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学人文(第3辑)
内容
编辑推荐

新学年开始了,新同学到来了。纯真的笑靥、灵动的身影、鲜活的思想……大学梦开始了!走进象牙塔的同时,伴随的是您一天天的长大成人。可是,何为成人,仅仅是身体成人?身体成人了,精神是否也“成人”?这些问题,似乎简单却又不那么简单。在这里,本书将为您的“精神成人”提供根基性的价值参照,为您思考“成人”的问题提供一个系统的优质思想资源。透过对“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的思索,我们想,您会有所感动!有所收获!

内容推荐

  本书是《大学人文读本》的后续工程,宗旨不变,仍是传播人类文明发展的普世价值谱系,探究人类精神的丰富内涵,充当当代国人的人文情怀,刷新人文文化殿堂,激励大学生“精神成人”。  “人文日新”的境界是本书的追求,也是当下国人的企盼,任重而道远,唯望有识之士助成之。

目录

[独立评论]

2  钱理群·农村与我们——中国知识分子“到农村去”运动的回顾与思考

22  智效民·梅贻琦怎样当清华校长

32  雷 颐·蔡元培怎样当北大校长

42  胡 军·什么是北大精神

47  刘铁芳·大学品格:在精英与大众之间

[知识生活]

56  沙叶新·我的道德底线是不说谎——为东南大学百年校庆所作的演讲

61  杨东平·现代中国的“双城记”——《城市季风》再版引言

70  王康·大器晚成的一代

[沉钟]

74  林同奇·林氏家风

101  李新宇·《新青年》:一个新的起点——《叩问陈独秀》之一章

120  李 刚·“美国想像”的历史重构——1950年南京反诽谤运动历史考论

132  张耀杰·“北大讲义风潮”新解

[观察]

146  张蕴艳·《大学新语文》编委岱山会议实录

158  徐方·我讲“大学人文”

[新青年]

164  金莹·一个大四女生的四封旧信

170  徐元婧·关于人文精神的几点想法

173  兰阳春·我仍想做个平凡人——重新认识自我

[我的大学]

178  张 闳·丽娃河畔的文化幽灵

[读本新选]

196  龙应台·幸福就是……

198  刘海军·听束星北先生讲课

206  欣林·爱城故事

210  编后语暨稿约

试读章节

我的道德底线是不说谎——为东南大学百年校庆所作的演讲

沙叶新

知识分子最大的痛苦是内心的痛苦、思想的痛苦。知识分子的本能是求真,叫一个知识分子不说真话,逼他说假话,这是知识分子最痛苦的事。为什么“文革”中会有很多知识分子自杀?除了受不了被打、被关等身体折磨之外,更重要的还是精神的痛苦、灵魂的痛苦。他觉得他丧失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他在撒谎,这是不可饶恕的罪过。很多知识分子就是因此而自杀的。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转入消费时代、欲望时代,知识分子又面临另一种选择,说俗了,就是一个“权”和一个“钱”的选择。于是就像鲁迅讲的,有人退隐,有人消沉,有人流亡,有人当官,有人发财,但也有人坚守。

可悲的是坚守者越来越少。在这个知识分子大分化的年代,知识分子应具有的责任、良心、道义、勇气、执著、诚实、规范、准则都被耻笑,说什么年代了,还坚守这样一些破烂,所以很多像我这样的人又不适应了。我也有过彷徨,有过困惑,也有过笑话。我举个例子,也许说明不了什么,也许可从中透露些什么。

法国有种名酒,叫“铭锐”——拿破仑喝过,说拿破仑打仗,必须到这酒厂去喝一瓶,一喝则每战必胜。这个厂有几百年历史了,现在成了法国一家专门制造高档奢侈品的大公司,比如毛皮衣啊、钻石啊、高档酒啊之类的。是1999年吧(我对数字总记不清),这家法国公司把1900年到1999年不同年份的酒混合在一起,酿造了300瓶“鸡尾酒”,其中100瓶不出售,只送给世界各国在某个领域的著名人物。香港人中送给了萧芳芳,中国内地人中就送给了张艺谋。当时张艺谋在德国领奖,他特地到上海来,到法国驻沪领事馆接受这瓶酒。这要举行一个仪式,在那家公司总裁把这瓶酒送给张艺谋之前,要找个当地文化界人士介绍张艺谋出场。于是就找到我,我说好呀,这是文化活动嘛,是中国的光荣嘛!他们问:“沙先生,你有什么要求吗?”我说:“没有什么要求。”然后又问:“真的没什么要求吗?”(笑声)我想能有什么要求呢?总不能让张艺谋拍一部电影让我演男主角吧。我实在是没想到其他地方去,就说:“一点要求也没有。”对方说:“那好,那好。”

