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纳西族乡土建筑建造范式/地区建筑学系列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潘曦编著的这本《纳西族乡土建筑建造范式》基于实地调研和访谈而形成,主要对纳西族乡土建筑历史地理和建造过程进行研究。研究既无意构建庞大的理论框架,也不企图得到关于建筑的普遍真理,而是希望通过阐释与深描,记录纳西族乡土建筑的多样性面貌,展现当地乡土建造活动的图景,继而在连续的历史视野下认识一方乡土建筑的演变与发展。

内容推荐

建筑学对乡土建筑的研究多从静态视角出发,研究“成品”建筑的物质实体与空间,而纳西族乡土建筑的研究多集中于丽江古城和泸沽湖地区。潘曦编著的这本《纳西族乡土建筑建造范式》在对整个纳西族地区的乡土建筑进行历史、地理梳理的基础上,从技术、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对纳西族乡土建筑建造活动进行全面研究。

全书共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一系列典型村落的调查与文献分析,梳理了代表纳西族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乡土建筑类型及其演变特点;第二部分聚焦于一个纳西族村落,对乡土建造中的技术范式、人际范式和精神范式进行阐释;第三部分总结了纳西族乡土建筑建造范式发生的变化及其趋向,提出了乡土建筑连续、动态的历史观。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问题的起源:文化的多样性

