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工作不只为赚钱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工作只是为了赚钱,滋生乏味,缺少快乐,沦为平庸。如果工作不只为了赚钱,眼界开阔,精神富足,价值实现。工作本书就是一种修行。没有如果,你的选择会给你不同的人生!

王宝玲编著的《工作不只为赚钱》告诉你世界500强公司的选人用人标准,为你介绍中外接触企业家的职业创业理念!

内容推荐

《工作不只为赚钱》打破了一些人工作只为赚钱、求生活的观念,讲述了在工作中可以获得其他东西,比如能力的获取与突破、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自身价值的实现等,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认识工作意义的新视角,让你从此爱上工作。

《工作不只为赚钱》由王宝玲编著。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想法: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

 生活的重心:工作,工作,工作

 一天24小时,不工作用来干什么

 善待工作,工作才会善待你

 问问自己:企业为什么要聘用我

 提高你“被利用”的价值

 把成长当做激励前进的动力

第二章 活法:工作让你有尊严、有价值

 工作是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

 工作是施展才能的舞台

 工作让我们学会思考人生

 工作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工作让我们的梦想得以实现

 工作让我们参悟人生真理

第三章 干法:心的成长比薪的获取更重要

 异想天开去做梦,脚踏实地来做事

 “加班”也是在为生命“加油”

 没有业绩,就不要抱怨工作

 把自己修炼成行家,提升不可替代性

 拿出百分之百的认真

 现在,经营你的职场竞争优势

第四章 换位:老板来自火星,员工来自金星

 不是为老板正名,更不是为资本家说话

 成功一定有原因,为什么老板是老板

 为了1%的股份努力,公司也是你的

 用老板的品格督促自己成长

 把老板或者上司当成最好的学习对象

 向老板学习他的职业包装

第五章 机会:利用好8小时内外,生活更精彩

 化身脉客,获取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

 人物,人才,还是人手

 青春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浪费的

 工作是一个大课堂,我们每个人都是学生

 抓住每一次培训自己的机会

 利用好工作之外的时间

第六章 储备:努力工作,彼岸就是富足人生

 及早树立可持续的金钱观

 理财是一种长期、全面的人生规划

 把钱花到正确的地方,储蓄是最直接的理财

 在你熟悉的领域里掘到你想要的黄金

 成功理财重在养成好习惯

 在老板的指导下正确理财,减少贫富差距

试读章节

我们应该意识到:工作是上天赐予我们的一份礼物,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很多年轻人并不能理解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他们看来,休闲与玩乐才是快乐的,工作是辛苦的。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们对工作的理解会有所不同。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为了某些原因放弃了工作,可是不用工作的他们,是否一定能得到幸福呢?

曾经有一个热播电视剧《中国式离婚》,里面讲述的故事比较有典型性。剧中的女主人公林小枫原本是一名小学教师,有着稳定的工作。但是,为了照顾家庭,为了支持丈夫宋建平的事业,林小枫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一心一意地操持起家务。丈夫宋建平也由于妻子的无私奉献而拼搏成功,当上了合资医院的院长。

按照很多人的想象,这应该是一个非常美满的家庭,林小枫也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女人,可以不工作,有一个事业有成的丈夫。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往往不遂人愿。没有了工作的林小枫基本上成了“家庭妇女”,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每天接触的都是柴米油盐的琐事。这不但没有让她感受到幸福,恰恰相反,失去了朋友圈子、得不到认同的她逐渐发现自己和丈夫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开始怀疑丈夫,也因为害怕失去丈夫而采取了极端的措施去监督丈夫,甚至无理取闹。林小枫无休止近乎疯狂的闹腾引起了医院外籍老板的不满,这让宋建平在单位处境尴尬,几乎面临着被解雇的危险。

当面目扭曲、头发蓬乱的林小枫出现在丈夫工作的医院大吵大闹的时候,相信任何一个丈夫也无法忍受这样的妻子。林小枫的行为也导致了夫妻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矛盾加深,最终难逃离婚的结局。

同时,与林小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剧中的另外一名女性肖莉。肖莉由于丈夫有外遇而离婚,自己带着女儿生活。但她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在把自己和女儿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的同时,努力地工作,获得了升职。她的健康心态与她在工作上得到的认可不无关系。

试想一下,如果林小枫没有放弃工作,每天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每天都有身边同事和朋友的鼓励,有上司的欣赏,那样的林小枫还会采取这样极端的行为吗?

工作不只是谋生手段,工作就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通过工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赞美,能够享受成功带给我们的喜悦。尽管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挫折,受到打击,可这些不也是工作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吗?挫折和打击将我们磨炼得更加坚强,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在《工作与时日》中曾经讲过:“劳动不是耻辱,耻辱是懒隋,只有从事劳动才能备受永生神灵的眷爱。”努力工作,学会感恩,相信工作是上天赐予我们的一份最好的礼物吧。P4-5

序言

从年轻的时候,我就立志成为一个成功且有用的人。就读台湾大学期间,我开始不断思考未来人生要走的路,并认真考虑投入文化教育或与软实力和内容有关的产业之各种可能性。毕业后,我远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ucLA)攻读MBA和统计学博士,并于1989年学成归来。回台后,我立刻展开了圆梦计划,但是在立志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家与企业家之前,我第一步是必须深入了解那些成功者是何以成功的。这一“了解”就了解了20年,至今未歇!这一“了解”的成果,最后集结成了我的“王道成功3.0”。

其中,对职场如何成功的关注,是我研究最多的领域。

如今,作为一位学者型的企业家,我每天既有对职场就业形势的思考,又要处理不少员工的招聘、上岗、加薪、离职等问题,接触着无数关于年轻人的谋职情况。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了职场上的优劣?卓越员工与平庸员工的差别又在哪里?

