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让心每天开一朵花/青年心理佳作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生活是一条漫漫长路,前方是荆棘险滩还是鸟语花香,我们无法预测。每个人对于社会,犹似一滴水,要像水适应容器一样适应社会,要具备滴水穿石的恒心与毅力。让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生活的阳光会充满每一个角落。

本书采用小故事的形式,深入透彻地阐述了人生中的梦想、成长中的坚强、情感中的美好、品质的优秀、心态的平和等各个方面,为你的人生增添欢乐和智慧,让你的人生更加充实和丰盈,让幸福像花儿一样开放在生命中的每一天。

内容推荐

这世界越来越喧嚣。

有些人笑得前仰后合,有些人哭得泪雨滂沱,有些人发得金玉满堂,有些人栽得焦头烂额?离奇的剧目日复一日地在身边上演,尘土飞扬的嘈杂时常遮掩了我们的视听。

假如笑声落在酒杯里,溅起的也许是醉人的欢乐;但是,两行热泪落进去呢?你是否还能以明媚的心情去对待生命与生活?

如果说人生是一支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聆听幸福的呢语,如品味一樽酝酿多时的质醇佳酿。这一份清雅的纯正,这一份久远的情怀,时常会跳出日月的隙缝,在尘土飞扬的喧嚣中,给我们一份珍贵的安谧。

本书以小故事的形式,深入透彻地阐述了人生中的梦想、成长中的坚强、情感中的美好、品质的优秀、心态的平和等各个方面,为你的人生增添欢乐和智慧,让你的人生更加充实和丰盈,让幸福像花儿一样开放在生命中的每一天。

目录

遇见未知的自己:如何更加了解自己?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孩子

 自恋的甜柠檬

 美丽是美丽者的墓志铭

 你的性格相互矛盾吗

 记忆最不可靠

 饮食男女的心理素描

 星座,能告诉我什么?

 容易让人犯糊涂的五个问题

 很爱很爱自己

 性格双面镜

 情绪偏爱“翻跟头”

 怎样刮起头脑风暴

 是什么让你欲语还休

 怎样整合矛盾的自我

 快乐感与完成感

 心宽体瘦

 你的心理“聚焦”吗?

 40%的人都害羞

 楼阁般的复合心理

 成功的特质,你具备了吗?

人人需要抱抱熊:如何自助与助人?

 人人需要抱抱熊

 让坏情绪带来好效应

 开口索薪的六点艺术

 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你的情绪

 改变习惯的四个秘诀 

 成功的第十名

 如何对付“时间窃贼”

 五步克服恐惧心理

 “做决定”是门大学问

 学几招心理困境“脱逃术”

 心灵上的减压阀——快乐人生20招

 调整心情,高考再升20分!

 放松心情,从放松肌肉开始

 如何制怒

 消除心理“亚健康”

 “砍价”的学问

 急中生智的心理预备

 怎样锻炼最有成效

 谁旁观了你,你又旁观着谁?

 今天你防忽悠了吗?

 警惕恶性成功综合征

 鳄鱼带来的心理暗示

 行之有效的“空椅子训练法”

 好人不长命吗?

 吼出你的负面情绪

 折扣打出心理战

做自己的咨询师:如何了解心理学的奇妙?

 看左脸更易懂人心

 气候变化将导致心理疾病

 面对抉择困境的“驴子”

 会说话的色彩

 当预言落空时

 肯摆个标语牌吗?

 QQ头像显真我

 算命的“灵”吗?

 三个和尚有水吃

 人才们的烦恼

 催眠时,你是清醒的

 开会的心理规律

 不怕猫的老鼠

 “第二皮肤”的心理

 有趣的男女关系定律

 为什么郭靖不能当领导

 故事接龙和“自圆心理”

 火柴盒的发散思维

 “迷信”名牌与马太效应

 直击中国足球队的“恐韩”心理

 换个环境变个人

 无意识吸烟

 所谓的自我实现

 就要和你对着干

让心每天开一朵花:如何放松你的心情?

