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霖主编的《军事装备前沿理论与改革实践》对军事装备从前沿理论与改革实践结合的角度进行了全新阐述,并紧密结合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信息化装备体系建设的特点,尤其是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的特点进行深人研究,同时,运用实践验证军事装备工作组织与实施。
图书 | 军事装备前沿理论与改革实践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由李霖主编的《军事装备前沿理论与改革实践》对军事装备从前沿理论与改革实践结合的角度进行了全新阐述,并紧密结合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信息化装备体系建设的特点,尤其是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的特点进行深人研究,同时,运用实践验证军事装备工作组织与实施。 内容推荐 由李霖主编的《军事装备前沿理论与改革实践》紧紧围绕新世纪新阶段军事变革和信息化装备体系建设的特点,对军事装备学有关“新、重、难、热”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进行了全新阐述,内容涵盖了军事装备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军事装备发展战略以及建设模式、装备体系现状与发展、装备科研体制创新、装备竞争性采购、装备指挥、保障、管理等重要领域等。 可供军事装备实践活动和军事装备学教学与科研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篇 军事装备总论聚焦 第1章 军事装备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1.1 军事装备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1.1.1 军事装备学的本质属性与学科内涵 1.1.2 军事装备学学科体系的设置原则和标准 1.1.3 军事装备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 1.2 军事装备学学科发展与装备指挥人才培养 1.2.1 军事装备学的学科发展背景 1.2.2 信息化战争对装备指挥人才的要求 1.3 军事装备指挥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 1.3.1 军事装备指挥人才的培养模式 1.3.2 军事装备指挥人才的培养目标 1.3.3 装备指挥人才队伍培训的特点 1.3.4 装备指挥人才培训规划和措施 第2章 我军武器装备体系现状与发展 2.1 现代战争的体系对抗 2.2 武器装备体系和体制 2.2.1 装备体系的内涵和特征 2.2.2 装备体制 2.3 我军武器装备体系现状及发展要求 2.3.1 我军武器装备基本体系现状 2.3.2 我军武器装备建设的局限性 2.3.3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对装备体系建设的要求 2.3.4 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武器装备体系的基本构成 第3章 电子信息技术军事应用与电子信息装备 3.1 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3.1.1 电子信息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3.1.2 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在军事中的作用 3.1.3 电子信息技术与新军事变革 3.2 电子信息装备的概念及分类结构 3.2.1 电子信息装备的概念及有关问题 3.2.2 电子信息装备层次及与其有关概念的辨析 3.2.3 电子信息装备的分类 3.2.4 电子信息装备的定位 3.3 电子信息装备发展和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3.3.1 电子信息装备的发展趋势 3.3.2 我军电子信息装备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篇 军事装备发展聚焦 第4章 中国特色装备建设道路推进模式 4.1 中国特色装备建设道路产生的时代背景 4.1.1 基于新世纪的时代挑战 4.1.2 基于“特色道路”的时代发展 4.1.3 基于战略机遇期的历史使命 4.2 中国特色装备建设道路的推进需求 4.2.1 战争形态演变是装备建设道路推进的本质需求 4.2.2 高新技术发展是装备建设道路推进的核心需求 4.2.3 军事斗争准备是装备建设道路推进的现实需求 4.3 中国特色装备建设道路推进模式的构想 4.3.1 实施对称与非对称式发展推进相结合 4.3.2 实施装备跨越式发展与国家经济技术的协调发展推进相结合 4.3.3 实施开放引进与自主创新推进相结合 4.3.4 实施机械化与信息化推进相结合 4.3.5 实施螺旋推进相结合 4.4 建设中国特色装备建设道路推进模式的基本措施 4.4.1 加强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推进模式建设的顺利实施, 4.4.2 加快建立和完善“四个机制”,提高推进模式建设整体效益 4.4.3 