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刘少奇一生(修订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刘少奇一生》:洗掉抹在历史上的油彩,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本着“还历史以真实面目”的宗旨,在收集大量文献卷宗、图片资料的基础上运笔龙蛇,气势恢宏地开始了对一代伟人刘少奇传奇一生的叙述。从少年刘少奇始到八零年的平反昭雪,纵观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也印证了共和国从萌芽到新生的艰辛历程。答案就在风中飘荡,一个真实的刘少奇在字里行间渐渐清晰起来……

内容推荐

《刘少奇一生》是一部记述刘少奇全部生平的普及性传记。

革命家刘少奇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战斗了一生。他是受到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的、久经考验的、卓越的革命党员。他一生投身于火热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努力寻求实际生活中种种问题的答案。

目录

第一章 走上革命道路

 湖南有个炭子冲。炭子冲有个外号叫“刘九书柜”的伢子

 讨袁斗争使刘少奇第一次经受革命的洗礼,可“习武救国”的梦想却破灭了

 从长沙到北京到保安又到上海,在连连受挫之后终于柳暗花明

 杨明斋介绍学员们去苏俄。从上海到莫斯科走了3个月

 就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即将开学之际,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第二章 工人运动领袖

 刘少奇被陈独秀派往湖南,在长沙清水塘同毛泽东第一次会见

 领导安源路矿1万多工人大罢工,刘少奇初露头角

 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安源工会硕果仅存

 当选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的时候,刘少奇还不到27岁

 中共中央急调各路精兵强将,赶赴上海领导五州运动

 邓中夏在欢迎会上说:刘少奇是我们工人阶级最奋发、最勇敢的人位战士

 浩浩荡荡的群众游行队伍冲进汉口英租界,把“米”字旗扯下来扔在地下

第三章 白区工作正确路线的代表

 署名“潭少连”的文件通过地下交通频频发出,顺直省委的整顿悄然进行

 奉天高等法律找不到刘少奇“煽动工潮”的证据,只好把他放了

 “拥护红毛 子,反对白毛子”的口号在中东铁路工人中传播开来

 中共临时中央找刘少奇谈话,给他扣了一顶“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

 刘少奇匆匆告别妻子潜往中央根据地,没想到竟成永诀

第四章 开创华北新局面

 中共中央派刘少奇作为党中央代表赴华北,推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K·V·的一封信引起震动。“打倒宋哲元”改成“拥护宋委员长抗日”

 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不时出现报端,人们不知道它们的作者是谁

 刘少奇派周小舟、吕振羽密赴南京,同国民党方面谈判联合抗日

 张闻天代表中共中央批准薄一波等出狱,刘少奇要柯庆施速办

 华北上层统一战线全面展开,各路诸侯纷纷表态

 西安事变像一颗政治原子弹,给动荡的中国政局带来强烈冲击波

 毛泽东说:刘少奇指出了白区工作的病症,是一针见血的医生

 华北抗日局面迅猛发展,共产党成为华北敌后最大政党

第五章 发展华中根据地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重点发展华中,派刘少奇出任中原局书记

 从渑池到竹沟,刘少奇沿途听取汇报,召集会议,部署行动

 小小竹沟镇热闹非凡,一派厉兵秣马、生气勃勃的抗日景象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切中时弊,很快在各根据地广为流传

 在洛阳贴廓巷56号,刘少奇同郭寄峤不期而遇,徐海东吃了一惊

 在总结彭雪枫游击队经验之后,刘少奇提出发展豫皖苏新思路

 新四军在津浦路两侧连打几个漂亮仗,皖东根据地初具规模

 皖东北一时部队云集,刘少奇抓紧点将布阵,扩大战果

 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大获全胜,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胜利实现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任命刘少奇为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新四军政委

 重建后的新四军声威大震,华中抗日根据地一步一步巩固起来

第六章 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核心

 从苏北到延安,穿越敌人100多道封锁线,行程3000里

 刘少奇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从此进入中共最高领导核心

 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作修改党章报告,第一次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系统阐述

