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敢为天下先(湖南人凭什么纵横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湖南人心气特别傲,胆气特别豪,才气特别高,天性喜欢冒尖出头:执政有毛泽东和胡耀邦,治国有刘少奇,打仗有彭德怀,抓经济有朱镕基,绘画有齐白石,编剧有田汉,写小说有沈从文,作曲有谭盾,研究杂交水稻有袁隆平……这些现、当代杰出人物的事迹可谓有口皆碑,家喻户晓。

本书是一部综合利用的英雄史话,既励志,又益智、读之令人血沸神旺。作者以恢弘的气魄、沉雄的笔力、深厚的学养、卓越的眼光、透彻的分析、冷静的批判、积十年之功,方始完成这部精心之作,通过一个个传奇的人物和生动的故事,不仅把湖南人的“蛮”、“辣”、“勇”、“智”四大特质写活了,写绝了,更写神了。

内容推荐

湖南人素以“蛮”、“辣”、“勇”、“智”而著称。近现代百余年间,中国内乱不绝,外患频仍,逢此多难之秋,湖南人的功名心达至沸点。

他们够蛮,屡败屡战,不胜不归,打脱牙齿和吞;

他们够辣,药石心肠,霹雳手段,快刀斩乱麻;

他们够勇,坚心任事,锐意成功,敢为天下先;

他们够智,顺天应人,通权达变,慧眼识潮流。

四海之内,举国之中,视乎各大种群,湖南人最能将这极难兼容的特质烩于一炉,调于一鼎,而成绝妙滋味!

魏源、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郭高焘、谭嗣同、黄兴、蔡锷、宋教仁……他们哪一个未进百年英雄谱?哪一个不关联千秋家园梦?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这是湖南人打从火辣血腥中吼出的最强音。

本书作者以恢弘的气魄、沉雄的笔力、深厚的学养、卓越的眼光、透彻的分析、冷静的批判、积十年之功,方始完成《敢为天下先——湖南人凭什么纵横中国》这部精心之作,通过一个个传奇的人物和生动的故事,不仅把湖南人的“蛮”、“辣”、“勇”、“智”四大特质写活了,写绝了,更写神了。