以军事斗争需求为牵引,优化和完善武器装备体系 4.4.4 以信息化为核心,大力加强推进模式建设 第5章 世界主要国家军事装备发展战略 5.1 装备发展战略的主要内涵 5.1.1 确定装备发展战略目标 5.1.2 选定装备发展战略重点 5.1.3 选择装备发展战略途径 5.1.4 划分装备发展战略步骤 5.1.5 制定装备发展战略措施 5.2 主要国家军事装备发展战略比较分析 5.3 世界主要国家装备发展战略对其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影响 5.4 世界军事强国装备发展战略对我军装备发展的启示 第6章 装备费与武器装备发展 6.1 近年来发达军事大国装备费的投量与投向 6.1.1 装备费总量及其占军费的比例大幅增加 6.1.2 装备费使用由追求性能向追求效益转变 6.2 装备费的投入产出——效益分析 6.2.1 装备费的效益 6.2.2 装备费用投入产出模型 6.3 装备费影响装备发展的几个因素 6.4 加强装备费使用管理,建立我军武器装备长效发展机制 第7章 我军武器装备的科研与研制 7.1 装备科研与研制的任务 7.1.1 装备科研与研制的主要内容 7.1.2 装备科研与研制的任务 7.2 装备科研与研制的阶段划分 7.3 装备科研与研制的原则 7.4 装备科研与研制组织和管理 7.4.1 装备科研与研制的计划管理 7.4.2 装备科研与研制的项目管理 7.4.3 装备科研与研制的合同管理 第8章 我国航空装备科研体制创新 8.1 我国航空装备科研体制存在的问题 8.2 我国航空装备科研体制创新的总体构想 8.2.1 我国航空装备科研体制创新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8.2.2 我国航空装备科研组织机构创新 8.2.3 我国航空装备科研运行机制创新 8.2.4 我国航空装备科研法规制度创新 8.3 我国航空装备科研体制创新的工作思路 8.3.1 积极转变传统观念,加强统筹规划 8.3.2 改革航空预研体制,提升预研水平 8.3.3 完善航空科研体系,促进寓军于民 第三篇 军事装备采购聚焦 第9章 武器装备的竞争性采购模式 9.1 装备竞争性采购模式及其产生 9.2 基于公开招标的装备竞争性采购模式 9.2.1 装备公开招标采购的内涵及适用条件 9.2.2 基于公开招标的装备竞争性采购博弈分析 9.2.3 基于公开招标的装备竞争性采购定价问题 9.2.4 基于公开招标的装备采购价格标准体系建设 9.3 基于最佳绩效比的阶段式装备竞争性采购模式 9.3.1 最佳绩效比的阶段式装备竞争采购的内涵及适用条件 9.3.2 装备竞争性采购绩效评价 9.3.3 基于最佳绩效比的阶段装备采购招投标模型 9.4 基于竞争性谈判的装备竞争性采购模式 9.4.1 竞争性谈判的内涵及适用条件 9.4.2 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的程序 9.4.3 竞争性谈判采购最后方案评审方法 9.4.4 竞争性谈判采购最后方案评审专家系统 9.4.5 竞争性谈判采购中违法行为及防范对策 第10章 基于价值链的装备交易成本控制 10.1 装备交易成本倾向性问题与原因分析 10.1.1 我军装备交易成本倾向性问题 10.1.2 我军装备交易成本存在倾向性问题原因分析 10.2 基于价值链的装备交易成本控制实施 10.2.1 基于价值链的装备交易成本控制程序 10.2.2 基于价值链的装备交易成本控制方法 10.2.3 基于价值链的装备交易成本控制手段 10.3 我军装备交易成本控制的改革 10.3.1 革新装备采购成本管理理念 10.3.2 建立优化基于价值链的我军装备交易成本控制综合环境 10.3.3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武器装备采购信息化 第11章 科研试验部队的特装订货与采购 11.1 我军科研试验部队特装订货与采购概述 11.1.1 科研试验部队 11.1.2 特装(用于科研试验特殊装备的简称) 11.1.3 特装订货与采购 11.1.4 我军特装订货与采购管理 11.2 特装订货与采购体制改革 11.2.1 我军现行特装订货与采购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11.2.2 我军特装订货与采购管理体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1.2.3 我军特装订货与采购管理模式构建的基本设想 11.3 特装订货与采购机制调整 11.3.1 我军特装订货与采购的计划机制 11.3.2 我军特装订货与采购的市场机制 11.3.3 我军特装订货与采购的管理机制 11.3.4 我军特装订货与采购的监督机制 11.4 我军试验特装订货与采购的改革 第四篇 军事装备保障聚焦 第12章 联合作战装备保障单元能力生成 12.1 联合作战装备保障单元能力及需求 12.1.1 基本概念 12.1.2 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新特点提出保障单元能力生成新需求 12.1.3 我军(陆军)现实装备保障能力存在的差距及原因 12.2 装备保障单元能力生成的内涵实质 12.2.1 单元能力生成的要素 12.2.2 单元能力生成的机理 12.2.3 单元能力生成的结构 12.2.4 单元能力生成的目标 12.3 装备保障单元能力生成模式构想 12.3.1 适应信息结构要求,创新指挥机构模式 12.3.2 着眼于综合保障效能,寻求转型系统方法 12.3.3 围绕精确保障目标,优化力量配置标准 12.3.4 根据保障要素变化,建立数学分析函数 12.4 装备保障单元能力生成建设重点 12.4.1 着力于信息化基础建设 12.4.2 