 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

 刘少奇主持作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重大决策,中共军队大规模战略移动

 刘少奇部署在东北“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建立东、北、西满根据地

 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中共中央五位书记分成两套班子

第七章 主持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

 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开,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暴风骤雨般掀起

 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合并,为建立统一的全国政权奠定基础

 朱德写来祝寿诗:“少奇老亦奇,天命早已知

第八章 开国建国费运筹

 中共中央进驻北平。毛泽东要刘少奇赶紧去天津一趟

 刘少奇秘密赴苏同斯大林会谈,为开国作准备

 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历史打开了新的篇章

 全世界刮起一股中国旋风,国际要事纷至沓来

 开国之初,百废待兴,国内工作更是千头万绪

 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刘少奇开始对新中国经济建设作宏观研究

第九章 探求中国富强之路

 刘少奇再次赴苏同斯大林会谈,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准备

 向社会主义过渡、制订宪法、全民选举,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热点

 高岗、饶漱石企图拱倒刘少奇、周恩来后取而代之,结果自取灭亡

 刘少奇向中共八大作政治报告说:现在的任务是保护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波匈事件在各阶层人士中引起种种反应,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上工作日程

 继毛泽东之后,刘少奇当选为第二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毛泽东严厉批评彭德怀,庐山会议由反“左”变为反右

 刘少奇常常说:“国家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

第十章 领导国民经济调整

 尽管庐山会议后不断反右倾、鼓干劲,“大跃进”还是难以为继

 刘少奇到湖南省农村住下来,调查研究了44天

 “我们这一代不要把森林搞光了,搞光了我们死后都是要受审判的!”

 蒙哥马利问:“你的继承人是谁?”毛泽东答:“很清楚,是刘少奇。”

 经过七千人大会、西楼会议、五月工作会议,调整国民经济大步推进

 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重提阶级斗争,城乡“四清”运动曲曲折折,波澜迭起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完成

第十一章 “文化大革命”中的抗争

 刘少奇主持常委会议讨论通过《二月提纲》,随后出访亚洲3国

 历时20多天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开完了,可与会者仍充满困惑

 “文化大革命”哄然而起,工作组开进学校

 毛泽东写了“我的一张大字报”,刘少奇从第二位降到第八位

 毛泽东看了刘少奇的检讨后批示:基本上写得很好,很严肃

 各方面打击接踵而来。刘少奇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伪证报告获得批准,铸成中共历史上最大的一桩冤案

尾声 共和国不会忘记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在辽阔的中国版图上,西部是巍峨壮观的高原,东部沿海则是一马平川。这种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它的中部出现了广袤的丘陵带。其中,以覆盖中南、华东数省的江南丘陵最为秀美、丰饶:绵延起伏的峰岭,曲折流淌的河溪,山和水之间镶嵌着一片片色彩斑斓的小块盆地。在鱼米之乡的湖南,人们把这样的小块盆地叫作“冲”。

炭子冲,便是这许许多多“冲”里面的一个。它隶属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乡,西距宁乡县城30多公里,东离省会长沙市也不过40多公里。这里群峰环绕,林木茂盛,历史上当地老百姓擅长烧制木炭,不少人以此为业,所以得名炭子冲。

在炭子冲东侧山坡下的池塘边上,居住着一户姓刘的庄户人家。刘家三代同堂,10来间土墙瓦顶的砖木结构房舍,曲折围接成几个小天井,倒也小巧别致,自成一体。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便诞生在这所典型湖南风格的农家宅院里。他的父亲名叫刘寿生,母亲姓鲁。

刘家的祖籍原是江西省吉水县,后来因为祖上有人要到湖南省益阳县做官,便举家迁往湖南,辗转搬到炭子冲定居。但几次搬家并没有为刘家带来福祉,家境反而越来越不好,传到刘少奇的曾祖父刘在洲时,已经是靠租地打工维持生计了。