每当看到关于“跳槽”、“辞职”等相关内容时,除了为一些年轻人能正确地进行职业规划而有了一个更好的发展感到高兴外,更多时候,我为他们大部分人感到惋惜痛心。

现在的员工中普遍弥漫着一种浮躁的情绪,大部分人受不起太大的累,吃不了过多的苦,耐不住寂寞,挡不了诱惑。而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埋怨工资低,嗟叹待遇差,羡慕别人有福利,眼红人家不加班……于是,对这些年轻的上班族而言,频繁地跳槽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他们因此也有了一个专门的称号——“闪跳族”。其实,按我个入的经历以及我这么多年来对企业的研究发现,丰富的履历有时反而会成为一个人求职被拒的原因。由于“闪跳族”在职场上缺乏“忠诚度”,他们也很难得到招聘单位的“满意度”。

我经过对比、调查发现,他们频繁跳槽的最大、最直接的原因都是“薪水太少”!

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么你在跳槽之前,一定要评估一下自己的职场分量。

四大资产:一、技能,是否能再提升和被充分利用?二、人脉,建立新的友谊关系需要多久,会流失多少旧公司的资源?三、影响力,能不能左右决策和取得必要资源,建立与原来同样的影响力需要多长时间?四、财务,收入能增加多少,把薪资、津贴和保险等计算在内,你的退休计划和投资是否受到影响?

两大负债:一、跳槽记录,太频繁的跳槽记录会使人显得不稳定,忠诚度受到质疑;二、业界形象,对原工作未尽力造成的负面评价和由原工作的不愉快离职造成的负面口碑。

结算后,若新工作无法增加资产,反而是增加了负债,那么请先别轻举妄动。

你一定要清楚,工作带给你的不只是薪水,不只是烦恼,更重要的是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累积的才能和良好职业品格的建立。爱上工作的全部,看到薪水之外的收获。也许别人可以控制你的工资,可是无法遮住你的眼睛,捂上你的耳朵,阻止你去成长,阻止你为将来所做的努力,也无法剥夺你因此而得到的回报。

金钱的累积和物质的享受是必需的,但是不能成为你生活的最终追求。

我在台湾虽然旗下事业众多,拥有多个董事长头衔,但由于台北市交通拥塞,我家又在信义计划区,所以每天早晨我都是先把车开到捷运(快速轨道交通)站停好,然后坐捷运,出站后还要再骑一段摩托车,才能抵达位于市中心的公司办公室。有时到邻近地方洽商,我的两轮吃油铁马照样拼命演出。坐出租车的董事长很多,但自己骑摩托车的董事长在台湾应该是少见。因此,我落下了一个称号——“骑在摩托车上的董事长”。我那些在大陆的朋友还知道我有一个习惯,每次我去北京,中午吃饭我都叮嘱他们给我订一份盒饭,或者与他们一起去食堂就餐:

我之所以讲这个,是想告诉各位,我也需要财富,也要有收入,但是我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应该以更高、更远的视野来体察。太计较物质上的得失,会失去精神上的愉悦;总抱怨收入上的高低,会失去成长的机会。

我最喜欢的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过这样的箴言:“提供超出你所得收入的服务,收入很快就将超出你所提供的服务。一个人如果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资而大伤脑筋的话,那他是看不到工资背后的成长机会的。”

我最欣赏的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也有过这样的忠告:“对年轻人来讲,注重才能的积累比注重目前薪水的多少更重要,因为它是每个人最厚重的生存资本。”

拿破仑·希尔的箴言+松下幸之助的忠告+王宝玲的故事,希望能为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益借鉴。

王宝玲谨识

2011年5月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不能把工作看成是几张钞票的事,它是人生的一种乐趣、尊严和责任,只有对工作拥有激情的人才会明白其中的意义。

——微软公司人力资源主管

我们在分析应征者能不能适合某项工作时,经常要考虑他对目前工作的态度。如果他认为自己的工作很重要,我们就会对他留下很深的印象,即使他对目前的工作不满也没有关系。

——通用人力资源负责人

对年轻人来讲,注重才能的积累比注重目前薪水的多少更重要,因为它是每个人最厚重的生存资本。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提供超出你所得收入的服务,很快收入就将超出你所提供的服务。一个人如果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资而大伤脑筋的话,那他是看不到工资背后的成长机会的。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

在职业上升期,不要把钱看得太重要,而要将钱看“轻”,一个人头脑里面老想钱,那他成不了大事。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工作不只为赚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宝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257024
开本 32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4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