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潘石屹的博客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并不是简单的博客文章的翻版,全书分五部分,分别是往忆、渐悟、坐看、行走、发现,潘石屹对自己的童年苦难、中年的生活方式、房产界的男男和男女关系、精神宗教和信仰、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等等,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感悟。特别是书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和观点,都是真情记录和现实写照。绝大数网友评论“潘石屹带领我们领略大人物的风采、体验慈善的经历和深入各种事件的幕后生活”,“好看、过瘾,是普通民众从来没有过的阅读体验。”正如潘石屹的夫人张欣评论的那样,潘石屹的博客让世界变得更小、更“平”,写的人和看的人界限模糊,没有距离。

内容推荐

潘石屹,一个精明务实的地产商,以炒作、娱乐自己见长,每周五固定通过自己的网站与网民“神聊”,也是互联网上挨“板砖”居多的地产明星之一。本书由潘石屹的夫人张欣作序,全书分为5个部分:潘石屹的童年苦难、中年的潘石屹、房产界打拼的潘石屹、作为明星的潘石屹等。

目录

往忆:童年的糖是最甜的

我的小学

旧庙里的知识与饥饿

梦想做厨师

找到同桌的你

我不是上偷

爷爷

我们家和鸦片的故事

狼的故事

六妈

老祖宗被人偷了

疙瘩娃

饥饿的记忆

自由之要

当生活中没有了火柴

渐悟:走进中年的那片蓝天

精神是永存的(一)

精神是永存的(二)

走进蓝天

杂碎和牛排

敬鬼神而运之

瞎耽误工夫

人是猴子变得吗

爱和信仰

消除偏见才能和平

冥思是倾听内心

感谢乡下人

我们为什么要做善事

大自然是平衡的

皇帝的新衣与大象屎

自我与灵魂独行

感觉韩流

人死有没有灵魂

《檀香刑》的第500块肉

一件衣服在说

婚礼与诗

照镜子

给自己清零

第三种生活方式

化妆品也会成瘾

也做了一回男一号

坐看:房地产界的男男和男女关系

看起来像“处女卖淫案”

六个万通人十年再聚首

王石和孙宏斌的故事

任志强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我所认识的易小迪

6000万元的“撞单事件”

做水一样的企业

SOHO之后是什么?

一个伟大城市的魅力——巨变中的北京

网聊实录之—房地产的男男关系

网聊实录之——我和张欣

中国还缺一个纳税榜

我不赞成城市建设中分穷人区和富人区

关于穷人区富人区的讨论很有意义

行走:从达沃斯到亚布力

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

创新不是群众运动

田溯宁聊盖茨、精神、信仰

大人物登场了

张欣在达沃斯接受采访

达沃斯的“中国与印度”

从达沃斯到博鳌

走在大同世界的前面

达沃斯余波

中国互联网十年思考

坐火车去亚布力

亚布力论坛的主题仍然是“创新”

你父亲一定是图书管理员吧

发现:世界是圆的还是平的

老教条和新问题

大海捞针在今天成为可能

我的三个好朋友对博客的看法

世界上还有8.5亿人晚上饿着肚子睡觉

竞争、合作和磋商

自然、和谐、平衡与反省

开放与抛物线

电源插座

不要陶醉小圈子

精神进步与创新能力

胆小很难创新

吹牛也要上税

老婆的话是对的

我的被压迫被奴役的角色

“迁怒”与为他人服务

团结是最重要的时尚

不做假账

诚实是一切美德的基础

世界是圆的还是扁平的

试读章节

我的小学是在乡村的庙里度过的。这座庙分两部分,一部分供奉菩萨的叫耕读小学,另一部分供奉家神的叫东柯小学。东柯小学是一所正规的五年制小学,耕读小学只有一位老师,姓李。在我刚上小学时李老师成了现行反革命,被抓走了,判了三年的徒刑,耕读小学也就黄了,房间空了,除了菩萨没有活人了。一天,有位姓吴的同学悄悄地告诉我,他在菩萨

面前捡了一个苹果吃了,是有人献给菩萨的。从那以后,我经常一个人偷偷地去菩萨的屋子,看能不能捡点什么吃的,我的运气不好,每次都看到慈祥的菩萨面前什么也没有。

我们小学采用的语言是当地的土话,与天水市里讲的话差距很大,乡下的人很看不起天水市城里人讲的话,总觉得他们讲话不诚实。我也发现我们村里人讲话的速度比天水市人讲得慢,也没有他们讲话那样轻。与普通话的差距就更大了,当地把普通话称为“偏言”,只有来我们生产队的住队干部才讲“偏言”,大部分人也听不懂。我记得有一次开批斗大会,住队干部用普通话讲了一大堆,最后让被批判的老太太做检查,谈对自己错误的认识,老太太讲,你的“偏言子”我没有听懂,气坏了住队干部。大队书记忙着解释,我们队上的群众水平不高,没有听懂领导的讲话,不要生气。有些像抗日电影中对付皇军的情景。

