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传统佳节/漫话中华民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采用分门别类的结构方式,按照节日主题将所有传统佳节分为六大类,在每一类中又以时间为序对各个佳节习俗做了系统而细致的介绍。同时,书中穿插很多与佳节相关的传说、典故、诗词,配有大量相关图片,力求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于一身。相信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中华传统佳节的独特文化性格与温馨意味。

内容推荐

当我们的思绪穿越千古,追溯每一个中华传统佳节的起源与历史传承,那些尘封已久的文化记忆会顿时鲜活起来,使我们感受到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正阳等每一个佳节都是一部长篇史诗,故事生动流畅,剧情跌宕起伏,讲述着一代代炎黄子孙的幸福、感怀与企盼。

目录

第一章 辞旧迎新大过年

一、年节食材里荡漾的年味儿/2

五豆饭里的“爱恨情仇”/2

腊八粥的前世今生/3

团圆饭“咀嚼”的是一份情感/6

历经千年演绎的饺子/8

年糕黏住的幸福滋味/10

汤圆:香甜沁人的享受/10

二、感受年俗活动中的激情与欢悦/12

贴春联:快乐伴着墨香晕开/12

贴窗花:每朵都充满生趣/17

放鞭炮:激情进发的时刻/19

压岁钱:儿时的温暖回忆/22

除夕守岁:这个夜晚很欢悦/24

拜年:新时代更添新风尚/26

三、以祭祀的名义召唤好运/28

祭灶:灶王爷的那些事儿/28

除夕祭祖:与祖先的年终“神会”/32

疯狂的七天庙会/33

年初三不出门/36

年初五接财神/36

年初七:袅袅春幡添思念/38

四、不同的节俗,同样的快乐/40

壮族:伶俐水滋润幸福年/40

藏族:开一场假面舞会/41

黎族:过路人也可得猎物/42

白族:勇敢放飞“高升”的希望/42

彝族:男人劳作,女人休息/42

苗族:浪漫的“谣马郎”/43

景颇族、傈僳族:荷包的诱惑/43

哈尼族:秋千上的舞者/44

达斡尔族:激情燃烧的“阿涅”/44

蒙古族:且歌且舞饮婿酒/44

第二章 登高赏月盼团圆

一、锣鼓彩灯闹元育/46

元宵节与灯的故事/46

送灯祈丁/49

紫姑神送吉祥/51

走桥散百病/52

“偷菜节”里的疯狂/53

观灯猜谜的浪漫/54

汤圆和元宵的“接力赛”/55

思念是另一种表情/55

二、月上中秋人团圆/56

嫦娥奔月的传说/56

月饼里圆圆的思念/60

月光里的幸福守望/61

兔儿爷兴盛的日子/63

花灯光圈里集聚的热闹/64

“偷”来的幸福/65

三、菊花酒里醉重阳/66

渐行渐远的节日记忆/66

登高“辞青”传佳话/68

重阳糕的吉祥意/70

重阳菊花处处开/71

佩茱萸辟邪气/72

忙趁秋风放纸鸢/74

“老人节”里醉重阳/75

第三章 时令节日庆丰年

一、五谷丰登话填仑/78

一个仓官的佳话/78

吃,一个永不褪色的主题/80

有趣的填仓活动/82

点灯以祀仓神/83

二、春雨淅沥盼春龙/84

春龙“苏醒”稼稽忙/84

二月二,引龙回/85

一个字成就一种习俗/86

皇帝耕田揭幕新农事/87

拜孔子祈求锦绣前程/88

告别正月回娘家/89

玉龙和炒豆有段缘分/89

煎饼里的恋情/90

芥菜饭的皇帝缘/91

猪头诗成就一道佳肴/92

三、遍尝新米感天恩/93

狗尾巴上的稻种/93

侗族吃忆苦饭/95

苗族祭“田神”/97

仡佬族请女婿/98

其他民族的尝新节习俗/99

四、双月长欢庆纳须/101

木匠的灵机一动/101

会手舞舞出纳顿高潮/102

舞台上演“三国演义”/103

互、盘王节里要歌堂/104

一次集体盛会/104

游神揭幕耍歌堂/105

歌堂坪上情歌悠扬/105