刘在洲(1791—1875)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农民。由于祖上没有在炭子冲留下田产,他就在附近租种了几片土地。他带着一家人省吃俭用,精耕细作,除种植粮食外,还种烟叶等经济作物。苦心经营的结果,使家道逐渐中兴起来,终于在炭子冲有了自己的田产。刘在洲的儿子刘得云(1833—1882)继承父亲的传统,辛勤耕作,发展家业。到他当家的时候,刘家在炭子冲的田产逐渐增加到60亩,并把原来的3间旧草房翻建成7间新房,还将祖上在茅田滩留下的田产也扩大到了60亩。刘得云娶妻周氏,生有两个儿子:刘秉林、刘寿生。

在刘秉林、刘寿生两兄弟当中,刘寿生(1864—1910)粗通文墨,比较开明。他对于盖房买地置家产不太热心,但比较重视让子女学文化受教育。他的4个儿子都从小上私塾读书,这在当地是不简单的一件事。刘寿生治家也有一套。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60亩田地之后,自家只耕种在炭子冲的30亩,而把远处的30亩地租给别人,同时又在近处另向别人租种15亩地。全家人耕作45亩地,一年到头相当紧张,农忙时忙不过来,便雇几个零工。刘少奇后来回忆家庭情况时说:“父亲虽然受过相当长时间的教育,但他很勤劳,仍参加并指挥生产。”“由于父亲勤劳节省的结果,家庭经济逐年有很少的剩余。”

刘寿生夫妇共有4子2女。刘少奇是他们在34岁时得的最小的儿子。按家族辈份排列,取名绍选,字渭璜。因为他在叔伯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九,也是最小的一个,所以小时候族中人都叫他“九满”。

19世纪末叶似乎是集中诞生中国革命伟人的年代。在刘少奇出世之前5年,毛泽东诞生于同炭子冲仅一岭之隔的另一个“冲”——韶山冲。从炭子冲到韶山冲,相距不过30公里,使长沙市、韶山冲、炭子冲三处构成一个扁三角形。在刘少奇出生这一年的3月,周恩来诞生于苏北古城淮安,两个人的生日只相差8个月。而出生于四川仪陇县农民家庭的朱德,也只比刘少奇大12岁。多年以’后,这些中国革命的领袖们从不同的方位走到了一起,在中华大地上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刘少奇从8岁起便被思想开通的父亲送去念书。旧中国农村的教育十分落后,农家子弟上学读书实属不易。刘少奇由于是家中最小的伢子,深受家人钟爱,所以幸运地得到了从小上学的机会。他的父母着意要培养他成为知书识礼的人,家境再难也千方百计保证他就读,在这方面相当舍得下本钱。

刘少奇当时所谓的上学,上的并不是那种正规的学校。那样的学校办在县城、省城,农家子弟是无法问津的。在广大的乡村,特别是交通不发达的山区,只有一些当地富人或老先生办的私塾,大都是在祠堂或老先生家中辟出一二间堂屋,由老先生兴之所至地讲学。刘少奇上的就是这样的农村私塾。

由于学习费用等原因,刘少奇不得不经常变换私塾。从8岁到13岁,他先后在柘木冲、罗家塘、月塘湾、洪家大屋、红米冲、花子塘等地的私塾读书,差不多一年换一个地方。其中,他11岁时在洪家大屋私塾一年多的读书生活,给刘少奇留下的印象最深。

所谓洪家大屋,并非是一幢高大的房子,而是一户姓洪的大地主的宅院。这所宅子占地广房子多,墙高院深,颇有气势,在当地小有名气。洪家科举出身,几代做官,对子女教育十分重视。为使幼子洪赓扬得到良好教育,洪家专门选聘了一位上过师范学院、掌握一定新知识的名叫杨毓群的先生,来家开设学堂,并招收功课好的邻家子弟一起上学。刘少奇和洪赓扬同龄,加上品学兼优,当即被录取。

洪家大屋的教学环境和学习内容使刘少奇耳目一新。洪家是书香门第,近年来受西方文化影响,日常生活中接受了不少新思想新事物。洪家的女孩子都不裹脚,而且可以同男孩子一起读书,这在当地是一个标新立异的举动。教学的课程也和刘少奇前几年上的迥然不同,不是枯燥无味的“子曰”、“诗云”那一套,而是学国文、算术、自然地理常识等等,还讲寓言、童话,学起来十分有劲。

