的政权,连所谓的圣人和智慧的规章制度都窃取走了,用来保护他的盗贼本身吗?

所以我曾经说过,一般人所谓的智慧不是在为大盗做准备工作吗?一般人所谓的圣人不是在为大盗做看守财物吗?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过去关龙逢被斩首、比干被挖心、苌弘被车裂、伍子胥被碎尸,像他们四位那样的贤德却免不了遭到杀害。所以跖的手下问跖说:“盗贼也有道吗?”跖说:“什么地方没有道呢?估测屋子里所藏的财物,这是圣;带头进去动手,这是勇;退出来时走在后面,这是义;了解清楚能否下手,这是智;分配财务平均,这是仁。不具备这五项素质而能够成为大盗,天底下还从来没有过。”

由此看来,善良的人不得到圣人的道不能处世,跖那样的大盗不得到圣人的道不能盗窃,普天之下善良的人少而不善良的人多,那么圣人造福天下的地方少而危害天下的地方多。所以说:嘴唇翘起来牙齿不舒服,鲁酒酿得不好邯郸遭到围攻,出现了圣人就会有大盗,只有打倒圣人、释放盗贼,天下才会得到治理。P19-21

序言

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前286年)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据说他的家境贫困,虽然曾当过管理漆园的小吏,但不久就离职归隐,后来名声大了,曾有些国君礼聘过他,但他似乎再也没有出山。庄子的思想属于先秦诸子中的道家,比较多的继承了老子的自然无为观念而又有所发展,“中国出世之说,至此乃始圆备”(鲁迅语),所以后人经常将他与老子一起并称为“老庄”。

庄子的著作,现在流传下来的有《庄子》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的著作,外篇和杂篇是庄子后学或道家其他派别的著作。《庄子》一书特别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它的文笔非常优美,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这样评价说:“(其书)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因此,先秦之后的许多思想家、文学家都曾从庄子的思想和著作中汲取过丰富的营养,庄子著作中的许多寓言、典故或成为文学创作的母题,或融入语言,成为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现在这个庄子著作的选本是为中学生课外阅读所编的,考虑到青少年读者的阅读需求,笔者在编选时比较偏重于文学性,除了整篇选入内篇中的《逍遥游》、《养生主》和外篇中的《马蹄》、《肱箧》、《秋水》之外,还在其他未入选的篇目中摘录了二十几个片断,汇编为《选段》篇。可以说,《庄子》一书中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名篇和文学典故,基本具备于此了。

《庄子》一书不仅文辞古奥,而且出于论辩的需要,行文中夸大其词、正话反说的地方亦不少,因此很不容易读,虽然为该书作注释的学者从古到今有许多,但说法也多种多样,既然这个选本的重点在于文学性而不是一个了解庄子思想的选本,笔者的注释就偏重于文辞的疏通。庄子自称自己的著作中“寓言十九”,所以对于入选作品中历史人物、事件、地名的注释,一般不作深入的考究和引经据典,只是点到为止。在古文今译方面,由于作品的文采斐然,所以笔者尽可能做到也翻译得流畅、优美,这样一来,遇到“信”、“达”和“雅”发生矛盾时,就不能不部分地迁就“雅”。虽然笔者花了比较大的力气修饰,但仍然觉得不很满意,除了笔者自己的古文水平有限之外,主要原因在于,古代语言所具有的特殊修辞能力和简约的韵律美是难以完全用现代汉语来表达的。好在原文的注释已经对难点作了解释,译文只是提供一种参考的阅读文本而已,敬请读者明鉴。为了使读者能方便地利用这个选本,笔者还将人选内容中的典故、名句编制了一个小小的索引,附在书末。

为青少年读者编选庄子的读本,是一件难度比较大的工作,笔者对内容的选择,也不敢自信十分恰当,希望广大读者能及时提出宝贵意见,使这个选本如有重版的机会能修改得更为完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庄子选注/经典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耿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800654
开本 32开
页数 74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85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0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33.5
丛书名
印张 2.625
印次 3
出版地 上海
198
137
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8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4: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