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儿腹泻病学(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共分六个篇章,主要对小儿腹泻病学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小儿胃肠道解剖生理特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肠道的运动力学、胃肠道激素、感染性腹泻病的病原学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推荐

腹泻病在我国小儿中是居第二位的常见病、多发病。长期以来危害着小儿健康,也是我们儿科医生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地儿科专家曾对小儿腹泻病展开多项大规模、大范围的科学研究,取得了多项可喜的科研成果。在取得上述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在治疗上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为适应临床与科研的需要,由主编牵头邀请全国从事腹泻病工作的知名新、老专家一起撰稿,编写了这本《小儿腹泻病学》。《小儿腹泻病学》内容包括:小儿胃肠道的基础理论知识;感染性腹泻(包括各类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及真菌性腹泻病);非感染性腹泻(包括食饵性、症状性、过敏性、功能性、糖源性等);内容还包括:迁延性、慢性、难治性、先天性、免疫性腹泻及炎症性肠病;由于滥用抗生素的结果,对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也作了详尽的叙述。对一些少见及新发现的腹泻病,《小儿腹泻病学》也尽量收录以供读者参考;感染性腹泻多有传染性,《小儿腹泻病学》在护理部分对儿科门诊、病房的设置、消毒隔离及护理特点作了详细叙述,并对院内交叉感染作了专门研究,提出一套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措施。在实验诊断技术方面,有专家撰文提出了国内外的最新诊断技术;在病原检测方面提出了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理论与方法。关于诊断与治疗,结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及2005年WHO提出的最新版《腹泻病治疗指南》,尽量做到规范化。治疗部分吸收了国外的最新成果,如采用低渗口服补液盐(RO-ORS)及补锌疗法等,亦发挥了我国中医中药治疗腹泻病的特色,做到中西医结合。对于预防,结合卫生部的规划及我国研究的成果,也作了详尽的叙述。

《小儿腹泻病学》可作为临床儿科、内科、感染消化科、传染科及基层全科医生的工具书,也可作为科研、教学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小儿腹泻病的内容与范畴

 第二节 小儿腹泻病的危害

 第三节 近年来我国小儿腹泻病研究的进展

 第四节 未来展望

第二章 小儿胃肠道解剖生理特点

 第一节 胃肠道的胚胎发育

 第二节 胃肠道一般解剖生理

 第三节 胃的解剖生理

 第四节 小肠的解剖生理

 第五节 大肠的解剖生理

第三章 肠道血液循环与淋巴回流

 第一节 肠道是机体最大的贮血器官

 第二节 肠道血液循环调节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十二指肠的血液供应

 第四节 空肠、回肠的血液供应

 第五节 盲肠与阑尾的血液供应

 第六节 结肠的血液供应

 第七节 直肠和肛管的血液供应

 第八节 肠道的静脉回流

 第九节 肠道的淋巴引流

第四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第一节 食物的消化

 第二节 吸收部位与吸收途径

 第三节 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四节 摄食及其调控

第五章 肠道内水和电解质的转运

 第一节 肠道水和电解质的吸收

 第二节 溶质在各部位体液之间的运动

 第三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第六章 胃肠道免疫学

 第一节 免疫学基础

 第二节 肠道免疫系统

 第三节 胎儿期的肠道免疫系统发育

第七章 肠道的运动力学

第八章 胃肠道的神经支配

 第一节 胃肠道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

 第二节 胃肠道的内在神经系统调节

第九章 胃肠道激素

 第一节 肠道激素的胚胎发育

 第二节 胃肠激素的功能

 ……

第十章 腹泻病的诊断

第十一章 我国小儿腹泻病的现况与控制对策

第十二章 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

第十三章 感染性腹泻病的病原学

第十四章 感染性腹泻病的预防

第十五章 感染性腹泻病细菌疫苗研究的进展

第十六章 医院内感染性腹泻病交叉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第十七章 腹泻病的病理生理学

第十八章 中医学对小儿腹泻病的认识

第十九章 小儿腹泻病的治疗

第二十章 小儿肠道微生态学

第二十一章 重症感染性腹泻病与胃肠功能衰竭

第二十二章 抗腹泻药物的应用与评价

第二十三章 小儿腹泻病的护理

第二篇 感染性腹泻病

第一章 细菌性腹泻病

第二章 病毒性腹泻病

第三章 寄生虫性肠炎

第四章 真菌性肠炎

第五章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第三篇 非感染性腹泻病

第一章 食饵性腹泻病

第二章 症状性腹泻病

第三章 过敏性腹泻病

第四章 儿童青少年肠易激综合征

第五章 功能性消化不良

第六章 糖源性腹泻病

第四篇 迁延、慢性与难治性腹泻病

第一章 迁延性与慢性腹泻病

第二章 婴儿难治性腹泻病

第三章 炎症性肠病

第四章 肿瘤和内分泌疾病引起的慢性腹泻病

第五章 免疫缺陷儿童的慢性腹泻病

第六章 肠结核

第七章 先天性腹泻病

第八章 生理性腹泻

第九章 吸收不良综合征

第十章 小儿慢性腹泻病与营养不良

第五篇 腹泻病常用检查技术

第一章 X线、CT、MRI诊断技术

第二章 肠道超声检查

第三章 小肠镜的临床应用

第四章 胶囊内镜检查

第五章 结肠镜检查

第六篇 腹泻病实验室诊断技术

第一章 粪便常规检查

第二章 肠道病原菌鉴定

第三章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第四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感染性腹泻病原诊断中的应用

第五章 厌氧菌检测技术

第六章 培养基制备和常用生化试验

第七章 寄生虫肠炎的实验诊断技术

第八章 真菌性肠炎的实验诊断技术

第九章 小儿腹泻病病毒病原的检测技术

附录 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

索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儿腹泻病学(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鹤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7116657
开本 16开
页数 93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422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儿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8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725.705
丛书名
印张 6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7
196
4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50:56