过九州重温历史/106

枪杀法真/106

第四章 祭祀纪念永流传

一、薄雾细雨寄哀思/108

拨开烟云见清明/108

春意在柳枝上缠绕/110

踏遍春色细雨中/111

殷勤扫墓传思敬/113

多食彩蛋好强身/115

青团有苦也有甜/115

敬意裹入子推馍/116

秋千荡漾自悠然/117

牧童相约去“乞丁”/118

二、粽叶瓢香忆瑞午/1 19

有关端午的几个传说/119

粽子里包裹着对一个诗人的回忆/122

百舸争流赛龙舟/123

百毒不侵雄黄酒/124

迷醉在艾香里/125

锋利的“菖蒲剑”/126

佩戴香囊交好运/128

厅堂悬挂钟馗像/129

三、天上人间共中元/130

给怀念情绪找一个出口/130

放河灯照亮魂魄路/131

烧冥纸“款待”先祖/133

中元普度安亡灵/134

五彩面塑展手艺/136

面羊相送寓吉祥/137

走“孝桥”后献“恩米”/138

四、十月日冷送寒衣/138

与“寒衣节”相关的两个女子/138

烧寒衣是一种精神寄托  /140

互、其他祭祀纪念节日/141

朝山节:格姆姑娘的传说/141

刀杆节:刀尖上的舞蹈/142

青姑娘节:白族的妇女节/143

娅拜节:壮族人民的英雄节/144

第五章 浓情蜜意“情人节”

一、牛郎织女渡鹊桥/146

“七夕”源于对自然的崇拜/146

牛郎织女的故事/147

穿针乞巧祭织女/149

拜巧姑,秀手艺/152

七巧扁食里的选择/153

爱情衍生物之种生求子/154

纪念月老之牛/155

乞巧果子花样多/155

藤下听隋话/156

乞巧水里的秘密/156

送梳子传递爱意/158

拜魁星:男子也乞巧/159

供奉泥偶“磨喝乐”/160

祭拜“七娘妈”与“床母”/160

搭香桥,杀公鸡/161

二、三月春暖情花开/162

《诗经》里的浪漫记载/162

神圣而疯狂的“童子会”/164

三月三回娘家的争议/165

地菜煮鸡蛋/166

蒸面燕,打秋千/167

吃薄饼祭祖宗/168

三月三,踏浪滩/168

黎族:三月三“谈爱日”/169

壮族:三月歌圩/171

畲族:谷米的生日/171

侗族:花炮节怀念龙王女/172

三、“姊妹饭节”传爱意/173

每个故事都关情/173

情感在姊妹饭里传递/174

四、堕自歌节诉衷肠/176

纪念查郎与白妹/176

丰富的节日表情/176

互、插花节里情花香/178

咪依鲁和查列若的凄美爱情/178

插花自由,爱花自愿/179

遍插鲜花处处歌/179

第六章 物资交流“狂欢节”

一、花朝节:给花儿过生日/182

百花仙子的生日/182

赏红踏青的浪漫记忆/184

百花糕和百花酒/185

壮族“百花仙子节”/186

花朝节的复活运动/187

二、泼水节:湿漉漉的快乐/187

泼水节来源于一种宗教仪式/187

泼水节是一个快乐召集令/188

丢包传情,播撒爱情种子/190

龙舟飞渡,赛出勇敢精神/190

舞出幸福的旋律/191

放“高升”装扮节日夜空/192

三、犬把节:东方的狂欢节/192

火把节的三个传说/192

祭火:对火崇拜的永恒记忆/195

火把节上也有T型台/195

祭火台上的送火仪式/196

点燃火塘种“太阳”/197

四、其他欢乐集会节日/197

踩山节:苗族的经贸交流会/197

斗牛节:斗的是勇敢,比的是快乐/198

大雾梁歌会:山上对歌,山下赶场/199

街心酒:哈尼族“最长的餐桌”/200

试读章节

插花节里情花香

插花节是彝族青年的爱情节,时间为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节目当天,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背着竹箩上山采花,采回来的鲜花插在门口、窗户和房子周围、农具及一些神位上,祈愿生活美好。人们也互相插花,寄托和顺安康、情长意远的祝福。林下花间,男女老少和着芦笙围成圆圈“打歌”,青年情侣则相偎而歌,欢声笑语。

