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喀纳斯湖探水怪/大自然探奇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大自然探奇系列”之一,是继“我的山野朋友系列”之后推出的又一套刘先平大自然文学书系,是作者在大自然中跋涉三十年留下的珍贵笔墨,辑录了作者多年来探险生活的奇闻奇遇。讲述了大自然的奇异景象,内容多为纪实小短篇,侧重真实性、报导性和瞬间的感悟。

内容推荐

峭壁危崖中的海花绽放着怎样的美丽?红浪翻滚,喀纳斯湖中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水怪?东极日出有着怎样的震撼之美?你可见过热带雨林深处的魔鹿?它是植物还是动物?……

大自然的景象光怪陆离,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不可思议的奇景!

目录

·魔鹿

·黑蜂旋起蘑菇云

 奇特的蛤蚧

 寻找黑叶猴

 猎蜜人

 蚬木王

 黑蜂旋起蘑菇云

·杉木王

 兄弟王

 象脚王

·东极日出

 水色奇异的三江口

 赫哲人的渔猎风采

 天之美,东极日出

 地之美,五彩湿地

·喀纳斯湖探水怪

 神秘的野马

 大漠寻找野驴

 饥渴的小鸟

 陨石上的哈萨克人头像

 美丽的布尔津

 喀纳斯湖的呻吟

 变幻色彩的湖

 退出沼泽地

 棕熊的出没

 再探水怪

·南海花

试读章节

寻找黑叶猴

根据黑叶猴的生活习性,我希望明早能在黑叶猴出洞之前,赶到它的栖息地。可负责人说还没有和保护站联系上,也就是说没有向导,那么我们只有在傍晚才能到达那里了。

负责人一片好意,安排我们去参观德天瀑布。德天瀑布在中越边界的53号界碑处,算得上是一条国际瀑布,是像一半在加拿大,一半在美国的尼加拉瓜大瀑布那样的跨国瀑布。

听到如雷般沉闷的瀑落声之后,我们又走了很长一段路,才见到河谷上空飞溅的水。此瀑布宏大,有近百米宽。水从崖上跌落,四叠之后才落入河中,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因为牵挂着黑叶猴,我催促小林赶紧往它的栖息地赶。

下午4点,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只见两座石山被一条小河环绕,就构成了猴岛。山不高,相对高差大约只有百米,山上林木葱茏。保护站的人说,这两座山上有两群黑叶猴,一为大群,约十只;一为小群,大概有四五只。

我们站在河对面,注视着山腰上的一个岩洞。黑叶猴就住在里面。

我发现距离有点儿远,提出要上山去。向导说:“你别看这山不高,可山石嶙峋,要爬上去可不容易,再说,现在到哪里去找船?”

在等待猴群归来的时间里,我向向导询问有关白化的黑叶猴的事。向导说多年前曾发现过一只,这几年就根本没见过了。

探索野生动物的世界是需要耐心的,有耐心才会有收获。可在这次等待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烦躁只是有增无减。原因是问了几件事后,两个向导的回答让我生疑,如我问最近一次看到猴群在这洞中是什么时候,他们一个说是20天前,一个说有个把月了……

太阳落山了,李老师支起的三角架已经被晒得发烫。我们瞅得眼睛都又酸又疼,仍不见猴影。

失望、沮丧以及对黑叶猴和白头叶猴命运的担忧,使我整晚的情绪都很低落。

和小林商量后,我们决定尽快赶往崇左。

到崇左后又走了几十公里,我们才到达保护区。时值中午,我感到四肢酸痛,浑身不适。李老师看我午饭没吃两口,很关切地问这问那。我说可能是这几晚没休息好的缘故。

饭后,我们在保护区值班室休息,我越睡越觉得冷,而且感到浑身发烫。我知道有麻烦了,就悄悄地吃了两颗退烧药。到3点钟时,我还是催促大家上路。

我看到李老师用担忧的眼神看着我,就装出一副非常轻松的样子。我们要先去找潘文石教授的工作站。车进入一座废弃的建筑物内,左拐右转,才在浓阴深处找到一幢平房。向导告诉我们这里原来是闲置的,潘教授来后就在此安营扎寨。