 一条坚持自我的蛇

 三个旅人的雨天哲学

 太平公主也有春天

 在地上画个圈

 放飞21克灵魂

 天使曾经来过

 不走寻常路

 最重要的角色

 错过

 磨砺现在,享受将来

 拾到更多的麦穗

 最好的那一个

 珍惜当众出丑的机会

 我们没有说再见

 舞者之心

 心中的孔雀翎

 101条短信之后

 平凡并不可耻

 请你记得歌唱

 像向日葵一样生长

 角落里的手写时光

我的梦境无人看见:如何解析自己的梦?

 梦中的鬼魅

 梦见了怀孕的男人

 梦中,我被人追赶

 梦见掉牙意味着什么?

 梦见爬高意味着什么?

 梦到死人意味着什么?

 梦中,我踏上了旅途

 梦中,我迟到了

 梦中失物的警示

 梦中,他注视着我

 关公战马超

 解密梦中的交通工具

 为什么梦见掉光了头发?

 困在洪水中的噩梦

 坠落的梦意味着什么

 为何梦见飞翔

 毕业多年,我为何还会梦到考试

 “绿色心脏”的象征意义

 花与爱丽丝

 红色的解梦密码

 灰姑娘的失彩美梦

试读章节

美丽是美丽者的墓志铭

十年前,求职的简历多用手写。挑选洁白的纸,用钢笔写正楷。偶有用打印机的,那端端正正的宋体字,本身就透出一种傲气。

现如今,求职简历已经做成了一大本,而且里面多有照片:风景照不行,要专业照出来的艺术照。打开本册,一个小姑娘正甜甜地对你笑。

美貌,虽然和能力无关,但却会左右我们对人的感觉。

1974年,心理学家兰德和赛格尔就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找了一些男人来看论文,要求他们看完文章后给出评价。文章的最末页贴着作者的照片:有俊有丑,但都是女性。最后发现,无论这些文章实际上质量如何,那些漂亮、有魅力的女作者所写的文章,通常被认为是好文章。

实际上,文章并非那些女人所写,只是实验者在文章最后随机贴了一些女人的照片。

为了证实这个观点,实验者又找了一些人来假扮法官。他们给了“法官”们三组罪案资料,上面写的罪行程度都相等。其中两组后有罪犯的照片:一组眉清目秀,另一组则面目可憎。第三组不附照片,请“法官”们对这些人定罪量刑,结果也是同样:第一组多被判“无罪”,第二组则多判“有罪”,第三组处于两者之间。

心理学家阿伦森也组织过类似的实验。他把大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听取同一个女大学生的答辩。在其中一组发言时,女大学生刻意打扮,显得很漂亮。在另外一组则把妆都卸掉,不再具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实验结果是:尽管发言内容相同,但在第一组时发言更能说服人,得分也更高。

事实上,人的面貌俏丽或是丑陋,与其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并无关系,但是人们总是倾向于那些美丽的人。在交往中,人们往往会凭对方的相貌而推测其人格及成就,从而发生认知上的偏差。

俊男美女有福了。找工作占便宜,答辩占便宜;就连犯了罪,也会被从轻判决。

且慢高兴,还有一个类似的实验,却是相反的结果。它告诉大家:美貌也不是永远的通行证。

1975年,赛格尔又做了一个实验。这次他同样找了一些志愿者做法官。卷宗背后同样附上了各式各样的女性照片。但是其中一些女性犯的罪是盗窃,另一些犯的罪则是诈骗。结果发现,“法官”们对盗窃的美女很宽容,她们的刑期比不漂亮的盗窃犯短。这与以前的实验结果相同。但是对于漂亮的诈骗犯,法官所判的刑期却比不漂亮的更长。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法官们认为,诈骗犯是在利用自己的美貌来实施犯罪。当美貌变成犯罪工具时,非但得不到宽容,反而会遭到严惩。

