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繁花(美学散文叶锦添作品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时隔多年,叶锦添渐渐浮出水面:《英雄本色》、《胭脂扣》、《诱僧》、《卧虎藏龙》、《小城之春》……电影、美术指导只是叶锦添的一个部分,他更大的天地是在舞台、在剧场、在文字,于是这些都成了本书的素材。看精美绝伦的舞台造型,品才思卓绝的随笔散文。

目录

作品年表

林怀民序  小八爷的帽子/003

田壮壮序/005

李安序/006

蔡明亮序  他/008

李少红序  离灵魂最近的人/010

吴兴国序  大作文章/012

楔子/018

空中回溯/032 追忆母亲/034 追忆父亲/038 

回忆之轮1/042 回忆之轮2/058

意识纹理  颜色/078 影子/079 形式/081

虚实并置  黑色的雨·灰色的宇宙/086

宇宙和谐  青春之火/096 发现自我/100 淡水·天然物·回忆/102

深入抽象  巴隆舞/116 窥探的时光/119 魔鬼盘踞的世界/102 

    Man Ray·流动体·影片/126 Fashion/129

宇宙同源  寻找圣母院/146 逐花而居者/149 Ending·马来西亚/155

后记/163

试读章节

空中回溯

“微微的风,黑夜在空气中舞动。”

夜里蓦然醒来。黑暗的夜晚,轻微的月光,暗室内空洞的白墙,被褥的皱纹,呈现一片冷酷与冰凉。这里没有任何人影,只有满满的思念沉积。曾经有一个深夜,冷汗直流,意识半苏醒间,我看到一个漆黑的山谷,没有飞鸟,群山围绕中央的湖水,暗绿色,没有风浪,我感觉我就在那里,而且时间静止了。

我忘记了身在何方,身在何时,没有了重量,但我感觉我就在这房间之中,往日的记忆仍然沉积于静止的山岩中,我却被区隔在外。

往日,今日,明日。

一切都不再继续,我感觉死亡的气息。客厅变成偌大的空间,脚板上的冰凉透心而来,镜面反照一个又一个景象,好像进入了一个黑白的万花筒。何年何月何日,存在于这里的孤寂,野花闪草,悠悠夜风吹擦你感觉不到的外界,一切如此冰冷。

心情空悬在一个没有底端的深谷,暗黑围绕着我内心的脆弱。没有声音,没有回忆,只听到一个盛满液体的容器,一滴一滴地漏出,速度越来越急。滴答的声音在一个不知距离的寒洞,尝试用衣褛盛载,亦无法阻止那失忆的虚空,一点一滴地离去。

“生命会有一刻回过头来催促你的步伐,日于如太阳出落,运行不息,那太阳照耀不到之处,草木失色,空洞与虚妄取而代之,成为你的所有,太阳会成为记忆,失落于空洞的宇宙。”

P32-33

序言

小八爷的帽子/林怀民

小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学友》杂志里的漫画人物,小八爷。小八爷永远戴着一顶运动帽子,反戴,帽舌挺在脑后。认识叫锦添,名字还未记清楚,先记住他的帽子。正戴,也是“永远”,睡觉时戴不戴,没问过,但在人堆里,好找。

1996年,我去奥地利导演歌剧《罗生门》,邀请锦添设计服装。这是第一次合作。他去日本找资料,买布料。回来了,认认真真地设计,打样,我啰啰嗦嗦地挑剔,他也耐心十足地再三再四修改。这是一个使足劲努力工作、一定要成功的艺术家。因为准备充足,到了奥地利,即使有语言隔阂,一切顺利成功。歌剧院隔年又邀他去做瓦格纳的歌剧服装。但是,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仍是他的帽子。

《罗生门》谢幕上台前,我戏问他是不是该把帽子脱了。他没答话,脸色却一下子变白。然后,当然戴着帽子谢幕。我想起美国漫画Peanut里的小弟弟,一天到晚拖着他的“安全毛毯”,自此,我不敢再拿帽子的事跟他开玩笑。

锦添的舞台服装与造型极出色,艳丽夺目。基本上是“加法”,布料头饰富丽细致地叠上去,大处小节充满精心巧思,他为汉唐乐府设计的服装,为《醮》和《楼兰女》设计的造型都是台湾舞台的经典。

但是,《楼兰女》的魏海敏顶了高耸的头饰举步维艰,一不小心就要跌倒。私底下,我常和锦添讨论“减法”的可能。

舞蹈的服装,一定要呈现肢体,严重的“加选”会使舞蹈致命。1999年,锦添为云门的《焚松》设计服装,为此还跑了一趟西藏。那时,他和李安在大陆拍《卧虎藏龙》,戏一拖再延,等他有时间回台北,《焚松》已到最后关头。时间紧迫,我先斩后奏,把舞者剥光,男舞者只剩下丁字裤,女舞者肉色紧身衣。锦添只好默认,把全副心力用在三个特定角色的服饰。这大概是他最彻底的“减法”。

《卧虎藏龙》上演第一天,我冲着去先睹为快。电影非常好看。服装和美工也非常棒。衣服是“减法”,素净优雅。我赶紧打电话恭喜。他得了奥斯卡,我没惊讶,只是又打电话再恭喜一次。

我不记得领奖时,锦添是否还戴帽子。

“加法”,“减法”,锦添如今都可以进退自如。至于帽子,也许不必脱了吧。也许那是灵感之帽?

