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医林典故
内容
编辑推荐

悠久而丰富的中医文化不仅是治病救人的科学,也体现了中国人独有的思想道德、生活方式,构成了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作者出身名医世家,医德高尚,学识渊博,悬壶济世之余,从庞杂的历史典籍中挖掘、整理出这些珍贵的史料并加注释、翻译、评点,目的在于“倡导医林医风”,“加强中医传统的医疗道德观念”。全书分为“医德”、“医范”、“医言”、“医意”等12篇,收录历代医德医风的典故一百余则,对医务工作者和普通读者均有借鉴意义。

内容推荐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医学遗产,加强中医传统的医疗道德观念,笔者选录了医籍、经、史、杂集中有关医德及医药知识的小品文百余则,编辑成《医林典故》一书。

全书分为医德、医范、医言、医意、医趣、医鉴等十二篇,计一百一十余则,每则首录原文,校正脱误,附以注释、释义,便于阅读,后用按语提出笔者的看法。

目录

医德

 1.大医精诚

 2.良医救人

 3.医德高尚

 4.张子刚起死活人

 5.喻嘉言一针救二命

 6.徐灵胎恫瘭在抱

 7.范子谦不失中医本色

 8.何元长医德可嘉

 9.大黄先生

 10.梵僧施医

 11.陈光远金牌四字

 12.狄梁公走马医赘疣

医范

 13.梁新荐赵鄂

 14.良医风范

 15.钱乙得赐紫衣金鱼

 16.刘张轶事

 17.朱葛友谊

 18.东垣附束报泗州

 19.武陵良医

 20.民间医生陈见三

医言

 21.悬壶

 22.龙蟠橘井

 23.虎守杏林

 24.讳疾忌医

 25.病入膏肓

 26.韩康卖药

 27.扁鹊斥秦王

 28.缇萦上书

 29.尊贵之病难医

 30.华佗抗曹

 31.术士献方释罪

 32.孙思邈义取龙宫方

 33.刘文质不失医尊

医径

 34.周慎斋赏月启悟

 35.王仲光窃书

 36.叶天士拜师

医意

 37.靖公巧施斩蛇丹

 38.笔头藏针

 39.葛可久击案催产

 40.滑伯仁桐叶催生

 41.韩飞霞墨符活人

 42.张戴人击木愈惊

 43.吴球巧愈疑疾

 44.大器晚成

医方

 45.张宝藏瘳太宗气痢

 46.卖药人义授黛蛤散

 47.异客授螺利二便

 48.秦皮治黄花蜘蛛毒

 49.芋梗医治蜂毒

 50.榜方通衢

 51.鹅血治噎

 52.螃蟹善解漆毒

 53.松萝茶可解猪头肉毒

医术

 54.仲景望诊侍中

 55.华佗指戒二则

 56.武则天顶礼谢医

 57.张至和一诊值百金

 58.泻肝缓脾延命三日

 59.庞安时隔腹针婴

 60.孙兆天府定风眩

 61.王继先脉决宫教

 62.史载之紫菀破肠秘

 63.宋道方丹剂缓死

 64.御赐金杵

 65.杨吉老生姜愈喉痈

 66.张总管针术神奇

 67.陆岩蒸药活人

 68.吕沧州正胆复视

 69.良医会诊

 70.葛可久坑愈痿跫

 71.草泽医人

 72.王节斋就诊山隐

 73.汪寿卿大丸定幻视

 74.傅青主毡笠活人

 75.嘉言奇治

 76.袁体庵恫吓愈狂举

 77.老医少卜

 78.吴环照金针拨内障

 79.何元长望色知溺

 80.程医生善诊樟毒

 81.鸭涎愈螺骨梗喉

医趣

 82.扁鹊易置心脏

 83.郭玉诊脉惊皇帝

 84.王贶笑愈奇疾

 85.显仁后一目存誓

 86.杨吉老轿愈斜视

 87.丹溪翁掌击相思女

 88.嬉戏

 89.陈光远堆沙活儿

 90.杖打富贵人

 91.高年童心

 92.小儿相思病

 93.叶天士巧结姻缘

 94.悲胜喜

医讽

 95.医缓

 96.外科医生

 97.医治背驼

医鉴

 98.齐闵王生烹文挚

 99.用药知弊

 100.医不识饧

 101.许绅受谥

 102.医者戒律

 103.薛雪诊误

 104.医必慎言

 105.医必鉴戒

 106.叶薛轶事

女医

 107.张小娘子

 108.安国夫人

 109.女医邢氏

养生

 110.安国寺苏轼论养生

 111.老犹童颜

 112.独睡丸

 113.有卫生之道无长生之药

附录一

 叶天士巧治痘疹

 医不自治

 叶天士奇疗“穷病”