潘教授的两位研究生接待了我们。这时,我才得知潘教授已经回北京大学了。不知怎的,我心里涌起了一丝惆怅。

正在攻读博士的小王很热情,带上高倍望远镜,就领着我们出发了。

石灰岩山峰列阵,多有一两百米高。山上森林茂密,但看不到高大的树木,似是次生林。

在山间小路上走着,小王给我们作了简单的介绍:“这一带是白头叶猴的集中分布区。我们观察研究的这片,有16群~18群,180多只。我们第一次来这里是1996年。之后潘老师经过考察,决定将野外工作站设在这里。

“这里多是石灰岩山地,只有小块的峰丛洼地。这里的老百姓的生活,基本上还处于贫困状态。  “近年来,我们主要观察了附近的三四群白头叶猴。白头叶猴栖息在山上的岩洞中,每天早晨六点前后出洞,晚上六七点进洞。现在时间还早,我们先去看北面的一群。”

我们此时才知道这里原来几乎没有路,这条小路是小王他们每天走出来的。

我们好不容易才走到了山边。

P19-23

序言

叽里咕,叽里咕

——童年片断

我的童年应到故乡的沙滩、草滩、芦苇丛中去寻找。

我的故乡是巢湖北岸的一个小村,在长临河镇西,叫西边湖村。家门一开,湖面上浩渺的滔天波浪、蓝天上悠悠的白云、姥山岛上雄伟的宝塔以及浮在湖中的孤山都会映入眼帘。

村里的乡亲们多以种菜为生,偶尔也会通过打鱼捕虾来补贴家用。旧社会的苦难、父亲的早逝以及连年的水灾,使我的童年生活充满了不幸。然而在那里,还有着另一个世界,一个带给我欢乐、也引导我开始思索的世界。

小时候,我一直以为夏天是被南风吹来的。风卷着堆雪般的浪涛,日日夜夜地轰鸣着。人还末走到湖边,飞溅的水花已像蒙蒙的细雨一样洒来,惬意极了。

波峰浪谷也是我们嬉戏的运动场。敢于跳浪,是会令同伴竖起大拇指的。当山岳般的波浪压来时,我们都纵身跳起,探身波峰,再稳稳地落到浪谷。这是一件多么冒险而又舒心的事!说是冒险,一点儿也不夸张,因为从波峰落下时,身子要稳稳当当的,否则,如果脚一歪,细沙一抽,整个人就会跌入水中,被大浪卷走!不过,凡是玩过跳浪的人都不怕晕船,都敢于在狂风巨浪来临时驾着一叶小舟出湖!

细软的金色沙滩,简直是我们这帮孩子的魔毯。我们不仅可以在沙滩上寻找甲鱼-上岸的踪迹,从沙堆中捉住它们,还可以展开一切稚嫩的想象,用沙砌起城堡、亭台楼阁,开掘河流,布防攻战。等到大浪来抹平一切,我们也累了,随身一歪就躺到沙滩上。看着白云在湛蓝的天空中悠悠地飘动,我仿佛感到了母亲的爱抚,听到了外祖母推着摇篮时的低吟。

我对于建筑和雕塑的最原始的印象,大概就是从沙滩上得来的。我从中体会到了创造的快乐!

