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选择快乐--献给咨询师和摇摆于痛苦与快乐之间的大学生
内容
编辑推荐

远离痛苦,选择快乐,让期待获取快乐的人真正开始享受到生活中的快乐——这正是本书的写作目的。

全书共分七部分:学习篇、交往篇、恋爱篇、求职篇、网瘾篇、成长篇与心理委员篇。各部分主题明确,内容通俗易懂,语言文字流畅。特别地,本书还把“网瘾(即网络成瘾)”与“心理委员”作为专题篇进行阐述,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学生能真正走进网络成瘾者的内心世界,避免重蹈网瘾者的覆辙,预防再现网瘾者及其家庭所遭受的痛苦生活经历。而“心理委员”是高校中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新生事物,作为制度,“心理委员”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与健康水平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一种角色,一个个“心理委员”正在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快乐!最后,对“成长篇”也需简要地做些补充说明,本书主要强调“心理成长”,尤其是遭遇到种种心理困惑的人们如何更快地获得心理成长。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全书中的案例都是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所征集到的相关咨询案例,汇集了来自全国高校近60名作者在一线心理咨询中的工作成果。

本书适于大中学生及其家长、中学与高校的心理咨询教师、负责学生教育工作的管理人员以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内容推荐

远离痛苦,选择快乐,让期待获取快乐的人真正开始享受生活中的快乐,这是本书的宗旨。

本书汇集了全国高校50多位一线心理咨询师为“打造一流心理成长空间”而撰写的经典心理咨询案例,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的部分成果。适于大、中学校学生、家长、心理咨询师以及关注他人及自身心理健康的人士阅读。

目录

▲学习篇

 ★考试引发的抑郁(廖克玲)

 ★走出阴影,生活同样美好(王煜)

 ★我的人生在哪里(李翠云)

 ★找回自信(黎志东)

 ★最后一次英语四级考试(赵侠)

 ★能力显示与考试焦虑(李慧)

 ★小悦的心事(张巧爱)

 ★可以磨合的习惯(詹启生)

▲交往篇

 ★他为何害怕与同学并坐听课(雷五明)

 ★为亲情减负(黄雅洁)

 ★认识自我,走出寂寞(韩宜中)

 ★父亲有了外遇之后(詹启生)

 ★生命的遗憾(康洁)

 ★羞答答的玫瑰不再静悄悄地开(郭敏)

 ★遗漏(杜健纯)

 ★女孩的苦闷(竹心)

 ★我的肩好像湿了(竹心)

 ★走向属于自己的那弯彩虹——关注来自家庭的性干扰(竹心)

 ★觉得别人不理我(詹启生)

 ★大汗淋漓的“陈述”(詹启生)

 ★爱偷东西的女生(肖玺)

 ★东边不亮西边亮(詹启生)

 ★让人忽略的角色(詹启生)

 ★她为何总是胃疼(尚洁)

 ★为什么我的友情却成为别人的枷锁(孙萱)

▲恋爱篇

 ★千里迢迢相约会(詹启生、王祖尧)

 ★男友为什么离开我(韩宜中)

 ★战胜挫折,重建信心(王煜)

 ★一个迷惑的女孩儿(贾利波)

 ★爱的双人床,心的单人房(郭敏)

 ★不带走一片云彩(竹心)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恋爱指导案例(姚君君)

 ★花心(詹启生)

 ★辞职的背后(张秀红)

▲求职篇

 ★往前走还要向两边看(韩宜中)

 ★考研后的期待(詹启生)

 ★转租火爆遭恐惧(詹启生、王祖尧)

 ★抬头笑看面试官(詹启生)

 ★鱼与熊掌的两难选择(杜林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詹启生)

 ★烫手的山芋(詹启生)

 ★点亮心中的灯塔(韩东博)

▲网瘾篇

 ★父母争吵酿苦果(詹启生、陈春晓)

 ★打骂挡不住网络的诱惑(詹启生、陈春晓)

 ★用网情填补早恋失败的苦楚(詹启生、陈春晓)

 ★隔代宠爱的代价(詹启生、陈春晓)

 ★锁不住的女儿心(詹启生、陈春晓)

 ★与孩子平等交流(詹启生、陈春晓)