这一次,我确实把它当作一次纯粹的文化活动。我平时发言、演讲都不写讲稿,信口开河,那次我特地写了讲稿,作了准备。是张艺谋嘛,要郑重对待。我想这是发奖大会,发言不要搞得太一本正经,要尽量讲得轻松一点,风趣一点,而且发奖本来是开心事,你看奥斯卡颁奖多开心。所以我的发言一开头就说:“张艺谋是不用介绍的,天下谁人不识君。张艺谋也不希望别人去夸奖他,一夸奖张艺谋就成了‘夸张’了。”(笑声)

这个开头就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我也很得意。(笑声)我说:“张艺谋是中国电影界的‘大红灯笼’,是得奖专业户。他以前得奖是‘一个和八个’,现在他是‘一个都不能少’。”(笑声)这也说得不错吧?你想呀,他得过表演奖,得过导演奖,还得过摄影奖,不是“一个都不能少”吗?那次我讲了10分钟,很受欢迎,我也认为我是参加了一次有意义的文化活动。

其实人家法国公司是有利可图的,他们是用文化来包装商业目的,所以才会问你有什么要求。说白了,就是你要多少钱嘛。可我就是听不懂。(笑声)这是两种符号、两种语言。他送名人的100瓶酒不卖,但其他200瓶酒是要卖的,也可能卖得很贵。他这100瓶送的就是广告,是为了推销那200瓶酒的广告。我也在无形中做了一次广告,一分钱没拿。(笑声)

我讲这件事,是想说明到了20世纪90年代,商业大潮汹涌澎湃,把一部分想坚守的知识分子席卷而去,就像钱塘大潮一样,即便你原先只想在岸上看看,结果大潮也会把你席卷下海。但我理解那些“下海”的知识分子。90年代知识分子是分化了,很多人被官场、商场冲走了,但还有一小部分人在坚守。他们面对不公,面对邪恶,没有闭上眼睛,没有掉头而去;他们仍有良知,还在坚持真理,敢说真话,伸张正义,揭露黑暗。这样的知识分子不少,有老人,也有新人。

说了半天,有人会问我:“阁下如何啊?”

我境界不高,但我有一个底线,我是作家,不能撒谎。何以证之?有个例子可以一说。这儿没有打小报告的吧?打小报告,我也说。我说出来是为了说明问题,是希望知识分子绝对不要撒谎。(鼓掌)

去年年底,开全国文代会、作代会,我当时很高兴。为什么呢?因为我从没想到我在上海的选票是如此之高,我真的感谢上海作家们对我的信任、对我的支持。我真的心存感激。虽然我知道我不够格当选代表,因为我几乎从不参加任何协会的会议。我连官都不想当,还开什么会?1985年我当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当了4年,不想当了,要辞职。我说我一个人改变不了终身制,但我一定要从我做起,一定要任期制,只能当4年。可就是不让我辞,还叫我继续当。没办法,我就写了一张名片。我的名片可能有些人知道,上面印着:“我,沙叶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暂时的。(笑声)剧作家——长久的。某某理事,某某委员,某某教授,某某主席——都是挂名的。”(笑声)

我这么多年一直坚守这样的立场,不愿当官,不愿开会,我行我素,独往独来,只要对得起良心、问心无愧就可以了。不以被接见感到荣幸,不以被赏识感到骄傲。有副对联,好像原本是流沙河先生的,我可能记不准确了,也可能是我按照自己的意思篡改了,叫作:“偶有慧心写小品,绝无俗趣见大官。”埋头写作,一心只读“剩”“闲”书。所以作协选我,我真的感到太辜负上海作家们对我的信任了。我这个人是很容易感动的。

这样,我去年就晋京参加全国作家协会代表大会去了。你不是不喜欢开会吗?怎么又去北京开会了?我可以借此机会看朋友呀,可以到我喜欢的几家靠近北大的书店去买书呀。至于会,我真的没参加,包括开幕式。中央首长都出席的隆重的开幕式,你居然都没出席?是的。是不是太过分了,太狂妄了?什么原因,我下面说。