小学毕业后,因为公社中学给我们学校的名额很少,照顾贫下中农的孩子还不够,我的家庭是“四类”家庭,更是排不上号。我哭着去找叔叔,他在公社的中学当老师。走后门成功了,我上了中学。

我上的是社办中学,我想是为了区别村办的学校,正式的名称叫“东泉中学”(我们的公社叫东泉公社,现在已经改名叫马跑泉乡了)。上中学后,许多老师讲普通话,我听起来比较费劲。化学老师就是讲普通话。他说,物质世界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原子结构的图。世界是这样的?我带着疑惑去问叔叔,叔叔告诉我:“你现在最重要的不是了解世界是怎么构成的,重要的是你身体不好,得过肾炎,中学毕业回生产队已经参加不了重体力的劳动,要抓紧中学的时间学习一两门吃轻闲饭的手艺。现在我们村里没有电,但是过几年一定会有电,所以,你要学电工,会接电灯,会装开关。还有,现在的社会政治运动多,墙上写的标语口号多,你要学习写仿宋体字和黑体字。”我后来苦练了一阵写标语口号,到现在仿宋字写得还不错,但是有了电脑,我的这点优势也显不出来了。

命运比我设想的好得太多。改革开放了,爸爸平反了,来了一辆解放牌的卡车,把我们全家人的东西拉进了城,瘫痪的妈妈没有担架,我和爸爸用床单临时做了一个担架。到了城里,我们借住在一位爸爸的老同事家,汽车开不进胡同,我和爸爸用担架抬着妈妈,一只手还拖着丢了鞋的弟弟。城里人都探出头来看我们这跟难民似的一家人,却没有人来帮我们,我感到城里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从此我们全家开始了城市生活。那年,我14岁。

《易经》中有“否极泰来”一句话,我想对应我们家的情形正好。

20年过去了,命运没有让我去当农村的电工。我已经开始给城里人盖房子,城里人叫“房地产开发商”。这种叫法绝不是抬举人,房地产开发商一般名声都不大好,如果有人叫你“房地产开发商”,尤其在电视剧里,十有八九是在骂你,远没有“盖房子的”中性一些。

小时候吃的苦,让我养成了一切从简的习惯。讲话不要讲废话,也不要讲永远正确的套话。干活别摆没有用的花架子,要有效率。建房子也少一些没有用的装饰和建筑符号。现代建筑中假惺惺地去模仿古代的建筑符号,中国的建筑去学习欧陆风情等等这些形式主义的建筑,我都认为是在无病呻吟,装腔作势。现代建筑中有一种思想叫“极少主义”“少就是多”,我能够理解并接受。近些年我们盖的房子最重要的思想是“极少主义”,尽可能少的线条,尽可能少的色彩。世界本来不复杂,是人们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流水,没有多余的东西和动作。当有多余的东西出现时一定是发生了问题,比如癌症。

又过了几年,在我的生活中出现了电脑、互联网。我想随时随地地打电话,于是有了手机;我想随时随地地办公,于是有了笔记本电脑;我想照相不浪费胶卷,于是有了数码照相机;我想不整天趴在桌子上画图,于是有了AUTOCAD……

2004年的春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把我运到了我的老家。我始终没有在这里用我已经练好的仿宋字写一条标语口号。沿路还是有许多的标语口号,但是内容不再是“批林要批孔,斩草要除根”之类的口号,而是计划生育、退耕还林、三个代表的内容。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开了,从山头一直到山脚下,铺天盖地的黄,一直深入到我的心里。我从来没有发现我的家乡是如此的美丽。我想拿出高级的数码照相机,但是又想,再高级的照相机,也不如人的眼睛,我要用父母给我的眼睛和心,感受家乡这醉人的油菜花的美。

我去了我的小学校——那座供奉着菩萨和家神的庙。在我曾经上过课的教室,看到了我当年用过的土坯做的“桌子和凳子”,几十年过去了还在那里,老师告诉我,从我们年级用过后就再没有学生用了,改用木头的桌子了。一切都变化了,但是村里的人们把普通话叫“偏言”的叫法还没有变。一位老尼姑走过来对我说,菩萨请你上去一趟。我说,我时间紧,要赶飞机,今天就不去了。车子经过村口的小河时,发现小河的两旁有了绿色,虽然看不太清楚,但我想一定有荠荠菜和斜蒿。小时候,放学了,我常采这两种菜让妈妈炝浆水吃。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想了许多,眼睛有点潮,鼻子有点酸。

我又匆匆地上路了,赶向一个我已经熟悉的世界,一个现代化的、财富的世界。但是我在这个世界所做的一切正确吗?

