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乐清细纹刻纸/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东阳木雕、青田石雕、乐清黄杨木雕、乐清细纹刻纸、西泠印社金石篆刻、宁波朱金漆木雕、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硖石灯彩、嵊州竹编,匠心独具,精美绝伦,尽显浙江“百工之乡”的聪明才智。

  本书作者张雁洲、南碎开详细介绍了乐清细纹刻纸的历史沿革、艺术特点、制作流程等,并对乐清细纹刻纸名家、名作作了解读。本书让乐清细纹刻纸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使更多的人了解它、亲近它。

内容推荐

《乐清细纹刻纸》的作者张雁洲先生和南碎开先生,是乐清市文化馆的两位退休干部,他们凭着多年来对乐清细纹刻纸的了解,加上深入调研、查找相关资料,历时半年多时间,完成了对《乐清细纹刻纸》的撰写。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本关于乐清细纹刻纸的书,第一次详实地介绍了乐清细纹刻纸。

目录

总序

前言

序言

概述

 【壹】细纹刻纸名称的由来和定义

 【贰】乐清细纹刻纸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叁】乐清细纹刻纸的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

制作及流程

 【壹】乐清细纹刻纸的制作原材料

 【贰】乐清细纹刻纸的刻制工具介绍

 【叁】乐清细纹刻纸的工艺流程

艺术特点及价值

 【壹】乐清细纹刻纸的艺术特点

 【贰】乐清细纹刻纸的历史价值

 【叁】乐清细纹刻纸的社会价值

代表作品及传承人

 【壹】乐清细纹刻纸的代表作品

 【贰l乐清细纹刻纸的传承人

保护与发展

 【壹】濒危现状及原因

 【贰】保护与创新

附录

 【壹】消逝的“母亲艺术”——剪鞋花

 【贰】乐清细纹刻纸作品欣赏

后记

试读章节

乐清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乐清湾畔风景秀丽的海上名山雁荡山麓,依傍瓯江,濒临东海。五六千年前,东海大陆架上散居的古代东夷族先民开始在乐清湾定居下来,成为乐清最早的居民。他们胼手胝足,在控山带海、利兼水陆的海湾河口,以渔猎和农耕为谋生手段,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乐清史前文化。

乐清在夏、商、周时属瓯越,西汉初年,东瓯王立,乐清归东瓯,至东晋宁康二年(374)置乐成县,属永嘉郡。后梁开平二年(908)八月,为避后梁太祖朱温父朱诚之讳,吴越王钱锣奏改乐成为乐清,至此乐清县名确定,历宋、元、明、清、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1993年撤县改市,是为乐清市。

有史记载,乐清人很早就从渔猎生活进入农耕生活,并饲养牲畜,发展生产,繁荣社会经济。南宋时,乐清城乡经济已很发达,手工业、商业兴起,对外贸易与海外交往频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艺术和民俗的昌盛,乐清的先民们很早就有了美化自身、美化生活的要求。《史记·赵世家》说:“夫剪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乐清的先民们不论男女都热衷于佩戴饰物,他们用玉石雕琢成精美的块、环,采拾绚丽的贝螺和羽毛,做成耳环、手镯和头饰。乐清人的这种审美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提高,在以后的商业、手工业及民俗活动中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以及众多优秀的能工巧匠。

乐清细纹刻纸是乐清独具一格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刻纸是剪纸的一种,剪纸是我国分布极广的一种民间美术,它是我国农耕文化的产物,几乎全国各省都有,它的制作技法有用剪刀剪的,有用刻刀刻的,也有用手撕的或用火烫的,一般都称民间剪纸。乐清细纹刻纸是剪纸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种剪纸艺术。