目录

自序 湖南人凭什么纵横中国天下

强国梦

魏源 中国近代主张科技救国的第一人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 2

二,《海国图志》的出炉>>> 3

三、瘸腿的现代化>>> 7

不信书信运气

曾国藩 中国近代最具争议性的人物

一、众说纷纭曾文正>>> 12

二,不读兵书的人居然做起了湘军统帅>>> 17

三、剃头加洗脑>>> 26

四、力倡勤俭>>> 29

五、曾国藩是那个时代特异的产物 >>> 32

破天荒相公

左宗棠 中国近代最大器晚成的帅才

一、大器晚成>>> 30

二、“老亮”情结>>> 38

三、“破天荒相公” >>> 41

四、相期毋负平生>>> 46

杀人手段救人心

彭玉麟 中国近代最敢斩杀不法官吏的大臣

一、投笔从戎>>> 53

二、兵家梅花亦关情>>> 50

三、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57

江海之量

胡林翼 中国近代最爱惜人才的疆臣

一、浪子回头金不换>>> 64

二、曾国藩称他为“胡老板” >>> 65

三、一流的调和手段>>> 66

四、爱惜人才>>> 68

五、英年早逝>>> 71

雪拥蓝关

郭嵩焘 中国近代主张政教改革的首位外交大臣

一、临危受命,出使西洋>>> 70

二、先政教而后科技>>> 75

三、官场失意>>> 80

四、先知者必致疑,先行者必致谤 >>> 82

剃刀明霜雪

曾国荃 中国近代以嗜杀贪财著称的湘军大将

一、一生得意处>>> 80

二、草营人命,涂炭生灵>>> 80

三、大发战争财>>> 93

四、毁誉参半>>> 95

天地雄心

谭嗣同 中国近代甘心为变法流血的第一人

一、七分侠士三分佛子>>> 101

二、变法:悬崖上的搏斗>>> 105

三、裸露在狼群之中>>> 109

四,去留肝胆两昆仑>>> 111

五、丧钟的回响>>> 113

英雄无命

黄兴无役不从、屡败屡战的大革命家

一、毁家救国>>> 121

二、南北议和>>> 126

三、无我者必不争>>> 130

四、英雄无命>>> 135

特立而独行

蔡锷窃国大盗袁世凯的头号克星

一、做一个有名有实的军人>>> 141

二、与袁世凯斗智斗勇 >>> 143

三、打响护国战争第一枪>>> 147

四、功德并举,壮志末酬>>> 149

桃源何处寻渔父

宋教仁袁世凯心目中的头号劲敌

一、性情中人>>> 150

二、成立国民党>>> 180

三、有救国之志,无防人之心>>> 163

四、桃源何处寻渔父 >>> 166

刘郎死去霸图空

刘道一中国同盟会中为革命断颈的第一人

一、虎父焉有犬子>>> 170

二、大丈夫死即死耳>>> 170

三、与秋瑾情同姐弟>>> 170

四、“但期吾道不终孤” >>> 170

海魂

陈天华 同盟会中鼓动力最强的宣传家

一、热血的沸响>>> 180

二、悲愤难解,投海自沉>>> 180

三、东海之魂>>> 187

负罪千秋

杨度怀“绝学”、误入歧途的大才子

一、湖南少年>>> 191

二、“旷代逸才” >>> 195

三、愧对恩师>>> 204

四、晚景惨淡>>> 208

凤凰涅磐

熊希龄致力于慈善事业的国务总理

一、大难不死,后福可期 >>> 210

二,在政治跑道上起飞>>> 215

三、落水凤凰不如鸡>>> 217

四、致力于慈善事业>>> 222

药中甘草

谭延闾以混世哲学大获成功的官场奇人

一、祸兮福之所倚>>> 220

二、名实相副的“水晶球” >>> 227

三、美食家和书法家>>> 229

四、是非自有后人说>>> 231

老虎总长

章士钊 一个满脑子充满悖论的奇人

一、操笔如操刀>>> 233

二、不加入任何团体和党派>>> 235

三、深涉政界,留下污点>>> 237

四、与新文化运动唱对台戏>>> 241

五、深得领袖信任>>> 244

女权急先锋

唐群英 中国同盟会第一位女会员

一、中国同盟会第一位女会员 >>> 247

二、女权与女拳>>> 249

三、几件轶事>>> 252

九秋风露鹤精神

何绍基 中国近代最优秀的书法家

一、贵介公子,为人耿直>>> 256

二、“五好”先生>>> 258

三、天仙化人之妙>>> 260

空留高咏满江山

王闾运能让曾国藩彻夜失眠的三人之一

一、初试牛刀>>> 260

二、再试牛刀培植人才>>> 270

三、潜心著述>>> 272

四、布衣傲王侯>>> 274

五、老眼未昏花>>> 276

六、不向空门何处消>>> 278

恶之花

叶德辉以“痞”著名、以“顽”致祸的大学者

一、讽刺联·诗谶·取死之道>>> 280

二、收藏家·学问家精致的生活>>> 285

三、搅屎棍>>> 288

四、才子+痞子=? >>> 292

三副热泪

易顺鼎 中国近代最善哭的大诗人

一、大丈夫必是有血有泪之入>>> 297

二、人生必备三副热泪 >>> 299

三、好色如狂痴>>> 304

四、做不成烈士,便做名士>>> 309

洞庭波送一僧来

八指头陀中国近代以苦行和苦吟著称的高僧

一、千疮求半偈>>> 315

二、“白梅和尚” >>> 316

三、大修行者>>> 321

衰年变法

齐白石 中国现代最高质高产的大画家

一、大画家原是细木匠 >>> 320

二、半路出家,勤奋多产>>> 320

三、衰年变法>>> 327

三、齐白石的“傻” >>> 330

大雨点

陈衡哲 执教北京大学的第一位女教授

一、才女兼学者>>> 330

二、《川行琐记》引发轩然大波>>> 338

三、履行精徽的母职>>> 340

云水生涯

沈从文 中国现代文坛最智慧的“乡下人”

