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学习教育/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内容
编辑推荐

古代的“小学”和今天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古代的博士和现在的一样吗?孔子是山东人,他讲课是用山东话吗?“连中三元”是连续考中了哪三元?古代有留学生吗?古代的女子上学吗?她们如何受教育?……

牛冠恒撰写的这本《学习教育》专注于解答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教育问题,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呈现。设问力求生动有趣、简洁通俗,贴近当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回答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语言明快活泼,适量引用古代经典,在原题的基础上有所扩展。

内容推荐

为什么过年放鞭炮?为什么重阳要登高?为什么额前的头发叫“刘海”?为什么乱涂乱画叫“涂鸦”?……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乍一看平平常常,但要把来龙去脉说得明明白白,却未必那么简单。了解现象,探究过去,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因此,我们推出了这套“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丛书。

牛冠恒撰写的这本《学习教育》专注于解答关于古代教育的各种“为什么”:古代的“大学”和今天的“大学”有什么不同?古人如何学写字?先练什么字体的字?古代与学校有关的礼仪有哪些?“天子门生”是怎么来的?古代的学生上学背书包吗?……

目录

1 古代的“小学”和今天的“小学”有什么不同?

2 古代的“大学”和今天的“大学”有什么不同?

3 古代曾把教育界最高行政长官称作“祭酒”,这是为什么?

4 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学习,古代的私立学校是什么样的?

5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请家庭教师,古代有家庭教师吗?

6 现在的学校有文科、理科、艺术院校等分类,古代的学校也有这样的分类吗?

7 现在许多武打明星都是武术学校培养出来的,古代也有武术学校吗?

8 唐代的“中央戏曲学院”叫什么?

9 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10 清华大学的校名是怎么来的?

11 古代的博士和现在的一样吗?

12 古代的教授和现在的一样吗?

13 古代有国家统一颁布的教材吗?

14 很多人都会背《三字经》,你知道还有《四字经》吗?

15 古代要分班分年级上课吗?

16 古代有课程表吗?

17 古人如何学写字?先练什么字体的字?

18 作诗是古人重要的功课,老师怎么教学生作诗?

19 现在中小学语文课有必背篇目,古代学生的背诵量有多大?

20 古人为什么那么重视学习琴棋书画?

2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学”是一种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22 古代没有汉语拼音,如何注音?

23 孔子是山东人,他讲课是用山东话吗?

24 我国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专门的数学教材?

25 我们都会背诵乘法口诀,为什么乘法口诀也被叫作“小九九”?

26 古人没有计算器,他们用什么工具来计算?

27 古代与学校有关的礼仪有哪些?

28 现在很多学校都有校训,古代的学校有校训吗?

29 现在的学校会提供奖学金给品学兼优的学生,古代有奖学金吗?

30 电影电视剧中经常有教书先生用戒尺惩罚学生的镜头,古代的学生犯了错误会受什么惩罚?

31 现在有小升初、中考和高考等升学考试,古代也有这样的考试吗?

32 我们通常把考试得第一名的考生称为状元,“状元”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33 考中状元,为什么也叫作“独占鳌头”?

34 “连中三元”是连续考中了哪三元?

35 除了“文状元”以外,我们还能听到“武状元”的说法,那么“武状元”是不是只要武艺比试赢了就能当呢?

36 “天子门生”是怎么来的?

37 古龙小说中的大侠“小李飞刀”又被称为“小李探花”,“探花”指什么?

38 古代的学生是否也像现在的学生一样要进行“月考”或“期末考试”呢?

39 古代科举考试的八股文是哪“八股”?

40 现在的中高考有卷面分,古代的科举考试也有卷面分吗?

41 现在考生有“中高考复习资料”“中高考优秀作文选”之类的学习资料,古代的考生也有类似的读物吗?

42 古代科举考试是如何防止考试作弊的?

43 “出恭”是上厕所的雅称,这个词语的来历与科举考试有关,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44 古代的学生上学背书包吗?