细纹刻纸纤巧精致,美观大方,具纤细麟、玲珑剔透之美,颇受专家好评和广大群众喜爱。细纹刻纸是乐清民间剪纸的一种,说细纹刻纸必先要说乐清民间的原生态剪纸。关于乐清民间剪纸的起源,并无太多的文字记载,也几乎无遗留的实物可以考证,现在大家唯一可以作为依据的都是引用元朝大德年间《乐清县志》上的一句话:“社里笙歌达旦,通衢剪彩为众共赏,与民同乐。”据业内人士考查,乐清民国以前曾七次编修《乐清县志》,而现在只能看到明永乐、隆庆及清康熙、道光、光绪年间修的五种,找不到元朝大德年间所修县志,宋代《淳熙乐清县志》也已失。有人就问,此引文由何处而来 谁最早引用此段文字 据查,此段引文最早出现在版画家黄信侠发表在1980年《浙江工艺美术》第一期上的《“乐清细纹刻纸”琐谈》一文中,黄信侠说是由当时乐清县文化馆馆长包珍存所提供。因包珍存爱好文史,平日勤览有关乐清的文史书籍,常做笔记,这段引文就是从包珍存的笔记本中录下来的。文中“剪彩”当是指剪彩色纸张的意思,不过当时剪的到底是什么模样则不得而知,只能说已有剪纸了,以此算来,那么到现在至少已有七百年历史了。那么传统的乐清剪纸到底是什么样子 乐清到底有哪些民间剪纸呢 这只能从近现代乐清流行的民间剪纸来了解。总的来说,这些剪纸几乎都与民俗联系在一起,都与实用相结合。从风格上看,有雅俗之分。一类是比较稚拙的、粗糙的,如用于老人做寿或孩子周岁送的寿糕寿面上的剪纸摆饰,即所谓寿花、礼花,类似浙江平阳的“太平钿”。再如重阳节糕点上的插旗,俗称“登糕旗”。前者是剪刀剪的,后者是刻刀刻的。还有旧时长辈亡故时,儿孙们在正屋的上间摆设孝堂悼念,摆孝堂要摆七七四十九天,孝堂的样式就是以竹篾扎制成花额、门窗、屏风等装饰在上间内,竹蔑上贴满彩色剪纸,图案有花鸟走兽等,形式很多。以上这些,因为都是一次性的东西,做得都不甚精致。另外一类则是非常细致的,一是供刺绣用的底样剪花,如鞋花等,民间称之为“铰花”;一是龙灯上装饰用的,即所谓“龙船花”。现在的乐清细纹刻纸就是在鞋花和龙船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工艺美术品。P6-10

序言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内涵丰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民族世代相承的文化土壤。世界发展的历程昭示我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取决于“文化软实力”。作为保留民族历史记忆、凝结民族智慧、传递民族情感、体现民族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的“活”的见证,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薪火,就是维护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对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之源,拥有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发掘,早在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在这方古老的土地上活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浙江大地积淀了著名的“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浙江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熠熠生辉、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省项目数量位居榜首,充分反映了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彰显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留存于浙江大地的众多非物质遗产,是千百年来浙江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浙江地域文化的瑰宝。保护好世代相传的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努力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责任,是建设文化大省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对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历来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重视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为此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制定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创新保护机制,建立保护载体。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民间老艺人,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与,无私奉献,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抢救保护了一大批浙江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对我省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逐一进行编纂介绍,集中反映了我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成果,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的出版对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将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保护文化遗产,既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原则,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把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新台阶,促进浙江文化大省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2008年4月8日

后记

乐清细纹刻纸早已闻名遐迩,而关于介绍乐清细纹刻纸的书却一直没有。2006年6月,乐清细纹刻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于是《乐清细纹刻纸》也就被浙汀省文化厅列入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中。

《乐清细纹刻纸》的作者张雁洲先生和南碎开先生,是乐清市文化馆的两位退休干部,他们凭着多年来对乐清细纹刻纸的了解,加上深入调研、查找相关资料,历时半年多时间,完成了对《乐清细纹刻纸》的撰写。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本关于乐清细纹刻纸的书,第一次详实地介绍了乐清细纹刻纸。

本书在撰写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少人的帮助和支持:原乐清黄杨木雕厂厂长、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王笃纯阅读了本书初稿后,提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并提供了一些原始的资料、图片;浙江省剪纸研究会会长蒋遵义也为本书的撰写提供了一些资料;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林帮栋多次陪同本书作者到民间老艺人家采访;乐清龙华细纹刻纸研究所为本书提供了不少需要拍摄的图片。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前三部分由张雁洲先生撰写,后三部分及附录由南碎开先生撰写。另外,由于本书附图采集于多方,作品的设计与刻制者难以认定,因此大量图稿没有署名作者,望有关作者原谅。

《乐清细纹刻纸》编委会主任:郑晓峰;副主任:戴成福;委员:陈新、阮静。

阮静

2008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乐清细纹刻纸/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雁洲//南碎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866238
开本 32开
页数 1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528.1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0
15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0: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