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的诱惑》
世纪末:中国知识分子的思索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丛书》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神性”的隐退与他者的显现
一 在神性与“他者”的空间地带
二 误读:时间转化为空间
三 80年代批评的双重冲动
第二章 在历时/共时的他者话语里奔突的中国“人”
一 坛子打开之后
二 独特历史语境里走出的“人”
三 感性生命:魔鬼与天使的产儿
四 个体发展与“绝对命令”
五 理性:西学东渐的历程
六 通往自由之路
第三章 裂缝的张力:面对“需要修补的世界”
一 又见现代主义:对人道主义的战略策反姿态
二 犹豫的放逐:这里的“酒神”与“生命之流”
三 填塞式掏空:面对人与世界的意义
四 “范式”革命的时分:道不尽的与走不出的
五 重新咀嚼《野草》的悲凉
第四章 在追寻中躲避“无法修补的世界”
一 无垂无钓的“垂钓”
二 话语欲望与策略
三 “逃离”焦虑后的“失语”
四 历史与平面:批评家叙述的故事
五 叙述“叙述圈套”时的圈套
六 能指滑动与滑动能指
第五章 文化重建:走向21世纪的文学批评
一 无法被话语宰割的大地
二 “走向世界”的迷雾
三 超越“中国结”
四 寻找被流放的“边缘”
第六章 模糊思维:东方智慧之光
一 福柯们的困境
二 模糊:超越理性/非理性
三 “非善性”发现:辉煌地走向反面
四 人生、老虎与草莓
五 罗丹之思与庄生之梦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当代文学批评研究专辑
批评的寻求
“追思”90年代文学批评
文化挣扎时代的文学批评
在历史的关节点上
——谢冕与他的文学批评
永远的独立思想者
——谢冕与我们的时代
在互补中开拓
——读两部批评学专著
评彭立勋《美学的现代思考》
我与批评
艰难地“面对”
寻找批评
文艺批评家要关注小人物
反思:回到起步处
不当批评家
面对匮乏的丰富
文学批评十年
——思维深层的躁动与生机
告别20世纪
历史、现实与文化
——从《白门柳》开始的对话
是民间保存了诗歌的火种
“妙”字一扇门
——程文超教授访谈录
夹缝里的挣扎
——文化的解构与建构
答黄咏梅问
答朱竞“世纪之间”
《一九○三:前夜的涌动》
《醒来以来的的梦》
《欲望的重新叙述》
《中国当代小说叙事演变史》
《寻找一种谈论方式》
《反叛之路》
《打捞欢乐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