2.问题的聚焦:乡土建筑的多样性

3.问题的切入:建造活动

4.田野的选择:纳西族地区

5.研究方法与过程

6.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国内乡土建筑研究综述

2.国外乡土建筑研究综述

3.中国乡村研究综述

 三、选题说明

1.纳西族与纳西族地区

2.乡土建筑与“vernacular architecture”的概念

3.范式与共同体理论

4.建造范式与建造共同体

第二章 纳西族乡土建筑多样性调查

 一、引论

 二、纳西族历史地理与社会文化背景

1.纳西族历史地理背景概述

2.纳西族社会文化背景概述

3.案例村落历史地理分析

 三、东巴文字中的建筑

1.帐篷与草房

2.木构房屋

3.村落

 四、木楞房:利家嘴村与永宁坝调查

1.调研概况

2.村落社会历史

3.村落建筑形制

4.建造技术与文化

5.家宅形式的变迁

 五、土庄房:油米村调查

1.调研概况

2.村落社会历史

3.村落建筑形制

4.建造技术与文化

 六、木楞房:“东巴圣地”白地村

1.调研概况

2.村落社会历史

3.村落建筑形制

4.建造技术与文化

 七、仿汉式瓦房:宝山石头城

1.调研概况

2.村落社会历史

3.村落建筑形制

4.建造技术与文化

 八、仿汉式瓦房:南高寨村

1.调研概况

2.村落社会历史

3.村落建筑形制

4.建造技术与文化

 九、土庄房:茨中村调查

1.调研概况

2.村落社会历史

3.村落建筑形制

 十、土庄房:下盐井村调查

1.调研概况

2.村落社会历史

 十一、纳西族乡土建筑流变:建造技术

1.木楞房:使用最广、最久的建造技术

2.土庄房:藏文化影响下的建造技术

3.仿汉式瓦房:汉文化影响下的建筑形式

 十二、纳西族乡土建筑流变:核心空间

1.双火塘与男女柱:母系社会的核心空间

2.单火塘与擎天柱:父系社会的核心空间

3.中轴空间:汉文化影响下的核心空间

 十三、小结与讨论

1.技术与空间:乡土建筑演变的两条线索

2.传统:一个动态的概念

第三章 纳西族乡土建筑建造范式:技术范式

 一、田野调查点介绍

1.九河乡及南高寨村概况

2.九河乡历史概述

3.南高寨村的姓氏与历史

 二、引论:乡土建造技术范式

 三、建造筹划阶段

1.房屋规模与构架类型

2.房屋基本尺寸

3.构件尺寸与木料清单

 四、材料筹备阶段

1.石材

2.木材

3.砖瓦、土坯

 五、房屋施工流程

1.基础与地面施工

2.大木作施工

3.墙体施工

4.屋面施工

5.装修隔整

 六、大木作施工详解

1.工具与度量衡

2.墨线绘制:总述

3.墨线绘制:柱身墨线

4.墨线绘制:进深向构件墨线

5.墨线绘制:面阔向构件墨线

6.榫卯设计

7.木料加工

8.结构组装:穿斗

9.结构组装:竖屋

10.结构组装:椽子与板

 七、小结

1.“非标准”营造法

2.仿汉式瓦房的“非汉式”做法

第四章 纳西族乡土建筑建造研究:人际范式

 一、引论

1.血缘与地缘社群:乡土生活的基本单元

2.区域与国家:乡土社群的外部环境

 二、工匠与工匠:知识的传承与传播

1.言传知识与意会知识

2.建造知识的纵向传承

3.建造知识的横向传播

4.木作专业化程度

 三、工匠与户主:工程的策划与组织

1.工匠的选择

2.雇用关系的形成

3.雇用关系的维系

4.酬劳的计价单位

5.社群内外的酬劳价差

6.建造中的角色分工

 四、户主与乡邻:建造中的决策与交换

1.建造决策的社会心理:社会影响

2.建造决策的社会心理:脸面

3.建造中的交换与互惠

4.社群人情关系网

5.交换的象征性展现

6.群体制约机制

 五、个人与集体:土地和山林的分配与管理

1.土地分配与宅基地管理

2.山林管理与木材获取

 六、小结

第五章 纳西族乡土建筑建造研究:精神范式

 一、引论

1.仪式禁忌:关于建造的世界观

2.文化背景:多元化的宗教信仰

 二、九河纳西族的建造仪式

1.木神仪式:仪式规程

2.木神仪式:神灵的无形化

3.木神仪式:平等的人神关系

4.上梁仪式:仪式规程

5.上梁仪式:神圣的中梁

6.上梁仪式:象征性事物溯源

7.大木作仪式:关于树木的过渡礼仪

 三、九河纳西族建造禁忌与习俗

1.生长的房屋:木料朝向的规则

2.男嗣的追求:构架的中柱

3.危险的女性:大木作性别禁忌

 四、其他纳西族地区的建造习俗

1.吉凶法则:精威五行理论

2.树木有灵:伐木与立柱仪式

3.建房伊始:择地与动土仪式

4.建成安土:祭土主与“突路鲁本”仪式

5.“家”的起点:生火仪式

 五、小结

1.仪式与禁忌中的认知

2.仪式与禁忌的内在动因

3.仪式、禁忌与建筑的交互

第六章 建造范式的惯性与转换

 一、引论

 二、技术范式的变化

1.建造工具的变化

2.建造材料的变化

3.木作技艺的变化

4.建筑类型的变化

5.小结:技术范式的特征与变化趋向

 三、人际范式的变化

1.工匠与工匠:知识传承的瓶颈

2.工匠与户主:劳动力的市场化

3.户主与乡邻:人情的变与不变

4.小结:人际范式的特征与变化趋向

 四、精神范式的变化

1.安土、伐木:替代神灵的力量

2.生火仪式:仪式要素的缺失

3.性别禁忌:男女差异的弱化

4.小结:精神范式的特征与变化趋向

 五、历史视野下的范式转换

1.变化的动因:技术、市场与国家

2.变化的趋向:新乡土建造范式

3.观点:范式转换的历史视野

4.观点:动态的多样性

5.观点:乡土社群的自主选择

附录

 附录A:田野调查时间记录表

 附录B:纳西族不同地区的建筑及构件称呼

 附录C:南高寨村姓氏考

 附录D:南高寨村大木匠名录

 附录E:一份吊厦蛮楼料单

 附录F:南高寨房屋测绘图

 附录G:田野日记摘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纳西族乡土建筑建造范式/地区建筑学系列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潘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393788
开本 16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2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552
CIP核字 2015031601
中图分类号 TU241.4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9: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