三十三年后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菩萨还在原点。“世界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理论也没有改变。但是在我的心里,原点是这样的美,这样的浪漫,这样的自然……P003-004

序言

盖茨说

今年1月在达沃斯开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时,有人问盖茨:“先生,你是不是同意这样的说法:在网络时代,年轻人追求的都是无聊低俗的文化,社会的整体文化素质在下降?”盖茨想了想说:“我很羡慕时下的年轻人,他们任何的好奇心,马上可以得到满足,网络的特点是‘即时’。我年轻的时候只能被动地看电视,他们给什么我们看什么,没有选择。”盖茨的回答这样积极向上,我当时很受启发,因为我也有和那位提问题的人一样的困惑,但确实与电视相比,网络显然是更优胜,它即时,互动,扁平化,大众化。

周看说

前几天我见到我的一位好朋友周看(JoeKahn),他是《纽约时报》中国分社社长。他说现在《纽约时报》的发行量有200万,和五年前没有太大的变化,而网上《纽约时报》的阅读量超过2000万,这是五年前没有的,是报纸发行量的10倍。有了网络,《纽约时报》的影响力远远比以前大,它覆盖的读者面也比以前要广,以前那些在美国的边远城市不能当天阅读到《纽约时报》的人,只好看当地的报纸,区域性的小报纸质量不一定很高,但没有选择。据说现在这种小报纸很受网络的冲击,很多被挤垮了。而周看自己发表在《纽约时报》的任何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当天就能在中文网上找到它的中文版。我问他是谁翻译的,他也不知道,但估计渠道很多。

芙蓉姐姐

我第一次听说博客是我的助理于克小姐告诉我的,当时博客上的红人是“芙蓉姐姐”。于克打开“芙蓉姐姐”的博客给我看,我差点儿没笑死。很多她的照片,扭着身子做出各种诱惑的姿态,站在名车前的“香车美人”式,半躺在草地上拨弄着长发的“琼瑶小说”式,都是我们常见到的“大美人”的姿态。可是芙蓉姐姐做这样的姿势十分搞笑,当时我们几个一起看博客的人都笑得前仰后翻。

潘石屹开博客

芙蓉姐姐给我的印象太深,等潘石屹告诉我他也开博客了,我当时觉得他疯了。我采用了冷漠的态度对待他的博客,不看,不听,不谈论。去年圣诞节我们一家到伦敦去,住在饭店里,没有书房,每天我都看见潘石屹一早起来走进卫生间,嘱咐孩子们不要去打扰他,就听见他在里面不停地说上半小时。后来我才知道,他每天是在卫生间里“说博客”,打电话给北京,他一边说,那边的打字员就一边打,几分钟后就挂到网上了。我们回到北京,家里的亲人,公司的同事都知道我们在伦敦每一天的活动,还配上生动的彩色照片,好像大家都和我们一起去度假了。

这以后我就开始每天看潘石屹的博客,他几乎每天都写,内容很广,但都是身边的事情,上网看他博客的人也越来越多,早前一篇文章的访问量几千,后来有几万,有的热门话题还超过15万。评论的人也五花八门,哪儿来的都有,看得出有熟人,有仰慕者,有讨厌他的人,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积极。这一浪的博客也从芙蓉姐姐、菊花妹妹类的,升格为“名人博客”,网民们对名人的生活还是很感兴趣,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所谓名人也走下神坛,走到网民的生活中来,名人也是网民的一分子,“看”的和“写”的界线模糊了,距离没有了,世界变平了。

《世界是平的》汤马斯·费里曼著

费里曼说世界从“圆”变成“平”经历了三个阶段。

当然是哥伦布首先发现世界是“圆”的,从1491年到1800年第一阶段:一批欧洲国家,高举殖民主义和宗教的旗帜,带着蒸汽机和大炮先走出去,他们消除了很多国家间的围墙,国家与国家间的交往距离拉近了。那时的他们热衷的问题是:我的国家如何与其他国家竞争或合作?这是政府行为。

第二阶段从1800-2000年,这是工业革命的年代,走出去的主要是跨国企业,他们把世界的距离拉得更近,地球更平了。企业关注的问题是:我的企业如何在全球的市场中竞争?这是企业行为。

第三阶段从21世纪开始,世界完全“平”了。一个人,一个个体,通过一个网络实现了和全世界的连接,他可以是来自世界任何角落的,任何肤色的,不论性别,信仰,种族,他可以和全世界的人,全世界的企业,全世界的国家合作,竞争,交流。这是个人行为。

张欣的疑惑

我一直在想,有了网络,人类的精神发展是进步了还是后退了?作为人生的信仰,我从不怀疑人类整体的质量一天比一天好。与500年前比,我们人类的身体更健康了,寿命更长了。以前很多女人因为生孩子而难产死亡,今天我的女朋友里有好几位是40多岁的高龄产妇,她们的孩子也很可爱健康。人类的智力也提高了,普及教育使更多人的能量被释放。乍一看网络,觉得乱哄哄,网民只欣赏芙蓉姐姐,但仔细想想不然。看芙蓉姐姐的人很多,但同时《纽约时报》的阅读量也从200万增加到1200万。应该说网络迅速地扩大了普及教育,使本来只属于小范围的精英文化变成大众文化,我倒是觉得“精英”这个词会很快消失,而社会的整体文化水平因为有了网络而大大提高了,世界更变平了。

今天我的一位女朋友来电话说,她也要开博客,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也有话要说啊!对,你说,我说,他说,人人都可以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潘石屹的博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潘石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32490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8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1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