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论丛》的语音和文字分卷,涉及汉语语音学和文字学两大研究领域,具体分为音系学与实验语音学、汉语音韵与方言、古文字与古代文化三个方面。所收录的28篇文章,均已在正式刊物或学术文集上发表,体现了近年来北京语言大学在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水平。
图书 |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论丛(语音和文字卷)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论丛》的语音和文字分卷,涉及汉语语音学和文字学两大研究领域,具体分为音系学与实验语音学、汉语音韵与方言、古文字与古代文化三个方面。所收录的28篇文章,均已在正式刊物或学术文集上发表,体现了近年来北京语言大学在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水平。 目录 音系学与实验语音学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Focus and Ending in Chinese Intonation Tonal Contextual FO Variations and Anchoring Based Discrimination 现代汉语节奏支点初探 诗歌格律与汉语节奏研究 从“也”和“只”看状中结构韵律的复杂性和可能的控制因素 虚、实字音演变类型的划分暨本、变音的互动关系 基于言语数据库的汉语音高下倾现象研究 汉语音韵与方言 朱保安反切渊源补证 《广韵》《王三》重纽八韵系切下字系联类别的统计与分析 朝鲜汉字音的层次和来历——兼论朝鲜汉字音与汉语古江东方言的关系 《音韵正讹》与明末宣城方音 《谐声品字笺》所反映的明末清初杭州读书音的声调特点 《语言自迩集》中的入声字读音 二百年来北京话清入字归调的变化 共时音系的历时蕴涵:中宁方言“一子”变调的生成音系学解释 古韵之幽交涉与今方言子变韵现象音变原理的一致性 林州方言“子”尾读音研究 舌叶韵母 方言音韵结构的基本特征 古文字与古代文化 试析殷墟甲骨文中“萑”和“雚”的关系 春秋金文异体字考察 金文的“年” 释新刊布应公鼎名“■” 对西周铜器《师旃鼎》铭文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读《五年碉生尊》铭文札记 从甲骨文、铜器铭文看商周时期女性的地位 略论书写方法与战国文字研究 鸟篆与东周南方文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论丛(语音和文字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维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92257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6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4 |
出版时间 | 2008-12-01 |
首版时间 | 2008-12-01 |
印刷时间 | 2008-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1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1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1 |
宽 | 171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