一、初闯京城,几乎饿死>>> 343

二、喝到“甜酒”的乡下人>>> 346

三、上善若水>>> 350

三、不相信强权,只相信智慧>>> 353

四、云无心以出岫>>> 355

后记

主要参考书存目

试读章节

一、投笔从戎

有些话深藏玄机,比如“英雄不问出身”这一句,是因为其中别有忌讳,比如朱元璋(他是否英雄,姑且不论)那样的超级猛人,出身不清不白,你若问得他烦了,恼了,恨了,轻则瞪你一眼,重则砍你一刀。彭玉麟还不至于此吧。他家世寒素,父亲彭鸣九当过合肥梁园镇巡检,大约是个七品以下的武官,李瀚章(李鸿章的哥哥)是安徽合肥人,巡抚湖南时,曾特意为彭鸣九作传,“推为皖中循吏之最”,评价可不低。这就不奇怪了,彭鸣九廉介明干,积攒了足够好的名声,却宦囊如洗,没能积攒足够多的金银。父亲死后,彭玉麟在故乡衡阳查江何隆甸度过了愁惨的少年时代,住茅椽,忍饥饿,犹自可,还有更难堪的,孤儿寡母横受族中恶徒的欺凌,连仅有的一点薄产也被侵吞了,弱弟竞险些被人挤到河中溺毙。一天,母亲王夫人把两个儿子彭玉麟和彭玉麒叫到跟前,哭着对他们说:“老是受欺受压的,这地方没法长住下去。你们尚未成年,还是远出避祸吧。记着,从今以后,你们要自强自立,等有了出息,再来见我!”慈母泪落,滴滴伤情,那是揪心的深悲啊,令彭氏兄弟心血如沸。

母命难违,十三岁的彭玉麒跟人去跑远水生意,长期音信杏然。十六岁的彭玉麟则就读于衡阳城中的石鼓书院,叩问经义,钻研诗书,颖悟是不用说了,精勤是不用说了,更难得的是他“媪袍敝冠,介然自守。……未尝有饥寒之叹”。不叹饥寒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饥寒,没过多久,彭玉麟便投笔从戎,在军营担任“稿公”(文书的谑称),职位卑微,但好歹有了一份薄饷,可以赡养母亲,甭提他有多开心。彭玉麟为人纯孝,妻子邹氏早年侍奉婆母汤药不够周至,其后便再难得到夫妻间的鱼水之欢,这惩罚可真够重的。

彭玉嶙的运气总有那么好。一天,素以伯乐自许的衡阳知府高人鉴来军营拜访协镇,看到案头放着一份文书,字体非颜非欧,气格亦豪亦秀,便问协镇这份文书出自何人之手。协镇说是彭玉麟。高知府激赏道:“此字体甚奇,当大贵,且有功名。”彭玉麟能得到知府的青睐,执贽为其门下弟子,人生路走起来就顺坦得多了。他曾作一副楹联,“绝少五千拄腹撑肠书卷;只余一副忠君爱国心肝”,气节自见,高知府对他又更加高看一眼。彭玉麟的出身止于附生(秀才),附生已足够了,左宗棠也只是个举人,不曾进士。八股文,害死人,他俩能闪得开身,是因为时势与英雄两造之际,都把握住了奇妙的机会,这机会与其说是满清王朝小小气气给的,还不如说是太平天国大大方方给的。

彭玉麟平生第一仗,并非对付金田洪教主,而是对付新宁的李沅发,此人纠集瑶民,破了城步,杀了县官,一场小打小闹,仅此而已,自然不堪一击。作为谋士,彭玉麟随军有功,却不愿接受蓝翎顶戴,留任武职。那时文人多自重,视武职如敝屣。他宁愿去耒阳,帮富户杨江掌管当铺的银钱出入,屈大才为小用。真有他的,“为人司出纳,视其财如己有,放散无所顾虑”。后来,那些浅见短识的人总算明白了,赈贫济困,好处多多,一场大动乱,处处杀人放火,惟独这家当铺奇迹般地幸存下来,没有遭到劫掠。

咸丰四年(1854),曾国藩治兵衡、湘间,博求奇士,有人推荐彭玉麟胆略过人,足堪倚任。当时,彭玉麟正居母丧,不想出去闹腾,恰巧曾国藩也居母丧,便对彭玉麟说:“乡里藉藉,父子且不相保,能长守丘墓乎?”这话倒是在理,使彭玉麟大为感奋,遂决意留在湘军效劳。