 ★谁使他迷恋网络,游戏人生(华道云)

 ★一个快乐女孩的回归(张玺)

▲成长篇

 ★是洁癖还是性困扰(岳连甫)

 ★怎样才能走出家庭对我造成的阴影(张秀芳)

 ★阳光下的阴影(贾利波)

 ★告别强迫症的痛苦(周立群、张莉)

 ★带着“问题”去生活(郭岳)

 ★他为什么总想成为“伟人”、“超人”(李慧)

 ★心理成长的历程(竹心)

 ★给自己的心灵撑把伞(竹心)

 ★走进抑郁症患者的心灵世界(姜琨,乔静芝)

 ★“情绪感冒”的女孩(沈琼)

 ★接纳普通的“我”——一例心理应激障碍的咨询和思考(杨映秋、孔燕、宋怡)

 ★只有面对,才能忘记(裴秋宇、张爽、聂万勇)

 ★目光恐惧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苏继春)

 ★隐藏心中的“狂犬病”(苏继春)

 ★“强迫思维”的标签(鲁倩)

 ★我不是一朵玫瑰花(涂翠平)

 ★亲历连环恐惧之后(陈晶)

 ★原谅生活(吴婷)

▲心理委员篇——校园和谐的新角色:心理委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机制的实践探索(宋怡、孔燕)

 ★以班级心理委员模式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深人开展(王娜)

 ★浅析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制度建设(高淑芳)

 ★深化心理委员职能,促进高校班级和谐(詹启生)

 ★构建学院心理工作体系及心理委员制度的实践探讨(赵礼)

 ★试论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联络员在心理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郑召丽)

 ★班级心理委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势力”(包陶迅)

 ★性格?环境?网游?——谁之过(龙悦)

 ★除了上网,我还能做什么(吴许懿)

 ★溺爱把他推向网瘾(白洁)

 ★如何成功戒除网瘾(韩岚)

试读章节

4月17日,当时心理咨询室还未成立,经学生处谢老师介绍过来的一个女生,名叫陈××今年21岁,是管理系2002(1)文秘班的学生。当时她来找我们,进入心理咨询室时,沉默寡言,面色白且发青,讲话时有气无力,身体十分虚弱。她自己说经常大便不正常,不合群,不善与人交往。我问她这种情况有多久,她说,高考以后就这样了,曾经去看过医生,已经吃了一年多的药了,医生说要她慢慢把药减下来,她说吃那些药就便秘。我就建议她一是要锻炼,二是要听医生的,三是要合理营养,四是要写日记,五是要学会关心他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从这次以后她坚持写日记了,日记里写了有关老师帮助、关心她的事情。有时学校搞活动我主动找她一起参加,她在日记里也写了有关团体活动时她收到礼物等很开心等事情(那天晚上还拿日记给我看)。

6月8日,那天她又打电话给我,说她现在看不进书,也不想去上课,说要找我。在吃饭的时候,她吃了几口就不想吃了。我安慰她说一定要吃下去。我跟她聊了一个多小时,她说她原来没有过不喜欢学习的时候,现在到临近考试时,她一点都看不进书,也不想上课。我说,这很正常,到考试的时候,就不要看太多的书了,注重休息就可以了。她又很急,说好像有很多东西没有复习到,真想把所有的书都撕掉。她说着就哭起来了,很激动的样子,并且脸色更难看。我劝她不要哭了。我知道她的考试焦虑症、抑郁症又犯了。我问她,最近有没有坚持吃药,她说那药太贵,家里又没钱,她最近在吃一种邮购的免费的药,还有一种是喷剂,说那喷剂几分钟有用,过后就没用了,她还说她吃了这么多药怎么就治不好?我说,这种病是治得好的,全球犯这种病的已经很普遍,正常人很容易犯这种病,就像人们的感冒一样,要她不要着急。我带她去心理咨询室,将有关防治抑郁症及抑郁症的资料放给她看。我说不用怕,要勇敢地正视病情。我要她马上把原来的病历拿来,还有她最近邮购的药一起拿到我的办公室来。我看了病历:2003年6月20日她就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医生在病历上写着抑郁症。接着她都去医院看了有五六次,还有两个星期的处方,经过她同意,我一并在传真机上复印了。她说她的病吃了那么久的药怎么还没好?我说你父母知道吗?她说知道,她父亲说吃了那么久还没好。我说要不要打电话告诉她父母?她说不要,怕她父母着急。我征求她的意见,说要她系里老师陪她去医院,她同意了。于是,我马上给管理系的刘主任打电话,说明天他们系里要派人陪她去医院。打了几个电话,主任说他们系里忙,派不出人手,还是要我去。主任说陈××较信任我,还是由我陪她去较.好,再说她不愿意让人知道。接着,我陪她去操场散步,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我问她有没有钱,她说要去取,晚上取不到因为卡坏了,要明天早上去银行取。我说医院很远,我们得提前出发,没钱我先借给她,明天再还给我,她答应了。我们第二天早上六点起床,六点半在西校饭堂吃早餐,七点出发。P2-3