生就一副好面孔,自然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平H里行为做事,也比其他人便利许多。但是加州大学对6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做了统计分析,发现漂亮的女生比一般女生的成绩低14分。“越漂亮,越容易受到社交约会的干扰。”研究员这样下的结论。

天生的容貌很难改变,但自身的修养是可以改变的。美丽并不能走遍天下,自己素质的提高才是硬道理。当人们看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后,就会更快地逃开。林肯说:“四十岁以后,每个人得对自己的相貌负责。”把忍饥挨饿、动美容手术的时间拿出来,尝试了解自己的心灵,能让自己温柔又善良。虽不美,却有一身浓浓书卷气的女生,未必便输给浓妆艳抹的俏丽女子。毕竟,美丽是美丽者的通行证,但同时,美丽也是美丽者的墓志铭。

你的性格相互矛盾吗

我们现在常常说,某某热情又开朗,某某谨慎又小心。多少年来,我们也有“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俗语。可是大家知道最早的心理意义上的性格评估,是什么时候才出现的吗?

说起来,虽然我们时常用一些形容性格的词语来限定一个人,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性格研究,才仅仅开始了一百年。

1917年的时候,为了怕战场上出现太多情绪受挫的新兵,美国政府委托心理学家们做了一个量表。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名为“个人数据问卷”的量表实在是很原始。最重要的是,它的结果也不那么准。可在当时看来,在表面上,“它行之有效”。

看起来,性格研究似乎应该就循着这样一条路走下去了。但是,这中间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1928年的时候,两个神学院出身的心理学家对孩子们做了个性格测试。他们先要求孩子们做一些关于诚实度的调查,后来又偷偷观察孩子们的一些集体活动。结果令人震惊:不仅孩子们在调查中所说的话与他们实际的行为相差甚远,而且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下,诚实度也不同。

这些调查结果与我们平时的感觉明显是不符的。我们可以觉察到,有人比较诚实,有人则很狡猾;有人很保守,另一些人则比较开放。这种不符,让性格研究一下子陷入了僵局。

打破僵局的人是戈登·奥尔波特,他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领军人物。在他的一生中,性格研究,尤其是性格特征研究,始终是他研究的重点。也正是他的研究报告,给了性格研究继续下去的动力。

不同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把人看作是一个纯粹的“反应”机体,奥尔波特的思想有很多人本主义的东西。

也不同于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研究性格,更喜欢研究在显意识层面上的东西。在他看来,“深层心理学研究固然有种种好处,可也容易落入过深的研究圈子”。

奥尔波特是支持人类性格特征存在理论的。“大多数人,”他曾经写道,“在一个给定的尺度上,都倾向于占据一定的位置。”换句话说,当外界环境类似时,人们会不自觉地做出类似的反应。

可怎么解释关于孩子们诚实度的调查呢?奥尔波特最终用格式塔的心理分析方法找到了答案:他把人的性格分成了不同阶层,最高层的是这个人的主要品质或关键特征,中层的是一些平时我们常常会形容到的品质,而底层则是由各种各样的小品质构成。这些小品质,常常会因为某种特殊的刺激而引发。虽然也会有时候相互矛盾,但是并不会影响到这个人最核心的本质。转瞬即逝的情绪,或是某种特殊意外的状态,都可能是引发小品质的诱因。

奥尔波特解决了性格分析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劫难。但是,正因为他解决得太过成功,反而使这一理论默默地融人了我们的生活当中。现在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常常会说:这个人总体来说还是很沉稳的,偶尔可能会在吃饭的时候有些急躁。这就是说,他的主要性格是沉稳,但在某种特殊刺激下,有可能会表现出另外一种特征。

对于那些平时习惯于隐藏自己真实性格的朋友,这也许是一种福音: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是由一个特征塔构成。没必要一定只展现自己最核心的一面。若是可能,完整地展示自己,才会在别人眼中形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P6-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让心每天开一朵花/青年心理佳作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钱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357755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6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479-49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