自此三十八年,诸将帅或官或罢,或先亡逝,惟公旦夕军中,未尝一日息,亦未尝一日官也。

以上引文出自晚清大名士王闾运的《诰授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详勇巴图鲁世袭一等轻车都尉钦差巡视长江水师赠太子太保衡阳彭公年七十有五行状》。“未尝一日息”好理解,“未尝一日官”却令人犯糊涂。粗粗扫一眼彭玉麟的履历,上面递次有湘军水师统领、安徽巡抚、兵部侍郎、兵部尚书这些越做越大的官职,连国防部长都当了,王闾运还说他“未尝一日官”,却是为何?依我看,他的意思可分两层,一是彭玉麟辞官是出了名的(当时有一种说法:“彭玉麟拼命辞官,李鸿章拼命做官”),除湘军水师统领一职外,其他数职,虽是显赫的二、三品大员,别人求之不得,他却扔弃烫手的山芋似的,辞之再四。他曾在奏折中自陈:“臣素无室家之乐,安逸之志。治军十余年,未尝营一瓦之覆,一亩之殖。受伤积劳,未尝请一日之假。终年风涛矢石之中,未尝移居岸上,求一日之安。……臣之从戎,志灭贼也。”既然江南已全境收复,他便不肯贪位、恋权、忘亲,而要解甲归田,为慈母守丧终制。朝廷多方慰留,甚至为他“设例外之例”,别置长江巡阅使一职,“有事而非差,无官而有禄”,可见器重的程度。二是彭玉嶙为人俭朴随和,对位卑者能免去官礼,平等相待,“生平治军严而不倨”。他还折节下士,乐意与他们结布衣昆弟之好,尤其喜欢跟墨客骚人相往还,当世称之为高雅。他跟大名士王闾运交情至笃,晚年退居衡阳查江,王曾去拜访。彭玉麟暮岁主持抗法战事,王闾运致书冰案,道是“头白天涯,两心犹照,不减元、白神交也”。部长大人退息故里,不住华屋广厦,只“于府城东岸作草楼三重自居”,灌园种树,怡然自得,难怪平生从不轻易推许时人的王闾运对他赞誉独多。

部长级的高官,在清朝,俸禄颇为丰厚,或许意在高薪养廉?彭玉麟生性不爱浮华,自奉甚俭,平日布衣蔬食,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他不是守财奴,几千几万两的俸银和赏银,随手而尽,一部分用于周济穷困的亲友,赠予凯旋的部下,另一部分则用于赞助公益事业。光是独资改建船山书院一项,彭玉麟就出银一万二千两。此外,助建衡清试馆,出银一万两;助建育婴堂,出银二千两;助修《衡阳县志》,出银五千两。雪帅舍得花钱,他多财善贾的弟弟彭玉麒也舍得花钱,兄弟俩一生散银近百万两,多半花在公益事业的“刀刃”上。彭玉麟不喜欢密结朝中强援,所以那些高居庙堂之上的大佬想得到他一封书信和十两赙银都难上加难。

彭玉麟为官而不恋栈,不贪钱,这容易吗?我们毋须远眺晚清鳄鱼潭似的官场,只要把眼光往当今的政界稍稍一掠,就要惊诧于那些墨墨贪官动辄受贿过百万,过千万,过亿元,却从未见他们拔一毛以利天下。说他们是杨朱的信徒吧,他们根本不配,因为杨朱的原话是:“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当今的贪官不愿“损一毫利天下”,却恨不得“悉天下奉一身”,可谓自私到了极点,自私到了病态的程度,病入肉体之腠理还有得救,病人灵魂之膏盲,就没得治了。这样的馋吻巨鳄多而又多,不但百姓受尽盘剥,还会导致民族的沉忧,国家的衰败。

