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坏种
内容
编辑推荐

《坏种》登场,在美国恰逢心理分析学派的黄金年代,对弗洛伊德式诠释感兴趣的不仅有都市精英,也包括普罗大众。那时候,同性恋仍旧是禁忌话题,马奇在书中委婉提及男同性恋者,阉割妻子和母亲的身份,这些内容要么漏过了五十年代读者的视线,要么在他们看来只是机智诙谐的笔风而已。在当代理解的语境下,他对嗜血儿童和恶性遗传因子受害者主题的迷恋,要比五十年前更具个人化、自传式、隐喻性的意味。

内容推荐

克里斯汀·潘马克夫人有着一个完美的家庭,丈夫体贴,女儿乖巧。

然而,暴力,仿佛是人心深处的一粒坏种子。有时,它深藏不露,有时,又若隐若现;但无论如何,它都存在于某处,只待时机成熟。

那年夏季晚些时候,潘马克夫人陷在深深的绝望中,她自知已无路可逃,无论周遭环境如何改变,都寻不到解决事端的方法……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导读

试读章节

那年夏季晚些时候,潘马克夫人陷在深深的绝望中,她自知已无路可逃,无论周遭环境如何改变,都寻不到解决事端的方法,此刻回想过去,六月七日,弗恩文法学校的野餐日,似乎就是她最后的快活日子了,从那往后,她再没尝过平安喜乐的滋味。

野餐是一项传统的年度活动,在本尼迪克特——弗恩家位于鹈鹕湾的避暑地——海滩上的橡树林间举行。白璧无瑕的弗恩姐妹,她们出生在这里,每逢倦怠、平静的夏季便避居于此。即便现实逼迫她们改造城里的房子,变成一所照看亲朋好友子女的学校,她们也不愿意卖掉这片老地方,而是虔诚地将之保留至今,藉此表达内心的依恋。野餐总是定在六月的第一个周六,因为三姐妹中最年长的奥塔薇雅相信,六月的第一个周六永远该是阳光普照,尽管这天也常常下雨,而野餐只好移入室内进行。

“我还是小姑娘、和你们现在一般年轻的时候,”每年夏天她都对学生说,“我们家总是筹划六月的第一个周六在本尼迪克特开野餐会。亲戚和朋友都要来——有些人好几个月才见上一面。野餐真像是一场团圆,处处是欢笑和惊喜,耳边尽是兴奋但又温文尔雅的说话声。所有人都觉得这一天快活极了、美极了。那时候哪里有什么争吵?受过教养的人不懂得什么是口角,女士们和先生们绝不会恶语相向。回忆起那些日子,我的两个妹妹和我永远满怀着眷恋和深切的向往。”

每到这个时刻,三姐妹里年龄居中的泊姬丝·弗恩——最讲求实际的那一位,其管理着学校一应事务——就会接口道,“那时候要办事也真容易,我们有一屋子的仆役,每一位都手脚麻利,乐于助人。野餐前的几天,母亲和三两仆人驱车去本尼迪克特,有时候甚至六月一日就来了,虽说社交季在一号正式开场,但定居海边的人却认为不到野餐会那天,社交季就不会真正开始。”

“本尼迪克特美得难以想象,”克劳迪娅·弗恩小姐说。“向海湾的那一面,小失河沿我们家地产的边界流淌,最后汇人海湾。”克劳迪娅小姐在学校里教习艺术,她不由自主地添上一句,“那处的景色让人想起波布瓦笔下迷人的河流画面。”接着,她觉得某些学生或许还不知道波布瓦是什么人,又解释道:“为年轻一些的孩子多说几句,波布瓦是当代法国的一位朴素主义画家。喔,他淳朴得多么叫人欢喜!构图是那样赏心悦目,特别是对于绿色的处理!诸位以后会逐渐了解波布瓦的。”

参加野餐的人,他们这充满欢愉的长长一日,起点是弗恩家在城里的宅子,也就是学校;每个学生的家长都要带了孩子在八点前等在学校的草坪上,包租来的公共汽车预定八点钟准时出发。克丽丝汀·潘马克夫人不喜欢迟到,更不喜欢让别人等她,因此,她把闹钟定在六点,觉得这样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可以完成晨间的种种差使,特别容易忽视的那些琐事也不至于到最后一分钟才回想起来,赶得手忙脚乱。