后记

我相信“语言”一词,有一种不可规限的广泛性,由始至终,我都在找寻一种语言的可能性。奇怪地,我渐发现以往所相信的语言,慢慢或拓展成多义并置的存在,或传递,语言并没有生命,它只是一种描述,就如艺术亦然。艺术本身亦是一种导体,艺术品本身与生活不会存在共有的关系,必然有一种距离。既来自生活,又静止在外,它会从另一个方向重新投入,影响生活,那就是人的意识的接收,是人的意识,使艺术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即使是写实主义,亦无法涵盖真实,因为写实主义亦只是一种对现实忠实的描述;无可奈何的,没有一种形式可以代替一个活生生的存在。

知识使每一个现代的普通人部拥有前人无可比拟的学问。资讯爆炸,使每个人的意识层载满了沉积物,反而产生隔绝与逃避的心念,人的意识在一个自我捕述的世界中迷失,倾向于耗尽资源与价值的原始冲突之中。

最单纯地说,人存在一个空间之内,没有这个空间,他或许也不会意识到自己。人的意识,自我完整于描述之中,经年累月地解释“现成物”与“现成现象”的方法学,使人很大程度上从对大自然的描述中了解自然,人际关系、伦常世态,归于一个既定的模式。现代人一代又一代渐成“既成物”的产儿。

60年代,全世界发生了一次反自我描述的行动,质疑一切世界价值的虚伪。本源主义的亚洲人文化又被思考,后殖民时期的军事经济版图,又再被质疑,地球村形成的正当性,又再受到讨论,世界陷入一种自我描述的糖衣的拆解中,人作为生活本位的存在,失去凭借,在一个糖衣覆盖的世界中,接受一切“论说”的后果。

曾几何时,新闻从业人员拼死地出入战地,探讨人类战争所造成的灾祸,人类用摄影描述真实,达到无比的穿透性。但一切的努力,在60年代的末期,在美国的本土上,彻底地消失了。人仍沉迷于一个自我论说的世界中,暖昧,大概就是他的实在。

踏入90年代,人心开始感到惶恐不安,不确定的氛围笼罩了整个世界,脆弱的论说世界,受到崩溃的考验。2l世纪,人们只相信在暗房中的电光,那电子资讯世界的一切,可以找到对世界更廉价的“描述”与心灵的安慰,达到虚无的极至。

在这个时刻的轮转间,可望一种对现实的超越,世界意识在漫长的漂浮中萃选。

意念来自灵机一动,一切凝聚霎那间幻变。一个小小的装饰,可延伸了整个民族;一颗沙子体察了整个宇宙的时间。生生灭灭,意志完成于虚幻之间,虚中为实体之母,瞬息万变。

然而语言的组成,渐形成了一种无边际的统一性。不管是任何领域,如流水行云,由一个简单的意念出发,遇文体而梳理,自然完成脉络,不再流于形式。而在过程中,寻求一种“变动中的直觉”,在一个浮动的意识流之中,引导变动的纹理。

清明与单纯的延续下,直观内外,虚与实的融合,没有好坏,没有规范,自然生成。

当我重回我的工作圈时,密集的琐碎事情堆积如山,我却在纷乱之中渐渐找到新的起端。周围一切事物又重新“出现”在我的眼前,只是更细微、更活泼、更明亮。

兴高采烈地凝视身边的一切,重新以新生学员的心情,对世界充满好奇,回到最单纯的热情。

书评(媒体评论)

难能可贵的是在从事电影这号热闹的行业尤其是经历了奥斯卡等人来人往的场面之后,他还保有一份沉潜热情的心性,深切地与自我相处,与自然相融,对周遭的人事物,敏锐地接受与表达。 

——李安

曾有幸与锦添合作《小城之春》,也是我们初次相识。记得他向我提出:40年代的气氛只可求其神似,而非求形。日后也成为全片创作宗旨。演员的每件衣服,发型饰件,剧中帘帐,乃至床单手帕,他竟然全部亲自上手,一一归位。看似信手拈来,实非一日之寒。

——田壮壮

锦添的舞台服装与造型极出色艳丽夺目。基本上是“加法”,布料头饰富丽地叠上去,大处小节充满精心巧思,他为汉唐乐府设计的服装,为《醮》和《楼兰女》设计的造型都是台湾舞台的经典。

——林怀民

我真正认识他是通过他的书……小叶带给我的冲击不只是所谓唯美的服饰,而是一种欣赏习惯,一个开放的美学思想。因为他的思想就是狂放的,无拘无束的。

——李少红

他大胆的设计风格,使台湾剧场界大为惊艳,不但扭转服装设计给观众的印象,更大大提升了其地位……看叶锦添的戏服,如同读一本书,摊开的是一种文化经验,一种视野,一场心灵的对话和精神探索。

——吴兴国

在强调武打的场面中,场景精心设计戒极简风格,以发挥其功能性……叶锦添以最好的艺术传统,支援了这个片段的主题,同时更与其中的人槛戏剧达到精致微妙的平衡,而进发出美丽的火花。他的设计与《卧虎藏龙》中的艺术内容已臻至完美和谐的境界。

——Bob Strauss

洛杉机影评人协会第二十六届颁奖典礼

性情中人计锦添游走于美术设计、摄影采访、人物观察者等头掰的边缘,爽朗性格与忠于自我,原汁原味地让人直呼过瘾!

——台湾BAZAAR杂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繁花(美学散文叶锦添作品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锦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18397
开本 32开
页数 1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
出版时间 2003-03-01
首版时间 2003-03-01
印刷时间 200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01
丛书名
印张 7.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5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6: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