P53-56

序言

湖南人凭什么纵横天下

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湖南人心气特别傲,胆气特别豪,才气特别高,天性喜欢冒尖出头:执政有毛泽东和胡耀邦,治国有刘少奇,打仗有彭德怀,抓经济有朱镕基,绘画有齐白石,编剧有田汉,写小说有沈从文,作曲有谭盾,研究杂交水稻有袁隆平……这些现、当代杰出人物的事迹可谓有口皆碑,家喻户晓。倘若我们飞跑的好奇心不肯就此止步,还要探头往历史的纵深处再仔细瞧一瞧,肯定会更加吃惊,因为赫然在目的是这样一行文字——“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

这个说法由来已久,其中容或有些水分,但它跟晚清盛传的那句“中兴将相,什九湖湘”一样绝非故意夸张。晚清七十年间(1840~1911),湖南涌现出来的人才,论质论量,江、浙、粤三地必须集合全力方可抗衡。数百上千位卓然命世的雄杰,在政治、军事、教育、文学、艺术、宗教等多方面,成为近代中国的“火车头”。他们同赴时艰,共纾国难,从未有过畏葸和退缩。蔡元培曾在《论湖南的人才》一文中写道:“湖南人性质沉毅,守旧固然守得很凶,趋新也趋得很急。湖南人敢负责任。”诚然,在大批湖湘雄杰中,无论是守旧的“后卫”(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维新的“中场”(魏源、郭嵩焘、谭嗣同),还是革命的“前锋”(黄兴、蔡锷、宋教仁)都是世间不可多得的顶尖高手。若将他们组成一支“全明星足球队”,真可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从整体上打量湖南人,我们有何观感?由于气候潮湿、环境闭塞、资源匮乏,湖南人从一开始他们就必须胼手胝足,筚路蓝缕,从艰苦贫穷之中找到乐趣。古人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湖南人既然无法在天时、地利两方面与外省人抗衡,便在人和方面狠下工夫,他们抱成一团,结为一体,特重家乡观念,视老乡为兄弟姐妹。以前,湖南的帮会组织特别发达,哥老会、三合会之类的江湖堂口比比皆是,常年在外谋生的人多半要加入帮会,寻求保护,革命党人也与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湖南人袍哥习气较重,颇有点“义”字当头,虽万死而不辞的意思。湘军能征善战,敢扎硬寨,打死仗,与此不无关系。

清代之前,僻处蛮荒地带的湖南并不以出产人才著称,数得出的重量级人物仅有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怀素和宋代大思想家周敦颐等寥寥数位。唐、宋两朝,迁客骚人在湖南盘桓者颇多,张说、孟浩然、王昌龄、杜甫、元结、柳宗元、秦观、辛弃疾,对湘地风气之开影响极大。从清朝至民国,湖南地面更是如同春天的向阳山坡上长蘑菇,人才出了一茬又一茬,政坛和军界的人才就不必一一枚举了,光是文艺、学术方面所出的人才就可以排成长队,王夫之、何绍基、王运、王先谦、欧阳中鹄、叶德辉、易培基、易顺鼎、齐白石、欧阳予倩、贺绿汀、沈从文、田汉、丁玲,哪一位拿出来不是大师和大匠?哪一位站出来不是擎大旗、扛大鼎的人物?

湖南人吃辣椒号称“天下第一”,其“辣”字诀的极端表现是:办大事快刀斩乱麻,作风极为凌厉;对敌方心狠手辣,不留丝毫余地。湖南人刀刚火辣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归纳起来,其特点至少有以下十一个方面:

一、质朴,务实而不务虚;

二、倔强,又谓“霸蛮”,头撞南墙而不回;

三、傲岸,不拘细行琐德;

四、吃苦耐劳,如同骡子负重行远;

五、坚韧执著,屡败屡战,不胜不归,打脱牙齿和血吞;

六、刚健,勇于任事,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

七、自信,天降大任,舍我其谁,当仁不让;

八、好学,虽武将亦能折节读书,求知欲旺盛;

九、任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疾恶如仇,锄强扶弱;  十、特立独行,具有独立自由的思想和坚强不磨的志节,喜欢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十一、不怕死,不要命,老子不信邪,要死卵朝天,不死变神仙,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在最无退路时舍身忘死。