构建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机制 12.4.3 突出集成化装备保障能力生成训练 第13章 陆军新装备保障能力的形成 13.1 陆军新装备保障能力形成的基本内涵 13.1.1 基本概念 13.1.2 陆军新装备的主要分类 13.1.3 陆军新装备保障能力形成特征和要素 13.1.4 陆军新装备保障能力形成的问题 13.2 陆军新装备保障能力形成的规律 13.2.1 作战牵引规律 13.2.2 综合保障规律 13.2.3 阶段递进规律 13.2.4 配套制约规律 13.3 评估新装备保障能力的标准与方法 13.3.1 新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标准的基本原则 13.3.2 检查评估新装备保障能力的内容及标准 13.3.3 新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的组织实施 13.4 陆军新装备形成保障能力建设的推进措施 13.4.1 更新思想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13.4.2 强化装备训练,切实提高新装备训练质量 13.4.3 着眼于新装备发展,努力培养高素质装备人才 13.4.4 坚持依法管装,不断提高新装备三化管理水平 13.4.5 注重保障效益,加强新装备维修器材筹供管理 第14章 基于信息化的装备维修保障体系 14.1 我军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现状 14.2 基于信息化的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的构建 14.2.1 基于信息化的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的特征 14.2.2 基于信息化的装备维修保障体系总体构想 14.2.3 基于信息化的装备维修保障体系构成 14.3 基于信息化的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建设 14.3.1 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维修保障理念 14.3.2 重视技术推动,增强装备维修保障能力 14.3.3 强化人才培养,夯实维修保障基础 14.3.4 依托信息网络,提高维修保障效率 第15章 引进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机制 15.1 引进武器装备维修保障机制构建的地位作用 15.2 引进武器装备维修保障机制的构建 15.2.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5.2.2 机制的目标模式 15.2.3 引进装备维修保障机制主要内容 15.3 我军引进武器装备维修保障机制构建需解决的问题 第16章 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 16.1 非战争军事行动和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内涵 16.1.1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及其特征 16.1.2 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及其基本特点 16.1.3 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需求 16.2 美军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理论与实践 16.2.1 高度关注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的地位和作用 16.2.2 十分重视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装备保障经验总结 16.2.3 非战争军事行动主要保障内容和形式 16.3 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的组织实施 16.4 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有关实践问题 第五篇 军事装备指挥聚焦 第17章 联合作战一体化装备保障指挥体系 17.1 联合作战一体化装备保障指挥体系概述 17.1.1 基本概念 17.1.2 联合作战一体化装备保障指挥体系的基本特征 17.1.3 联合作战一体化装备保障指挥体系形成的动因 17.2 建立联合作战一体化装备保障指挥体系的基本构想 17.2.1 独立型一体化装备保障指挥体系 17.2.2 从属型一体化装备保障指挥体系 17.2.3 联合作战一体化装备保障指挥体系模式的选择 17.3 联合作战一体化装备保障指挥体系实现的途径 第18章 近岸岛屿封夺作战装备保障指挥 18.1 近岸岛屿封夺作战概述 18.1.1 近岸岛屿封夺作战背景分析 18.1.2 封夺近岸岛屿主要作战行动 18.1.3 装备保障指挥在近岸岛屿封夺作战中的地位作用 18.2 近岸岛屿封夺作战装备保障指挥的基本理论 18.2.1 近岸岛屿封夺作战装备保障指挥的内涵 18.2.2 近岸岛屿封夺作战装备保障指挥基本特点 18.2.3 近岸岛屿封夺作战装备保障指挥的基本原则 18.2.4 近岸岛屿封夺作战装备保障指挥的方法 18.3 近岸岛屿封夺作战我军现有装备保障指挥能力分析 18.4 