她把时间印在脑海里,坠入梦乡前一遍遍告诉自己,“就算闹钟出了故障,你到六点整也醒得过来”;闹钟按时响起,于是乎,她打着小小的哈欠,在床上坐了起来。只一眼她就发现,今天风和日丽——正是奥塔薇雅小姐日前所断言的那种天气。她拢起偏亚麻色的金发,立刻进了盥洗室,端详良久镜中的自己,牙刷没精打采地捏在手里,仿佛拿不定主意,不知该用牙刷做什么。她的两只灰眼睛分得很开,总是波澜不惊;晒黑了的皮肤紧凑结实。她扯起嘴角,露出当天第一个犹疑、试探性的微笑;如此站在镜子前,她茫然聆听窗外的动静:远处有汽车正启动;静谧街道两侧,槲树上麻雀鸟语啾唧;孩童忽然扬声叫嚷,旋即又噤了声息。她很快醒觉过来,惯常的活力重归故里,她洗浴更衣,去厨房准备早餐。

接着,她去女儿的房间唤醒她。房间空无一人,整洁得让人觉得很久没人住过了。床铺收拾好了,一丝不苟,梳妆台清洁整齐,每样物品都在应有的位置上,摆出应有的角度。窗口的桌子上是一幅女儿顶喜欢的拼图,完成了一半。潘马克夫人微笑着走进了孩子的盥洗室。盥洗室同卧室一般井井有条,浴巾平展开晾干,不带一根折痕;看见这些,克丽丝汀禁不住轻声笑了,她想:我真配不上这么能干的女儿。八岁的时候,我似乎还什么都不会呢。她转身踏上明暗交错、雅致的旧式镶木地板,进了宽敞、精心装饰的走廊。一边走,她一边欢欢喜喜地叫道,“罗妲!罗妲!……亲爱的,你在哪儿?怎么这么快就起了床,还穿好了衣服?”

孩子用来答话的声音慢悠悠的、小心翼翼,仿佛说的每个字都包含了危险,都有商榷的余地。“在这儿呢,”她说。“这儿,客厅。”

每逢提及她的女儿,大家最喜欢的形容词是“不寻常”、“端庄”和“老派”;此刻,潘马克夫人站在门口,面带微笑,她很同意众人的看法,心中思忖,这孩子身上安详、整洁、冷静的自足感,都是打哪儿遗传来的呢?“没我帮手,你也能梳头,扎辫子呀?”

孩子半转过身,让母亲检查她的发型,女孩生了一头笔直、纤细、黑棕色的长发,精致地梳成两根细辫子,长辫挽上来,绑出两个小小的吊人扣,最后用缎带扎了两个蝴蝶结固定。潘马克夫人摸了摸蝴蝶结,它们系得既紧又牢固,她俯首用嘴唇拂过女孩棕色的刘海,“早餐马上就准备好。今天早饭一定要吃饱,野餐会若是有什么最不确定,那就是上餐食的时间了。”

罗妲在桌边坐下,她的面孔总是这个神色,郑重其事而又天真无邪;她想到什么隐秘的念头,微微笑了起来,左边面颊瞬时现出一个浅浅的酒窝。她低垂下颌,又抬起来,若有所思;她第二次绽放笑容,那奇特、犹豫的笑容十分柔弱,却分开她的嘴唇,让门牙间天生的小缝隙见了阳光。

“我爱死了罗妲的小小牙缝,”就在前一天,楼上的莫妮卡·布瑞德洛夫太太如是说。“知道吗?罗妲这孩子多么有旧风姿呀,刘海,辫子,还有单个的酒窝。她让我想起我祖母年轻时孩子们的模样。

P1-4

书评(媒体评论)

要我选“小说史上十大恶人”的话,《坏种》绝对榜上有名。不过,电影可没拍出原著的精髓……如果你想知道八岁的小孩能有多坏多冷血,那就读一读威廉·马奇的这部小说吧。

——斯蒂芬·金

威廉·马奇知道人类的恐惧和秘密都藏在哪个角落,这种天赋在《坏种》一书中得到了最佳展现。他创造了一部讲述道德困惑和责任的顶尖小说,极为适合我们所处的这个年代。

——《纽约时报》

黑暗、独特、骇人听闻,威廉·马奇这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新小说,是无可争辩、技法上炉火纯青的悬疑故事……这部小说注定要引发强烈反响,要引起激烈辩论,注定不会轻易受到遗忘。

——《纽约先驱论坛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坏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威廉·马奇
译者 姚向辉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49034
开本 32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7.45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4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0: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