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坚守/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
内容
编辑推荐

于漪是教师的楷模,她身上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年轮,是中国教育不可多得的财富和可贵的研究资源。本书阐述了于漪老师在从教之路上,对理想信念、对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对中国人精神脊梁的执著坚守。本书中的文章,透着浓浓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对新世纪教育的深切忧虑。

内容推荐

本书阐述的是于漪老师在从教之路上,对理想信念、对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对中国人精神脊梁的执著坚守。本书中的文章,透着浓浓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对新世纪教育的深切忧虑。于漪老师以一位老教师的敏锐和良知,坚守着语文家园,坚守着教育天地,呼吁教师要以正压邪,要以健康的人格在学生心灵深处滴灌生命之魂——德性。于老师对学生、对教育的至爱深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目录

小引

守护教育者的尊严

 1.志存高远,守护教育者的尊严

 2.现代教师要坚守阵地、坚决抗争

 3.让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

 4.学会追求,学会拒绝

 5.以“心”教“心”——谈青年教师人格与未成年人成长

 6.一身正气为人师表——谈教师的精神支柱

 7.师德·责任·与时俱进

编者手记之一

坚守语文的精神家园

 8.在学生心灵深处滴灌生命之魂

 9.在坚守中创造精彩

 10.建造母语教学的辉煌殿堂

 11.走进新课标

 12.语文教学与民族精神教育

 13.挑起振兴语文的重任

编者手记之二

教育,为了民族的振兴

 14.教育,为了民族的振兴

 15.培养一颗中国心

 16.素质教育要在形成合力上下工夫

 17.在学科教学中扎实地实施“两纲”教育

 18.走进学生的世界

 19.教师发展:教育振兴的希望——我为什么关注现代教育学研究

 20.思念

编者手记之三

用优秀经典文化滋养心灵

 21.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22.“八荣八耻”:青少年成长的道德标杆

 23.用优秀经典文化滋养心灵

 24.在上海市中青年语文教师论坛上的讲话

 25.于漪茶座:教师的文化底蕴

 26.于漪茶座:教师要拥有一颗哲学的头脑

编者手记之四

综论

坚守:一种永恒的生命形态

编后记

试读章节

1 志存高远,守护教育者的尊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犹如强劲的东风,再一次表达了党中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决心,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倍感振奋。特别是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几点殷切希望,更是情深意笃,是当代教师思想言行的座右铭和行动准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巨大动力。我认真学习,反复思考,真是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胡总书记高屋建瓴,一语道出了问题的本质。就拿一所学校来说,学校教育质量如何,说到底就是教师质量如何。当然,还有必要的办学条件。教师如果胸怀祖国,热爱学生,敬业爱岗,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学校事业就会朝气蓬勃,积极进取,教育质量不断攀升,教师和学生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一起发展,共同成长。

社会上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教师的,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伟大的教育事业。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得好,“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要为人师,要做学生的老师,要智慧如泉水一般喷涌而出,思想言行堪为学生的榜样,也就是说,要德才兼备。说起来容易,但要身体力行,真正做到,须自尊自励,严于律己,在提升思想、净化感情上下工夫。

教师的责任非比寻常,它寄托着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国家将自己的未来,托付在教师肩上,这是对我们教师极大的信任;家家户户把自己的希望,交付给教师培养,这是对我们教师的高度信赖。教师的责任大如天,使命重如山,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因此,教师要自觉地全力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引导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知荣辱、讲诚信,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学校教育对青少年时期的培养至关重要。儿童、青少年人学是打做人的基础,长知识、长能力、长身体、长觉悟,懂得做人的道理。在人生长河中,基础教育只是短短的几年,但根子扎得正,扎得深,会影响他们一辈子的生活道路。教师要用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他们,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与懈怠。

育人先育己。教育学生的工作要收到实效,获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具有高尚的师德和育人的真本领。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言教重要,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但身教更重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论语·子路》)教师对学生而言,是强大的“影响源”,既广且深,潜移默化。因而,教师必须有崇高的人生理想,积极的人生态度,完善的人格魅力。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强调:“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确实如此,教师有真才实学,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价值观,正确的荣辱观,学生就会奉为榜样,敬其师,信其道。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种种现象五光十色,乱人耳目,对教育是极大的挑战,对教师是极大的诱惑。总书记提出希望之一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提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总书记的论述不仅有广泛的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依法保障教师收入水平,完善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是党和政府一直关心并努力实施的大事,目的就在于为教师创造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让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追名逐利,经不起金钱的诱惑,不要说担当不起育人的重任,也不要说会受到学生的轻视、鄙视,弄得不好,丧失做教师的底线,还会走到事物的反面。

教育事业是真善美的事业,学校应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教师应是学生的榜样。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不为物质所累,保持心境的纯正与安宁,抗诱惑、拒腐蚀,守护社会正义,守护社会道德,守护历史使命,守护教育者的尊严,为培育学生成长、成人、成才作出无私的奉献,才是教师人生价值的真正所在。