咪依鲁和查列若的凄美爱情

相传,很久以前,昙华山有个名叫咪依鲁的姑娘,她不仅有羞花闭月的美貌容颜,而且能歌善舞,还有一双巧手,能绣出活灵活现的花草鸟兽。一日,咪依鲁在山上放羊时,遭遇恶狼侵袭,幸得青年猎人查列若所救。咪依鲁感激他的救助,便摘下一朵白色的马缨花送给查列若。查列若又把这朵花插在咪依鲁头上。从此,一颗爱情的种子在两个人的心里发芽了。

当时,在昙华山住着一个残暴的土司,他早对咪依鲁垂涎三尺,意欲霸占她,但遭到咪依鲁的拒绝。土司获悉咪依鲁和查列若相爱后,更是气急败坏。于是,他命人修建了一座“天仙园”,谎称请来仙女教姑娘们织布绣花,有几个去绣花的姑娘都不幸被他糟蹋了。这天,土司差人告诉咪依鲁,说是天仙园选中了她,必须在三天之内过去。咪依鲁的亲朋好友都劝她逃走,和查列若远走高飞,可性格倔强的她不愿意连累父母,便抱着鱼死网破的想法进了天仙园。进去后,她摘下头上的马樱花偷偷泡进酒里,和土司一同喝了下去,不一会儿,两人都被花酒给毒死了。原来,咪依鲁经常上山采摘鲜花,久而久之便了解到马樱花是有毒的。聪明的咪依鲁为了除掉残暴的土司,保护彝家姐妹不再被糟蹋,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查列若获悉咪依鲁被土司逼死的消息后,又惊又痛。他愤怒地砸毁了“天仙园”,抱着心爱的咪依鲁来到两人相识、相爱的昙花山。面对着咪依鲁已经僵硬的尸体,查列若肝肠寸断,他喊着咪依鲁的名字,哭了七天七夜,哭干了泪水,两眼流出鲜血,鲜血一滴滴地把昙华山上的马缨花染红了。从此,昙华山春天开放的马缨花变成了血红色。

咪依鲁死去的那天是二月初八,为表达对咪依鲁的纪念,人们就把这天定为盛大的节日。由于当日咪依鲁是头插鲜花为民除暴的,彝族人民便把插花视为驱邪纳吉的象征,遂有了头插鲜花和互相插花以祝福吉祥的习俗。

插花自由,爱花自愿

插花节是青年男女结交择偶的好机会。节日里,许多互相钟情的男女以插花为订婚礼。小伙子把鲜艳的山茶花插在姑娘的头帕上,姑娘把马缨花插在小伙子的芦笙上,互相表达真挚的爱情。他们边插花边唱歌,一唱一答,一歌未落,一歌又起,歌声飘荡在花间林下,充满诗情画意。

插花也是求爱的标志。节日当天,青年男女在对调子和跳舞中结识后,如果小伙子对哪个姑娘心生爱慕,便采摘马缨花插在姑娘的头帕上示爱。不过,正如当地谚语所说“插花自由,爱花自愿”,如果姑娘也看上了小伙子,就同意他把花插在自己的头帕上,并回插一朵花在小伙子的衣襟上。别的姑娘一看,知道他已经有了心上人,便不再追求他了。如果姑娘不同意插花,则躲躲闪闪,不让对方插花。此时,小伙子应该知道姑娘的想法了,不能勉强。