序言

地球每天都在转动,新事每天都在发生,心事每天都在形成。

但面对每一件新事,对不同的人却会形成不同的心事。

事件是客观的,其本身没有好坏;

心事是主观的,其状态好坏明显。

客观的事件无法选择;

主观的心事任由我取。

但当生活中的痛苦与快乐同时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有的人选取的却常常是“痛苦”,而不是“快乐”。

面对失恋、挫折或其他重大逆境,有人以泪洗面,寝食不安,有人笑待逆境,坦然自若;有人选择了痛苦,有人则选择了快乐。选择“以泪洗面,寝食不安”者沉浸在痛苦之中,选择“笑待逆境,坦然自若”者则可快乐地迎接心灵之春的到来。

当选择“痛苦”时,随之而来的就是情绪低落、思绪混乱、委靡不振、活力丧失、疲乏失眠……在悲观失望中度日如年、度分如月、度秒如日。

当选择“快乐”时,随之而来的就是情绪高涨、思维敏捷、精力旺盛、积极进取、睡眠香甜……在美好期望中视年似日、视月似分、视日似秒。

与其痛苦年年、月月、日日,

不如快乐日日、分分、秒秒。

远离痛苦,选择快乐,让期待获取快乐的人真正开始享受到生活中的快乐——这正是本书的写作目的。所以本书也就简洁地定名为《选择快乐》。

全书共分七部分:学习篇、交往篇、恋爱篇、求职篇、网瘾篇、成长篇与心理委员篇。各部分主题明确,内容通俗易懂,语言文字流畅。特别地,本书还把“网瘾(即网络成瘾)”与“心理委员”作为专题篇进行阐述,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学生能真正走进网络成瘾者的内心世界,避免重蹈网瘾者的覆辙,预防再现网瘾者及其家庭所遭受的痛苦生活经历。而“心理委员”是高校中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新生事物,作为制度,“心理委员”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与健康水平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一种角色,一个个“心理委员”正在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快乐!最后,对“成长篇”也需简要地做些补充说明,本书主要强调“心理成长”,尤其是遭遇到种种心理困惑的人们如何更快地获得心理成长。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全书中的案例都是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所征集到的相关咨询案例,汇集了来自全国高校近60名作者在一线心理咨询中的工作成果。本书通过召集来自全国各学校的心理咨询专家,让他们发挥各自的描写叙述风格,共同打造一本别具一格的心理咨询案例集,期望则是使本书成为“高校一线心理咨询教师打造一流心理成长空间”的经典心理咨询案例集。当然,这仅仅是我们的愿望而已,由于作者的经验有限,要完成和达到此目标还是困难重重,不过我们还是尽力做得更好。同时,在这些案例的撰写过程中都严格遵循了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如果读者发现案例内容与自身经历有雷同之处,请不要对号人座。

本书适于大中学生及其家长、中学与高校的心理咨询教师、负责学生教育工作的管理人员以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此书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在此书的编写过程中,首先感谢来自全国各高校投稿的教师们,他们的来稿为此书的出版奠定了充足的素材,尤其是每一个案例后面都凝聚着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另外,我们还要感谢天津大学出版社的高希庚老师,他为本书的出版经常进行专业上的指导。

詹启生

2007年3月10日于北洋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选择快乐--献给咨询师和摇摆于痛苦与快乐之间的大学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詹启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824412
开本 32开
页数 3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3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2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0
14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