P3-6

序言

学校教育质量说到底关键是教师的质量。教师的德、才、识、能素质全面提升,就能目标高远,底蕴厚实,智慧喷涌,视野开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鱼得水,且冷暖自知。显然,在新世纪教育事业发展及教育改革推进中,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教育工作是以人格塑造人格、以情操熏陶情操的高尚事业,任何行政命令,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传播知识的信息工具都无法替代。教师是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转化者,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转化者,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是太阳底下永恒的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我这名在教育园地耕耘了半个多世纪的语文老教师,梦寐以求的就是青年教师新竹展枝,生气勃发,中年教师青松挺立,枝繁叶茂,顶起语文教育事业一片天,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与人类进步文化,创造基础教育领域母语教学的辉煌,恩泽莘莘学子。

基于这样的认识与愿望,近些年来我用相当精力注视和研究当代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上海市语文名师培养基地和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在教学实践和学术讨论研究中涌现出一批热爱教育事业、钟情语文教学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大家志同道合,成立了研究当代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课题组,并决定以我这名老教师的成长为案例进行剖析,从个性中寻找有价值、能反映成长规律的共性,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考与某些具体的做法,激励青年教师快快成长,希望教育战线早日人才辈出。

课题组的中青年优秀教师翻检了我新世纪以来发表的文章,收集汇总了我在多种场合的报告与讲话,归类整理,筛选研究,编辑成《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用主题词方式呈现,分编成六册——《呐喊》《坚守》《超越》《凝望》《启智》《反思》。书中所选文章多为我近年来的教育实践体会,是反复思考所得。虽是心灵倾诉,但平平常常,无甚高见。值得谈论一二的不过是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的对教育、对语文、对学生的赤诚与执著。

我总觉得教师要促进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自己必须仰望天空,脚踏实地,激情似火,师爱荡漾。语文专业技能技巧必须过硬,这是优秀语文教师的底线,但如果目光短浅,视野狭窄,胸中无国家无世界的风云,缺少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内驱动力就会衰退,有的甚至会把技能技巧堕落为谋私利的手段,损坏教育的形象。语文教师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用勤奋与韧劲磨出一堂堂优质的课,磨出学生母语学习的喜爱之情和良好效果。千万不能炒作,花里胡哨空中飘。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母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学生是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未来,只有激情满怀,鼓足生命的风帆,才能做到清醒地勇敢地与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良现象抗争,在他们心中撒播知识的种子和做人的良种。母语教学是高难度的,渗透着人的感情与人格,培育学生成长十分艰辛,来不得半点疏忽与懈怠,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经久不衰的热情。

课题组的中青年优秀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对上述教师成长发展中的种种因素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研究,形成独特的见解,并撰文作精彩的论述,编入书中。从基础教育的宏观视野,到读写能力的微观指导,立论清楚,有理有据,条分缕析,情真意切,大大增添了这套丛书的启发性和鲜明的色彩,更值得读者加以关注。对他们的辛勤劳动和不懈追求的精神我致以诚挚的谢意。

祝愿这套丛书能给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青年教师增添奋然前行的些微动力。

后记

于漪是教师的楷模,她身上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年轮,是中国教育不可多得的财富和可贵的研究资源。作为当代中国教师的表率与旗帜,她能够并且已经提供给了我们很多东西,但我们对她的研究还远不够。有鉴于此,在上海市科教党委、上海市教委和于漪老师本人的大力支持下,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市教委德育处、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联合发起成立了“从于漪典型案例研究当代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课题组,课题在聚焦于漪老师的基础上,将视野扩大到整个在于漪老师引领与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优秀中青年教师群体,希望在相对完整的意义上看到影响中国特别是上海的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各种因素,发现个性中的共性,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东西。

本套丛书就是该课题研究的首期成果。本丛书六册的六位编者,都对于漪老师有着相当的了解和研究,本丛书的编辑工作是在于漪老师亲自指导下进行的。

本套丛书着眼于于漪老师新世纪以来的理论阐述,并辅之以一定的编者评述。它进一步完成了于漪老师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2001年山东教育出版社的六卷本《于漪文集》形成一种衔接,同时也为更多的于漪研究者提供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新世纪以来,随着全国课程改革和上海“二期课改”的推进,于漪老师对整个教育和教师发展有了更加宏观、科学和系统的思考,丛书的编撰有助于展示一个更加丰富更为完整的于漪老师和她的求索历程。此外,本丛书不仅仅是对于漪老师文稿的整理,而且体现出编者个人的理解与思考,这也可以为于漪研究者和广大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从内容编排看,本套丛书打破了原先常见的模式,采用主题词的呈现方式分别编成六册,依次为《呐喊》《坚守》《超越》《凝望》《启智》《反思》。每册按照内容分为三或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前有于漪老师重要观点的摘要,每个单元后设有“编者手记”,重在编者编辑此单元时的阅读感受。每册还附有编者撰写的综论,重在从该册主题词切入的对于漪老师教育思想和人生理想的理性思考。

感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和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在本套丛书的编辑过程中给予了很多支持与帮助,感谢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为本书的资料收集工作所提供的方便,感谢广西教育出版社为使本套丛书精益求精所付出的心血。感谢一切关心、支持本套丛书编辑工作的所有人士,正是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本套丛书才得以顺利问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坚守/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宗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554412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3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3.302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29
15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