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歧途哭返说战国
内容
编辑推荐

一部中国史,秦以前是花明柳暗疑无路,秦以后是水复山重又一朝。

刘勃编制的《歧途哭返说战国》是《读罢春秋不成歌》的姊妹篇,讲的是自韩、赵、魏三家分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即后世称之为“战国”的一段历史。

内容推荐

刘勃编制的《歧途哭返说战国》是《读罢春秋不成歌》的姊妹篇,讲的是自韩、赵、魏三家分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即后世称之为“战国”的一段历史。这样一段史实复杂、史料零碎的历史,不很好讲。刘勃既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大段翻译史书,细大不捐地逐年排比资料的偷懒法子;也没有像一些自诩解构、标榜通俗的著作那样,只关注邻猫生子似的段子。而是以“战国七雄”为主,分专题讲评。《歧途哭返说战国》各篇篇幅长短,以有话无话为据,并不强求一律;具体写法上,不只就事论事,而是上下引证,多方比勘,使读者真正能体会到历史的智慧。

目录

第一章 从三家分晋说起

 一 司马迁遇到麻烦

 二 《通鉴》里的第一个故事

 三 一些疑点和可能

 四 司马光的议论

第二章 士人、官僚、外国人

 一 谁来取代贵族

 二 士

 三 跑来跑去的吴起

 四 爱国是件有个性的事

 五 弃小义,雪大耻

 六 僭主的心态

 附:关于春秋战国时代爱国者的一个简单统计

第三章 魏惠王的野望

 一 孟子见梁惠王

 二 孙膑与商鞅

 三 古本竹书纪年

 四 一个假想的西部战略

 五 安邑、邺城、大梁

 六 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七 人才外流

第四章 商鞅黑洞

 一 魔术般的变法

 二 商鞅与儒家

 三 耕战

 四 只许耕战

 五 秦孝公面前的辩论

 六 辕门立木的另一重意义

 七 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八 天下不乐为秦民

 九 作法自毙

第五章 战国无八雄——越国兴衰

 一 七雄与九州

 二 越王无强

 三 守江不如守淮

 四 落后的越国

 五 官僚制度的基础

第六章 连横与楚国的噩梦

 一 《史记》中的张仪和楚怀王

 二 秦楚两国的老交情

 三 楚怀王十一年

 四 楚怀王十六、十七年

 五 上庸这张牌

 六 怀王人秦不反

 附:南楚之南

第七章 赵国的两张面孔

 一 赵武灵王的武与灵

 二 赵地与代地

 三 胡服意味着什么

 四 吴娃的魅力有多大

 五 主父的妥协

 六 赵国的结局

第八章 齐国往事不如烟

 一 田氏的和平演变

 二 齐国的强盛和骤衰

 三 孟尝君与另外三位公子有什么不同

 四 孟子和齐宣王谁更迂腐一

 五 孙膑、苏秦、荀子谈齐国军队

 六 齐国人的钱袋

 七 王者贵乎?士贵乎

 八 不臣天子,不友诸侯

 九 南郭先生逃离的时代

 十 《六国论》与连横的奥妙

 十一 最成功的合纵

第九章 燕过无痕

 一 燕王哙与禅让

 二 燕王哙与儒家三巨头

 三 鼓吹禅让很流行

 四 燕王哙与复古

第十章 长平

 一 利令智昏的浊世佳公子

 二 上党之险

 三 谁耗得过谁

 四 秦国的外交攻势

 五 《史记》中的赵括

 六 秦国的损失

 七 天助赵国?

 八 大屠杀

第十一章 天下一统

 话题一:秦国为什么能够胜出

 一 暴君坚决主张统一

 二 秦军出击的动力

 三 秦国的盾牌

 话题二:君权与安全

 一 从周天子的一个笑话说起

 二 不容易挨打的好处

 三 离秦国远一点

 四 从齐威王反腐败说起

后记

试读章节

二 孙膑与商鞅

据说,有一回魏惠王和齐威王一块打猎。有这么一段对话。

魏惠王问:“齐国也有什么宝贝吗?”

齐威王说:“没有。”

魏惠王说:“我的国家虽小,倒有十颗夜明珠,直径都在一寸以上,可以照亮十二乘车子。以齐国之大,难道能没有宝贝?”

一听这话,齐威王倒来劲了,他说:“我对宝贝的看法和你可不一样。”然后瞠瞠瞠讲了一大套,说自己手下有四位人才。一个往齐国南边一戳,楚国就不敢北上了,泗水流域的十二个诸侯国都来齐国朝拜了;一个往齐国西边一戳,赵国人怕得不敢向东到黄河边来打渔;一个往北边一戳,燕国人、赵国人就纷纷往我们齐国移民。还有一位(没戳东边,齐国东边是海)我让他负责国内治安,于是便出现了路不拾遗的太平景象。

最后齐威王说:“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有了这四位,方圆千里,都沐浴在齐国的光辉下,照亮十二辆车子算个啥!