我认为,最近几届大会从来不安排代表们的大会发言,只安排代表们听首长的大会报告,因此各代表团之间无从交流,你无法了解其他地区代表团的意见。各个代表团虽有小组发言,但没有会议简报,因此各代表团之间也无从了解其他代表团的发言情况。没有大会发言,没有会议简报,这叫什么全国代表大会?北京的不知道上海的会议情况,山东的不知道山西的会议情况,议不起来嘛。(笑声、鼓掌)各个代表团何必要相聚北京?就在自己所在地区开会不是一样吗?干吗还要浪费那么多经费跑到北京来呢?所以我每次上北京开会,我都说一定要认认真真地把这会开得像没开一样。(笑声、鼓掌)

会议、会议,就是要“议”嘛。不“议”,光让大家到北京来“会”一下,有什么意思?当然也不能说没“议”,也“议”了,问题是“议”了什么。按我的理解,全国作家代表大会应该议一议在上一届会议后的几年里全国的创作情况,有什么经验和问题,等等。总之,主要应该议的是创作和与之相关的问题。可是我们的代表大会呢?主要议题是学习领导的讲话或学习文件,谈体会,谈心得,领会精神,提高认识,然后表示决心,坚决贯彻。你这样议也行,反正也听惯了,可是你不要议得肉麻呀。怎么个肉麻?听我慢慢说。

先说开幕式我为啥不去。说实话,我怕拍照片。这虽然是“无上的荣光”,可我怕等、怕排队。文联的代表、作协的代表,差不多数千人,排队要一个小时。排好队后又要等一个小时。(笑声)在这一个小时内,你最好别动。像我这样多动症的人肯定受不了,(笑声)我怕受这个罪。那不是听不到领导的报告了吗?听开幕式的报告好几次了,不听也罢,我估计不会有什么新意。所以我就没参加开幕式。报告没听,怎么讨论呀?报纸上有啊,绝对是头版头条——不可能登在中缝——连找都不用找,翻也不用翻,拿到手上,一眼就能看到。况且我还不一定参加小组讨论。但也不能做得太绝,第三天我就到小组会上去了。

说来真巧,那天下午全国作协的一位领导亲临会场,来听我们上海代表团的讨论。这位领导原在上海工作,是部长。我觉得他这个人不错,没听说他整过人,我对他毫无恶感。大家都叫他某部长。他刚坐下,就有一位作家发言。这个作家曾在这位部长手下工作过。我对他也有好感,我喜欢他的性格,虽接触不多,但印象不错,我们甚至还相约以后一起运动。这个人的小说和文章写得也挺好,很风趣。真的是如此。这位老兄第一个发言,说:“哎呀,部长你来了,看到你,我感到很亲切。至今我还记得你在离开市府的那天告别会上的发言。你的讲话,你的作风,至今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笑声)

哇,我真的受不了啊!(笑声、鼓掌)怎么好这样呢?我就坐在他不远的地方,他看到我的脸色有些异样,就对我说;“你发言,你发言。”我根本就没接他这个茬儿,我忍不住地对他说:“你拍马屁怎么拍得这么恶心!”(笑声)他很尴尬,他也知道我没坏心,我和他无冤无仇。事后我想,我这样说他,会不会伤害了他?如果有所伤害,我向他道歉。我真的没坏心,当时真的是控制不住,脱口而出。我非但不是坏心,而且是好意,否则我不会说他。因为我喜欢他,所以才说,否则我理也不理他。他说:“你说,你说。”他一说“你说,你说”,我就忘了老婆的吩咐了。我这次到北京来,我老婆对我说:“叶新,求你一件事,你在会上千万不要说话,千万不要发言。”(笑声)我说:“好,我保证不说话!”这也是我不参加开幕式和小组讨论的原因之一,不开会,就不会发言了。可这位作家冲着我说“你说,你说”,我就忘记妻子的嘱咐了。

我说:“这次我到北京来,医生嘱咐我,说心脏不好,凡是激动人心、鼓舞人心的地方就不要去。”(笑声、鼓掌)所以开幕式我就没去。(笑声)但是领导的讲话我在报纸上看了,我认为很重要。因为领导的讲话,都是很慎重的,要经过研究,经过思考,经过多方面的征求意见,甚至字斟句酌,才最后定稿的,当然重要。但我今天看到报纸上刊登了一些著名作家学习领导讲话的文章,我感到我很落后,甚至怀疑我是不是阴暗。都是一些全国著名的作家呀,他们有的文章说,领导的这次讲话是纲领性的,是划时代的。有的文章说,领导的讲话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邓小平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的讲话一样,都是里程碑。我怎么就没有这样的认识呢?(笑声、鼓掌)领导讲话当然重要,但是不是每次讲话都是划时代的,都是纲领性的,都是里程碑呢?这不是变成西安碑林了吗?(笑声)还有的作家在文章中说,听了领导的讲话,就像一股暖流流人心中。咦,奇怪,我怎么就没这感觉呢?(鼓掌、笑声)

