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女性媒介--历史与传统/文化与传播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以下几方面试图做了一些尝试:力图显现结构的整体系统性,力图实现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尽量使用第一手资料。

本文在借鉴和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横向剖析,纵向拉纲。既有对妇女报刊和女新闻工作者的典型分析,又有整体上的综合。在分析具体妇女报刊和女新闻工作者,以及归纳妇女报刊和女新闻工作者发展阶段的过程中,本书做了一些创新。例如,经过重新考证,本书认为我国第一位女新闻工作者不是裘毓芳,而是康同薇;经详细论证,本书认为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我国妇女报刊和女新闻工作者的转型期。

本书不仅运用个案分析法来研究妇女报刊和女新闻工作者的作品,还用比较法来研究女新闻工作者,力图得到全方位、立体的认识。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为补充现有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可能条件。

目录

前 言/1

第一章 中国女新闻工作者与妇女报刊的滥觞/1

第一节 中国近代女新闻工作者的诞生背景/1

一、18—19世纪世界范围内妇女的觉醒/2

二、明朝后期以来的妇女解放思想/6

三、近代中国女性开眼看世界/8

第二节 中国第一位女新闻工作者——康同薇/10

一、中国第一个女新闻工作者考/10

二、康同薇的变法思想/13

第三节 裘毓芳与《无锡白话报》/16

一、裘毓芳的启蒙老师——裘廷梁/16

二、裘毓芳与《无锡白话报》/17

第四节 中国第一份女报——《女学报》/21

一、维新派的妇女解放思想/22

二、中国第一份女报——《女学报》的创办/23

第二章 妇女报刊与女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次发展高潮/30

第一节 辛亥时期妇女报刊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30

一、妇女解放思想的进一步深入/30

二、近代化妇女知识分子的出现/33

第二节 妇女报刊的第一次创办高潮/37

一、辛亥时期妇女报刊第一次创办高潮/37

二、民国初年的妇女报刊活动/46

三、辛亥革命时期妇女报刊的发展特色/51

第三节 秋瑾:女界先驱报人楷模/55

一、秋瑾的革命与报刊活动/56

二、呕心沥血 艰难办报/62

第四节 刘青霞:散尽干金支持办报/67

一、刘青霞简介/68

二、刘青霞的捐资办报活动/69

第五节 民初女报人唐群英、张汉英/71

一、唐群英的报刊活动/71

二、张汉英的报刊活动/73

第六节 其他女报人的报刊活动/74

第三章 妇女报刊与女新闻工作者的转型/77

第一节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理论的建构/77

一、民初妇女报刊的短暂回落/77

二、《新青年》及其他进步报刊对妇女解放理论的建构/78

第二节 个性鲜明的五四妇女报刊/83

一、数量众多 形式各异/83

二、议题深刻 主题鲜明/89

第三节 五四时期妇女报刊改革的代表——《妇女杂志》/94

一、初创的《妇女杂志》在形式与内容上对《妇女时报》的模仿与超越/94

二、《妇女杂志》的革新/101

三、《妇女杂志》的读者与影响/109

第四节 中共初创与国共合作时期的妇女报刊/111

一、中共初创时期的妇女报刊/112

二、中共领导的第一张妇女日报——天津《妇女日报》/114

三、国共合作时期的妇女报刊/117

第五节 杰出的报刊宣传活动家向警予/120

一、向警予及其办报活动/121

二、开创妇女运动宣传的新局面——向警予在《妇女周报》的宣传/121

三、向警予主编《大江报》/126

第六节 杰出的女报业经营者汤修慧/126

第七节 郭箴一和《上海报纸改革论》/130

第八节 让世界了解中国——郑毓秀的对外宣传活动/133

一、中国第一个女博士——郑毓秀/133

二、郑毓秀在巴黎的宣传活动/135

第九节 中国驻外女记者的产生/137

一、天津《大公报》驻法特约记者——陈学昭/138

二、《时报》旅欧通信员——李昭实/140

第十节 其他女记者/142

一、冰心为北京《晨报》副刊写稿/142

二、石评梅、陆晶清的副刊编辑活动/142

第四章 妇女报刊与女新闻工作者的繁荣发展/145

第一节 救亡时期妇女报刊的发展/146

一、党在城市和苏区对妇女的宣传/146

二、救亡时期妇女报刊的发展/148

第二节 抗战时期妇女报刊的繁荣/158

一、数量众多 分布广泛/158

二、不同阵地 同一声音/159

第三节 群星灿烂的女新闻工作者/187

一、黄薇:向海外传播中国抗战的声音/190

二、杨刚与子冈:《大公报》里的“红色记者”/194

三、《新民报》女记者浦熙修:采写新闻 出奇制胜/208

四、戈扬:躺在门板上写通讯/213

五、陈学昭:名动一时的《延安访问记》/214

六、陈香梅:让“飞虎”陈纳德走向大众/216

七、抗战时期的驻外记者/218

八、广播界的女新闻工作者/221

第四节 《新民报》女经理邓季惺/231

第五章 妇女报刊的发展与女新闻工作者的成熟/240

第一节 战后妇女报刊的发展/240

一、国统区妇女报刊的发展/240

二、解放区妇女刊物的扩展/242

第二节 战后妇女报刊的主张/249

一、主张和平、民主,展望新中国/249

二、服务女界 维护妇女权益 献力于新中国建设/256

第三节 女记者的成熟/258

一、采写兼优的浦熙修/259

二、以情动人的彭子冈/269

第四节 驻外女记者的进一步发展/274

一、杨刚:见解深刻的“美国通讯”/274

二、徐钟佩:独具一格的“伦敦通讯”/281

第六章 妇女报刊与女新闻工作者的特色与传统/287

第一节 中国妇女报刊发展的特点/287

一、与政治形势发展息息相关/287

二、男性特色由强到弱/291

三、办报(刊)阻力相对较大/296

第二节 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的特色与传统/303

一、对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的成才原因分析/303

二、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的特色与传统/316

参考文献/330

后记/3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女性媒介--历史与传统/文化与传播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素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857819
开本 32开
页数 3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442.9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4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