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近五年来对后现代的一些论题所作研究的成果结集。这些论题主要集中于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三个大的方面。作者以开阔的理论视野、精辟独到的切入视角与细腻闪光的文字,对空间的生产性,对身体与性与政治的关系,等等,作了过程堪称精彩、结论颇具启发的论述,从而把中国学人对后现代哲学话语的阐释、对后现代性的理解与提炼,提升到了一个自主的层面。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近五年来对后现代的一些论题所作研究的成果结集。这些论题主要集中于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三个大的方面。作者以开阔的理论视野、精辟独到的切入视角与细腻闪光的文字,对空间的生产性,对身体与性与政治的关系,等等,作了过程堪称精彩、结论颇具启发的论述,从而把中国学人对后现代哲学话语的阐释、对后现代性的理解与提炼,提升到了一个自主的层面。

目录

第一部分:身体的技术

身体转向

身体的技术:政治、性和自我的毁灭

尼采与身体

我们时代的头发

性与民主

SARS危机中的身体政治

第二部分:空间的政治

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

都市与现代性碎片

城市经验、妓女和自行车

街道的面孔

现代家庭的空间生产

家乐福:语法、物品和娱乐的经济学

第三部分:后现代性的谱系

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德里达的风格政治与书的终结

罗兰•巴特的断片、括号、书籍和成名史

乔治•巴塔耶的神圣世界

保罗•德曼和阅读

福柯和哈贝马斯之争

帝国的谱系和后结构主义政治学

后记

试读章节

罗兰·巴特在其自述中烦琐地列举了自己的诸多习惯和爱好。它们看起来微不足道并且匪夷所思,但他却振振有词地说,这些源自于身体的习惯和爱好是自己的个人性标记,是我和你的差异性所在。我和你不同,就是因为,“我的身体和你的身体不同”。这是尼采哲学一个通俗而形象的说法。人和人之间的差异不再从“思想”、“意识”、“精神”的角度作出测定,甚至不再从观念、教养和文化的角度作出测定。也就是说,人的根本性差异铭写于身体之上。我们要说的是,身体,从尼采开始,成为个人的决定性基础。如果说,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将自身分成两个部分,分成意识和身体,而且意识总是人的决定性要素,身体不过是意识和精神活动的一个令人烦恼的障碍的话,那么,从尼采开始,这种意识哲学,连同它的漫长传统,就崩溃了。

意识哲学的发源地在笛卡尔那里。但是,它的隐秘而曲折的起源悄悄地驻扎在柏拉图的哲学中。笛卡尔将意识和身体对立起来,但是,在柏拉图那里,灵魂和身体早就是对立的。

在《斐多》篇中,柏拉图记载了苏格拉底面对死亡时的从容态度。西方文化中的第一个伟大的死亡事件——后世有无数的隆重分析——,对当事人来说,却异常地轻松。在赴死前,苏格拉底谈笑风生,“快乐地”对哲学高谈阔论。为什么面对死亡无所惧怕?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解释道,真正的哲学家一直是在学习死亡,练习死亡,一直在追求死之状态。因为,死亡不过是身体的死亡,是“灵魂和肉体的分离;处于死的状态就是肉体离开了灵魂而独自存在,灵魂离开了肉体而独自存在”。身体在死亡的过程中被卷走了,死亡就是让身体消失,让它从和灵魂的结合、纠缠中消失。这样,灵魂摆脱了身体而独自存在,并变得轻松自如。对于柏拉图来说,这完全值得庆幸。在此,柏拉图就显示了对身体的敌意。他基于这样的理由:身体对于知识、智慧、真理来说,都是一个不可信赖的因素,身体是灵魂通向它们之间的障碍。因为“带着肉体去探索任何事物,灵魂显然是要上当的”②。柏拉图承认,有一种思考的境界,它完全由灵魂来实践。这样的灵魂固执地撇开身体,摆脱感受——视觉、听觉以及其他的一切身体感觉。因为这样的一个身体,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烦恼、疾病、恐惧,它们在不停地打扰灵魂的思考;同时,战争、利益和金钱等种种贪欲也来自于身体,所有这些,都搅乱了灵魂的纯粹探究,并使知识的秘密——这对于柏拉图来说至关重要——得以继续曲折地掩饰起来。就此,柏拉图断定:“我们要接近知识只有一个办法,我们除非万不得已,得尽量不和肉体交往,不沾染肉体的情欲,保持自身的纯洁。”P3-4