于是,魏惠王十分羞愧。

这个故事,无法断定是真事儿还是后来人编出来埋汰魏惠王的。但魏惠王这辈子,在发掘和利用人才方面,确实是相当失败。

有这么二位,比上面齐威王列举的四个可牛多了,都曾想在魏惠王手下打工,可是魏惠王都硬是没瞧上。

这二位,一个叫孙膑,一个叫商鞅。

当初,孙膑与庞涓同学。后来庞涓在魏国做将军,知道自己不如孙膑,就把孙膑骗过来,又设计砍断孙膑的双脚,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终身成为废人。

孙膑不甘心这样默默无闻地死在魏国,到底设法到了齐国,被大将田忌奉为座上客,又被推荐给齐威王。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的邯郸,齐国派田忌救赵,孙膑给田忌出一个主意,咱们别去救邯郸,直接进攻魏国就行了。于是齐军是直扑魏国的都城大梁。魏军只好仓促回师,结果桂陵一战,被齐国打得大败。

十二年后,魏国又任命庞涓为将,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齐国还是用老办法,等韩魏已经打得精疲力尽了,出兵直取大梁。庞涓慌忙回师,结果在马陵道中了埋伏,魏军主力被歼灭,庞涓自杀,魏国的太子申也做了齐国的俘虏,不久就死了。

可见,正因为没用孙膑,才导致了上面说的,“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有一回,魏国的相国公叔痤生病了,魏惠王去看他,于是问道:“万一您有个三长两短,我该把国家托付给谁啊?”

公叔痤说:“我门下有个年轻人,名叫卫鞅,岁数虽然不大,但是特有才,国家交给他,没错的。”

魏惠王听了,没有说话。

公叔痤一看我这话大王是没听进去啊,于是又说:“国君您如果不能任用他,那就一定得杀了他,不能让他到其他国家去。”

魏惠王答应了。

等魏惠王走了,公叔痤又把卫鞅喊过来,说:“我做人的原则,是先向国君负责,再向下属负责。刚才我向我们大王负责,劝他杀你;现在我向你负责,劝你赶紧逃!”

卫鞅了解情况之后,态度很淡定:“既然他不听您的话任用我,那又怎么会听您的话杀我呢?”

果然,魏惠王只是认为公叔痤老糊涂了,根本忘了杀卫鞅这茬。  但卫鞅看在魏国也确实没什么奔头,于是就到了秦国,辅佐秦孝公,“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卫鞅在秦国得了块封地叫商,因此,他就又叫商鞅了。

然后秦国跟魏国就干上了。  ,

公元前340年,秦国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印统兵迎敌。

商鞅当年在魏国的时候,跟公子印交情不错,于是他写了封信给公子印。说咱要不甭打了,不如见面起誓结盟,畅饮后收兵回国,使两国百姓安心。

公子印挺实诚,信以为真,前来赴会。结果盟誓刚完,喝酒的时候商鞅突然翻脸,事先埋伏好的甲士冲出来,活捉了公子印,秦军乘势发起攻击,魏军大败。

魏惠王知道后,十分惊恐,忙献出河西一带地方向秦国求和。此后,魏惠王为了躲避秦的兵锋,把国都从安邑东迁到了大梁。

这时候,魏惠王肠子都悔青了,他说:“吾恨不用公叔之言。”

这也就是上面说的,“西丧地于秦七百里”。

故事简单讲完。孙膑和商鞅的故事都很著名,——但是放一块儿,时间上就出了问题。

公元前353年,孙膑围魏救赵,突袭了魏国的国都大梁。

公元前341年,孙膑重施故技,再次突袭了魏国的国都大梁。

公元前340年,魏惠王为了害怕秦国,把国都迁到大梁。

很明显,《史记》的记载,是自相矛盾的。

司马光在整理《史记》的记载的时候,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资治通鉴》当中写齐军的军事行动,没有说进攻大梁,只是含混的说,进攻了“魏都”。

但是,这个问题是含混不过去的,因为魏国的都城仍然在安邑的话,那么安邑即今天的山西省夏县,与齐国悬隔千里,又有山河之固。除非田忌、孙膑指挥的是一支现代化的机械部队,不然围魏救赵,根本不具备任何可操作性。

P30-33

序言

本书是《读罢春秋不成歌》的姊妹篇,讲的是自韩、赵、魏三家分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即后世称之为“战国”的一段历史。这样一段史实复杂、史料零碎的历史,不很好讲。刘勃既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大段翻译史书,细大不捐地逐年排比资料的偷懒法子;也没有像一些自诩解构、标榜通俗的著作那样,只关注邻猫生子似的段子。而是以“战国七雄”为主,分专题讲评。各篇篇幅长短,以有话无话为据,并不强求一律;具体写法上,不只就事论事,而是上下引证,多方比勘,使读者真正能体会到历史的智慧;全书还有很多注释,除指出引文出处外,很多注释往往别出机杼,其可读性不下正文。至于文字的流利可喜,比喻的生新活泼,这是他的拿手好戏,读过刘勃《小话西游》《读罢春秋不成歌》等书的老读者,应该已领略一二,毋庸我费辞了。

笑傲浆糊

一○年十一月

后记

这本书是接着《失败者的春秋》(出版时改名为《读罢春秋不成歌》)写的,但性质不大一样。

《春秋》那本是讲稿,很大一部分,都是根据上课的录音整理的。这本里的大多数篇目,则大概该算拟讲稿,没并有讲过,只是模仿了一点讲话的腔调。

上课时,常不免把一点常识掰碎了讲,揉碎了说,而为了调动听众的注意力,又每每会使用一些大惊小怪的语气。变成文字,看着一是觉得哕嗦,二是觉得过火。因此这一次,就把书写得更像“书”了一点。

战国史的材料,比春秋时代多得多,也零碎得多。实际上,写作的过程很像是做拼图游戏。司马迁主要据《秦记》和纵横家的著作拼出了《史记》的相关部分,司马光又据《史记》和其他材料拼出了《资治通鉴》里的这一段。后来,学者们觉得两司马的拼图方法还不惬人意,就又提供了许多不同的材料组合方式。

把看起来不相干的一些历史片段贯穿起来,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原来的计划,是战国历史写半本,诸子再写半本,但一玩就刹不住了。

关于战国诸子,我还有不少话想说,就留到下一本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歧途哭返说战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00968
开本 16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5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31.09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2: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