洪家大屋还有不少藏书。这对刘少奇吸引力很大。在自己家里,父亲从不允许他看那些神话故事、传奇小说之类的杂书,在洪家可以随便阅读。刘少奇一有空就拉了洪赓扬一起到书房找书看,往往一坐半天,读得津津有味。

刘少奇12岁时离开洪家大屋到红米冲上学。红米冲私塾藏书寥寥,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他就千方百计找人借。他听说在长沙岳麓书院学习过的一位本家家里收藏了不少书,便登门相借,隔三差五地去借一包书带回家阅读。刘少奇还有个要好的同学,姓周,父亲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在长沙等地教书。周家的住宅安在首自冲,同炭子冲相邻,家里收藏了很多书籍、报刊。一日被刘少奇发现,大喜过望,从此便常来常往找书看。有几次,他在周家的火盆边看书入了迷,以至把衣服、鞋子都烤焦了。

在家里,刘少奇把自己住的一间斗室变成了书屋。室内堆放着从各处借来和搜集来的一本本书。一有时间,他就一个人躲在屋子里静静地看书,乐此不疲。

读书使刘少奇学得了很多知识。炭子冲的人们发现,这个伢子在和小伙伴们争论问题,或是在同大人交谈时,言语之间常常引经据典,讲出一番道理。这一点竟在炭子冲远近闻名。加上他常常四处找书借书,读起来手不释卷,于是大家送了他一个外号:刘九书柜。P1-P5

后记

本书是一部记述刘少奇全部生平的普及性传记。书名之所以叫《刘少奇一生》而不叫《刘少奇传》,是为了避免重名,因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将编撰一部定名为《刘少奇传》的政治性传记。我想,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普及性传记要求简明生动,篇幅适中,可读性强;政治性传记则讲究史料齐全,评论严谨,文字叙述也更详尽。我认为,对刘少奇这样一位历史伟人,可以而且应该有多种形式多种风格的传记,才能满足各界读者的需要。

大约七八年前,当时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李琦同志提议,鉴于刘少奇的政治传记短期内难于出版,可先写一本普及性传记,以应社会急需。由于业务繁忙等原因,这一提议迟迟未能付诸实施,一直到1993年初,才列入刘少奇研究组的业务计划,确定由我来撰写。1993年春节后,我开始整理材料,设计提纲,3月份动笔。本想当年写出初稿,可中间因为参加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刘少奇诞辰95周年两个学术讨论会和修改《刘少奇年谱(初稿)》,占去了大半年时间,原定计划只得推迟。为了不至拖延太久,1994年我不得不撇下别的事情,抓紧一切时间写作。这样紧赶慢赶,总算在1994年8月完稿。

我在写这部传记时坚持了这样两条:(一)言之有据,事实准确,不虚构任何情节;(二)文字表达力求通俗活泼,明白易懂,对人和事都交待清楚。这样做的用意,是希望本书能使不同层面的读者都感到可信可读,即便是不太熟悉历史或原来不太了解刘少奇的人,也能读来饶有兴味,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这部传记的写作,汲取了当今刘少奇研究中的新成果,得到许多领导和同志的帮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金冲及研究员拨冗审阅了书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刘少奇研究组组长刘崇文编审受室领导委托主审本书稿,提出了宝贵意见。刘少奇研究组的马济彬、陈绍畴、张宝山、周以谟、马云飞、张飞虹、吕小蓟、王双梅、张文和等同志给了我很大支持。特别是王光美同志,我曾随同她到湖南宁乡、江西安源等地访问,多次听她介绍刘少奇的生平和工作、生活情况,最后她又审阅了书稿。另外在出版、印刷过程中还得到不少同志的关心协助。在此,我谨向所有这些同志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上时间仓促,书中错漏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多多批评指教。

作者

1995年8月于毛家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刘少奇一生(修订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312942
开本 32开
页数 5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3-01-01
首版时间 2003-01-01
印刷时间 200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