45 古代读书人必不可少的“文房四宝”都有哪些雅号?

46 现在大多中小学都有自己的校服,古代的学生也有校服吗?

47 现在有住校生,古代也有学生住校吗?

48 古代学生放假吗?

49 古代有留学生吗?

50 孔子的学生有三千多名,那么多的学生他是如何教的?

51 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学习时要“举一反三”,这种学习方法最早是谁提出来的?

52 孔子曾经树立了一个爱好学习的典型,他是谁呢?

53 孔子弟子宰我白天不学习打瞌睡,孔子是怎么批评他的?

54 孔子反复读某部书,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磨断了好多次,你知道是哪部书吗?

55 孔于有那么大的学问为什么还要到处拜师学习?

56 “杏坛”指教书育人的地方,它和杏树有关吗?

57 我们将教师称为“老师”,难道是因为他们比学生老吗?

58 老师为什么也被称为“先生”?

59 古代什么人才有资格当老师?

60 皇帝也有老师吗?

61 为什么把学生超过老师称之为“青出于蓝”?

62 为什么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一个老师教了很多学生?

63 去图书馆读书是人们增长知识的途径之一,古代有图书馆吗?

64 古代的书籍文献并不使用我们现在的标点符号,古人如何断开句子呢?

65 古代没有网络,书店也不发达,古人从哪里获得学习用的书籍呢?

66 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都禁止民间学习天文历法知识,这是为什么?

67 古代的女子上学吗?她们如何受教育?

68 《女论语》是让女孩子读的《论语》吗?

69 孟母为了孟子上学搬了三次家,这和我们今天的择校是一样的吗?

70 为什么把父亲的教导称为“庭训”?

71 现在的父母都很重视胎教,古代有胎教吗?

72 人们常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来形容读书人脱离劳动,古代读书人真的不用参加劳动吗?

73 诗人陆游的书房为什么叫作“书巢”?

74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少年时被一位老人反复刁难,老人甚至故意掉了鞋子让张良捡,张良为何始终忍耐?

75 唐代高僧玄奘能通百国语,他有哪些重要翻译作品?

76 古人戚衮以辩才出众而闻名,他是如何做到对答如流的?

77 唐太宗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最想念的老师是谁?

78 战国时期勤奋好学的苏秦当上了六个诸侯国的宰相,他是怎么学习的?

79 家穷点不起灯的古人晚上怎么看书?

80 汉代的乐羊子逃学回家,是如何被劝回去重新读书的?

81 汉代路温舒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书,他是怎么读书的?

82 古代神童中有没有女孩子?

83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孙权把吕蒙从一个只知练武的勇将改造成了文武双全之才,他的办法是什么?

84 宋代苏轼家有三人名列“唐宋八大家”榜单,他的父亲是怎么做榜样的?

85 古代有人把《汉书》当下酒菜,这是怎么回事?

86 北魏的八岁孩童祖莹是如何把近四万字的《诗经》全部背下来的?

87 隋唐时期的李密骑着牛是如何看书的?

88 王羲之因字写得好被后人誉为“书圣”,他是怎么练习写字的?

89 当官是大人的事,唐代的小孩子刘晏为什么七岁能当官?

90 古代一位驼背老人用一根竹竿就能轻易捕捉到蝉,他的捕蝉绝技是如何练出来的?

91 古代的神射手纪昌为了练习眼力,能把一只虱子看成一个车轮那么大,他是怎么练出这种神奇本领的?

92 “国学”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它最初的意思是什么?

93 古代的状元往往也被称作“文曲星下凡”,“文曲星”究竟是什么?

94 “蟾宫折桂”本义是指在月宫中折取桂花树上的枝叶,后来用来比喻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是为什么?

95 为什么把写得好的文章称为“大手笔”?

96 为什么把没考上称为“名落孙山”?