有一部分人肯定有这样的感受,我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呢?他们这样强烈的感受能不能代表大多数人呢?我就不信。我这次来北京,我老婆对我说:“你千万别说话,因为你说的不是大家不懂,你看出的问题不是大家看不出,大家都在演戏,你干吗那么认真呢?”这是老婆的原话。我说我是作家,我的思想境界不高,可我有我的道德底线,那就是不能撒谎,要说真话。当然真话不一定是正确的话,更不一定是真理,但假话一定是罪恶,谎言一定是无耻。假如面对谎言我沉默,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也是在撒谎。所以我今天必须说出来。我们不是作家嘛,而且是作家的代表,假如我们在这个全国会议上都不能说真话,那这会开什么呢?我们能对得起那些选举我们的大多数没来开会的作家吗?

我发完言后,可能真的是有点激动,心跳加快,我就说,我心脏不好,我要回去吃药,拍拍屁股就走了。

我认为我那番话是讲道理的,不是胡说八道,不是胡搅蛮缠。我反对谎言,每个人应说出真心话,尤其是作家。我是出于爱心,真正爱这个国家,不害这些领导,就把真话跟他们说了,不能老是“一股暖流流人心中”。(笑声)

曾有同学问:“你说你的道德底线是不说谎,可是作为一个作家,你真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真诚吗?谎言与文学和您的人生是怎样的关系?”

我说,我厌恶谎言,不见得我就不撒谎。(笑声、鼓掌)一个真正的作家应该是感情极其丰富的人,他的感情经常与他的理性进行斗争。他理性上知道,一个人要真诚,不能撒谎,但在某个具体事情上真的要不撒谎,确确实实要经过很激烈的斗争。有些善意的谎言,那是人之常情,但在有些问题上,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涉及人的品格方面,绝对不能撒谎。我力求那么去做。(鼓掌)

(作者: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剧作家)P.56-60

后记

2002年《大学人文读本》问世,2003年《大学人文教程》出版,2004年接踵创办《大学人文》,袭用套话,是要将“大学人文”进行到底:或者说,这是在新世纪启蒙路上不休止的精神接力。

本书是追求高尚情怀与厚重历史内涵的精神读物,也应是一切关心、支持与亲证当代中国人文教育的志愿者的共同家园。此家园纯属虚拟,但若真用心办好了,办出思想与品位,相信有越来越多的读者,会将本刊当作精神家园,“常回家看看”。

本书文字追求平实、简洁、生动,讲学理性,但不学究气,不故弄玄虚。编辑理念是认同有助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普世价值谱系,崇尚科学、自由、民主、宪政、公正、理性、宽容、和平与博爱,以净化大学的精神语境、鼓励大学生“精神成人”为旨归。

本书设有如下栏目,欢迎投稿:

(1)独立评论:以海内外知识界关注的公共话题为对象,文贵创见,英锐而不失沉潜,论述、对话、演讲、独白均可。

(2)知识生活:关于各种精神现象(有涉社会、历史、教育、学术、艺术、宗教、时尚乃至国际地缘政治)的随笔、书信、日记、综述等,讲究思想性、趣味性、信息量。

(3)沉钟:勘探或重估百年国史中那些恐被遗忘于流俗或被湮埋的重要事件、人物、场景和制度环节。

(4)观察:重在对当下中国社会的日常情境及其真实进程作审视或体恤。

(5)新青年:让大学生(含在读硕士生、博士生)自述其“青春印象”或“成长的烦恼”,以及如何面对、克服乃至超越的心得,文体多样,不拘一格。

(6)我的大学:以回忆性文字为主,由教授、学者、专家暨过来人,追述与感怀母校经历留给他(她)的沧桑记忆。

(7)读本新选:着眼于为大学生“精神成人”发掘愈益丰富的思想资源,不论是重读经典文献,还是力荐时贤新知,皆望选家自附简明“旁白”,并妥善解决著作权使用的授权问题。

本丛刊只接受电子文本投稿,来稿请寄:xieyong@public.ty.sx.cn

投稿人须署真名(或广为读者所知的笔名),以示文责自负。

《大学人文》丛刊编辑部

2005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学人文(第3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夏中义//丁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55419
开本 16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53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51
17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