近、现代文人汤增璧曾说:“湖南人士矜气节而喜功名。”这话大抵是不错的。湘籍民主革命家宋教仁一言以蔽之:“湖南之民族,坚强忍耐,富于敢死排外性质之民族也。”另一位湘籍名家章士钊则说得更为透彻:“湖南人有特性,特性者为何?日:好持其理之所自信,而行其心之所能安;势之顺逆,人之毁誉,不遑顾也。”喜欢干大事、能够成大局的湖南人确实知行合一,只要认定了某个主义、某条道路,就会持之不疑,行之不悔,“一意干将去”(左宗棠语)。湖南人“霸蛮”而又“摅灵动”,其不胜不归的心劲体现为一种比野山椒更辛辣,比牛皮筋更柔韧的硬汉精神。此外,湖南人有很强的地方观念、种族观念和国家观念,连??巷细民也关心政治,先天下之忧而忧。湖南人建功、立业、扬名的心劲特别足,这也许是接受了屈原的精神遗产的缘故吧。

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翁同龠禾、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和章炳麟这些“王牌”人物无不与湘地的俊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或是师徒,或是盟友,或是同志,或是劲敌,或是仇雠。由当初“无湘不成军”到后来“无湘不成事”,从当初“蛮荒之地,人材鲜少”到后来“湖南人材半国中”,近、现代百余年间,湖湘雄杰的奇能伟力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晚清以迄民国,天漏日残,湖湘雄杰每每充当冒险建功的“补天者”和“追日者”,他们自然而然形成紧密坚固的人才链,屡次在节骨眼上挺身而出,起到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作用。曾国藩一手缔造湘军,解救了江南数省的黎民;左宗棠统领湖湘子弟,保住了西部边陲的金瓯完整;谭嗣同头颅一掷,激起了革命回声;陈天华蹈海而死,同盟会空前凝聚;黄兴指挥广州起义,中华民国有了明显的胎息;宋教仁组织政党内阁,民主宪政透射出第一缕晨曦;蔡锷打响护国战争,彻底铲断了封建帝制的根系……可是,星移斗转,岁月嬗替,这些湖湘雄杰的盖世功勋却差不多已变成一笔茫无头绪的糊涂账,至于他们非凡的人格魅力则更是鲜为大众所知。对此,作为湘籍后生,我能做些什么?清账与钩沉这两项工作都旷费时日,剧耗精神,非一人之心力所能承揽,我要做的只是像采珠者那样去打捞一颗颗久已沉落于岁月深处的雄心,我相信它们依然鲜活,并未丧失掉固有的光热。

从晚清到民国,政界、军界、文艺界的湘籍巨子普遍重视品德修养,胸襟开阔,器识弘远,为人行事光明磊落。比如两江总督陶澍就从不乱来,他在安徽巡抚(相当于省长)任上时,深感官场腐败,看出“子民”与“父母官”之间早已形成深刻的仇隙,那些威福自享的官吏“其于百姓则鱼肉也,百姓视之,亦虎狼也”(《陶文毅公年谱》),他欲以一人之力澄清安徽一省的吏治。但由于贪官污吏十分奸猾,彼此勾结,慎为掩护,不易彻查,体制上的漏洞绝非一人之力所能堵住,陶澍治来治去,功效甚微,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好撰写一副自警联高挂于府堂之北:“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无人知者;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他决意做宦海清流,这是传统知识分子内心最深处的自洁精神在起缓释作用。又比如“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他一生勤政好学,谋国之忠,知人之明,无人能出其右,他终生以“血诚”二字待人处事,训弟教子,且主张持家勤俭,亲为家中妇女制订功课单,以使她们免于骄惰。又比如湘军大帅左宗棠,他自比为黄牛,乐于负重行远,年近古稀,他仍然统领湖湘子弟远赴天山之北,平定叛乱,收复疆土,他不顾高龄,坚持住在军营,与士卒同甘共苦。后来,他的大儿子左孝威去塞北省亲,随父亲入住军帐,受寒致疾,回家后一病不起。又比如“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危急关头,他义薄云天,誓为变法而流血,却敦促梁启超赶紧逃出魔爪,他那句“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的话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由衷说出的。又比如民国元勋黄兴,他不争名位,延陵高揖,曾对胡汉民说,“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这无疑需要极大的雅量。又比如民国大将蔡锷,他不仅主张“军人不党主义”(即军人严守中立,不加入任何政党),还特别关心民瘼,他任云南都督时,云、贵两省的商贾感戴其恩德,大家合计着要为他铸造一尊高大威武的铜像。蔡锷敬领大家的好意,却用这笔款子赈恤两省的饥民。事后,他对大家说:“君等铸我像,享受荣名,在百年千年之后,若辈哀鸿,食此涓滴之赐,当可活命无算。彰人之功,不若拯人之命也。”这才是足以垂范千古的伟人之仁。正由于这些湘籍的雄奇之士品德高尚,湘人才能在近代史上唱主角,执牛耳,充当火车头。