 须发眉识

 拔箭头

 村野名手

 盛寅轶事

 龙得凤脉妙语岐黄

 误服人参之害

 蛴螬明目

附录二

 德州名医金东辰

 后记

试读章节

16.刘张轶事

【原文】河间①刘完素②病伤寒,八日仍头痛脉紧,呕逆不食,不知所为。元素③往候,完素面壁不顾④。元素曰:“何见待之卑⑤如此哉!”既为诊脉,谓之曰:“初服某药用某味乎?”曰:“然。”元素曰:“子误矣!某味性寒下降,走太阴,阳亡汗不能出,今脉如此,当服某药则效矣。”完素大服,如其言遂愈。元素自此显名。

(选自《金史⑥本传》)

【注释】

①河间:县名,在今河北省中部偏南。

②刘完素(1120—1200年):字守真,号通玄处士,金元四大医家之首。其医学造诣,不套用古方,善用寒凉药,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称寒凉派。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宣明论方》、《伤寒直格》、《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三消论》等。

③元素:即张元素(十二世纪),字洁古,易州(今河北省易县)人。金代著名医家。其治学善化古方,自制新方,对药性归经、气味、升降独有创见。著有《医学启源》、《脏腑标本药式》、《药注难经》、《珍珠囊》等。

④面壁不顾:面朝着墙壁,不予理睬。

⑤何见待之卑:为什么对待客人这样不礼貌。

⑥《金史》:元·脱脱等撰。计一百三十五卷。修于至正三至四年(1343—1344年),为纪传本金代史。

【释义】河间金元医家刘完素得了伤寒病,已经八天了,仍然头痛脉紧,呕吐恶逆不愿吃东西,自己不知怎样治疗才好。张元素听说前去看望,刘完素面壁而卧,不予理睬。张元素说:“为什么这样看不起人呢?”他诊了诊脉,便把刘完素的症状脉象说了一遍,又接着说:“你以前一定是服了某某药了吧?”刘说:“是呀。”张元素说:“你错了,某药是寒降之药,容易伤害脾气,阳气衰了,汗不得出,现在脉象如此,应当服用某种药物才能奏效啊。”刘完素被张元素这番话说得心服口服,就按张元素的意见服了药,病就好了。从此以后,张元素的医名就显赫起来了。

【按语】按《金史本传》,张元素,性聪颖,“八岁试童子举。二十七岁试经义进士。犯宙讳下第,乃去学医,无所知名。”《古今医统》载:张元素“善知药性气味、阴阳、厚薄、升降之微。”据此,张元素对本草药性深有造诣。所以他对刘完素说:“某药性寒下降,走太阴……当服某药则效矣。”他是抱着深厚的同道感情,不计小节,委婉地说服刘完素,并把其病治愈的。前人有云:“智者千虑,难免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信然。

17.朱葛友谊

【原文】朱彦修①尝治浙中②一女子病瘵,且愈,颊上两丹点不灭。彦修技穷,谓主人曰:“须吴中③葛公④耳。然其人雄迈不羁⑤,非子所致也。吾遣书往彼必来。”主人悦,具供帐舟楫⑥以迎。

使至,葛公方与众博大叫⑦,使者侍立中庭。葛公瞪目视之曰:“尔何为者!”使者奉牍跪上⑧之,葛公省书,不谢客行,亦不返舍,遂登舟。

比至,彦修语其故,出女子视之,可久曰:“法可刺两乳。”主人难之。可久曰:“请覆以衣。”援针⑨刺之,应手而灭。主人赠遗⑩甚丰。可久笑曰:“吾为朱先生来,岂责尔报耶⑾?”悉置不受。

(选自徐祯卿⑿《异林》)

【注释】

①朱彦修(1281—1358年):名震亨。元代著名医家。今浙江义乌县赤岸(旧名蒲墟)村人,因世居丹溪水旁的赤岸村,故人称丹溪翁。三十六岁跟许谦习儒,后因母病致力学医。于是远行访师未遇,后还武林听说罗知悌有医名。彦修遂前往求教,往返十数次,历时三载,才得相见,因而得到罗氏真传。四十四岁开始研究《易经》、《内经》,发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脉因证治》、《丹溪手镜》、《丹溪心法》、《金匮钩玄》、《本草衍义补遗》等。

②浙中:今浙江省中部地区。

③吴中:苏州的别称。亦泛指春秋时吴地。

④葛公:即葛乾孙(1305—1353年),字可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其父应雷,以医名世。葛公体伟,好击刺战阵之法,学文屡试不中,乃传父业,治病奇效。著有《十药神书》、《医学启蒙》、《论十二经络》等。

