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家经济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本国家经济故事书。书本以国家为背景,在阐述与该国家有关的经济故事后,论述相关的经济理论,并联系中国发展的情况展开讨论。全书有20多个经济故事,每个故事都非常有趣,内容也非常之丰富,语言通俗,适合广大经济爱好者或关注者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以国家为背景,在阐述与该国家有关的经济故事后,论述相关的经济理论,并联系中国发展的情况展开讨论。

每一个国家经济故事都非常有趣,如荷兰病。荷兰病是一种经济“富贵病”。说来也是饶有趣味。20世纪60年代的荷兰,当时人们突然发现荷兰海岸线盛藏巨量天然气。接下来的天然气开采,使荷兰一夜间成为以出口天然气为主的国家,其他工业则逐步萎缩。意外的财富使荷兰的创新动力逐渐消失,最终在多方面失去了国际竞争力。由于这一经历,人们随后把“因富得祸”这类现象称为“荷兰病”(the Dutch Disease)。“荷兰病”的典型病症就是一个部门繁荣,而其他领域萎缩。全书有20多个经济故事,内容丰富有趣。

目录

“荷兰病”:什么病?

荷兰奇迹:一个创新型国家的经典案例

捷克现象与中国股市

越南道路与越南奇迹:背后的故事

“金砖四国”与群体崛起

阿根廷:请不要为我哭泣

“古巴之谜”的启示:医疗体制改革何处去?

东亚奇迹与东亚金融危机:政府的双面性

英国工业革命:奇迹如何出现? 

欧洲的和平崛起:对中央地方关系的启示

欧美的社会经济:对于中国的启示

德国模式与德国奇迹

联合国全球契约:从经济动物到企业公民

爱尔兰的奇迹:从酒馆之国到财富之域

日本奇迹:一个半世纪的轨迹

汉江奇迹与韩国崛起

拉美化:命题背后的秘密

从秘鲁现象说行政成本 

俄罗斯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

俄罗斯的“休克疗法”

西班牙、葡萄牙: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

瑞典模式:从职能社会主义到基金社会主义

北京共识:世界发展的另一种选择

北京奥运:人文奥运与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与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和平论”

中南海的学习:中国崛起的组织机制

后记

试读章节

东亚奇迹与东亚金融危机:政府的双面性

东亚奇迹,这是一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令人鼓舞的经济现象;东亚金融危机,这是一个在20世纪90年代末令人沮丧的经济事件。这两个事件实际上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仿佛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有东亚奇迹,就必然会有东亚金融危机。其因果性就深藏在东亚政府的职能之中。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崛起和80年代后新加坡、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加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行列,这给世界带来了很多的惊奇。1993年,世界银行发表了耗资数百万美元的研究报告《东亚奇迹: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对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八个“亚洲高绩效经济”的发展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将对“东亚奇迹”的探讨推向了高潮。

东亚经济的起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或当局的独特作用。其一是“车站售票处”的作用。东亚政府或当局为了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集中有限的资金,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经常编制各种计划和规划。这些计划或规划在经济生活中起的作用就是“车站售票处”的作用。政府或者当局为了保证计划或规划的实施在利率、汇率、税收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沿着政府或当局所指示的目标前进。例如台湾当局在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为了推行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1)实行复式汇率体制。按进口类型和外汇来源的差别,实行不同的汇率,使出口产品的汇率低于进口产品的汇率,这有利于进口替代产业的发展。(2)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有限进口属于进口替代工业企业所需的资本设备和原材料。(3)向进口替代企业提供优惠资金。台湾当局所出售的这三张车票使企业自动向进口替代工业领域集结,促使台湾经济迅速发展。1953年~1962年间,其GDP年实际增长率达到7.2%。其二是“减压器”的作用。东亚政府或当局的减压作用表现在:(1)维持政局稳定,实现社会减压,其主要减压措施体现在限制工会及其劳工运动,缓和劳资关系,以压低工资的方法来降低生产成本。(2)确保良好的国际环境,实现国际减压。东亚政府或当局利用东西方冷战的国际格局,灵活有效地利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缓解了国际环境带来的种种压力,为本国、本地区经济起飞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国际环境。(3)制定各种制度,实现制度减压。重视制度建设是东亚政府或当局的一个重要特性,对于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制度需求,政府的制度供给是及时有效的。(4)解决随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而出现的种种的社会冲突,实现冲突减压。在经济起飞的过程中,由于利益格局、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制度框架的急剧变革,引起种种社会矛盾与冲突,政府或当局的一个职责就是尽力把对抗性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把冲突解决在萌芽之中,避免矛盾与冲击对经济的消极性影响。

正当世人争说“东亚奇迹”的时候,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保罗·克鲁格曼在1994年发表《东亚奇迹的神话》。他提出几个重要观点:东亚经济的高增长率主要来自高额的资本积累;大量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程度非常有限。他的基本结论是这种增长是难以可持续的。

仅仅过了三年,克鲁格曼的预言不幸成为了现实。1997年7月东亚突然爆发了大规模、长时间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1997年7月2日从泰国开始,当日泰国在国际支付发生困难的压力下,被迫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后,泰铢在一天之内狂跌20%。接着印度尼西亚卢比、马来西亚林吉特等都深度贬值。这场危机十分沉重地打击了东亚国家的经济。有些国家的GDP在危机后缩水了1/3,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大规模增加。笔者2005年12月初去香港考察,负责接待我们的是一位60岁左右的先生。他在1997年前是香港交易所的交易人员,其个人拥有的股票市值达到上千万港币,金融危机后全部化为乌有,现在靠接旅行团维持生活。  造成这次危机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政府的责任更大一些。正像前面我们提到的,东亚经济成长一半的功劳应归功于政府,东亚危机一半的责任也应由政府来承担。东亚政府或当局的每一个角色都包含着两面:作为“车站售票处”,政府或当局有时所售出的车票导致企业登上错误的产业列车,使投机性产业大规模发展起来;作为“减压器”,政府或当局有些措施不仅未能减压,反而加压,使经济处于紧张而脆弱的状态,稍有外力挤压,就会崩溃。