逭插鲜花处处歌

插花节是颇具特色的彝族传统节日,节日当天,人们一大早都到山上去采摘马樱花、迎春花、杜鹃花等,只见满山是人,遍岭是歌。大家在山寨的一些主要通道上搭起彩棚,上面也插满鲜花,并由巫师“毕摩”主持祭奠马缨花的仪式。会上,小伙子们吹芦笙,跳“耍花龙”,姑娘们跳“插花舞”。大家还要表演歌舞剧《咪依鲁》,这个剧由青年男女自编自导自演,清新自然。  祭仪结束后,人们背着装满鲜花的竹篓回家去,开始插花活动。他们先扛来梯子,把花枝插到屋檐、门楣和窗户框上,再在室内的床头、案桌、箱柜上插上花儿。当地俗信认为,这天插了鲜花便能吉祥如意。于是,人们互相插花为贺,年轻人给老人的头帕插上红杜鹃,祝福健康长寿;长者给晚辈和孩子头上插花,祝愿吉祥幸福。此外,还要给牛头插上马缨花,用盐水给牛洗口,然后将牛赶上山,跟着牛群在马缨花树旁跳舞唱歌。有的人还在田间地头、果园树杈以及路边桥头等各处都插挂鲜花,以祈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插花节当日,家家都要杀鸡宰羊,舂糯米粑粑,做荞面饼。各家邀客饮酒,共叙友情。入夜,村寨里、山坡上燃起一堆堆篝火,随着一阵阵欢乐的芦笙声,人们开始跳舞唱歌。青年男女手拉手围着篝火尽情地唱歌跳舞,上了年纪的人则蹲在大树下的火塘边,吸着辣烟,喝着包谷酒,吃着鲜美的煮羊肉,畅谈古今,表达他们节日的喜悦之情。

P178-180

序言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精华如潺潺流水浸润着我们的心灵,影响到我们精神与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各种传统佳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以其丰富多样的节日表情与异彩纷呈的节俗活动,历经长久的流传与演绎,不断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统节日的形成与传承,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文化积淀过程。在我国古代,人们对时间的计算没有现在这么精准,多以节气为节点安排生产和生活,最早记载节气的典籍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等。先秦时期,人们对自然界的变化尚缺乏科学认识,为了祈求安稳的生活和好的收成,产生了对自然的原始岽拜,久而久之,便演绎出了许多神话故事,形成了很多节日习俗。在中国传统节俗文化发展史上,唐朝是一个转折点,其以;开放的胸怀,包容的性格赋予了传统节日崭新的时代内容。当时,节日己逐渐褪去了原始祭拜的神秘色彩,转变为以娱乐、纪念等为主题的美好佳节。此后,各种佳节的节俗活动内容更兼容并蓄,将体育竞技、传情示爱等内容也吸纳进来,并演变为一种时尚,千古流传。从此,传统佳节更成为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有些传统佳节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有些节俗文化也已渐趋沉寂,其所承载的厚重的历史文化意义在我们脑海中变得日渐模糊。当一些外国人饶有兴趣地深入中国民间了解、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时,我们会突然间心头一热,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当我们的思绪穿越千古,追溯每一个中华传统佳节的起源与历史传承,那些尘封已久的文化记忆会顿时鲜活起来,使我们感受到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每一个佳节都是一部长篇史诗,故事生动流畅,剧情跌宕起伏,讲述着一代代炎黄子孙的幸福、感怀与企盼。

尤其是自2008年起国家关于新的节假日制定,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都纳入正式的节日,更彰显它们的重要性。有感于此,笔者编写了这本书。本书采用分门别类的结构方式,按照节日主题将所有传统佳节分为六大类,在每一类中又以时间为序对各个佳节习俗做了系统而细致的介绍。同时,书中穿插很多与佳节相关的传说、典故、诗词,配有大量相关图片,力求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于一身。相信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中华传统佳节的独特文化性格与温馨意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传统佳节/漫话中华民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根启//宋军秀//吴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气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950842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1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4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2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