“人类历史归根到底只不过是伟人的历史。”

英国哲学家卡莱尔先生这一毫不含糊的观点长期不为某些历史学家所认同,但证诸古今,如合符节,很少有什么例外。“世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伟人是一面极为清晰的镜子,从他们身上不难看到一个时代的理性与疯狂、进步与反动。

中国渴望与世界接轨,渴望富强发达,渴望成为东方的醒狮和飞龙,由来久矣。然而,怎样才能使中国猛醒和腾飞?从何处方可获致那句“芝麻开门”的秘咒?百余年来,湖湘英杰一直为这个想法生死以之。自晚清洋务运动以迄于今,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一波三折,历史提供了太多太多血泪相和的教训,这是后人不应该轻易忘却的前车之鉴。

知人而论世,论世而知人,谈何容易!本书共收入二十六位湖湘英杰,他们既是本书的骨架,也是本书的血肉和筋脉。我要特别声明,在本书中,地域概念其实无关紧要。尽管那些高蹈远翥的一代天骄与湖南这方热土息息相关,但他们并不受三湘四水的局囿,在中国大擂台上,他们都是重量级的角色。

胡适先生曾戏言:“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他捅破了薄薄的糊窗纸,可是这位文化大师仅仅留意于历史的幻影和假象,难免避实就虚。历史的某些真相固然长期遭到遮蔽,但它们不可能永久遭到遮蔽,必定会有重见天光的那一天。世间总有一些怀疑者不满于现成的结论,他们将轻装远行,用新观念的镐头掘开历史的荒冢,找到可供破案的“人骨拼图”,做出正确的“尸检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放湖南人出一头地”,使三湘人才喷薄激涌的景象蔚为壮观,这一放便放出许多的轰轰烈烈,放出无数的可歌可泣。孙中山曾在诔词中称道宋教仁:“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湖南从来就不缺少这样的第一人,魏源是中国早期洋务派中极力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第一人,郭嵩焘是中国外交界中仗节出使欧洲的第一人,谭嗣同是中国维新派中为变法流血的第一人,唐群英是加入中国同盟会的女性第一人,刘道一是中国同盟会中为革命断颈的第一人,陈天华是中国留日学生中为正义事业愤然蹈海的第一人,陈衡哲是北京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杨度在《湖南少年歌》中以极大的肺活量唱出了湖南人的最强音:“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这可不是只图悦耳的花腔,而是湖南人打从火辣血性里吼出的一嗓子。我在本书中所抓的全是典型,这些超级“钻石”光芒耀眼,我们无法回避,也不应回避。

王开林

2007年7月16日改定

后记

这部书稿前前后后花费了我十年时间,读书的X-夫很不轻松,弄清楚一些历史疑团和疑点也很不容易,好歹是千里走单骑,总算走到了目的地。

用解剖个人的方法去解读历史,这样做也许算得上笨,但写作本身趣味无穷,这便是我能够坚持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历史长廊中,单个单个的人非常重要,值得认真考量,他们是珠串上的珠子,时间便是那根贯穿其中的金线。我拣选的这些珠子——在苍茫岁月中依然熠熠闪亮的珠子,绝不会令大家失望。

书写成了,剩下的事情便该交给编辑和读者,我反而成了局外人,这同样有趣。

王开林

2007年7月17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敢为天下先(湖南人凭什么纵横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开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807410
开本 16开
页数 3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7-11-01
首版时间 2007-11-01
印刷时间 2007-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864
丛书名
印张 2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