冬天,湖水退去,裸露出来的褐色湖滩便成了大雁的居留地。翌年,经过几场软软的风、细细的雨,蓼叶吐红,柳条发青,芦笋冒尖儿,平展的湖滩上又铺了层茵茵绿草。悠然自得的放牛伢子骑着牛来了,扎着红头绳的小丫头挥着竹竿把鹅群赶来了……湖滩就成了别具情调的牧场,也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的乐园!我们在这里捉蟋蟀、挖茅根、拔茅翎、闯关、打仗……对我们最有诱惑力的是找云雀的窝。云雀二边婉转地叫着,一边打着旋往天上飞。这时,我们总会拍着小手,和着它的叫声,唱道:

叽里咕,叽里咕,

我在烟囱理个窝,

大姐烧火燎了我。

叽里咕,叽里咕,

我在芦柴缝理个窝,

只怕大风刮翻窝。

叽里咕,叽里咕,

我在树洞理个窝,

又被蛤蟆占了窝。

叽里咕,叽里咕,

只好在草窠理个窝,

担心害怕放牛哥。

叽里咕,叽里咕,

……

我们那一双双小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目光紧紧追着那飞旋的云雀。等到它变成一个小黑点儿,我们的脖子就酸得撑不住了,眼睛也涩得难受极了。然后,一个恍惚,那小黑点儿消失了,只有云雀的叫声还在湛蓝的天空中,犹如轻梦一般飘荡着。

不久,那银铃般的叫声像是融入了云霄,我们只能听到风拂过湖面时的低语。突然,从蓝天白云中掉下一个黑点儿,愈来愈大——啊,是那美丽的云雀!是它唱累了,还是那悠悠的白云散了?眼看它就要砸到地上……就在我们为它的命运担忧得心都要蹦出来的时候,云雀却一下子张开翅膀,掠过柳梢、芦尖儿,贴着低低的青草,消失在绿茵中。我们像是被湖滩弹了起来似的,立即向云雀跌落的地方跑去,想在那里找到云雀的窝。可哪里有什么云雀窝?就连云雀也不见了,难道它钻进了土里?抑或是它仍然留在茫茫的天际,而跌落的只是它的影子?

这个美丽而又神出鬼没的精灵,不知牵动了我多少情思!直到我四十来岁的时候,见到一位在内蒙古草原上捕鸟的人,才解开了在我脑海中存留了几十年的谜。他告诉我,找云雀窝,应是“看起不看落”。也就是说,人们在云雀起飞处的附近才能找到它的窝,而当云雀要降落时,它便会制造种种假象,迷惑对它心怀叵测的敌人……

这或许就是吸引我观察鸟类的原因吧。

只要是闷热的夜晚,我总会死乞白赖地要跟随隔壁的大爷去“罩生”。

浅浅的湖滩是鱼的产卵场。当夜幕降临时,在湖滩的粼粼波光中,鱼群来了。鲫鱼一路噼里啪啦地撒着欢儿,而鲤鱼则沉稳得多,只是冷不丁地打了个响响的水花。最有趣的是胡子鲇,别看它平时张着大嘴专吃小鱼,这时却温顺极了。它翻转过来,将蛋青色的肚皮露出水面,摇摇晃晃的。

我帮大爷提着马灯,他则提着篾罩,在刚刚没过脚面的水里追着鱼群。我们有时一罩能罩住四五条胡子鲇。有一天,天太黑了,还飘着蒙蒙的细雨,大爷不想带我去,就给我讲了很多“鬼打墙”的故事,以及他能想得起来、编得出来的关于湖滩的恐怖的故事。于是我犹豫了,畏惧了。

第二天早上,我看到大爷用绳子拖回了一条20多斤的大青鱼,当他叙说着如何和大青鱼搏斗了几小时,终于罩住它的时候,我懊恼极了——真后悔没有亲眼看到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机会看到那样壮观的场面,只能将它作为永远的向往和懊悔留在心里。

这个充满生机、熙熙攘攘的湖边世界,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撒了无比深厚的爱的种子。此后,我常常去崇山峻岭、大漠戈壁、雪峰冰川以及江河湖海,寻找生出的绿叶、开出的紫色小花、飞出的鸟群、起航的白帆以及五光十色的幻想。

或许这就是我在写作时,为何笔端常常含有对故乡的深情以及希望寻找童稚的原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喀纳斯湖探水怪/大自然探奇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先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099927
开本 32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0
146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2: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