近岸岛屿封夺作战装备保障指挥方案 18.4.1 近岸岛屿封夺作战装备保障指挥的基本思路 18.4.2 近岸岛屿封夺作战装备保障力量的编成与部署 18.4.3 近岸岛屿封夺作战装备保障指挥的组织准备 18.4.4 近岸岛屿封夺作战装备保障指挥的实施 18.4.5 近岸岛屿封夺作战装备保障指挥需要把握的有关问题 第六篇 军事装备管理聚焦 第19章 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供应链 19.1 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供应链概念及内涵 19.1.1 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供应链内涵 19.1.2 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供应链特征 19.1.3 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供应链体系结构 19.1.4 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供应链的研究与应用 19.2 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供应链构建 19.2.1 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供应链设计 19.2.2 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构建 19.2.3 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供应链构建应把握的重点 19.3 我军建设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供应链的建设重点 第20章 适应信息化装备体系的军兵种装备管理 20.1 信息化装备与信息化装备体系 20.1.1 基本概念 20.1.2 信息化装备体系的构成 20.1.3 信息化装备体系下的军兵种装备特点及对管理的要求 20.2 我军信息化装备体系发展的现状、特点与目标 20.2.1 我军信息化装备体系发展现状 20.2.2 我军信息化装备体系发展特点 20.2.3 我军信息化装备体系发展目标 20.3 外军的主要做法及我军军兵种信息化装备管理现状 20.3.1 外军信息化装备管理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 20.3.2 我军军兵种信息化装备管理现状 20.4 适应信息化装备体系军兵种装备管理的基本思路 20.4.1 指导思想 20.4.2 基本原则 20.5 适应信息化装备体系的军兵种装备管理改革 20.5.1 适应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集中化、一体化管理要求,深化军兵种管理体制改革 20.5.2 适应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综合化、体系化管理要求,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 20.5.3 适应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标准化、数字化管理要求,改进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 20.5.4 适应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要求,完善军兵种管理法规制度 第21章 中俄航天装备技术合作风险管理 21.1 中俄航天装备技术合作与风险产生 21.1.1 当前国际航天装备技术合作现状 21.1.2 中俄航天装备技术合作的现状及趋势 21.1.3 中俄航天装备技术合作风险产生的必然性 21.2 中俄航天装备技术合作风险分析 21.2.1 建立中俄航天装备技术合作风险指标集 21.2.2 构筑中俄航天装备技术合作风险分析指标体系 21.2.3 航天装备技术合作风险案例的统计分析 21.3 中俄航天装备技术合作风险评估 21.3.1 中俄航天装备技术合作风险等级评估 21.3.2 中俄航天装备技术合作风险相关性分析 21.4 中俄航天装备技术合作风险处理与防范 21.4.1 中俄航天装备技术合作风险处理 21.4.2 中俄航天装备技术合作风险综合管理 21.4.3 中俄航天装备技术合作风险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军事装备前沿理论与改革实践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806751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1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28 |
出版时间 | 2010-04-01 |
首版时间 | 2010-04-01 |
印刷时间 | 2010-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E92 |
丛书名 | |
印张 | 3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2 |
宽 | 170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