如何界定政府的职能,关系到经济的长期发展。从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政府管理创新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府的治理要树立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理念。

在一个时期里,我们强调政府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这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对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提高效率都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过分强调政府的经济性与市场性,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误区。例如一些地方把“经营城市”作为自己的核心治理理念,把所有的公共资源都一卖了之,把所有的公共资源都推向市场。如部分地方政府由此推卸公共教育投入和管理的责任,将公办学校挂牌出售,或者默许公办学校的高收费、乱收费行为。有的地方政府用学费收入冲抵财政教育拨款,对公办学校不仅不拨款或少拨款,甚至从学校收费中提成,反过来补充财政。有些地区借公共事业改革试点之机,任意将公办学校民营化或股份化。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政府要树立体现公平正义的理念。马克思主义的公平理论是超越西方自然法的公平理论,除了讲形式公平以外,还要讲事实公平,起码要照顾到事实公平。事实公平包含的内容是:消灭了剥削阶级基础上的公平;包含着机会公平的结果公平;逐步缓解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从最近发生的两件事谈起。

从2007年1月1日起,北京取消月票,代之以低廉的统一票价。市民可在400余条公交线享受四折优惠,而学生则优惠到二折。这是北京公交改革一个新的开始。公共交通重点倾斜的举措,仅公交打折一项财政补贴就高达13亿元。北京财政资金对公共交通发展的投入,已经从每年的数十亿元上涨到了每年数百亿元,年增长超过了50%。为了力促公交优先,北京市财政今年将安排116.7亿元支持优化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投资,同时为使公共交通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还将继续投资1000余亿元用于路网建设、客运枢纽、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改善。

2007年铁路春运各类旅客列车一律不再实行票价上浮,这是铁路部门推出的一个惠民政策。2006年春运,我国铁路对以农民工、高校学生为主要客流的所有临时旅客列车实行票价不上浮。此举受到广大旅客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欢迎。2007年春运,铁路部门在更大范围内实行这一惠民政策,在各类旅客列车中均不再实行票价上浮。这一政策的实行,使数千万旅客直接受益。

一个降价,一个不涨价,其共同的理念就是政府的治理要从公众的利益出发。

其次,提高政府的执行力。监督是加强政府执行力的重要保障。没有监督,就没有有效的政府执行力。(1)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是专业的监督,其监督效能是其他监督力量无法比拟的。2006年监察部与国土资源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5起土地违法违纪案件进行了调查,对包括河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新民和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两名省部级干部在内的15名责任人给予了纪律处分。这些案件的查处,促进了地方政府执行中央精神的力度。要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工作,使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作用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发挥。(2)确立制度框架,给地方政府以与其职责相匹配的权能,在制度的框架内进行监督。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各个省区的经济实力在快速上升。上海市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这样,上海将成为国内第七个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的省级行政区。此前的2005年,河南和河北同时成为继广东、山东、江苏、浙江之后的第五和第六位跻身“万亿GDP俱乐部”的省份。可以预计每年都会有省区成为该“俱乐部”的成员。每一个省区不只有体量比较大的经济,还有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事务,扩大与之相适应的权能也是必需的。2006年9月11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向刚结束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财长会议提交的报告中表示:“中央政府正考虑在有限的条件下,授权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这也是近年来中国财政高官首次表态放开地方发债。2007年1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调整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和去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31号文)一样,采取了放权于省级政府部门的措施。《通知》表示,为了“权责一致”,调整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由国务院分批次审批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调整为每年由省级人民政府汇总后一次申报。这加大了省级政府的责任。监督就可以以省级为单位进行。(3)建立综合的信息管理平台,为监督提供信息化支持。要逐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政府执行状况的信息网络平台,把所有中央机构监督检查的信息汇总到一个平台上。建立一个客观的专家委员会,依据相关标准,定期对有关执行力的信息进行评估。

P35-39

后记

本书以国家为背景,在阐述与该国家有关的经济故事后,论述相关的经济理论,并联系中国发展的情况展开讨论。

每一个国家经济故事都非常有趣,如荷兰病。荷兰病是一种经济“富贵病”。说来也是饶有趣味。20世纪60年代的荷兰,当时人们突然发现荷兰海岸线盛藏巨量天然气。接下来的天然气开采,使荷兰一夜间成为以出口天然气为主的国家,其他工业则逐步萎缩。意外的财富使荷兰的创新动力逐渐消失,最终在多方面失去了国际竞争力。由于这一经历,人们随后把“因富得祸”这类现象称为“荷兰病”(the Dutch Disease)。“荷兰病”的典型病症就是一个部门繁荣,而其他领域萎缩。全书有20多个经济故事,内容丰富有趣。

这本书在写作和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亲朋好友的帮助。山东人民出版社的编辑董新兴先生不但审阅了书稿,而且提出了非常好的修改意见,使本书增色不少。感谢我的岳父张汉才,他每天搜集材料,每月集结成册,为我的写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最后要感谢我的爱人张晓红和儿子辛天琦,在我写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她(他)们总是给我以鼓励,使我能够克服困难。

作者

2007年3月28日于北京莲香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家经济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辛向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9042703
开本 16开
页数 1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12-49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0
169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