后记

对某些问题的兴趣和迷恋,很难从某个单一方面得到解释。就我而言,对身体和空间的关注,既来自某些理论问题的一再激发,也来自这个时代打在我身上的感觉烙印(这种烙印常常表现为日常性的生活际遇),同时还来自我个人的禀赋——所有好奇心的选择都和身体的禀赋相关。我想说的是,身体和空间,抵达我这里的途径,完全不是一种有意铺设的单行道,而是一种悄然的自发汇聚。此时此刻,我好像是突然发现,我在完全不同情景中的写作,居然都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样,缠绕在某些相近主题的周围。就此,身体和空间这样一些主题,与其说是我有意选择了它们,不如说是它们悄悄地流溢而出,自然地抓住了我。确实,是它们抓住了我。但是,我的遗憾在于,我并没有完全领会其中的奥妙。我并没有能力对身体和空间做出令自己完全满意的解释。尽管会不时地涌现出一些快乐,但我常常也被写作的困难所困扰——也许,写作所能表达的,根本就不是穿透事物的真理,而是意图穿透事物真理的挫败感。

尽管如此,我的朋友杨全强先生还是提议将这些文章汇集起来。他的提议,以及这种提议所表达出来的友谊和信任,对这本书中的挫败感来说,是一种湮没和补偿。

汪民安

2005年11月

书评(媒体评论)

尼采的音量太高,他越出了同代人的倾心能力,越出了他们的听觉承受能力……人们不知所措,人们只听见混乱的无节制的轰隆隆的雷声,但是根本无法预见雷声所携带的狂风暴雨,这种雷声最终被视作是无足轻重的噪音,这就是尼采格言在19世纪的命运。而卡夫卡的音量太低了、太含糊了、太混乱了,他的写作散发着身陷囹圄的虫子般慌乱的脚步声和低回的嗡嗡声,对于周围人来说,这是个不堪一击的异类,不用说倾听,连交流都谈不上了。卡夫卡阴鸷的眼神表明,孤独的绝望对于他来说不是临时的、片刻的,而永久的、气质性的,命运般地与一俱来的。卡夫卡的眼神虽然集中而坚毅,但这种眼神不是向外观看的,不是对他物的凝视;相反,他的眼神的集中正是泄露自我,泄露紧张的窗口,是供人透视内心世界的方便通道;尼采的眼神与此相反,它外视,灼灼逼人,像是在远眺,并且还微微上扬,加上他的另一个标志性特征:他那浓密的、上扬的、充满讥笑意味的胡须——胡须当是生命力的表现——这些正好是他的哲学的身体隐喻:尼采的权力意志既处于他的哲学的中心也处于身体的中心。力、哲学、身体在尼采这里奇特的达成了三位一体。

——《尼采与身体》

街道,正是城市的寄生物,它寄寓在城市的腹中,但也养育和激活了城市。没有街道就没有城市。巨大的城市机器,正是因为街道而变成了一个有机体,一个具有活力和生命的有机体。街道粗暴地将一个混乱的城市进行切割,使之成为一个个功能不同的街区,但同时,它又使整个城市衔接起来,城市中的建筑物正是因为街道而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街道就像城市的语法,它们决不会撕断自身的链条。建筑物就像这个语法轨道中的单个词语,借助于街道,它们具有句法上的结构关联,正是因为街道,建筑物才可能发现自己在城市中的位置。街道和建筑物相互定位,它们的位置关系,构成了城市的地图指南。城市借助于街道,既展开了它的理性逻辑,也展开了它的神秘想象。同时,城市在街道上既表达它清晰的世俗生活,也表达它暧昧的时尚生活。街道还承受了城市的噪音和形象,承受了商品和消费,承受了历史和未来,承受了匆忙的商人、漫步的诗人、无聊的闲逛者以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最后,它承受的是时代的气质和生活的风格。街道,是一个没有寂静黑夜的城市剧场,永不落幕。

——《街道的面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民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042248
开本 32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089
丛书名
印张 9.875
印次 2
出版地 江苏
229
14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