⑤雄迈不羁(基):性情豪放,不受拘束。

⑥具供帐舟楫:备有幔帐的小船。楫(吉),划船的桨。

⑦方与众博大叫:正与众人赌博大叫大嚷。

⑧奉牍跪上:两膝着地,双手捧信递上。

⑨援针:拿起针来。

⑩遗(畏):赠予,致送。

⑾耶(也):表示反问的语气词。

⑿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文学家,弘治(1488—1505年)进士,官国子监博士。其诗风格清朗,隐喻讽刺之意。著有《异林》、《谈艺录》、《迪功集》等。

【释义】朱彦修曾给浙江中部的一位女子医疗痨疾,痨病将愈,只是面颊红晕不去。彦修对病家说:“这面部两颊红晕我是没有办法治了,必须邀请苏州葛可久先生给以治疗。但是葛先生的性格豪放不受拘束,你是请不来的,我写封信你们带去,他必然前来诊治。”病家甚喜,于是划着备有幔帐的小船,前往邀请。

送信的人到了苏州,看见葛可久先生正和多人赌博,大叫大嚷,便站在院中等候。葛先生瞪眼看着来人说:“你是干什么的?”来人急忙跪下把信递上,葛先生看完书信,没有告辞众客,也没顾得回屋,就立即乘船前往。

葛可久来到病家,彦修立即介绍了治疗情况,并唤出病人,让葛可久先生诊视。葛可久诊后说:“治疗大法,应当针刺两乳。”病家听了,表情为难。葛先生说:“针刺时可叫病人穿着衣服。”于是拿起针来,按穴刺入,病人两颊红晕立即消失。病家十分感激,并赠送很多礼物。葛先生笑着说:“我是为朱彦修先生来的,不必酬谢我啊。”全部礼物,概不接受。

【按语】朱彦修先生誉为金元医学四大家之一,受了道德性命学说的熏陶,性情静谧,谦虚谨慎,善取他人之长补己之偏,医德之高尚,难能可贵;葛可久先生则当仁不让,为急救患者而毫不利己,与朋友交而重道义。相互切磋,相互督促,而叉互不相轻,以道义为重,所以朱葛友谊名标青史,医林传颂佳话。

当今居世之医,亦有少数尝据一技之偏,彼此诋毁,互相诽谤者,因而学识不能与日俱增,反而逐渐衰退,实乃医界之一大憾事。P30-34

序言

一、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医学遗产,加强中医传统的医疗道德观念,笔者选录了医籍、经、史、杂集中有关医德及医药知识的小品文百余则,编辑成《医林典故》一书。

二、全书分为医德、医范、医言、医意、医趣、医鉴等十二篇,计一百一十余则,每则首录原文,校正脱误,附以注释、释义,便于阅读,后用按语提出笔者的看法。

三、由于文字古奥,对某些词语、字义,不惜重复注释,以免读者翻查之劳。释文力求通俗,浅显易懂。

四、稿成后,承蒙山东中医学院周凤梧教授审阅、提出一些宝贵意见,又蒙中国中医研究院董德懋教授赐以序言,在此一并致以谢忱。

五、限于才疏学浅,时间仓促,书中难免错讹欠妥之处,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一九八六年九月于德州

后记

十余年前,研医之余,曾与学友孙朝宗君言及,医林典故,虽见诸医籍,但经史杂集之中,收录亦复不少,论多精辟,启迪后人。惜我医界同道,诊务忙碌,无暇博览群籍,因而这部分医学遗产,无人整理,迟迟不能问世,诚为可惜。倘若条件允许,决意编一本《医林典故》供诸医界同道,诊治之暇,随手翻阅,以受启迪。

1979年夏,山东科技出版社征集德州医技文稿,学友孙朝宗君偶忆此事,遂上报《医林典故》一书,并三番五次促余编纂。岂知投身医界四十余年,不过滥竽充数而已。虽有师承,幼蒙庭训,但学识浅陋,难当此任,冒昧撰写,恐贻笑大方。然推之不恭,当之有愧,于此两难之际,学友孙朝宗君义笔相助。于是,余负选文、注释之责,孙君释意、按语,从而完成初稿。

忆自1950年始,悬壶津地,良师益友,时聆教诲,收益良多。历年阅读,多方搜集,手自抄录。《医林典故》之资料,盖原于此。

《医林典故》即历代医家传奇小故事,为一般医书所未载,篇幅虽小,却极有见地,趣味浓厚,发人深省。医者读之,可开阔思路,非医者读之,亦能增长医学常识,不无裨益。

余虽年已花甲,尚愿整理、继承和发扬中国医学遗产,竭尽绵薄,就正于高明。拉杂数语缀于卷末,以识编撰缘起。

山东德州金东辰识于拯众医庐

1984年国庆节前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医林典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东辰//孙朝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51001
开本 32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5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2-49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0
14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