97 为什么会用“斗大的字不识一个”来形容不识字的A,

试读章节

我们常用精通琴棋书画称赞一个人多才多艺,很有文化素养。琴棋书画指弹琴、下棋、书法、绘画这四种活动,合称“雅人四好”,它是古代文人通习的四种基本技能和修养。

早在西周学校的“六艺”教育里面,就有了“乐”的内容。乐是古代官员的基本技能之一,乐里面就包括弹琴。历史上孔子曾“学琴于师襄”,师襄是春秋时期鲁国著名的乐官,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弹琴。在古代,文人学弹琴既是一项基本技能,同时还包含着深层的含义。琴作为雅乐,“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儒家注重社会伦理的“教化”,推崇中和之美,平稳节制,含蓄淡雅,排斥媚惑喧闹的溺音淫乐,所以古代的文人逸士常常是以琴会友,觅知音,远离名利纷扰,清修自娱。

棋是指围棋,下棋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论语》记载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博弈就是下棋,这句话是说整天吃饱了饭,不用一点心思,这种人是很难成才的呀!不是有下棋的游戏吗?干干这个,也比什么都不干强呀!在这里,孔子把下棋视作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北宋时期,一个叫潘慎修的官员曾经围绕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与围棋的关系,作了深刻阐述,并专门上书当时的皇帝宋太宗,得到了皇帝的充分肯定。《宋史》这样记载:“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是说下棋可以修身养性,体现出了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五种美德。

“书”也是“六艺”之一,在科举考试时代,书法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最终的考试名次,因此读书人都十分重视书法学习。同样,书法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练习书法时必须排除杂念、全神贯注,达到入静专一的状态,才能把字写好,也就是欧阳询所讲的,练书法时要“澄神定虑,端己正容”,所以练习书法能调神修心。平时人们也常说“字如其人”,从一个人的字,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内在修养。

画,指的是中国画,简称国画,别称“丹青”。我国的传统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春秋战国时期,人物画就已经相当成熟了。孔子曾用“绘事后素”来阐述礼、义之间的关系。素是指白色的底子,绘事后素,是说绘画要以白色底子为基础。在孔子看来,外在的礼仪是与人的内心情操相统一的,就像绘画一样,没有白色底子为基础,就绘不出优美的图案,也就形不成美丽的画。古人认为一幅好画,能让人杂念顿消,洗尘净心,这对画家个人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绘画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P26-28

序言

为什么过年放鞭炮?为什么重阳要登高?为什么额前的头发叫“刘海”?为什么乱涂乱画叫“涂鸦”?……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乍一看平平常常,但要把来龙去脉说得明明白白,却未必那么简单。

就像每一条溪水都有源头,每一个今天的现象,都有历史的影子。了解现象,探究过去,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而一个“为什么”的解答,会牵出新的“为什么”,许许多多的“为什么”,消长连缀,可照出整个中华文化的轮廓——我们愿与读者分享这样的体验:寻找,回答,联想,生发。因此,我们推出了“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丛书。

本套丛书本着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的原则,专注于解答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编写时按照专题、领域进行分类,分别为华夏历史、地理名胜、礼仪称谓、中华智慧、神话传说、多彩汉语、人文思想、文苑英华、文化精华(2册)、民俗风情、节日节气、体育娱乐、科学发明、军事外交、园林建筑、衣食住行、学习教育、缤纷艺术、身体生命。共计20册,分辑推出。

丛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呈现。设问力求生动有趣、简洁通俗,贴近当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回答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语言风格明快活泼,不做繁琐考究,适量引用古代经典,在原题的基础上有所扩展。

问答配有插图与图注,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生僻字词标出汉语拼音,配以简注,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

本套丛书由精通中华文化、乐于分享知识的专业人士协力完成,感谢他们辛勤而有益的劳动。

中华书局编辑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学习教育/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牛冠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99973
开本 16开
页数 1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8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38
CIP核字 2014026134
中图分类号 G529-4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9: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